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基于太阳能的吸收压缩混合循环热泵系统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28:18
热度:

基于太阳能的吸收压缩混合循环热泵系统研究【摘要】:随着建筑能耗的日益增长,降低采暖空调能耗已成为降低建筑能耗的重点。采暖空调设备中以电驱动热泵机组占主导,提高电驱动热泵的性能和能效

【摘要】:随着建筑能耗的日益增长,降低采暖空调能耗已成为降低建筑能耗的重点。采暖空调设备中以电驱动热泵机组占主导,提高电驱动热泵的性能和能效,对于缓解电力峰谷差和城市电力紧张有重要意义。太阳能吸收热泵具有季节优势,能显著降低碳排放和缓解电力峰谷差,但具有不稳定和效率低的特点。本文提出的基于太阳能的吸收压缩混合系统融合了吸收子系统和压缩子系统的各自优点,并弥补了单独子系统的不足。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阐述了机械热泵系统优势和面临的矛盾,以及太阳能、余热废热的应用情况,分析得出吸收压缩混合热泵系统的意义,并介绍了吸收-压缩混合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阐述了夏冬两季吸收压缩混合系统的多种运行模式,计算了新型吸收压缩混合制冷制热循环的热力性能,分析了混合循环制冷(制热)COP和吸收子系统COP随发生温度、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的变化,并比较了混合循环和压缩子系统的制冷制热循环性能。 (3)搭建了太阳能吸收压缩混合热泵及其控制系统实验台,实验研究了混合热泵实验装置的制冷制热性能随发生温度、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的变化关系,实验得出随着发生温度、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的升高,混合循环热泵的制冷(制热)量和制冷(制热)COP均大于压缩子系统的,证明混合循环系统相对于单独的压缩子系统更具有优势。 (4)发生器是吸收子系统中的重要部件,进行了不同质量流量稀溶液对发生热性能影响的实验,得出存在最佳稀溶液循环量使得发生热最大。同时,对发生器管外对流换热系数随稀溶液浓度和喷淋密度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实验,得出发生器管外对流换热系数随着稀溶液浓度的增加和喷淋密度的增加而增大,管外对流换热系数的变化范围为150-365W/m2.℃。 【关键词】:吸收/压缩 混合系统 热泵 发生器 数值模拟 实验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832.17;TK51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主要符号表8-9
  • 目录9-12
  • 1. 绪论12-28
  • 1.1 机械热泵系统的优势和面临的矛盾12-13
  • 1.2 太阳能、余热废热的应用情况13-14
  • 1.3 热驱动吸收-电力机械压缩混合热泵系统的意义14
  • 1.4 吸收压缩混合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4-26
  • 1.4.1 开式混合驱动系统15-24
  • 1.4.2 闭式混合驱动系统24-26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26-28
  • 2. 新型吸收压缩混合循环的太阳能热泵理论研究28-46
  • 2.1 新型混合循环系统运行模式及其循环特点28-32
  • 2.1.1 新型混合循环系统的运行模式28-31
  • 2.1.2 循环特点31-32
  • 2.2 新型吸收压缩混合循环的理论模型32-38
  • 2.3 新型混合循环系统评价方法38-39
  • 2.4 计算结果与分析39-46
  • 2.4.1 制冷循环性能随发生温度的变化39-40
  • 2.4.2 制冷循环性能随冷凝温度的变化40-41
  • 2.4.3 制冷循环性能随蒸发温度的变化41-42
  • 2.4.4 制热循环性能随发生温度的变化42-43
  • 2.4.5 制热循环性能随冷凝温度的变化43-44
  • 2.4.6 制热循环性能随蒸发温度的变化44-46
  • 3. 新型吸收压缩混合循环太阳能热泵的实验研究46-66
  • 3.1 实验装置及其控制系统的组成和运行调试46-53
  • 3.1.1 实验装置的组成46-47
  • 3.1.2 实验装置控制系统的组成47-50
  • 3.1.3 实验装置的运行调试50-53
  • 3.2 新型太阳能热泵变工况的稳态制冷性能53-59
  • 3.2.1 新型太阳能热泵制冷性能随发生温度的变化53-56
  • 3.2.2 新型太阳能热泵制冷性能随冷凝温度的变化56-58
  • 3.2.3 新型太阳能热泵制冷性能随蒸发温度的变化58-59
  • 3.3 新型太阳能热泵变工况的稳态制热性能59-66
  • 3.3.1 制热循环性能随发生温度的变化59-62
  • 3.3.2 制热循环性能随冷凝温度的变化62-64
  • 3.3.3 制热循环性能随蒸发温度的变化64-66
  • 4. 发生器部件性能实验66-77
  • 4.1 发生器部件性能研究现状66-68
  • 4.2 实验装置描述68-70
  • 4.3 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70-72
  • 4.3.1 实验内容71
  • 4.3.2 实验步骤71-72
  • 4.4 实验数据的处理72-73
  • 4.5 实验结果及分析73-77
  • 4.5.1 发生热随稀溶液质量流量的变化73-74
  • 4.5.2 放气范围随稀溶液质量流量的变化74-75
  • 4.5.3 发生热随发生器热水进口温度的变化75
  • 4.5.4 发生器管外换热系数随稀溶液浓度的变化75-76
  • 4.5.5 发生器管外对流换热系数随稀溶液喷淋密度的变化76-77
  • 5. 结论与展望77-81
  • 5.1 研究结论77-79
  • 5.2 主要创新点79
  • 5.3 研究展望79-81
  • 参考文献81-86
  •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成果86-87
  • 致谢87-8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太阳能驱动的压缩吸收式复合制冷循环分析    曹毅然,张小松,鲍鹤灵

