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基于聚合物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制与表征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30:47
热度:

基于聚合物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制与表征【摘要】: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具有材料来源广泛、制作成本低、重量轻、制备工艺简单、易于大规模生产等突出优势,显示出巨大的开发潜力,因而成为近些

【摘要】: 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具有材料来源广泛、制作成本低、重量轻、制备工艺简单、易于大规模生产等突出优势,显示出巨大的开发潜力,因而成为近些年有机光电器件研究的前沿热点领域之一。 本论文围绕有机聚合物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开展研究工作。选取新型合成的有机小分子和窄能隙聚合物拓宽对太阳光的吸收范围;采用微波退火提高材料的结晶度和电导率;使用碳纳米管作阳极以增强空穴注入和传输的能力。具体的内容及结论如下: 1、采用新型氟硼配合物PIDB作为电子受体,MEH-PPV为给体,制备结构为ITO/PEDOT:PSS/MEH-PPV:PIDB/A1的体异质结电池。结果显示,与MEH-PPV相比,PIDB与MEH-PPV的混合薄膜在可见区的吸收范围扩展大约30nm。随着PIDB掺杂比例的不同,电池的光电性能也随之有着明显的变化。当MEH-PPV与PIDB的质量比为1:1时,电池的光电性能最佳,开路电压(VOC)为0.59V,填充因子(FF)为0.54,光电转换效率(η)达到0.31%。阻抗谱分析推断,三个器件相差较大的填充因子是由器件的电阻效应所致。 2、以基于二噻吩并[3,2-b:2',3'-d]吡咯(简称DTP)的两种窄能隙聚合物DTP-BTD和DTP-BH-BTD为电子给体,PCBM为受体,分别制备结构为ITO/PEDOT:PSS/DTP-BTD:PCBM/A1和ITO/PEDOT:PSS/DTP-BH-BTD:PCBM/A1的体异质结电池。结果显示,DTP-BTD和DTP-BH-BTD的吸收范围延伸到700nm左右,外量子效率的测试也进一步表明,在450nm和600nm附近有峰值响应。基于DTP-BH-BTD的电池呈现出较高的光电性能,JSC为3.16mA/cm2,VOC为0.4V,FF为0.44,η达到0.51%。 3、对ITO/PEDOT:PSS/F8T2:PCBM/Au体异质结电池分别采用微波和退火炉进行退火处理,对电池的光电特性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经微波(2.45GHZ,600W)多模式下处理90s后的电池,则表现出较高的光电特性:JSC(3.66mA/cm2)、VOC(0.61V)FF(0.53),η达到1.18%,比退火炉70℃处理15min的电池的77提高约30%。电池性能的提高得益于微波退火后F8T2与PCBM之间相分离的改善,聚合物分子链发生一定的取向,为载流子的传输形成路径。另外,微波不仅对活性层材料层有着退火作用,而且对金属电极也有着影响,微波退火后,电极与活性层之间的欧姆接触得到很好地改善。 4、以具有高导电性与高透射率的单壁碳纳米管作阳极材料,制备结构为CNT/PEDOT:PSS/P3HT:PCBM/A1的电池,并与ITO/PEDOT:PSS/P3HT:PCBM/A1电池,作了光电性能方面的比较。结果表明,以CNT衬底的器件在温度150℃退火15min的条件下,性能最佳:JSC(4.01mA/cm/)、VOC(0.614V)、FF(0.50),η达到1.22%。对实验中所出现的薄膜分区现象进行分析和探讨,得到一些有价值的结果和经验。 【关键词】:有机太阳能电池 聚合物 光电特性 转化效率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TM914.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绪论11-36
  • 1.1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史11-12
  • 1.2 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材料12-18
  • 1.2.1 阳极材料13
  • 1.2.2 活性层材料13-16
  • 1.2.3 阴极材料16
  • 1.2.4 有机半导体的能带模型16-18
  • 1.3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18-24
  • 1.3.1 光生伏特效应18-20
  • 1.3.2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等效电路及能带理论20-24
  • 1.4 太阳能电池的重要特性24-28
  • 1.4.1 光谱响应特性24
  • 1.4.2 温度特性24-25
  • 1.4.3 I-V特性及性能参数25-28
  • 1.5 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及机理28-34
  • 1.5.1 双层结构及机理28-29
  • 1.5.2 体异质结电池及机理29-31
  • 1.5.3 分子D-A结器件及机理31-32
  • 1.5.4 级联结构及机理32-33
  • 1.5.5 层压式扩散异质结电池及机理33-34
  • 1.6 本论文主要研究工作34-36
  • 2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实验设备与表征技术36-51
  • 2.1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流程36-43
  • 2.1.1 衬底ITO的刻蚀与处理36
  • 2.1.2 PEDOT:PSS缓冲层的制备36-37
  • 2.1.3 活性层薄膜的制备37-38
  • 2.1.4 退火处理38
  • 2.1.5 金属电极的蒸镀38-41
  • 2.1.6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封装41-42
  • 2.1.7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系统-手套箱42-43
  • 2.2 有机太阳能电池光电性能的表征技术43-50
  • 2.2.1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仪系统43-45
  • 2.2.2 透射-反射光谱的测试系统45-46
  • 2.2.3 光致发光光谱的测试系统46-47
  • 2.2.4 原子力显微镜的测试系统47-48
  • 2.2.5 I-V特性的测量系统48-50
  • 2.2.6 光谱响应特性的测量系统50
  • 2.3 其它测试方法50-51
  • 3 有机小分子掺杂对太阳能电池性能的提高51-60
  • 3.1 引言51-52
  • 3.2 器件制备52-53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53-59
  • 3.3.1 电池活性层材料的吸收测试53-54
  • 3.3.2 电池活性层材料的PL谱分析54-55
  • 3.3.3 电流-电压特性的测试与分析55-56
  • 3.3.4 电池的阻抗特性分析56-59
  • 3.4 本章小结59-60
  • 4 基于窄能隙聚合物的有机太阳能电池60-72
  • 4.1 引言60-62
  • 4.2 仪器与实验过程62-63
  • 4.2.1 测试仪器62
  • 4.2.2 实验过程62-63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63-71
  • 4.3.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63-64
  • 4.3.2 聚合物的电化学分析64-65
  • 4.3.3 荧光光谱分析65-66
  • 4.3.4 TGA和DSC热性分析66-68
  • 4.3.5 电流电压特性和EQE光谱响应68-71
  • 4.4 本章小结71-72
  • 5 退火对太阳能电池光电特性的提高72-79
  • 5.1 引言72-73
  • 5.2 实验部分73-74
  • 5.2.1 仪器与设备73-74
  • 5.2.2 实验过程74
  •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74-78
  • 5.3.1 紫外-可见吸收谱分析74-75
  • 5.3.2 薄膜的AFM图像分析75-76
  • 5.3.3 荧光光谱分析76
  • 5.3.4 电流-电压特性分析76-78
  • 5.4 本章小结78-79
  • 6 以单壁碳纳米管作为阳极的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79-88
  • 6.1 引言79-80
  • 6.2 SWCNTs薄膜及电池的制备80
  • 6.3 实验结果与讨论80-87
  • 6.3.1 电阻和透射谱的测试81-83
  • 6.3.2 电流-电压特性分析83-85
  • 6.3.3 退火对电池特性的影响85-87
  • 6.4 本章小结87-88
  • 结论88-90
  • 本论文创新点摘要90-91
  • 参考文献91-108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108-109
  • 致谢109-110
  • 作者简介110-11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    杨学良;邓金祥;

