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侧链功能化的D-A低带隙共轭聚合物应用于太阳能电池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41:19
热度:

侧链功能化的D-A低带隙共轭聚合物应用于太阳能电池【摘要】: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由于其重量轻、价格低、可溶液加工并能够制备卷对卷工艺,受到广泛的关注。而且如果得到一种理想的聚合物,那么

【摘要】: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由于其重量轻、价格低、可溶液加工并能够制备卷对卷工艺,受到广泛的关注。而且如果得到一种理想的聚合物,那么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有望达到市场应用。因此目前专家学者主要致力于寻求设计一种新型的聚合物分子,但是主要致力于对分子主干的设计。相比之下,很少有人去研究聚合物侧链对它们的影响,对聚合物侧链的调控主要是对其长度、形状、位置、对称性、手性和功能性的调节,而我们主要是在聚合物分子中引入含功能基团侧链,以此来研究含功能基团的聚合物与太阳能电池活性层形貌以及其性能的影响。 首先,我们合成一类新型液晶受体单元2,5-二[4-(4′-氰基二联苯氧基)十二烷基]-3,6-二噻吩-2-基-吡咯[3,4-才]吡咯-1,4-二酮(TDPPcbp),这类液晶受体单元就是把联苯液晶基元引入到DPP中,然后分别与二(2-乙基己基)苯唑[1,2-b:4,5-b]二噻吩(BDT)和N-9-十六烷基-2,7-咔唑(CB)共聚形成两种不同的低带隙的D-A的液晶共轭聚合物聚[二-(2-乙基己基)苯唑[1,2-b:4,5-b]二噻吩-并-3,6-二-(噻吩基)-2,5-二[4-(4-氰基氧基十二烷基)]-吡咯并[3,4-c]吡咯-1,4-二酮](PBDTDPPcbp)和聚[N-9-十六烷基-2,7-咔唑-并-3,6-二-(噻吩基)-2,5-二[4-(4-氰基氧基十二烷基)]-吡咯并[3,4-c]吡咯-1,4-二酮](PCBTDPPcbp),通过对联苯侧链型D-A型液晶共聚物的合成和性能研究,进一步考察液晶共轭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的关系,如主链的分子堆叠,光谱特性,及能级大小等方面做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液晶的自主装特性,不仅有助于聚合物给体分子堆叠更良好,而且能够有效的驱动PC61BM和给体之间形成较好的微相分离,因此在经过热退火后,体相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可高达1.3%(PBDTDPPcbp)和1.2%(PCBTDPPcbp)。 然后,我们通过Stille偶联合成一系列的(D/A)无规共轭聚合物PTBDTDPP,是将富电子基团1,4-连二噻吩-2,3,5,6-苯并二噻吩(TBDT)与缺电子基团,含有氰基功能基团的2,5-二[5-(5-氰基-5,5-二甲基-戊烷基)]-3,6-二噻吩-2-基-吡咯[3,4-c]吡咯-1,4-二酮(DPPCN),和含硅氧烷功能基团2,5-二[8-(1,1,1,3,5,5,5-七甲基三硅氧烷-3-基)辛基]-3,6-二噻吩-2-基-吡咯[3,4-c]吡咯-1,4-二酮(DPPSi)两种受体基团,通过改变不同的投料比(TBDT: DPPSi: DPPCN=1:0.3:0.7,1:0.5:0.5,1:0.7:0.3),得到三个无规共聚物PTBDTDPP1,PTBDTDPP2和PTBDTDPP3。这些聚合物都具有较宽的吸收带(500-1000nm)和较低的带隙(~1.6eV),并且有较低的HOMO能级(低于-5.36eV),接触角测试证明聚合物的表面能如预期所想,随着氰基含量的增大或硅氧烷含量的降低,表面能随之升高,会形成比较好的表面形态。而且通过X-射线衍射(XRD)对分子堆叠的研究,发现聚合物的π-π堆叠的层间距很短,有利于电荷的传输。总之,这些结果表明设计合成的这一系列聚合物可作为一种有潜力的光伏物质应用于太阳能电池。 【关键词】:太阳能电池 共轭聚合物 功能基团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O631.11;TM914.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32
  • 1.1 引言9
  • 1.2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存在的问题9-12
  • 1.2.1 能级匹配问题10-11
  • 1.2.2 薄膜形态的调控问题11-12
  • 1.2.3 稳定性的问题12
  • 1.3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原理和结构12-14
  • 1.4 太阳能电池的几个重要的参数14-15
  • 1.5 共轭聚合物的分子结构15-18
  • 1.6 理想的聚合物18-29
  • 1.6.1 D-A 共轭聚合物的能级对太阳能电池的影响19-20
  • 1.6.2 D-A 共轭聚合物的共平面对太阳能电池的影响20-21
  • 1.6.3 D-A 共轭聚合物的分子量对太阳能电池的影响21
  • 1.6.4 D-A 聚合物的末端取代和杂质对太阳能电池的影响21-22
  • 1.6.5 D-A 型共轭聚合物侧链对光伏器件的影响22-29
  • 1.7 DPP 衍生物太阳电池的合成及性能研究29-30
  • 1.8 本课题提出的意义和研究内容30-32
  • 第二章 含吡咯并吡咯二酮(DPP)的液晶侧链低带隙 D-A 共轭聚合物应用于太阳能电池32-49
  • 2.1 引言32-33
  • 2.2 实验部分33-37
  • 2.2.1 实验药品33-34
  • 2.2.2 实验仪器及设备34
  • 2.2.3 器件结构的制备34-35
  • 2.2.4 合成路线35
  • 2.2.5 合成步骤35-37
  • 2.3 结果和讨论37-48
  • 2.3.1 结构表征37-40
  • 2.3.2 热稳定性40
  • 2.3.3 液晶性能40-42
  • 2.3.4 光学性能42-43
  • 2.3.5 微观结构43-45
  • 2.3.6 电学特性45-46
  • 2.3.7 光伏性能46-47
  • 2.3.8 微观形貌47-48
  • 2.4 结论48-49
  • 第三章 基于吡咯并吡咯二酮(DPP)硅氧烷侧链功能化改性的低带隙 D-A 光伏物质的设计和合成49-65
  • 3.1 引言49-50
  • 3.2 实验部分50-55
  • 3.2.1 实验药品50-51
  • 3.2.2 实验仪器及设备51
  • 3.2.3 合成路线51-53
  • 3.2.4 材料的合成53-55
  • 3.3 结果与讨论55-64
  • 3.3.1 结构表征55-58
  • 3.3.2 热稳定分析58-59
  • 3.3.3 光学特性59-61
  • 3.3.4 电化学特性61-62
  • 3.3.5 微观结构特性62-63
  • 3.3.6 表面能特性63-64
  • 3.4 结论64-65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65-67
  • 4.1 结论65-66
  • 4.2 展望66-67
  • 致谢67-68
  • 参考文献68-78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7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Synthesis and Photovoltaic Properties of Poly(5,6-bis(octyloxy)-4,7- di(thiophen-2-yl)benzo-[c][1,2,5]-thiadiazole-9,9-dioctylfuorene)    Liwei Wang;Feiyao Qing;Yeping Sun;Xiaoyu Li;Haiqiao Wang;