高效电冰箱压缩机电机的设计    赵景宝;段成才;

广州地铁大温差冷水机组蒸发器传热面积核算    唐增良

冰箱毛细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刘楚芸,严文明

基于系统仿真的空调换热器优化分析    张小松,王超

空冷式冷凝器的优化设计    赵明峰,周泽魁,刘楚芸,黄鑫风,段毅

一种微型空调器的优化设计    杨海明,张丽丽,周皖生,仰叶,李多,陈恒良,朱魁章

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吸收式热泵系统分析    郑宋平,杨勇平,郑丹星

汽车空调冷凝器的匹配设计研究    刘向农

制冷综合实验装置研制    陈育平,周根明

高效节能冰激凌机直冷式冷冻缸蒸发器的设计    王颖,唐娟

燃气热泵(GHP)系统热泵运行时的数值模拟研究    李玉;黄冲;何世辉;冯自平;

风速对平行流冷凝器空气侧传热及压降的影响    舒朝晖;罗艳;陈焕新;金听祥;李丛来;

地源热泵系统模型与仿真    曲云霞

新型替代制冷剂的理论及实验研究    宣永梅

深度冷冻吸收制冷理论与实验研究    何一坚

绝热毛细管制冷剂流动特性及与系统匹配研究    周国兵

带热水供应的热泵空调器的运行特性研究    江辉民

微型制冷系统仿真与实验研究    钟晓晖

全空气集中空调新系统模式研究    李洪欣

小型制冷装置部件CAD及其虚拟实践系统    李磊

制冷装置部件CAD及自动化动态模拟    倪莉

小型组合式冷库设计专家系统    吴昊

R290含油混合物在水平微肋管内沸腾换热及流阻特性的实验研究    杨鹏

小型冷库特性仿真研究    周伟东

转缸驱动转子滑片压缩机工作特性研究    龙江启

汽车空调制冷系统匹配设计    刘向农

食品减压冷藏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周国勇

毛细管两相流特性研究    周勤

空冷式冷凝器CAD及毛细管的视景仿真    姜爱华

一个用太阳能驱动的新型吸收制冷循环    陈光明,冯仰浦,王剑锋,飞原英治

美国奥格玛太阳能空调只是一个美丽谎言    

走近皇明的太阳能乌托邦    赵春燕;

太阳能空调前景广阔    金辉;

太阳能空调制冷技术及其应用    钱文明,陈跃

众多代理商受骗 梦断“太阳能空调”    张国元;黄敏;

太阳能空调——建筑节能首选    陈佑棠

太阳能空调技术发展述评    霍志臣

太阳能空调热水系统研究分析    林邦初

格力美的抢跑 太阳能空调大战预热    苏亮;

专家看点    

太阳能空调应用及发展前景    周义超;吴祥生;向素平;

家用太阳能独立除湿空调方案探讨    黄逊青;

军队基层组织信息化管理仿真和决策系统    唐克;王征武;蒋全安;

系统科学在体育电子信息工程中的作用    李茂生;

玻璃在太阳能领域中应用    沈长治;

亚运会机电工程技术介绍    张广志;

区间参数多学科系统的响应分析    杨辰;王晓军;

国家自主创新体系中的子系统及其互动优化    王关义;孙海宁;

企业信息系统结构浅论    高长录;温红子;

面向对象的房地产交易系统    于小平;杨国东;

北仑产太阳能空调销往40个国家    罗涟浩 顾霄扬 李孟龙

太阳能空调省电九成    CUBN记者 陈文喜

太阳能空调开启节能新篇章    本报记者 杨国民

上海交大力诺瑞特共建太阳能研究院    特约记者 顾定槐

力推太阳能空调产业化    记者 杨镇

美的推出太阳能空调    本报记者 陈静

太阳能空调能否替代电空调?    本报记者 马爱平

太阳能空调:市场虽好瓶颈也多    记者 傅勇

增改革发展新动力 建卓越航电子系统    李旭峰

“太阳能空调”亮相上海    钟诚

基于太阳能的吸收压缩混合循环热泵系统研究    刘利华

基于模糊理论的数控车床可靠性分配    樊少华

复杂系统脆性理论及其理论框架的研究    荣盘祥

时变时滞系统滑模变结构智能控制策略研究    杜福银

现代技术自组织系统的研究    潘亚俊

含有多个子系统的决策单元的DEA效率评估研究    杨锋

基于SEA方法的轿车车内噪声分析与控制研究    陈鑫

复杂系统脆性理论及在煤矿事故系统中的应用    吴红梅

线性切换系统的最优切换律    李浚圣

黄土高原中南部农果复合生态系统功能特征研究    王红红

编组站解体和编组子系统工作可靠性研究    陈亮

交通监控系统的设计    吕非

13.56MHz读卡器芯片发射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冯攀

太阳能除湿系统应用于供暖/冷辐射地板的节能研究    赵立峰

UMTS切换子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阮国伟

内部网络化的高安全性操作系统——子系统间数据传输机制的设计与实现    王伟

基于Web的网上问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钱晓雯

医院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董启明

基于辐射供冷的太阳能吸收式空调系统研究    李悦

兰州枢纽编组站外勤子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实现    张斌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