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ZnO、CdS(Se)纳米结构对倒置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43:56
热度:122

ZnO、CdS(Se)纳米结构对倒置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摘要】:有机太阳能电池在大规模生产低成本、柔性可卷曲的产品方面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有机光敏材料存在激子扩

【摘要】:有机太阳能电池在大规模生产低成本、柔性可卷曲的产品方面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有机光敏材料存在激子扩散长度较短、电子传输速率较低的问题,限制了其应用。利用迁移率较高的无机纳米材料作为电子传输层,可提高电子的传导能力,以此提高器件的能量转化效率。在无机纳米材料中,由于II-VI化合物纳米材料如CdS、CdSe以及ZnO等的载流子迁移率高,所以其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备受瞩目。 理想的电子传输层除了要求材料具备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外,还需要提供更多的激子分离界面以及直接的电子传输通道,使光敏活性层产生的光生电子快速并有效地传输至电极,以提高器件的光电转化效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CdS、CdSe和ZnO纳米材料优化有机太阳能电池电子传输方面做了相应研究,主要包括结晶性良好的CdS、CdSe纳米材料和多孔ZnO纳米材料作为电子传输层对倒置有机太阳能电池性能的优化,以及利用紫外臭氧对ZnO纳米薄膜缺陷钝化后作为电子传输层对倒置有机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 首先,具有良好结晶性的CdS纳米片、网孔状CdS纳米材料和网孔状CdSe纳米材料可以与传统光敏活性层能级匹配良好,且这些高结晶性材料自身晶界较少,所以捕获电子的缺陷密度也会相应减小。最主要的是具有片状以及网孔状结构的CdS(Se)材料具备更高的比表面积,为激子提供了更多的分离界面以及传输通道。正由于这些纳米结构材料具有上述优点,所以我们将其作为电子传输层分别应用在倒置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中。通过对这些材料厚度以及电池活性层厚度进行优化,使电池器件性能得以优化。 其次,由于ZnO无毒环保,且制备工艺简单,所以通过水热法制备了多孔、高结晶性的三维ZnO纳米花材料代替CdS(Se)纳米结构材料作为电子传输层对倒置有机太阳能电池进行优化。其中,重点研究了不同生长时间下(6h,9h和12h)的ZnO材料的形貌及光电性能。结果表明反应9h的多孔ZnO纳米花材料具有较高透光率、低缺陷密度以及高载流子迁移率等优点,是较为理想的电子传输层材料。最后将这些材料应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中。器件性能测试结果证明,以生长时间为9h的多孔ZnO纳米花材料作为电子传输层的器件性能最佳。与无ZnO修饰层的参比器件相比,其短路电流密度和光电转化效率明显提高,分别达到了5.68mA/cm2和1.24%。 最后,为改善多孔ZnO纳米花材料的电子传输性能,我们先对ZnO纳米花的晶种层ZnO纳米薄膜进行了优化。即将ZnO纳米薄膜进行快速紫外臭氧处理后应用于电池器件中,并对紫外臭氧处理时间对器件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紫外臭氧处理20s后的ZnO电池器件短路电流与能量转换效率分别提高了8.22%和12.42%。经过优化后的电池器件还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我们认为臭氧处理可以填补ZnO纳米薄膜中的氧空位缺陷,从而减小ZnO纳米薄膜与聚合物之间的内电阻,提高电子传输效率,进而达到优化多孔ZnO纳米花性能的目的。 【关键词】:高结晶性 多孔 氧缺陷 倒置有机太阳能电池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M914.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21
  • 1.1 引言9
  • 1.2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理论9-12
  • 1.2.1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9-10
  • 1.2.2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主要参数10-11
  • 1.2.3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现状11-12
  • 1.3 倒置有机太阳能电池12-18
  • 1.3.1 倒置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发展现状12-15
  • 1.3.2 ZnO、CdS(Se)半导体材料的研究进展15-18
  •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18-21
  • 第二章 CdS(Se)纳米材料电子传输层对电池性能的优化21-30
  • 2.1 引言21
  • 2.2 实验21-22
  • 2.3 网孔状 CdSe 对器件性能的影响22-24
  • 2.4 CdS 纳米片对器件性能的影响24-25
  • 2.5 网孔状 CdS 对器件性能的影响25-29
  • 2.5.1 网孔状 CdS 器件 J-V 分析25-27
  • 2.5.2 网孔状 CdS 材料形貌分析27-28
  • 2.5.3 网孔状 CdS 与 CdSe 对器件性能影响的对比分析28-29
  • 2.6 结论29-30
  • 第三章 多孔 ZnO 纳米花电子传输层对电池性能的优化30-43
  • 3.1 引言30
  • 3.2 实验30-33
  • 3.2.1 FTO 导电玻璃的清洗31
  • 3.2.2 ZnO 晶种层的制备31
  • 3.2.3 多孔 ZnO 纳米花的制备31-32
  • 3.2.4 多孔 ZnO 纳米花电池的制备32-33
  • 3.3 ZnO 纳米花对器件性能的影响33-42
  • 3.3.1 多孔 ZnO 纳米花形貌分析33-34
  • 3.3.2 多孔 ZnO 纳米花晶体结构分析34-36
  • 3.3.3 多孔 ZnO 纳米花的光学性能分析36-37
  • 3.3.4 多孔 ZnO 纳米花对器件性能影响的分析37-40
  • 3.3.5 CdS 纳米片与多孔 ZnO 纳米花对器件性能影响的比较40-42
  • 3.4 结论42-43
  • 第四章 臭氧处理对 ZnO 纳米薄膜及其电池性能的优化43-58
  • 4.1 引言43
  • 4.2 实验43-45
  • 4.2.1 ITO 导电玻璃的清洗44
  • 4.2.2 溶胶-凝胶法制备 ZnO 纳米颗粒44
  • 4.2.3 ZnO 纳米薄膜电子传输层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44-45
  • 4.3 臭氧处理时间对器件性能的影响45-57
  • 4.3.1 ZnO 纳米薄膜表面性能分析45-46
  • 4.3.2 ZnO 纳米薄膜表面电势分析46-48
  • 4.3.3 ZnO 纳米薄膜 XPS 分析48-49
  • 4.3.4 ZnO 纳米薄膜材料及器件的光电性能分析49-50
  • 4.3.5 ZnO 纳米薄膜对器件 J-V 的影响50-52
  • 4.3.6 ZnO 纳米薄膜对器件稳定性的影响52-54
  • 4.3.7 优化晶种层对多孔 ZnO 纳米花性能的优化54-57
  • 4.4 结论57-58
  • 第五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58-60
  • 5.1 论文总结58-59
  • 5.2 展望59-60
  • 参考文献60-66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66-67
  • 致谢67-6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基于P3HT/PCBM异质结界面太阳能电池的理论及实验研究    李卫民;郭金川;周彬;

