首页 > 88必威

太阳能—地源热泵复合系统的应用分析与实验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44:44
热度:

太阳能—地源热泵复合系统的应用分析与实验研究【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能源和环境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节能与环保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地源热泵技术作为可再生能源利用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能源和环境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节能与环保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地源热泵技术作为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暖通空调新技术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地源热泵的优势在于其节能性,但是一些地域冬夏季冷热负荷的不平衡造成了地温度变化从而导致了系统能效比下降,这种不平衡已成为制约地源热泵新技术推广应用的主要“瓶颈”。目前,地源与其他冷热源复合式热泵系统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为拓展地源热泵系统的应用,本文采用太阳能与地热源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复合型热泵系统,对其相关性能进行研究。 本文采用TRNSYS软件分别建立了太阳能系统和地源热泵系统仿真模型,以搭建的太阳能系统实验台和天津某地源热泵系统为实验基础,应用实际测试数据分别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同时利用TRNSYS软件对该建筑全年逐时负荷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出该建筑的热负荷瞬时最大值出现每年的一月份的中下旬。冷负荷瞬时最大值出现在每年的七月份的中上旬。 在前述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太阳能-地源热泵复合系统的仿真模型,分析复合系统串联模式和并联模式机组的性能。当复合系统采用串联连接时,太阳能集热器和地埋管两种不同连接方式的串联模式机组COP平均值分别为4.29和4.35;当复合系统并联连接时,Pr对系统性能有所影响,Pr为0.6时,机组的COP值为4.27。复合系统串联时的两种模式的COP值比单一热泵系统机组COP值4.17分别提高了2.88%和4.31%,并联复合系统COP值比单一热泵系统机组提高了1.91%。结果表明,地源侧循环水先流经地埋管,后经过集热器的串联模式,其COP值可达到4.35,比单一热泵系统COP值提高了4.31%,这种方式是复合系统的最佳连接方案。 最后,得出该复合系统在北方寒冷地区应用的优势很明显,可以有效的弥补土壤温度场不平衡现象,克服太阳辐射受昼夜、季节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同时对系统的性能有较大的提升,这种复合系统在北方寒冷地区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地源热泵系统 太阳能 仿真模型 并联系统 COP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U83;TK51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7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9-10
  • 1.2 太阳能和浅层地能利用概述10-13
  • 1.2.1 太阳能和浅层地能资源储量10-12
  • 1.2.2 太阳能和浅层地能的利用12-13
  • 1.3 太阳能-地源热泵复合系统的国外研究现状13-15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3-14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4-15
  •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15-16
  •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6-17
  • 第二章 太阳能集热系统和地源热泵系统的实验研究17-37
  • 2.1 热管真空管集热器的实验研究17-20
  • 2.1.1 太阳能集热器介绍17-18
  • 2.1.2 热管真空管集热器实验研究18-20
  • 2.2 地源热泵系统的实验研究20-25
  • 2.2.1 测试内容20
  • 2.2.2 实验测试系统20-23
  • 2.2.3 测试仪器及方法23-25
  • 2.3 实验测试结果与分析25-34
  • 2.3.1 实验误差分析25-27
  • 2.3.2 实验测试与数据分析27-34
  • 2.4 地源热泵系统问题分析34-36
  • 2.5 本章小结36-37
  • 第三章 太阳能与地源热泵复合系统的数学模型37-44
  • 3.1 太阳能系统数学模型37
  • 3.1.1 热管真空管集热器数学模型37
  • 3.2 地埋管数学模型37-42
  • 3.2.1 线热源理论模型38-39
  • 3.2.2 圆柱热源理论模型39-40
  • 3.2.3 实验系统土壤导热系数测量40-42
  • 3.3 地源热泵机组数学模型42-43
  • 3.4 本章小结43-44
  • 第四章 太阳能和地源热泵系统的仿真模型44-56
  • 4.1 TRNSYS 软件介绍44-45
  • 4.1.1 软件功能44-45
  • 4.1.2 软件适应性45
  • 4.2 建筑负荷模拟45-49
  • 4.2.1 围护结构及物性参数的确定45-46
  • 4.2.2 内扰设定及热区域划分46-47
  • 4.2.3 建筑负荷模拟及计算结果47-49
  • 4.3 复合式系统模型的建立49-55
  • 4.3.1 太阳能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49-50
  • 4.3.2 地源热泵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50-53
  • 4.3.3 太阳能与地源热泵复合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53-55
  • 4.4 本章小结55-56
  • 第五章 复合热泵系统仿真分析56-62
  • 5.1 复合热泵系统串联形式仿真分析56-58
  • 5.2 复合热泵系统并联形式仿真分析58-61
  • 5.3 本章小结61-62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62-64
  • 6.1 结论62-63
  • 6.2 展望63-64
  • 参考文献64-69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科研项目69-70
  • 致谢70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能源政策塑造能源前景——《世界能源展望2010》摘要    

