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氧化锌微纳结构的制备及其在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应用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40:23
热度:

氧化锌微纳结构的制备及其在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应用【摘要】:有机太阳能电池绿色环保、设备成本低,并且适合大面积工业化生产,是目前最具潜力的新能源。与传统无机太阳能电池相比,有机聚合物太

【摘要】:有机太阳能电池绿色环保、设备成本低,并且适合大面积工业化生产,是目前最具潜力的新能源。与传统无机太阳能电池相比,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稳定性差、聚合物载流子迁移率低、入射光吸收率低,限制了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本论文提出制备微纳多孔氧化锌纳米薄膜,并将其应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利用光栅结构增强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改善太阳能电池光电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致密氧化锌纳米薄膜,为了确定致密氧化锌纳米薄膜的最佳制备工艺,本论文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和热处理时间对薄膜形貌和晶体结构的影响,发现在500℃下热处理3h可以获得结晶度高、表面质量好的氧化锌纳米薄膜。 在制备致密氧化锌纳米薄膜的基础上,本论文选用聚乙二醇为模板,制备具有多孔结构的氧化锌纳米薄膜。为了制备形貌均匀、直径较小的多孔薄膜,本论文研究了空气湿度、锌离子浓度、聚乙二醇加入量、去离子水加入量对多孔薄膜形貌的影响。本论文在最佳制备工艺下得到的氧化锌纳米薄膜含有直径在200nm-400nm、间隔为200nm-500nm的多孔微纳结构,这些多孔微纳结构形成了光栅结构。 为了研究氧化锌微纳结构对有机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本论文制备了含有氧化锌修饰层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本论文在太阳能电池制备的不同阶段对试样进行光学测试,研究发现具有氧化锌微纳结构的太阳能电池具有较高的可见光吸收率,并且该器件也具有良好的光电性能。 为了研究氧化锌微纳结构对有机/无机杂化太阳能电池的影响,本论文将制备的致密氧化锌纳米薄膜和多孔氧化锌纳米薄膜作为受体材料与P3HT给体材料结合,制备有机/无机杂化太阳能电池器件,研究了活性层界面修饰、ZnO纳米薄膜厚度、ZnO形貌对杂化太阳能电池光电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太阳能电池 光栅结构 氧化锌 模板法 溶胶凝胶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M914.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1章 绪论8-23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8-10
  • 1.2 有机/无机杂化太阳电池的研究进展10-14
  • 1.2.1 聚合物电池材料研究进展11-13
  • 1.2.2 无机受体材料研究进展13
  • 1.2.3 杂化太阳能电池结构发展现状13-14
  • 1.3 有机太阳能电池原理介绍14-17
  • 1.3.1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14-15
  • 1.3.2 太阳能电池的等效电路15-16
  • 1.3.3 太阳能电池的主要参数16-17
  • 1.4 增加太阳能电池光吸收的方法17-21
  • 1.4.1 叠层结构太阳能电池17-18
  • 1.4.2 光学间隔太阳能电池18-19
  • 1.4.3 光子晶体太阳能电池19
  • 1.4.4 金属等离子体太阳能电池19-20
  • 1.4.5 光栅结构太阳能电池20-21
  •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21-23
  • 第2章 试验材料和试验方法23-31
  • 2.1 制备致密氧化锌纳米薄膜23-25
  • 2.1.1 溶胶制备24
  • 2.1.2 氧化锌纳米薄膜的形成24-25
  • 2.2 制备多孔氧化锌纳米薄膜25-26
  • 2.2.1 溶胶的配制25-26
  • 2.2.2 微纳多孔氧化锌纳米薄膜的形成26
  • 2.3 材料表征方法26-27
  • 2.4 太阳能电池器件的制备27-29
  • 2.5 太阳能电池器件的测试29
  • 2.6 试验中所用试剂与设备29-31
  • 第3章 氧化锌纳米薄膜的表征和分析31-51
  • 3.1 致密氧化锌纳米薄膜的表征31-37
  • 3.1.1 致密氧化锌纳米薄膜的晶体结构分析31-34
  • 3.1.2 致密氧化锌纳米薄膜的形貌分析34-35
  • 3.1.3 致密氧化锌纳米薄膜成分分析35-36
  • 3.1.4 致密氧化锌纳米薄膜的透过率分析36-37
  • 3.2 多孔氧化锌纳米薄膜的表征分析37-49
  • 3.2.1 影响多孔氧化锌纳米薄膜制备的因素38-44
  • 3.2.2 多孔氧化锌纳米薄膜的晶体结构分析44-46
  • 3.2.3 多孔氧化锌纳米薄膜成分分析46-48
  • 3.2.4 薄膜透过率分析48-49
  • 3.3 关于多孔结构形成机理的讨论49
  • 3.4 本章小结49-51
  • 第4章 光栅结构增强电池器件性能的研究51-59
  • 4.1 光栅增强光吸收的理论分析52
  • 4.2 不同阶段试样的光学测试52-56
  • 4.2.1 无活性层试样的光学测试53-54
  • 4.2.2 有活性层试样的光学测试54-55
  • 4.2.3 蒸镀电极后试样的光学测试55
  • 4.2.4 光学测试总结分析55-56
  • 4.3 光栅增强电池器件的性能56-58
  • 4.4 本章小结58-59
  • 第5章 ZnO/P3HT 杂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59-65
  • 5.1 活性层界面修饰对器件性能的影响59-61
  • 5.2 薄膜厚度对器件性能的影响61-62
  • 5.3 薄膜形貌对器件性能的影响62-64
  • 5.4 本章小结64-65
  • 结论65-66
  • 参考文献66-72
  • 致谢7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无机/聚合物杂化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综述    吕靖;

