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区秸秆覆盖耕作技术保墒机理及生态效益研究
黑土区秸秆覆盖耕作技术保墒机理及生态效益研究【摘要】:松嫩平原位于黑龙江省的西南部,土质肥沃,气候温和,主要盛产玉米、大豆、小麦、亚麻等作物,是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由于该地区位于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318
【目录】:
- 摘要3-6
- Abstract6-16
- 1 绪论16-26
- 1.1 研究目的16-17
- 1.2 研究意义17-19
- 1.3 秸秆覆盖还田技术研究概况19-24
- 1.3.1 秸秆覆盖技术国内外研究进展19-20
- 1.3.2 秸秆覆盖对农田小气候影响20-21
- 1.3.3 秸秆覆盖对土壤供水能力的影响21-22
- 1.3.4 秸秆覆盖对土壤环境状况的影响22-23
- 1.3.5 秸秆覆盖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23-24
- 1.4 秸秆覆盖存在的问题24-26
- 1.4.1 秸秆覆盖量问题24-25
- 1.4.2 秸秆覆盖“保水效应”问题25
- 1.4.3 秸秆覆盖仍需解决的问题25-26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26-35
- 2.1 试验设计26-28
- 2.1.1 试验区概况26-27
- 2.1.2 试验布置27-28
- 2.1.3 样品采集28
- 2.2 研究方法28-33
- 2.2.1 土壤温度测定28
- 2.2.2 土壤水分测定28-30
- 2.2.3 土壤容重测定30-31
- 2.2.4 土壤养分的测定31
- 2.2.5 植株长势测定31
- 2.2.6 植株根密度的测定31-32
- 2.2.7 植株玉米产量测定32
- 2.2.8 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测定32
- 2.2.9 植株相对生长率和净生长率的测定32-33
- 2.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图33-34
- 2.3.1 研究内容33-34
- 2.3.2 技术路线图34
- 2.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34-35
- 3 秸秆覆盖对于土壤水热效应及蒸发作用的影响35-59
- 3.1 秸秆覆盖区气象条件35-36
- 3.1.1 秸秆覆盖区降水情况35
- 3.1.2 秸秆覆盖区大气温度和湿度变化35-36
- 3.2 秸秆覆盖对土壤温度的影响36-44
- 3.2.1 全生育期不同土层地温变化规律37-39
- 3.2.2 不同生育期的地温变化规律39-41
- 3.2.3 不同生育期地温的日变化规律41-44
- 3.3 秸秆覆盖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44-51
- 3.3.1 全生育期不同土层含水率变化状况45-47
- 3.3.2 全生育期土壤含水率变异状况47-51
- 3.4 秸秆覆盖对于农田水分利用状况的影响51-55
- 3.4.1 秸秆覆盖对玉米耗水量的影响51-52
- 3.4.2 秸秆覆盖对于土壤储水量的影响52-55
- 3.5 秸秆覆盖对于土壤蒸发及植株蒸腾强度的影响55-57
- 3.5.1 秸秆覆盖对土壤蒸发强度的影响55-57
- 3.5.2 秸秆覆盖对植株蒸腾强度的影响57
- 3.6 本章小结57-59
- 4 秸秆覆盖对旱作玉米生长性状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59-75
- 4.1 秸秆覆盖对于玉米生长发育及农艺性状的影响59-67
- 4.1.1 秸秆覆盖对玉米生育进程的影响59-60
- 4.1.2 秸秆覆盖对玉米株高的影响60-61
- 4.1.3 秸秆覆盖对玉米茎粗的影响61-63
- 4.1.4 秸秆覆盖对玉米叶面积指数的影响63-64
- 4.1.5 秸秆覆盖对玉米根系状况的影响64-67
- 4.2 秸秆覆盖对于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67-73
- 4.2.1 秸秆覆盖对土壤容重的影响67-68
- 4.2.2 秸秆覆盖对土壤机械组成的影响68-71
