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槽式太阳能集热器驱动氨吸收式热泵供暖系统性能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44:43
热度:

槽式太阳能集热器驱动氨吸收式热泵供暖系统性能研究【摘要】:太阳能以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而得到国内外的广泛应用。目前,太阳能热水系统已在我国得到了推广应用,而作为其能耗占建筑能

【摘要】:太阳能以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而得到国内外的广泛应用。目前,太阳能热水系统已在我国得到了推广应用,而作为其能耗占建筑能耗高达45%的采暖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却十分有限。 本文在广泛查阅目前国内外对太阳能供暖系统的应用及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课题。以天津大学某办公楼建筑节能改造工程为基础,研究了槽式太阳能集热器驱动氨吸收式热泵供暖系统的性能。本系统将通常用于太阳能发电系统且发展较为成熟的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用于为氨吸收式热泵提供高温热源,从而实现利用太阳能为建筑物供暖。 首先,本文分析了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槽式太阳能集热器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模型和换热模型,并应用Matlab软件对所建模型进行了求解,从理论方面对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换热规律进行了研究。通过现场测试的方式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准确性、可靠性。 其次,对氨吸收式热泵热力循环进行了理论分析及计算,使用Matlab软件编写了氨吸收式热泵热力循环计算程序,并用文献中的相关算例进行了验证。 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槽式太阳能集热器驱动氨吸收式热泵供暖系统的相关性能进行了模拟研究。计算了设计运行策略下典型气象年的太阳能保证率;研究了太阳辐射强度、室外空气温度及风速、导热油流速、导热油进口温度对槽式太阳能集热器效率的影响;并分析了导热油供油温度及室外空气温度对氨吸收式热泵COP的影响;最后计算了该建筑采用不同的能源供暖的一次能源利用率,为槽式太阳能集热器驱动氨吸收式热泵供暖系统的优化设计、运行策略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技术储备和理论支持。 【关键词】:槽式太阳能集热器 氨吸收式热泵 太阳能保证率 集热器效率 一次能源利用率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K513.1;TU83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7
  • 1.1 太阳能的利用现状9-10
  • 1.2 主动式太阳能采暖系统的应用与研究现状10-14
  • 1.2.1 主动式太阳能采暖系统的国内外应用现状10-12
  • 1.2.2 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2-13
  • 1.2.3 太阳能吸收式热泵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3-14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14-15
  • 1.4 课题研究意义15-16
  • 1.5 论文架构16-17
  • 第二章 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模型建立及求解17-34
  • 2.1 太阳辐射基本理论17-21
  • 2.1.1 太阳角17-18
  • 2.1.2 地球表面的日射得热计算18-21
  • 2.2 槽式太阳能集热器工作原理及集热过程的描述21-22
  • 2.3 控制方程组22-29
  • 2.3.1 真空玻璃管 i 控制体的能量平衡方程23-26
  • 2.3.2 金属集热管 i 控制体的能量平衡方程26-28
  • 2.3.3 传热介质的能量平衡方程28-29
  • 2.4 单值性条件29
  • 2.5 离散方程29-31
  • 2.5.1 真空玻璃管各控制体的离散方程29-30
  • 2.5.2 金属集热管各控制体的离散方程30-31
  • 2.5.3 传热介质(导热油)各控制体的离散方程31
  • 2.6 模型求解31-34
  • 第三章 氨吸收式热泵系统的热力计算及程序编制34-51
  • 3.1 吸收式热泵的理论基础34-36
  • 3.1.1 三热源的热量转换的可能性34-35
  • 3.1.2 第一类吸收式热泵35-36
  • 3.2 单级氨吸收式热泵的理论基础36-41
  • 3.2.1 工质对的选择36-37
  • 3.2.2 氨水溶液的状态方程与计算模型37-41
  • 3.3 单级氨吸收式热泵的原理与计算41-49
  • 3.3.1 单级氨吸收式热泵的理论循环流程41-43
  • 3.3.2 单级氨吸收式热泵的实际循环流程43-44
  • 3.3.3 氨吸收式热泵的热力计算44-48
  • 3.3.4 氨吸收式热泵主要设备负荷计算48-49
  • 3.4 氨吸收式热泵热力循环计算的编程49-51
  • 第四章 槽式太阳能集热器模型的实验验证51-60
  • 4.1 工程概况51-52
  • 4.2 测试用主要仪表52-55
  • 4.3 测试方法55-56
  • 4.4 测试结果及模型验证56-60
  • 4.4.1 测试结果56-58
  • 4.4.2 模型验证58
  • 4.4.3 误差产生原因58-60
  • 第五章 系统的太阳能保证率及系统性能分析60-74
  • 5.1 典型气象年系统的太阳能保证率60-63
  • 5.1.1 典型气象年采暖季热负荷模拟计算60-62
  • 5.1.2 典型气象年采暖季系统的太阳能保证率62-63
  • 5.2 太阳能集热器集热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63-68
  • 5.2.1 太阳能集热器效率63
  • 5.2.2 影响太阳能集热器集热效率因素分析63-68
  • 5.3 氨吸收式热泵的影响因素分析68-69
  • 5.3.1 导热油温度对氨吸收式热泵性能影响分析68-69
  • 5.3.2 室外空气温度对氨吸收式热泵性能影响分析69
  • 5.4 采用三种能源供暖的系统一次能源利用率分析69-72
  • 5.4.1 空气源热泵系统70-71
  • 5.4.2 以电为辅助能源的槽式太阳能集热器驱动氨吸收式热泵系统71
  • 5.4.3 以天然气为辅助能源的槽式太阳能集热器驱动氨吸收式热泵系统71-72
  • 5.5 节能减排分析72-74
  • 5.5.1 一次能源消耗72-73
  • 5.5.2 二氧化碳排放73-74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74-76
  • 6.1 结论74-75
  • 6.2 问题与展望75-76
  • 参考文献76-80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80-81
  • 致谢8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太阳能供暖在建筑中的应用    王默晗;杨前明;孔祥强;洪兴龙;