能源开发利用与低碳问题    琚宜文;何家雄;夏磊;卜红玲;董莹;

我国能源利用现状与对策    许红星;

TiO_2表面氧空位对Rup_2P/TiO_2/ITO薄膜电极光致电荷转移的影响    程辉;董江舟;巢晖;姚江宏;曹亚安;

太阳能利用的发展概况和未来趋势    赵玉文

TiO_2光学间隔层增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光吸收的分析    李国龙;李进;甄红宇;

太阳电池应用和研究的发展    魏凤;朱宝玉;张晓黎;辛礼;

大型太阳能电站设计与安装    杜佳军;王晛;

PWM整流技术在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的应用    禹华军;潘俊民;

槽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    罗智慧;龙新峰;

浅析低碳背景下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必要性    王守雷;

关于开发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思考    唐振华,苏亚欣,毛玉如

Nylon6-TiO_2杂化超细纤维的制备与表征    韩晓建;黄争鸣;黄晨;何创龙;许云辉;王浩;

对烟囱式和塔式太阳能热力发电系统的分析    徐涛;刘晓红;

冬季利用太阳能加热制沼气的实验研究    武磊;

煤基多联产系统的研究进展    李春学;王宇光;司崇殿;姜继霞;

丘陵山区太阳能利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王海军;祝诗平;

纳米SiO_2/丙烯酸树脂复合乳液的耐刮伤性研究进展    樊武厚;张廷有;但卫华;李正军;

我国能源及新能源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朱国才;

屋顶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王春明;王金全;刘文良;张红贤;

真空下用镁-锌合金熔融提纯工业硅粉的研究    郭菁;邢鹏飞;韩志彪;涂赣峰;

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钱瑾;王培红;兰立君;陆璐;

大功率汽轮机高温叶片蠕变特性数值研究    谢永慧;常姣姣;张明辉;张荻;丰镇平;

大功率汽轮机高温叶片蠕变特性数值研究    谢永慧;常姣姣;张明辉;张荻;丰镇平;

正庚烷、异辛烷热解和预混火焰的实验及动力学模型研究    袁涛

中国地面太阳辐射长期变化特征及短期预报方法研究    马金玉

分布式光伏发电微电网供能系统研究    袁建华

富钙生物油脱硫脱硝机理研究    张谋

我国粮食贸易中农业资源要素流研究    马博虎

煤拔头半焦燃烧反应特性的基础研究    申春梅

定日镜和幕墙结构的抗风性能研究    宫博

聚合物分子刷纳米杂化材料    张剑

基于硅纳米线阵列的有机/无机杂化光伏电池的制备及性能表征研究    申小娟

喷涂法制备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器件研究    陈征

广州市工业锅炉能耗分析与节能技术研究    赵军明

深层地热水资源在暖通空调领域中的应用探讨    窦成良

六脉波双变量变频调速系统触发控制策略的研究及实验分析    薛彦超

风力发电机组振动在线监测及故障诊断    张小科

碟式斯特林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模型构建和优化研究    何坚

基于虚拟仪器的太阳能自动跟踪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张文青

火电厂热力系统的热经济学分析与泛(火用)分析    蒋琪琳

寒冷地区农村住宅的被动太阳能设计建造    田卓勋

二甲醚重整及模拟REGR发动机性能的试验研究    黄鹏

聚双环戊二烯/无机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郭永克

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含煤地层层序地层与海侵成煤特点    李增学;王明镇;余继峰;韩美莲;李江涛;吕大炜;