- 4.2.3 秸秆覆盖处理对于土壤保肥效果的影响71-73
- 4.3 本章小结73-75
- 5 秸秆覆盖对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75-89
- 5.1 秸秆覆盖对玉米产量和穗部性状的影响75-81
- 5.1.1 秸秆覆盖对于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75-76
- 5.1.2 秸秆覆盖对于玉米单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76-79
- 5.1.3 秸秆覆盖对于玉米穗部性状的影响79-81
- 5.2 秸秆覆盖对玉米生育规律的影响81-85
- 5.2.1 秸秆覆盖对于作物个体干物质积累的影响81-82
- 5.2.2 秸秆覆盖对于作物相对生长率(RGR)和净同化率(NAR)的分析82-85
- 5.3 效益分析85-87
- 5.3.1 经济效益85-87
- 5.3.2 节水效益87
- 5.4 本章小结87-89
- 6 覆盖条件下SPAC系统二维水分传输特征与数值模拟89-103
- 6.1 SPAC系统二维土壤水分传输特性89-90
- 6.2 模型建立90-93
- 6.2.1 物理过程描述90-91
- 6.2.2 数学模拟模型91-93
- 6.3 模型求解93-100
- 6.3.1 定解条件确定93-95
- 6.3.2 有限差分求解模型95-99
- 6.3.3 SPAC水分传输模型的模拟程序框架99-100
- 6.4 覆盖条件下SPAC系统土壤水分传输模型验证100-102
- 6.5 本章小结102-103
- 7 结论与讨论103-107
- 7.1 秸秆覆盖对土壤水热的保蓄作用103-104
- 7.2 秸秆覆盖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104-105
- 7.3 秸秆覆盖对作物生长与产量的影响105
- 7.4 SPAC系统水分传输模拟105-106
- 7.5 研究展望106-107
- 参考文献107-11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19-120
- 致谢120-12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保护性耕作风蚀预测模型的初步研究 臧英;高焕文;
秸秆覆盖对玉米和青花生长特征、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 祖艳群;杨静;李元;湛方栋;李博;
地膜覆盖对玉米产量及其土壤状况的影响 闫根海;杨晓军;王斌;薛海龙;李霞;
根系温度对植物的影响(Ⅰ)──根温对植物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冯玉龙,刘恩举,孙国斌
秸秆覆盖对玉米播种临界含水率影响的试验研究 王丽学,张玉龙,刘洪禄,石志强,刘冀
秸秆覆盖的土壤温度效应及其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李月兴;张宝丽;魏永霞;
秸秆覆盖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的实验研究 虎胆·吐马尔拜
残茬和秸秆覆盖对黄土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 王育红,姚宇卿,吕军杰
不同麦秸覆盖量对夏玉米田棵间土壤蒸发和地温的影响 张俊鹏;孙景生;刘祖贵;李晓东;刘小飞;
华北平原冬小麦麦田覆盖对土壤温度和生育进程的影响 高丽娜;陈素英;张喜英;孙宏勇;王彦梅;邵立威;
秸秆覆盖的农田效应 沈裕琥,黄相国,王海庆
不同覆盖方式对旱地玉米田土壤环境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王顺霞,王占军,左忠,郭永忠
秸秆覆盖保护性种植的土壤养分效应和作物生理生化响应机制研究 薛兰兰
不同覆盖物的农田生态效应与作物增产机理研究 卜玉山
农田水分高效利用理论与管理技术研究 周明耀
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黄土高原旱地农田SPAC系统中水分运移特性的影响研究 蔡立群
干旱区秸秆覆盖对滴灌土壤水盐分布及棉花生长的调控效应 张金珠
农田减缓气候变化潜力的统计计量与模型模拟 程琨
模拟气候变化条件下太湖地区农田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动态变化 张勇