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应用及经济性分析    郑瑞澄;

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的基础理论和设计之五——氨水溶液的性质及其状态方程式    杨思文

燃气发动机驱动热泵一次能源利用系数的计算和分析    凌云,程惠尔,李明辉

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的基础理论和设计之六——制冷循环与工作过程    杨思文

中国太阳能供热采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郑瑞澄;

大型太阳能供热系统——发展与前景    Jan Michael Runager;Jan Erik Nielsen;马景涛;张明明;钳锋;

太阳能采暖系统应用现状与发展    王倩;高新宇;

关于太阳能保证率f的计算    岑幻霞

SCPC集热器及其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研究    穆振英

基于太阳能的吸收压缩混合循环热泵系统研究    刘利华

纤维素转化为生物质燃料的研究进展    魏巍;常春;马晓建;

太阳能热风采暖系统设计及可行性研究    于洪艳;齐志勇;

燃气空调机组性能分析    宋岩;

文冠果种子浸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焦喜来;程伟;

国外太阳能发电动向与水平    马梅林;王纪春;

世界风力发电现状与展望    马梅株;王纪春;

燃气-太阳能空调系统采暖季的运行模拟及分析    梁雷欣;曹家枞;吴堃;黄亮亮;

生物质与煤掺烧的实验研究    孙俊威;徐程宏;安敬学;阎维平;

固体氧化剂提高生物质燃料燃烧性能的研究    罗婕,田学达,魏学锋

建筑节能中各种太阳能利用方式的对比与分析    龚咪咪;魏新利;孟祥睿;张富强;

低温余热驱动的氨吸收/压缩联合制冷循环的热力性能分析    赵宗昌;张晓冬;

生物质稀酸连续水解反应器的开发与研究    具文华;颜涌捷;张素平;

一种新型材料—木塑复合材料    蔡红珍;彭思来;柏雪源;

燃气热泵技术研究进展    崔晓龙;陈光明;

氨水空气源吸收式热泵的设计与理论分析    吴伟;张晓灵;石文星;李先庭;

无分凝器的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研究    王安光;孙文哲;

太阳能空调在车辆段的应用研究    王宇;

内燃机热泵独立供能系统的理论模拟与实验研究    陈轶光

中国石油化工业可持续发展及政策选择    陈晓英

木本能源植物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的调查与研究    牟洪香

西藏地区被动太阳能建筑采暖研究    王磊

微重力环境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内两相流体动力学特性研究    刘璿

太阳能土壤蓄热供暖(冷)系统埋地换热器性能研究    王芳

中国农业生物质能源评价与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高文永

生物质固化成型有限元研究及平模成型机压辊特性分析    黎粤华

生物质固化成型环模磨损实验研究及数值模拟    孔雪辉

地能利用热泵系统能量多样化机制及其效能    齐子姝

氨水溶液解吸—压缩制冷循环性能分析    丁爽

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选育    蒋琼凤

太阳能直接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参数的优化研究    吴兆武

太阳能—热泵供暖系统集成研究    李洁

太阳能热在建筑中的实践与利用    于慧洋

西安旧城区传统私宅更新模式和改造方法研究    王妍婷

户用型上吸式生物质气化炉的结构优化设计    车丽娜

生物质气化与混燃过程研究    黄明华

高效纤维素降解复合菌剂的筛选及在秸秆沼气发酵中的应用    周锐

生物质流化床气化及结渣特性实验研究    贤建伟

太阳能供暖在建筑中的应用    王默晗;杨前明;孔祥强;洪兴龙;