中国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    邵龙义;鲁静;汪浩;张鹏飞;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    宋国君,舒文艺

深层油气研究现状及进展    妥进才

全球被动陆缘深水勘探领域富油气特征及与我国南海被动陆缘深水区对比    郑民;贾承造;李建忠;瞿辉;

水力输送法开采海底浅层天然气水合物技术研究    窦斌;蒋国盛;秦明举;吴翔;高辉;

钌(Ⅱ)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的瞬态发光特性    朱伟玲;刘学文;王惠;于会娟;黎爱珍;巢辉;郑康成;计亮年;

中国的能源与环境:问题及对策    王庆一

我国致密砂岩气和页岩气的发展前景和战略意义    邱中建;赵文智;邓松涛;

全球致密气勘探开发进展及中国发展趋势预测    杨涛;张国生;梁坤;郑民;郭彬程;

旋回频率曲线在幕式聚煤作用研究中的应用——以中国西南地区上二叠统为例    邵龙义;郝黎明;张鹏飞;

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研究进展    段晓菲,王金亮,毛景,裴坚

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任斌;赖树明;陈卫;黄河;

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现状与进展    李甫;徐建梅;张德;

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提高至6.5%    

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近况    赵文甲;司晶星;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    张剑锋;

美评估有机太阳能电池对环境的影响    

太阳能电池未来趋势:有机太阳能电池    

科学家有望开发出低成本性能卓越的有机太阳能电池    周洪英;

加拿大国家研究理事会研究开发有机太阳能电池    

可溶性小分子有机太阳能电池    范斌;田清勇;白华;

可挠式有机太阳能电池之发展技术    陳隆建;陳正強;李宜璇;

卟啉、酞菁类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研究进展    刘艳;曾庆华;张宪玺;姜建壮;

基于碳纳米管纤维的有机太阳能电池    陈涛;仰志斌;彭慧胜;

基于取向碳纳米管膜的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    仰志斌;陈涛;何瑞旋;彭慧胜;

化学改性氧化石墨烯作为有机太阳能电池空穴传输层    张坚;杨栋;周玲玉;陈令成;赵斌;李灿;

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相干电荷和能量转移    赵仪;

有机太阳能电池用的二维窄带隙聚合物研究    唐卫华;海杰峰;朱恩伟;卞临沂;

有机太阳能电池电子过程的理论模拟    易院平;韩广超;沈星星;

柔性及叠层薄膜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    马廷丽;

德支持企业开发有机太阳能电池    记者 顾钢

美评估有机太阳能电池对环境的影响    记者 毛黎

突破有机太阳能电池技术瓶颈    本报驻美国记者 田学科

控制电子自旋可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效率    刘霞

叠层型有机太阳能电池接近商用    记者 邰举

美国研发可拉伸有机太阳能电池    蔡佳

小分子有机太阳能电池增效50%    华凌

2007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七)    本版编辑张浩 郑晓春 邓国庆 毛黎 何屹 顾钢 何永晋

青海有机太阳能电池研发获重大进展    记者 马悍德

青海有机太阳能电池研发取得重大进展    记者 贾明

电沉积制备聚噻吩有序微结构及有机太阳能电池    于伟利

基于聚合物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制与表征    乔芬

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光物理过程研究    陈向东

有机太阳能电池电学模型与数值研究    马朝柱

有机太阳能电池界面过程的研究    陈丽佳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电荷转移态等效电路和多重电荷分离界面研究    黄江

有机太阳能电池中金属/有机界面物理过程的唯象研究    杨文超

基于咔唑的新型共轭小分子和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光伏性质研究    陈木青

用于溶液工艺光电器件的金属氧化物界面层材料研究    白赛

有机光伏二极管的光电子性能研究    张光

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电极修饰的研究    史绍华

基于三元体系混合物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范学东

银纳米颗粒表面等离子体增强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    周子游

利用纳米材料的光学特性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的研究    乔琳芳

体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光电性能的研究    刘峰

聚合物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的研究    苏梦蟾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数值研究    邢宏伟

有机太阳能电池制作和特性研究    景广华

基于溶液法的无铟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    何培

基于酞菁类金属配合物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    杨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