化学浴沉积法制备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缓冲层材料CdS    何星伟

种子层诱导纳米相结构有机光伏器件的设计与制备工艺    杨峰

卟啉类光电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    杨新国,孙景志,汪茫,陈红征,黄骥

方酸的合成进展    车庆林,彭孝军

三明治型稀土金属卟啉络合物的研究进展    姜建壮,李册

卟啉化合物的应用与合成研究进展    刘新刚,冯亚青

不对称方酸菁的合成、性质和应用    袁德其,鄢家明,谢如刚

份菁/铝肖特基势垒光生伏特的温度效应    黄颂羽,张亚娣

钒掺杂纳米TiO_2薄膜的结构和光吸收性能    张晓勇;晁明举;梁二军;胡帆;袁斌;

有机染料敏化TiO_2纳米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郑敏;陈一胜;

高分子合金技术及其理论研究进展    王国建,李勇进,郑震

液晶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张娜,张毅,王久芬

电磁屏蔽塑料的研究进展    徐勤涛;孙建生;侯俊峰;杨丰帆;赵秀芬;刘景;于万增;

新型席夫碱配合物的合成和双光子性质研究    吴杰颖,张居舟,施鹏飞,周虹屏

Ag-聚酯复合薄膜的微结构与光学性能研究    梁平;曹铃;宋学萍;程晓敏;孙兆奇;

天然和人工合成卟啉化合物在抗肿瘤方面的应用现状及进展    王红军;于永生;闻雪静;

