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青海地区太阳能地下水源热泵复合系统供热特性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42:00
热度:

青海地区太阳能地下水源热泵复合系统供热特性研究【摘要】:为了响应节能,环保,低碳的号召,太阳能技术和地源热泵技术在我国以及世界其他地域被广泛应用。本文提出一种太阳能和地下水源热泵相

【摘要】:为了响应节能,环保,低碳的号召,太阳能技术和地源热泵技术在我国以及世界其他地域被广泛应用。本文提出一种太阳能和地下水源热泵相结合的系统即太阳能地下水源热泵复合系统。对太阳能地下水源热泵复合系统供热的3种运行模式进行了理论分析。以实际工程案例为依托,通过充分利用青海地区丰富的太阳能和浅层地热能可再生清洁能源,运用相应的技术对当地生活小区原有的天然气壁挂炉供暖系统进行改造。减少对一次性能源的依赖和消耗,达到打造节能环保绿色小区的示范效应目的。通过对项目的运行可监测的基础上获得系统运行数据,为大面积推广使用提供技术依据。对实际工程应用有一定参考价值。 首先,本文分别简述了太阳能技术和地下水源热泵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其次,分别介绍了太阳能集热系统、地下水热交换系统、热泵机组和室内末端系统四部分,它们构成了整个太阳能地下水源热泵复合供暖系统。简单分析了太阳能地下水源热泵复合系统的3种运行模式。再逐一介绍了太阳能的特点、太阳辐射的计算和真空管集热器性能分析。针对3种运行模式分别建立了太阳能真空管集热系统模型和蓄热水箱分析模型。对太阳能水源热泵系统的运行模式进行理论分析。 再次,结合实际工程对太阳能地下水源热泵复合系统供热的设计要点进行说明。概述了整个供热系统的基本组成,计算了实际工程建筑的围护结构耗热量,根据建筑物所需耗热量确定了太阳能集热器的面积、蓄热水箱容积与热泵机组选型。通过对集热系统的监测及数据计算,得出了该系统的太阳能保证率。由此所测得的数据可以对原设计进行优化。然后针对太阳能地下水源热泵供热系统3种运行模式进行跟踪监测,详细分析了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运行特性。 最后,对太阳能水源热泵复合供暖系统的经济性和节能环保效益进行分析。从系统初投资进行计算分析,对比了太阳能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天然气壁挂炉、燃煤锅炉几种当地常见供热系统的运行费用和环保效益,最终证明了这种系统在青海地区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复合系统 运行模式 初投资 经济性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U8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21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11-13
  • 1.2 课题的国内外发展现状13-19
  • 1.2.1 地下水源热泵的国内外发展现状13-15
  • 1.2.2 太阳能的国内外发展现状15-19
  •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9-21
  • 第2章 太阳能地下水源热泵复合系统21-27
  • 2.1 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21-22
  • 2.1.1 热泵系统21-22
  • 2.1.2 太阳能采暖系统22
  • 2.2 系统的运行模式22-26
  • 2.2.1 太阳能直接供暖模式23-24
  • 2.2.2 太阳能地下水源热泵串联供暖模式24-25
  • 2.2.3 太阳能水源热泵交替运行模式25-26
  • 2.3 本章小结26-27
  • 第3章 太阳能水源热泵系统理论分析27-39
  • 3.1 太阳辐射的计算27-30
  • 3.1.1 太阳辐射有关角度的计算27-29
  • 3.1.2 太阳辐射的计算29-30
  • 3.2 太阳能集热器性能分析30-33
  • 3.2.1 太阳能集热器的分类30-31
  • 3.2.2 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31
  • 3.2.3 全玻璃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传热过程分析31-33
  • 3.2.4 全玻璃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的总热损失33
  • 3.3 太阳能蓄热系统33-36
  • 3.3.1 太阳能的蓄热方式33-34
  • 3.3.2 蓄热水箱数学模型34-36
  • 3.4 系统运行模式理论分析36-38
  • 3.4.1 太阳能独立供热模式36
  • 3.4.2 太阳能水源热泵系统串联供热模式36-37
  • 3.4.3 太阳能水源热泵系统交替供暖模式37-38
  • 3.5 本章小结38-39
  • 第4章 应用工程实例39-72
  • 4.1 工程概况及设计要求39-41
  • 4.2 建筑负荷计算41-45
  • 4.2.1 室内设计温度的计算42
  • 4.2.2 室外设计温度的确定42
  • 4.2.3 围护结构耗热量:42-43
  • 4.2.4 冷风渗透热损失43-44
  • 4.2.5 地面传热损失44-45
  • 4.3 集热系统设计45-46
  • 4.3.1 集热器选型45
  • 4.3.2 集热器面积确定45
  • 4.3.3 集热器的设计流量45-46
  • 4.3.4 蓄热系统46
  • 4.3.5 集热器保护措施46
  • 4.4 地下水源热泵系统设计46-51
  • 4.4.1 水文地质条件46
  • 4.4.2 系统需水量计算46-47
  • 4.4.3 地下水热交换系统47-48
  • 4.4.4 水源热泵机房设备系统设计48-50
  • 4.4.5 室内末端系统设计50-51
  • 4.5 控制系统51
  • 4.6 太阳能集热系统性能测试51-57
  • 4.6.1 测试期间室外气象条件51
  • 4.6.2 测试对象与范围51
  • 4.6.3 检测项目51-52
  • 4.6.4 仪器设备52-53
  • 4.6.5 采暖季检测方法与数据处理53-56
  • 4.6.6 检测结果56-57
  • 4.7 复合系统运行特性研究57-71
  • 4.7.1 太阳能直接供热模式61-64
  • 4.7.2 太阳能地下水源热泵串联运行模式64-67
  • 4.7.3 太阳能地下水源热泵交替运行模式67-71
  • 4.8 本章小结71-72
  • 第5章 系统的经济性及节能环保效益分析72-79
  • 5.1 系统经济性分析72
  • 5.2 系统环境效益评估72-74
  • 5.3 工程实例比较74-77
  • 5.3.1 初投资比较74
  • 5.3.2 运行费用及环境影响对比74-77
  • 5.4 本章小结77-79
  • 结论与展望79-82
  • 结论79
  • 展望79-82
  • 致谢82-84
  • 参考文献84-88
  • 作者简介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88-89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我国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基地与技术的发展研究    严陆光;夏训诚;周凤起;赵忠贤;刘东生;匡廷云;张新时;周孝信;李灿;朱瑞兆;陈勇;白克智;陆天虹;孔力;胡学浩;许洪华;赵黛青;吕绍勤;黄常纲;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十五”规划    