Al掺杂ZnO纳米棒的性能研究及其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丁国静;秦文静;杨利营;黄康;印寿根;

Facile Growth of Porous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ZnO Nanosheets on Alumina Particles via Heterogeneous Precipitation    Hamid Tajizadegan;Majid Jafari;Mehdi Rashidzadeh;Reza Ebrahimi-Kahrizsangi;Omid Torabi;

ZnO纳米颗粒表面缺陷对有机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    许新蕊;秦文静;丁国静;刘冬月;马春宇;印寿根;

ZAO基底水热法制备ZnO纳米阵列及其形貌特征    韦新颖;祁康成;林祖伦;袁红梅;王小菊;张国宏;

Electrodeposi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ZnO Thin Films    

衬底温度对Mg_(0.1)Zn_(0.9)O薄膜结构及光学性能的影响    郭瑞;李东临;王怡;武光明;邢光建;

氧化锌点缺陷发光机理的研究进展    邓泉;张学忠;

直流磁控溅射ZnO:Al薄膜过程中氧气浓度的研究    韦新颖;祁康成;袁红梅;张良燕;

ZnO薄膜的电沉积制备及其荧光特性研究    黄延伟;姚宁;张兵临;

水热法制备ZnO及其光致发光    赵伟;朱刚强;周剑平;过阳阳;张正龙;边小兵;刘鹏;郑海荣;

溶胶-凝胶法制备Si基ZnO薄膜的光伏特性    郭晓雷;赵娇玲;田秦冠;熊定康;黄宇阳;邓文;

调制激光激发PN结少数载流子分布及频域响应特性研究    秦雷;刘俊岩;龚金龙;王扬;

低温处理的TiO_2纳米颗粒薄膜作为缓冲层的有机光伏电池    李明阳;韩雪松;许新蕊;马春宇;杨利营;秦文静;印寿根;张凤玲;

氧化锌纳米材料的机械法制备及其对甲基橙催化降解性能的研究    陈海燕;王树林;

单源化学气相法制备ZnO薄膜及其光电性质研究    戴丽萍

ZnO基稀磁半导体的制备与性质研究    夏川茴

正置倒置异质结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    吴冰;李艳武;刘彭义;侯林涛;