马来酸水溶液法聚合转化率的测定    王世亮,邢献军

含萘普生高分子药物及纳米微球的制备和表征    孙礼林,孙玉,沈良骏

甲硝唑高分子载体药物及纳米微球的合成与表征    孙礼林;邵太丽;孙玉;张新明;

硬脂酸单层LB膜上化学沉积银膜的研究    刘恒权;姚素微;班春梅;余碧涛;张卫国;王宏智;

LED光致/电致发光的p-n结温度差异及其对光电特性的影响    文玉梅;张敏;李平;文静;王科;

由离子化水凝胶纤维构筑的人工肌肉模型    毛立江;胡元洁;朴银实;朴东旭;

超声喷雾热解法制备的氮掺杂纳米TiO_2薄膜及其光催化特性研究    李达;张军;袁川杰;邵乐喜;

新型双向传输型区域规整噻吩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研究    祁争健;孙岳明;肖英博;颜大志;何艳芳;虞婧;韦斌;徐希恒;

树枝状8-羟基喹啉锌的合成和荧光性能研究    管建军;强西怀;马茶;申亮;

高分子纳米LB膜的制备及其光刻性能研究    曾国良;李铁生;许文俭;张素华;王筠;赵娜;吴养洁;

CrSi_2能带结构和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周士芸;谢泉;闫万珺;陈茜;

Mg_2Si电子结构及光学性质的研究    陈茜;谢泉;闫万珺;杨创华;赵凤娟;

纳米周期结构红外隐身材料的制备及性能分析    杨辉;谢卫;张拴勤;潘家亮;

电磁波与低维固体表面等离体子相互作用的研究    燕保荣

复合纳米薄膜制备及其摩擦学行为研究    程广贵

锌基氧(硫)化锌微纳米结构的合成、表征、光电性质及生长机理研究    黄林勇

有机基太阳能电池中有序结构材料及其界面和性能    杨志胜

苯并噻唑类有机金属络合物的分子结构与光电特性的研究    许慧侠

优质低应力金刚石复合片的高温高压合成    贾洪声

基于DPV的蓝色和白色有机发光器件及其效率滚降研究    张天瑜

新型可溶液加工有机小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光伏性能    李在房

二维纺锤形生色团分子的合成与光学材料的制备    张晓龙

浮区法生长Zn_2TiO_4、ZnNb_2O_6和MgNb_2O_6单晶及性能研究    李亮

杂环聚合物的合成与光电性能研究    陈鑫

折射率调制光纤气体传感系统设计与研究    贾林涛

基于拉曼光谱下的A_2(MoO_4)_3材料热膨胀性研究    王志鹏

基于LPFGs氢敏探测器的研究    郭东歌

侧基横挂偶极单元的液晶聚对苯撑乙炔的合成及性质表征    王方文

正交相Y_2Mo_3O_(12)薄膜的制备及光吸收性能研究    程慧

两种生物可降解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结构性能研究    樊宏鑫

玻璃衬底上GaN和InN制备的研究    陈伟绩

非共轭D-A和A-D-A型吡啶甲酸衍生物及其环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梁爱辉

聚合物光伏器件和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柔性对电极的制备与研究    黄辉

柔性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王岳;吴季怀;范乐庆;兰章;肖尧明;李清华;黄妙良;

ITO/TiO_2表面电沉积CdS纳米粒子及其薄膜的光电性能    池玉娟;付宏刚;史克英;齐乐辉;张恒彬;于海涛;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发展    祁玉兰;

C_(60)衍生物的光电导性能研究    李凤英,徐菊华,李玉良,范楼珍,任德原,朱道本

半导体外延层晶格失配度的计算    何菊生;张萌;肖祁陵;

电化学沉积技术的新发展    许姣姣;司云森;余强;曾初生;

CdS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研究    李富强;殷春浩;徐婧;行军;

阿伦尼乌斯活化能的统计分析    黄小葳

Arrhenius经验公式的推导及Ea的本质    闫怀义;王迎进;

电化学沉积法制备薄膜、涂层材料研究进展    王博;黄剑锋;夏常奎;

电沉积制备铜铟硒薄膜太阳能电池及纳米线的生长与性质研究    张中伟

CdS/CdTe多晶薄膜及其化合物半导体太阳电池的研究    黎兵

卟啉-富勒烯化合物的合成及在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应用    汪磊

聚合物光伏电池的性能优化及稳定性研究    王亚凌

CdS薄膜的水浴法制备及表征    王现利

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相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侯泽荣