日光温室的热平衡计算    徐克生,王琦,王述洋,刘明刚

浅议热泵定义    姚杨,马最良

全玻璃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影响因素的数值模拟研究    张涛;韩吉田;闫素英;许明田;于洁玫;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云南曲靖潇湘新区太阳能热水系统能效测评分析    徐斌斌;于忠;张红;曾洵;

户式中央空调的节能研究    蔡颖玲

水源热泵应用低温地热的节能效果分析    李新国

中国地区土壤源热泵系统研究进展评述    袁艳平;曹晓玲;雷波;杨从辉;

西安实施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规模化供热适宜性研究    刘寅;李安桂;周光辉;

平面采光面无阴影影响最佳角度的计算    林媛;

太阳热水装置(六)    刘鉴民;喜文华;魏一康;张兰英;

太阳热水器应用设计施工中的一些问题    薛英超;王新发;

采暖用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的最佳倾角和最佳方位角    赵树兴;

太阳能和辅助热源联合采暖的评价    刘舰;于戈;

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在冷冻水变流量工况下仿真性能分析    王童;郝学军;

一种新型光纤导光照明系统的性能研究    薛晓迪;郑宏飞;马燕燕;胡振华;

热泵除湿干燥机空气旁通模型的研究    张振涛;董艳华;张璧光;顾炼百;吕君;杨鲁伟;

消失模白区用锅炉的节能减排技术调研    易娜;黄刚;郭鹏;叶升平;

我国煤矿高温矿井热害治理现状综述    亓玉栋;宋桂梅;刘志国;

空调冷源温度与冷水机组的能效    闫佳佳;李永安;刘学来;

常规工质双转子膨胀机的分析与试验介绍    马一太;赵丽;

两种非等温送风恒温恒湿机的实验研究    臧润清;薛明军;

海林太阳能辅助地源热泵供热的可行性分析    徐宝江;陈义波;陈九法;李海清;

蓄热式太阳能热水器蓄放热性能实验研究    张涛;邹同华;

变容量中央空调系统调节技术的比较分析    裴秀英;

空调客车常见制冷故障及处理方法浅析    常少武;

热泵太阳能智能化集成供热系统研究与应用    盛海;刘军;韩临曦;