1,4-二酮吡咯并吡咯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应用    王亮;孙建平;李针英;周小波;王茜;罗联源;凌启淡;

量子点-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骆乐;向卫东;谢翠萍;钟家松;梁晓娟;邹军;吕春燕;

苯并噻二唑为中心的A-π-A-π-A型小分子光伏材料合成与性能研究    王丽辉;殷伦祥;张昱;李艳芹;

八羟基喹啉铝取代钙作为电子传输层对聚合物太阳电池光稳定性的影响    贺小光;王宁;田苗苗;

含噻吩[2,3-b]并噻吩-吡咯[3,4-c]并吡咯二酮结构单元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冯宇;苏智兴;孙丽;刘绍刚;刁开盛;张卫民;

含有呋喃衍生物的窄带隙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光伏性能研究    殷亮;樊本虎;王一丹;彭文博;赵志国;邬俊波;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研究进展    张超智;胡鹏;李世娟;沈丹;张骁;孙晓飞;

聚合物光伏材料与器件研究进展    刘鹏;孙江曼;赵宝锋;黄飞;吴宏滨;陈军武;曹镛;

混合溶剂对PCDTBT:PC_(71)BM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    杨少鹏;张烨;江涛;孙学峰;鲁超群;李光;李晓苇;傅广生;

聚合物异质结太阳电池-进展与展望(摘要)    曹镛;吴宏滨;黄飞;陈军武;

基于S-和N-杂环小分子材料的合成、表征    黄红艳;傅妮娜;刘书利;李劝;赵保敏;黄维;

能源纳米器件中的材料与界面研究    陈立桅;

原位电化学聚合杂化太阳能电池光伏性能研究    路胜利;胡桂林;李国能;张邦虎;