基于CIGS太阳能电池的吸收层和缓冲层的研究与制备    陆静苹

四苯基卟啉的催化合成和微波合成研究    刘云,徐同宽,肖德宝,张军,孙玉娥

掺钒TiO_2纳米粉体的制备及性能    潘海波,林德娟,刘隆兴,沈水发,陈耐生,黄金陵

TiO_2薄膜光学性质的研究    李丹,何愿华,柳清菊

薄层层析-干柱层析技术在分离制备石油生物标志物——卟啉中的应用    陈培榕,王志杰,郭建林,廖志勤,黄第藩

四甲基-四乙基钯卟啉的表面光伏特性研究    谢腾峰,王德军,王瑛,李铁津,汪进

光诱导电子转移理论及其在分子开关上的应用进展    彭必先,林童

卟啉非线性光学材料研究进展    陈红祥,严煤,孙文博

卟啉类化合物对生物分子的光敏化氧化    董润安,邱勇,宋心琦

方酸的制备方法    李聚才;肖森;袁德其;陈益钊;罗美明;

两亲性卟啉LB膜的Cu~(Ⅱ)离子嵌入作用    黄涛,王永强,田永驰,李伯符,梁映秋

加拿大国家研究理事会研究开发有机太阳能电池    

加拿大国家研究理事会研究开发有机太阳能电池    

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提高至6.5%    

有机太阳能电池技术及市场展望    庄陶钧;刘亚东;

有机太阳能电池理论转换效率接近100%    叶子;

综研化学和神户大学开发出p型半导体P3HT的新合成法,可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    郑冬冬;

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林鹏,张志峰,熊德平,张梦欣,王丽

德国有机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破世界记录    

德国有机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破世界记录    

有机太阳能电池有望商品化    田禾;

可溶性小分子有机太阳能电池    范斌;田清勇;白华;

基于碳纳米管纤维的有机太阳能电池    陈涛;仰志斌;彭慧胜;

基于取向碳纳米管膜的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    仰志斌;陈涛;何瑞旋;彭慧胜;

柔性及叠层薄膜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    马廷丽;

各向同性/异性的苯并二噻吩类有机共轭小分子光物理性质理论研究    雍雪;张景萍;

采用PEO为阴极修饰层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    田慧;徐昊;杨利营;印寿根;

D-A型单分散共轭液晶齐聚物及其组装结构    耿延候;卜腊菊;曲建飞;谢志元;闫东航;王佛松;

9-(二辛基甲基)-2,7-咔唑-alt-5,7-(二噻吩-2基)-2,3-二苯基噻吩并[3,4-b]吡嗪共聚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光伏性能研究    李健民;谭华;聂凯旋;黄颖;王亚飞;邓先平;姜鹏程;刘煜;朱卫国;

Rubrene/C_(60)结有机太阳能电池的阳极改性及偏压处理研究    吴冰;刘彭义;李艳武;常鹏;

有机太阳能电池ITO电极的光刻制备法及其研究    席曦;王振交;杨辉;乔琦;季静佳;陆红艳;李果华;

美评估有机太阳能电池对环境的影响    记者 毛黎

美国研发可拉伸有机太阳能电池    蔡佳

德支持企业开发有机太阳能电池    记者 顾钢

有机太阳能电池既可自组装又能自我修复    刘霞

叠层型有机太阳能电池接近商用    记者 邰举

触摸未来电子生活    张德强 高裕弟 刘嵩

光能转换为电能的光电塑料技术    

已在发电效率上取得重要进展    记者 冯海波 通讯员 龚华萍

2007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七)    本版编辑张浩 郑晓春 邓国庆 毛黎 何屹 顾钢 何永晋

世界各国加快太阳能应用    刘林森

基于聚合物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制与表征    乔芬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电荷转移态等效电路和多重电荷分离界面研究    黄江

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光物理过程研究    陈向东

有机太阳能电池电学模型与数值研究    马朝柱

基于卟啉的小分子和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光伏性能研究    黄玉英

可溶液加工的给受体型有机小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光伏性能    李慧

有机聚合物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分子结构,表面形貌与新型器件结构    周印华

电沉积制备聚噻吩有序微结构及有机太阳能电池    于伟利

有机光伏二极管的光电子性能研究    张光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机理及实验研究    李卫民

聚合物和小分子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和表征    闫鹏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界面修饰和电荷转移激子的研究    官志强

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的制备及优化    江培

基于酞菁类金属配合物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    杨汀

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电极修饰的研究    史绍华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电极调控    杨彬彬

基于三元体系混合物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范学东

银纳米颗粒表面等离子体增强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    周子游

利用纳米材料的光学特性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的研究    乔琳芳

体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光电性能的研究    刘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