中国风电产业融资问题研究    张伯松

太阳能地下混凝土存取热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赵研

新型分布式供能系统热力特性研究    王锡

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热力特性研究    阎秦

活化生土基低碳节能村镇建筑材料研究    谭晓倩

太阳能热光伏系统机理与实验研究    陈雪

太阳能新风系统设计与控制方法研究    杨军

极化SAR渤海海冰厚度探测研究    张晰

严寒地区太阳能-土壤耦合热泵季节性土壤蓄热特性研究    张文雍

内燃机热泵独立供能系统的理论模拟与实验研究    陈轶光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器的模拟分析    张东

高能燃料燃烧流场的数值模拟与结构设计    张哲衡

蓄热电池一体化结构设计技术研究    徐鑫

热计量模式下居住建筑耗热量分摊模型研究    王仁瑾

蒸气压缩式制冷装置稳态仿真及分析    高珊

太阳能果蔬脱水车间性能试验及苹果脱水工艺优化研究    高兴海

太阳能供暖系统的模拟研究    安丽

超支化聚氨酯固—固相变储能材料的改性研究    廖丽

氨水溶液解吸—压缩制冷循环性能分析    丁爽

氨水解吸—压缩制冷循环的试验研究    刘小军

中原地区住宅建筑空调方式的应用比较    蔡颖玲

变频式户式空调的应用探讨    陈刚,刘泽华,顾炜莉

国内太阳能热利用现状与发展    杨启岳

低温地热运用热泵供暖的技术经济分析    李新国

地下水源热泵的设计及应用    韩志峰;

地下水源热泵及其设计方法    曲云霞,张林华,方肇洪,李安桂

地下水源热泵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倪龙,封家平,马最良

地下水源热泵系统性能的试验与模拟研究    郭建辉,韩玲

异层储能型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应用研究    田喆;朱能;彭鹏;

北京地区地下水源热泵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李世君;刘文臣;辛宝东;

地下水源热泵在浙江地区的应用分析    余季鸣;

武汉市地下水源热泵应用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周建伟;谢先明;周爱国;徐照彪;

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应用可行性分析    容曦;

地下水源热泵的环境问题及对策探讨    贾玉鹤;钟甦;林宏;

洛阳市地下水源热泵应用现状研究及前景展望    王现国;

地下水源热泵工程运行期间水热变化特征模拟分析    王现国;葛雁;吴东民;

地下水源热泵在江西地区的工程应用研究    罗新梅;蒋丹凤;

武汉市地下水源热泵研究现状及前景分析    周建伟;谢先明;周爱国;徐照彪;

武汉市地下水源热泵应用、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周建伟;谢先明;周爱国;徐照彪;

北京市地下水源热泵空调项目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评价    张霓;李其军;王理许;孟庆义;

沈阳市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应用问题分析    晏可奇;王宏;

我国地下水源热泵应用适宜性评价    王贵玲;刘云;蔺文静;李元杰;师永霞;

深井泵变频技术在地下水源热泵系统中的应用    傅允准;林豹;曹国海;

地下水源热泵工程运行合理性模拟与分析——以武汉市美术馆工程为例    周建伟;杨涛;谢先明;

推广地下水源热泵技术须因地制宜    赵志国

“地下水源热泵取水与回灌技术”难题破解    记者 张志国 通讯员 杨宗明

地下水循环:环生新能源    

节能,沈阳着力打造“地能空调”城    见伟 本报记者  郭平 本报记者 万重

“海水空调”装进青岛住宅小区    王伟卿 赵茂南

江苏省制冷学会副理事长张建忠:应用地源热泵系统要“上”“下”兼顾    本报记者 任欢欢

地源热泵行业健康发展需三管齐下    本报记者 任欢欢

沈阳:地源热泵“热”起来    龚义龙

地源热泵利于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杜一鸣

地源热泵发展方向悄然求变    本报记者 赵君利

地下水源热泵影响下的沈阳城区地下水系统数值模拟研究    周浩

潍坊地区地下水源热泵应用的影响及适宜性分区研究    曹彬

地下水源热泵温室利用系统回灌模拟试验研究    程希

地下水源热泵工程应用研究及经济分析    蒋丹凤

沈阳城区地下水源热泵适宜性评价及应用模式研究    臧海洋

地下水源热泵系统费用年值分析与工程应用研究    杨惠

地下水源热泵在石河子地区的可行性研究及能耗模拟    鲁勇

单双速潜水泵地下水源热泵系统技术经济分析比较    王建宇

地下水源热泵蓄能系统的应用研究    何旭光

微小燃机热电冷联供与地下水源热泵耦合系统研究    林怡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地下水源热泵系统节能诊断研究    张中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