美国的“能源之星”项目    

土壤热源与热泵联接运行冬季工况的试验研究    张昆峰,马芳梅,金六一,汤建华

地源热泵的套管式地下换热器研究    王勇,付祥钊

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系统联合运行模式的研究    杨卫波,董华,周恩泽,胡军

太阳能-地源热泵与地板辐射空调系统联合运行方式探讨    胡松涛,张莉,王刚

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系统联合供暖运行模式的探讨    杨卫波,施明恒,董华

一种基于塔式结构的地源热泵系统设计方法    王华军;魏晋;张文秀;赵军;

用于供暖的土壤-水热泵系统    高祖锟

地埋管地源热泵制热性能测试与分析    张灿;常茹;吕建;

复合式热泵供热系统的耦合特性研究    刘逸

成都地区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经济分析    洪涛;杨坤丽;

中国地区土壤源热泵系统研究进展评述    袁艳平;曹晓玲;雷波;杨从辉;

太阳能·地源热泵供暖系统在新农村中的应用前景探讨    李国栋;解国珍;梁辰;法晓明;

太阳能热泵技术及其供热应用    黄金保;浦绍选;

太阳能热泵多功能复合机实验系统建模与仿真分析    赵芳;许梁;杨前明;孔祥强;

大飞机四轮升压制冷系统焓参数法匹配计算    张兴娟;李峰;杨春信;

地源热泵-供暖空调节能环保技术    李新国,胡璟,赵军,朱强,王施力

高效节能的绿色空调技术——土壤源热泵    郑江,杨晓梅,杨卫波

太阳能热泵供热技术研究与应用    陈昕;白旭春;

船舶变频制冷系统中状态参数的控制研究    刘国平,沈雅钧

太阳能热泵多功能复合机系统数学建模与仿真分析    杨前明;陈丽霞;孔祥强;谢方静;

地热井内U型管换热器的模型研究    窦成良;肖勇全;

太阳能热泵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应用分析    祖文超;李琼;

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复合高温冷水机组分析    白延斌;黄翔;孙铁柱;文力;

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并联式与串联式的性能比较    王雅楠;王沣浩;

用于暖通空调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与绿色建筑    牛润萍;张欢;林黎;吕强;

我国地温资源开发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及存在问题    王秉忱;田廷山;赵继昌;

基于岩土工程的地源热泵研究热点及回顾    张延军;王世辉;于子望;吴刚;胡继华;

土壤源热泵系统地下埋管管型对换热的影响    陈萌;官燕玲;

我国土壤源热泵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隋学敏;张旭;官燕玲;

受限空间煤尘爆炸传播及伤害模型研究    杨书召

节能减排政府补贴激励政策设计的机理研究    赵书新

太阳能电动车关键技术研究    李春芳

太阳能地下混凝土存取热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赵研

基于系统辨识的太阳能—相变蓄热新风供暖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李鹏

严寒地区太阳能-土壤耦合热泵季节性土壤蓄热特性研究    张文雍

SCPC集热器及其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研究    穆振英

复合式热泵供热系统的耦合特性研究    刘逸

季节性蓄热太阳能—土壤耦合热泵系统运行特性及优化    王潇

地埋管相变回填材料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    雷海燕

沼气发电机冷却水预热沼气进料池系统的研究    康锡龙

矿井冰制冷降温系统能效测试与诊断    亓玉栋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器的模拟分析    张东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性能的优化分析    李振兴