低质量Si材料制备太阳电池    闻震利;郑智雄;洪紫州;王文静;

低压高温退火对Ag掺杂ZnO薄膜性质的影响    彭福川;吕佩伟;林林;林丽梅;瞿燕;赖发春;

Si基薄膜叠层太阳电池中顶底电池电流匹配的实现    陈培专;陈新亮;蔡宁;韩晓艳;李娟;任慧志;李阳;张晓丹;熊绍珍;赵颖;耿新华;

柔性PEN衬底ZnO:Ga薄膜的性能研究    谢轲;蔡宏琨;陶科;胡居涛;靳果;张德贤;

基于P3HT/PCBM异质结界面太阳能电池的理论及实验研究    李卫民;郭金川;周彬;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f organic bulk heterojunction solar cells by using dihydroxybenzene as additive    姚聪;杨利营;王亚凌;秦文静;印寿根;张凤玲;

An air-stable inverted photovoltaic device using ZnO as the electron selective layer and MoO_3 as the blocking layer    宋朋飞;秦文静;丁国静;闫齐齐;杨利营;印寿根;

Plasmon-enhanced polymer bulk heterojunction solar cells with solution-processable Ag nanoparticles    闫齐齐;秦文静;王超;宋朋飞;丁国静;杨利营;印寿根;

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研究进展    段晓菲,王金亮,毛景,裴坚

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任斌;赖树明;陈卫;黄河;

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现状与进展    李甫;徐建梅;张德;

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提高至6.5%    

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近况    赵文甲;司晶星;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    张剑锋;

美评估有机太阳能电池对环境的影响    

太阳能电池未来趋势:有机太阳能电池    

科学家有望开发出低成本性能卓越的有机太阳能电池    周洪英;

加拿大国家研究理事会研究开发有机太阳能电池    

可溶性小分子有机太阳能电池    范斌;田清勇;白华;

可挠式有机太阳能电池之发展技术    陳隆建;陳正強;李宜璇;

柔性及叠层薄膜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    马廷丽;

卟啉、酞菁类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研究进展    刘艳;曾庆华;张宪玺;姜建壮;

基于碳纳米管纤维的有机太阳能电池    陈涛;仰志斌;彭慧胜;

基于取向碳纳米管膜的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    仰志斌;陈涛;何瑞旋;彭慧胜;

化学改性氧化石墨烯作为有机太阳能电池空穴传输层    张坚;杨栋;周玲玉;陈令成;赵斌;李灿;

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相干电荷和能量转移    赵仪;

苝二酰亚胺聚集结构的调控及其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詹传郎;姚建年;

有机太阳能电池用的二维窄带隙聚合物研究    唐卫华;海杰峰;朱恩伟;卞临沂;

德支持企业开发有机太阳能电池    记者 顾钢

美评估有机太阳能电池对环境的影响    记者 毛黎

突破有机太阳能电池技术瓶颈    本报驻美国记者 田学科

控制电子自旋可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效率    刘霞

叠层型有机太阳能电池接近商用    记者 邰举

2007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七)    本版编辑张浩 郑晓春 邓国庆 毛黎 何屹 顾钢 何永晋

美国研发可拉伸有机太阳能电池    蔡佳

小分子有机太阳能电池增效50%    华凌

青海有机太阳能电池研发获重大进展    记者 马悍德

青海有机太阳能电池研发取得重大进展    记者 贾明

电沉积制备聚噻吩有序微结构及有机太阳能电池    于伟利

基于聚合物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制与表征    乔芬

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光物理过程研究    陈向东

有机太阳能电池电学模型与数值研究    马朝柱

有机太阳能电池界面过程的研究    陈丽佳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电荷转移态等效电路和多重电荷分离界面研究    黄江

有机太阳能电池中金属/有机界面物理过程的唯象研究    杨文超

基于咔唑的新型共轭小分子和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光伏性质研究    陈木青

用于溶液工艺光电器件的金属氧化物界面层材料研究    白赛

有机光伏二极管的光电子性能研究    张光

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电极修饰的研究    史绍华

基于三元体系混合物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范学东

银纳米颗粒表面等离子体增强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    周子游

噻吩衍生物修饰的卟啉化合物的合成及光伏性能    刘益江

利用纳米材料的光学特性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的研究    乔琳芳

体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光电性能的研究    刘峰

阳极修饰对于有机太阳能电池特性影响的研究    张密

聚合物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的研究    苏梦蟾

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及其器件的研究    任斌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数值研究    邢宏伟

12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