北京山区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分传输与机制研究 李轶涛
黄土旱塬区不同覆盖措施对冬小麦农田土壤呼吸及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官情
不同覆盖方式和作物条件下农田土壤呼吸、产量形成及水分利用特征 宋淑亚
秸秆覆盖节水效应研究 李全起
小麦—玉米栽培条件下的硝酸盐淋失与氮素利用 石维
秸秆覆盖还田对渭北旱塬土壤理化性质及春玉米生长的影响 李涵
玉米覆盖耕作试验研究及SPAC系统水分传输模拟 谢萌
不同耕作覆盖措施对春玉米的增产效应及环境效应的研究 鲍艳杰
太湖地区典型农田气候变化特征分析与土壤水分的模拟预测 林洁
精准尺度下麦田土壤特性参数的模型研究 杨玉建;仝雪芹;
不同耕作方式与施氮量对麦玉两熟产量的影响 李洪杰;宁堂原;邵国庆;王瑜;田慎重;李增嘉;曲学勇;
鲁东丘陵区玉米—小麦一年两熟一体化耕作技术体系研究 丁晓义;姜鸿明;董超;李林志;陈永娜;严美玲;
聊城市保护性耕作应用现状及其配套技术 张素芳;
覆膜对滨海盐渍土水盐分布和竹柳生长的影响 孙泽强;刘法舜;王学君;郑东峰;董晓霞;国金义;王明霞;隋连江;
保护性耕作下玉米田土壤水温效应研究 李成军;吴宏亮;康建宏;许强;
秸秆还田对土壤特性和作物生产的影响 李东升;周为华;范佳;宋森楠;李春燕;朱新开;
江淮丘陵易旱地区棉花抗旱节水高效栽培技术 郑曙峰,唐胜,袁向方,许新华,王跃群,张军
保持耕作技术对豫西旱坡地土壤养分的影响 王育红,姚宇卿,吕军杰
地膜覆盖对耕层土壤盐分影响的研究 刘子英,刘保明,孟艳玲,李季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 屈会娟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沈学善
不同耕作措施对绿洲灌区冬小麦“根土系统”的影响 冯福学
保护性耕作对旱区小麦—菘蓝轮作土壤生态及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杨江山
填闲作物阻控设施蔬菜土壤硝态氮累积和淋失的研究 吉艳芝
渭北旱作苹果园保护性耕作技术土壤水分养分效应研究 高茂盛
环保型地膜覆盖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及玉米生长的响应 张杰
施水播种灌水入渗和土壤松耕方法的研究 杨有刚
免耕方式对燕麦田温室气体排放与土壤性状的影响 张志栋
灌溉方式对红富士苹果根系水分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 杨素苗
不同修复措施下侵蚀红壤的团聚体稳定性与肥力特点 杨莹莹
油菜轻简化生产中几项养分管理关键技术的初步研究 苏伟
免耕稻田磷素动态及组分特征的研究 通乐嘎
耕作方式对稻田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 乐丽鑫
缓控释肥养分释放率快速测定及在田间土壤中释放率的相关性研究 颜晓
临沂烟区绿肥还田配套技术的研究 庞敏
玉米秸秆腐解复合菌系CSS-1的构建、菌群组成及腐解特性研究 刘尧
华北地区秸秆覆盖下农田降雨转化过程模拟研究 王兆伟
冬小麦夏大豆种植方式与水分利用关系研究 齐林
外源NO对NO_3~-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焦娟
强筋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灌溉方案的研究 许振柱,于振文,张永丽
室内模拟有机肥中NO_3~-、NO_2~-的淋失规律及其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杜春先,聂俊华,王祥峰
玉米自交系耐旱性的模糊隶属函数法分析 魏秀俭
秸秆覆盖对麦田土壤含水量及小麦生长状况的影响 杨荣光;毕建杰;王升国;吴则金;李振清;
根系分布与作物产量的关系研究进展 王法宏,王旭清,刘素英,王晓理
免耕条件下的小麦稀播试验 吴晓东;杨贤彬;孙昌璜;张春雨;丁星灿;
秸秆直接还田对当季作物产量效应 李录久,杨哲峰,李文高,徐志斌,胡永年,苗春苗,肖凤体
太湖稻麦地区秸秆还田增产及培肥效果 王振忠,董百舒,吴敬民
节水栽培对小麦生育期及生理生化的影响 严平,任杰,梅雪英,杨书运,郑宁
农业固体有机废弃物的环境危害及堆肥化技术展望 汪建飞;于群英;陈世勇;段立珍;
李庆东 李洪文
旱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径流与土壤水分平衡模型试验研究 王晓燕