太阳能果蔬脱水车间性能试验及苹果脱水工艺优化研究    高兴海

太阳能供暖系统的模拟研究    安丽

岩土热响应测试仪的研制与实验研究    尹振江

新型太阳能辅助多功能热泵系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梁国峰

新型空气源热泵辅助供热太阳能热水系统热力性能及运行特性研究    铁燕

基于蒙特卡罗法的地源热泵地埋管随机传热分析    陈德超

建筑领域:节能大户    巩曜平

太阳能-U形埋管土壤蓄热特性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    杨卫波;施明恒;陈振乾;

土壤源热泵供冷供热运行特性的实验研究    杨卫波;施明恒;陈振乾;

国内外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分析    王贵玲,张发旺,刘志明

土壤源热泵系统冷凝热回收的优化研究    李满峰;周国峰;范波;

热泵技术及应用前景    黄齐飞,李学来

西方国家绿色新政及对中国的启示    张来春;

基于分形理论的多孔介质导热系数研究    陈永平,施明恒

地源热泵的运行特性模拟研究    王景刚,马一太,张子平,王侃宏,候立泉

三种垂直埋管土壤热交换器冬季供暖的实验对比研究    王晓涛;唐志伟;马重芳;

地源热泵与太阳能集热器联合供暖系统研究及仿真分析    吴晓寒

燃气热水器辐射地板及地源热泵辐射地板试验研究及传热模型    王文

地铁废热—土壤源混合式热泵系统实验研究    郭红丽

太阳能水源热泵复合系统运行特性研究    易勇兵

一种基于“流”的复合系统协调管理模型    白华,韩文秀

复合系统中港口、城市与临港产业的协调发展评价    陈晨子;成长春;

复合系统──现代化信息管理的模式    程丽华

我国区域多机场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研究    周慧艳;石丽娜;张旭;徐振领;

通信测距复合系统发射平台的硬件设计与实现    郭黎利;施小娟;沈建潮;

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研究    孟庆松,韩文秀

模拟与数字的结合——复合系统    冯宁

统计平衡状态下复合系统的维修理论及其优化设计    谭忠富,郭联哲,何永秀

流域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测度    王慧敏,刘新仁

新型光伏-太阳能环形热管/热泵复合系统    张龙灿;裴刚;张涛;季杰;

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双模态调控原理    钟守楠;冯尚友;

基于复合系统的高效量子计算(英文)    林青;何冰;李剑;

区域复合系统ESREn协调发展衡量研究    叶民强;张世英;

基于DEA模型的大连市水资源-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闫冬;

稻(鸭)-紫云英复合系统的生态学功能分析    黄璜;何保良;陈灿;傅志强;谢伟;陈仕贵;

资源环境信息系统与西藏自治区的可持续发展    刘纪远;

国内地源热泵复合系统研究进展    史晓波;于庆波;

湖北将把血防林建成林农复合系统    赵辉 陈振

深圳应树立城市复合系统理念    深圳特区报记者 第五燕燕

生态园:播下龙种,收获跳蚤    记者 吴信华

枣草复合系统土壤水分养分调控效应及其机理模拟试验研究    黄俊

果草牧复合系统物质生产、养分循环与能量流动研究    樊巍

“高等教育—经济”复合系统的复杂性及其协调发展研究    苗红

资源—环境—经济(REE)循环复合系统诊断预警研究    丁同玉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海洋复合系统科学发展研究    王爱民

“矿—路—港”复合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杜卫芳

陕西省资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诊断评价与管理研究    杨瑞霞

综合运输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研究    王孝坤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陆岛旅游地复合系统(Lit-co-system)研究    张萌

“高等教育—人口—经济”复合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马鹏媛

区域“高等教育—经济”复合系统协调性的多目标综合评价模型及其应用    刘洁

光伏—太阳能环形热管/热泵复合系统的实验研究    张龙灿

太阳能—地源热泵复合系统的应用分析与实验研究    张君美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