喷涂法制备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器件研究    陈征

双极型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及有机发光晶体管的研制    胡永生

富勒烯和内嵌富勒烯的结构表征和DFT计算    王智敏

一维壳核式复合半导体杂化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孙宝

含烷基三唑基团的新型共轭聚合物给体材料的设计和合成及其在太阳电池中的应用    董杨

聚合物光伏器件形貌特性、性能及稳定性研究    陆运章

基于新型咔唑结构共聚物的设计合成及其光伏性能研究    查代君

杂环修饰有机半导体的光电性质理论研究    杨双阳

基于新型受体单元的D-A共聚物的合成和光伏性能    王坤

水醇溶性有机光电材料与受体悬挂式共轭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段春晖

多元硫族化合物的湿化学制备及光电性能研究    翟学珍

新型富勒烯衍生物的合成以及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杨涛

基于BDT单体的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孙丽丽

活性层修饰对P3HT:PCBM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    韩凌洁

侧链结构可调的二维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光伏性能研究    廖凌燕

新型酞菁类光伏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黄红艳

喹噁啉基新型功能聚合物/齐聚物电池材料的合成与性能    王晓辉

基于小分子材料为电极界面修饰层的聚合物太阳电池    迟明明

基于传输矩阵法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学计算研究    曹婧

A-D-A型有机染料小分子合成及其光伏性质    陈玉金

树枝状共轭聚合物研究    张璐;封伟;

一种新型低带隙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光学性质    刘中义;李彦军;黄鹏程;

荧光共轭聚合物在生物大分子检测中的应用    支俊格;徐秀玲;申进波;赵玮;佟斌;董宇平;

基于水溶性共轭聚合物的蛋白质检测    贺芳;王树;

含金属配合物的共轭聚合物研究进展    陈涛;徐慎刚;王艳荣;曹少魁;

水溶性共轭聚合物研究与应用进展    徐巍栋;赖文勇;范曲立;黄维;

共轭聚合物的结构缺陷及对光电性能的影响    赵瑞阳;张文思;马於光;

有机共轭聚合物概述    李慧;梁小蕊;王坤;周鸣宇;

共轭聚合物的功能化及在生物/化学分析领域的应用    蔡小慧;石琳;刘兴奋;黄艳琴;范曲立;黄维;

荧光共轭聚合物传感器研究进展    李鸣凤;

共轭聚合物的生物识别与传感研究    王树;

新型荧光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光学性能的研究    胡玉琴;肖毅;黄红梅;尹笃林;肖小明;

新型给受体结构的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光电性能    陈仕艳;应燕君;王华平;

新型乙烯撑和乙炔撑给体与受体交替共轭聚合物的光伏性能研究    路胜利;曹镛;

共轭聚合物中的结构缺陷研究    马於光;

纳米SiO_2/共轭聚合物复合物结构及光学性质    王立冬;陆丹;马於光;

微波辅助高质量共轭聚合物合成    张文思;路萍;马於光;

含联苯共轭聚合物的合成    张磊;崔元臣;

基于含N、S稠环芳香化合物的共轭聚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在有机薄膜晶体管中的应用    陈亚刚;田洪坤;耿延候;王佛松;

共轭聚合物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光电性能研究    彭强;

聚芳烃二炔类水溶性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在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    曾文南

荧光共轭聚合物的合成、表征及荧光传感特性    冯继昌

新型给体—受体共轭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有机光伏太阳能电池性能研究    胡超

星状共轭聚合物的单分子胶束化发光策略及其应用    邱丰

以苯并咪唑类衍生物为识别基的共轭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化学传感特征    向刚

荧光共轭聚合物在化学传感器上的应用    叶心亮

分子刷型水溶性共轭聚合物的合成、表征与传感应用研究    张志勇

新型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光电性能研究    王晓晨

新型共轭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光电性能研究    曹康丽

水溶性共轭聚合物分子刷/无机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生物应用    卢晓梅

阳离子荧光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在生物分子检测中的应用    王胜锋

荧光共轭聚合物合成及其在金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    王安宁

吩噻嗪共轭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表征    李江辉

一种放大荧光共轭聚合物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赵晓丽

水溶性荧光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    李东

含苯并三氮唑单元的π共轭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古丽巴哈尔·达吾提

炔基取代的多色功能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衍生修饰    雷艳丽

新型苯并二杂环基共轭聚合物光伏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应用    陈学文

新型聚苯撑乙炔类共轭聚合物的合成以及荧光传感研究    唐雪艳

新型水溶性聚苯乙炔—吡啶类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荧光传感应用研究    胡玉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