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问题研究 苏为华
基于神经网络与混沌理论的非线性时间序列预测研究 向小东
基于GPS、GIS及虚拟仪器的精细农业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的研究 裘正军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土壤CO_2释放与碳平衡的研究 黄斌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水文特征研究 党宏忠
保护性耕作措施的综合效应研究及其生态与经济效益评价 郑华平
土壤有机碳和氮的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王淑平
油松栓皮栎混交林土壤—植物—大气系统水分特征研究 聂立水
植物水运移机理分析与温室作物水分亏缺诊断方法的研究 李国臣
膜下滴灌棉花根系吸水模型研究及应用 王一民
大田条件下滴灌土壤湿润区对棉花根系分布与产量的影响 王允喜
无膜移栽地下滴灌棉花耗水规律及灌溉制度研究 安俊波
不同秸秆覆盖模式对渭北旱塬冬小麦产量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王海霞
江苏省秸秆资源评价与规模化能源利用发展研究 冯蕾
旱作麦田秸杆覆盖的生态综合效应研究 巩杰
不同生态型小麦品种光合作用特性及其对水分胁迫的反应 郭程瑾
板栗等树种对水分胁迫的适应机理及板栗叶片POD动力学研究 时忠杰
水分胁迫对高产杂交稻功能叶光合及抗氧化系统特性的影响 刘少华
利用堆肥处理规模化猪场粪污实现零排放研究 谭小琴
不同覆盖处理对旱作玉米生育与产量效应的研究 冯利平,段桂荣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地区不同覆盖处理对几种苗木生长的影响 郑绍伟,严代碧,冯云超,岳永杰,慕长龙
晋北太行山区不同覆盖处理造林效果 李永生;
不同覆盖处理对龙胆出苗的影响 赵义涛,唐玉芹,李如升
覆盖处理对干旱河谷区造林苗木生长及土壤速效氮的影响 左琴;姜广争;李猛;席光超;陈瑞华;
不同覆盖处理对元宝枫叶生物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 樊艳平;赵全保;姚延;
西瓜不同覆盖处理的效果 李公正;
免耕条件下秸秆覆盖保墒灌溉的土壤水、热及作物效应研究 员学锋;吴普特;汪有科;徐福利;
黑土区秸秆覆盖耕作技术保墒机理及生态效益研究 白雪峰
地面覆盖对盐渍土壤水热盐运移及作物生长调控机制研究 梁建财
不同覆盖处理对夏玉米生长生理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周昌明
覆盖方式对温室土壤温度及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 赵丽丽
上一篇:太阳能集热装置的无线监测系统设计
-
搞好玉米秸秆还田 提升土壤有机质2024-08-19
-
稻茬麦免少耕秸秆覆盖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初报2024-08-19
-
秸秆预处理对土壤水肥因子及作物产量的影响2024-08-18
-
严寒地区太阳能—土壤耦合热泵系统研究2024-08-18
-
长沙地区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热水系统运行模拟研究2024-08-18
-
腐解过程中还田秸秆和土壤有机酸、质能及结构变化特征2024-08-18
-
秸秆改良农田土壤中氮磷形态分布及玉米生长发育特征2024-08-18
-
就田燃烧秸秆对土壤有影响吗2024-08-18
-
秸秆覆盖农田保墒增产技术2024-08-18
-
土壤渗滤处理三格化粪池粪液的可行性论证2024-08-18
-
太阳能—土壤源热泵双热源耦合特性及地下蓄能传热强化研究2024-08-18
-
化粪池排口处土壤对典型农户生活污水氮素污染物的消减测算研究2024-08-18
-
改良化粪池/地下土壤渗滤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2024-08-18
-
淹水和旱作稻田土壤中产甲烷菌的多样性分异2024-08-18
-
秸秆还田改良大棚土壤2024-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