太阳能驱动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模拟研究    凌辰,陈振乾,施明恒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器的实验研究    旷玉辉,王如竹

燃气机热泵的能耗与运行费用分析    张荣荣;鲁雪生;李书泽;顾安忠;

太阳能热泵供热水系统的实验研究    张喜明,白莉,于立强

德国住宅设计中的太阳能利用系统    卢艳

太阳能建筑应用发展方向和对策    郑瑞澄;

奥运村及奥运场馆太阳能-热泵中央热水系统示范研究进展    

太阳能驱动的压缩吸收式复合制冷循环分析    曹毅然,张小松,鲍鹤灵

太阳能热泵系统运行工况的模拟研究    余延顺,马最良,廉乐明

光伏—太阳能热泵系统及多功能热泵系统的综合性能研究    裴刚

CPC型热管式真空集热器的研究    许雪松

CPC超导热管集热器及海水淡化技术研究    沈超

复合抛物面型集热器性能研究    张晓东

CPC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传热模型的分析    石玲

三聚氰胺泡沫应用于太阳能集热器制造    

一种新型多曲面复合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理论分析    薛晓迪;郑宏飞;陶涛;谢果;何开岩;

一种新型太阳能集热器动态测试方法及实验验证    孔伟强;Bengt Perers;李兴;原郭丰;

一种高效能的太阳能集热器    钟岩;

自制太阳能集热器    

管式太阳能集热器    孙来敏;

浅池式太阳能集热器    寇培林;

阴天也可使用的新型太阳能集热器    日利

攻克难关 提高效率 创国际水平    李延臣;刘玉生;姜洪光;

液体太阳能集热器    

空晒对太阳能集热器工作效率影响的测试研究    张昕宇;何涛;郑瑞澄;路宾;李忠;黄祝连;张磊;邓昱;

太阳能集热器的研制及结构优化    班婷;朱明;王海;

墙体型太阳能集热器的研究    张金利;王一平;

一种太阳能集热器定时追踪太阳系统    曹艳明;伍保强;

一种太阳能集热器定时追踪太阳系统    曹艳明;伍保强;

中国北方太阳能集热器发展探讨    边志敏;杨桂元;

太阳能集热器瞬态效率测试不确定度评估    王艳霞;檀节兵;胡宝华;郑土峰;

我国已成太阳能集热器大国    羽中;

直膨式太阳能集热器系统管道压降分析与计算    李振兴;杨前明;刘玉峰;

新型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中高温利用    张华;朱跃钊;廖传华;丁杨惠勤;马雷;

邓州喜用太阳能    记者 孙传恒 李天密 通讯员 许满贵

我区建成首个太阳能集热器检测平台    记者 马疆虎

菲斯曼太阳能项目落户大厂    记者 吴新光 梁梦勋

特种泡沫材料成功用于太阳能集热器    沈佳虹

发挥各自优势 力争并驾齐驱    本报记者 刘荣慧

深圳雄日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畅销市场    钟云珍

“低碳的,当然受欢迎”    记者 梁梦勋 通讯员 王福龙 祁振生

科技创新造福社会 健康发展续写辉煌    本报记者 蒙华 刘荣慧

浅谈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的发展    刘殿凯

低碳呼唤“平板”回归    本报记者 刘月月

采用腔体吸收器的线聚焦太阳能集热器的理论及实验研究    翟辉

菲涅尔太阳能集热器集热性能研究与热迁移因子分析    谢文韬

真空管集热和卵石层贮热转换系统的研究及其热性能分析    张文基

地源热泵与太阳能集热器联合供暖系统研究及仿真分析    吴晓寒

太阳能集热器动态测试方法研究    徐立

一种新型高效太阳能集热器的设计与研究    胡锦达

碟式聚光太阳能集热器的性能分析及试验装置设计    宋佳

CPC太阳能集热器的性能研究及凝结水辅助加热系统的分析    郝俊勇

大面积模块式太阳能集热器的研究    曾宪阳

槽式聚焦太阳能集热器及其应用研究    张丽英

基于腔体吸收器的菲涅尔反射式聚焦型太阳能集热器    林蒙

提高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的实验研究    张达

车载式太阳能集热器测试系统—机械系统研究设计    刘汉举

积尘对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性能影响的研究    马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