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菲涅尔太阳能集热器集热性能研究与热迁移因子分析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28:18
热度:

菲涅尔太阳能集热器集热性能研究与热迁移因子分析【摘要】:菲涅尔太阳能集热器主要分为菲涅尔透镜太阳能集热器和菲涅尔反射镜太阳能集热器,根据聚光方式的不同有点聚焦和线聚焦两种形式。菲涅

【摘要】:菲涅尔太阳能集热器主要分为菲涅尔透镜太阳能集热器和菲涅尔反射镜太阳能集热器,根据聚光方式的不同有点聚焦和线聚焦两种形式。菲涅尔透镜是透射式聚光系统的一种聚光元件,由带尖劈的同心槽组成,尖劈角度由透镜中心到透镜边缘逐步变化,以形成对入射到不同半径处的入射太阳光线产生不同的折射偏角而实现光线汇聚,聚光光斑通过位于焦斑处的太阳能吸收器实现太阳能光热转换;菲涅尔反射镜太阳能集热器是指利用线聚焦反射镜阵列将太阳光汇聚到位于焦点处固定的接收器,从而实现太阳能光热转换。菲涅尔太阳能集热器在聚光光伏发电、中高温太阳能热利用、太阳能制冷空调和太阳能热发电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针对菲涅尔聚光器的聚光特性,研究了与之相匹配的非真空的腔体吸收器,对采用不同结构腔体吸收器的菲涅尔太阳能集热器进行了理论与实验研究,具体工作如下: 首先,对采用腔体吸收器的聚光太阳能集热器的光热转换过程进行热力学分析,得出了在一定几何聚光比、光学效率、大气质量和大气透明度等条件下聚光太阳能集热器的优化集热温度和腔体吸收器的吸热效率。通过建立腔体吸收器的理论模型,利用热力学第二定律得出了采用腔体吸收器的聚光太阳能集热器完整的效率表达式,利用该表达式得出的效率值能够反映出此类聚光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性能,同时可以对腔体吸收器进行优化,在高倍聚光条件下实现高效太阳能光热转换。对于采用腔体吸收器的线聚焦太阳能集热器,在理论最大几何聚光比条件下,其最优的集热温度约为775K,效率约为0.50;对于采用腔体吸收器的点聚焦太阳能集热器,在理论最大几何聚光比条件下,其理论上最优的集热温度约为2500K,效率约为0.84。 其次,对菲涅尔太阳能集热器的光学性能进行理论研究,导出了菲涅尔透镜和菲涅尔反射镜几何聚光比的理论表达式。建立了采用八种点聚焦腔体吸收器和八种线聚焦腔体吸收器的菲涅尔太阳能集热器的理论模型,通过仿真表明:对于点聚焦菲涅尔透镜太阳能集热器,当点聚焦菲涅尔透镜的尺寸为1000mm×1000mm×3mm,吸收器开口直径为60mm时,圆锥体型腔体吸收器(顶角60°)具有最好的光学性能,其理论光学效率为89.95%,光学聚光比为318.12;对于线聚焦菲涅尔透镜太阳能集热器,当线聚焦菲涅尔透镜的尺寸为400mm×320mm×2mm,吸收器开口宽度为80mm时,三角形腔体吸收器(顶角60°)具有最好的光学性能,其理论光学效率为81.15%,光学聚光比为4.06;对于线聚焦菲涅尔反射镜太阳能集热器,当单排菲涅尔反射镜的尺寸为6000mm×300mm×2mm,吸收器开口宽度为60mm时,圆弧形腔体吸收器具有最好的光学性能,其理论光学效率为81.67%,光学聚光比为32.67,但三角形腔体吸收器内部的能量分布比圆弧形腔体吸收器内部的能量分布均匀,且三角形腔体吸收器内壁面的能量密度要高于圆弧形腔体吸收器和其它形式的线聚焦腔体吸收器,因此,采用三角形腔体吸收器的线聚焦菲涅尔反射镜太阳能集热器具有较好的热性能。此外,还对菲涅尔太阳能集热器的光偏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采用圆锥体型腔体吸收器的菲涅尓透镜太阳能集热器,其跟踪误差应该控制在±1.8°之内;对于采用三角形腔体吸收器的菲涅尓透镜太阳能集热器,其跟踪误差应该控制在±4.5°之内;对于采用三角形腔体吸收器的菲涅尓反射镜太阳能集热器,其跟踪误差应该控制在±8.0°之内,这样才能保证上述三种菲涅尔太阳能集热器的焦斑能够落在腔体吸收器之内。 第三,分别搭建了菲涅尔透镜太阳能集热器和菲涅尔反射镜太阳能集热器的实验装置,对菲涅尔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性能进行了实验测试,得到了菲涅尔太阳能集热器的空晒性能参数、瞬时效率曲线和总热损失系数,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点聚焦菲涅尔透镜太阳能集热器,采用圆锥体型腔体吸收器,集热器的空晒性能参数约为0.55(m~2·K)/W。对于采用圆锥体型腔体吸收器的点聚焦菲涅尔透镜太阳能集热器,集热温度最高可达250℃,光热转换效率约为35.40%,总热损失系数约为255W/(m~2·K)。对于线聚焦菲涅尔透镜太阳能集热器,采用三角形腔体吸收器,集热器的空晒性能参数约为0.33(m~2·K)/W。对于采用三角形腔体吸收器的线聚焦菲涅尔透镜太阳能集热器,集热温度最高可达180℃,光热转换效率约为28.70%,总热损失系数约为50W/(m~2·K)。对于线聚焦菲涅尔反射镜太阳能集热器,采用管束三角形腔体吸收器,其空晒性能参数约为0.36(m~2·K)/W,当集热温度为90℃时,集热器的光热转换效率约为45.20%,总热损失系数为8W/(m~2·K);集热温度为120℃时,集热器的光热转换效率约为40.10%,总热损失系数约为12W/(m~2K);当集热温度为150℃时,集热器的光热转换效率约为36.60%,总热损失系数约为17W/(m~2·K)。与采用三角形腔体吸收器的线聚焦菲涅尔透镜太阳能集热器的总热损失系数相比,在相同的集热温度范围内,采用管束三角形腔体吸收器的线聚焦菲涅尔反射镜太阳能集热器的总热损失系数较小,这主要是因为前者的吸收器开口朝上,对流损失较大,后者的吸收器开口朝下,有利于抑制对流热损失,因此总热损失系数较小。在给定条件下,这三种菲涅尔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性能已经超过真空管式太阳能集热器,只要控制好热损失,其集热性能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最后,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导出了采用腔体吸收器菲涅尔太阳能集热器的热迁移因子理论表达式,并对采用八种点聚焦腔体吸收器,八种线聚焦腔体吸收器和三种改进的线聚焦三角形腔体吸收器的菲涅尔太阳能集热器的热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优化分析的结果表明,对于采用圆锥体型腔体吸收器的菲涅尔透镜太阳能集热器,存在最优的腔体开口直径、吸收管内径和腔体顶角,在本文的研究条件下,分别为80mm,15mm和60°,为了获得更好的热性能,其几何聚光比应大于等于500,吸收管与传热流体的对流换热系数应大于1200W/(m~2·K),总热损失系数应小于100W/(m~2·K);对于采用三角形腔体吸收器的菲涅尔透镜太阳能集热器,存在最优的腔体开口宽度、吸收管内径和腔体顶角,分别为50mm,18mm和60°,为了获得更好的热性能,其肋片效率应大于0.80,几何聚光比应大于等于55,吸收管与传热流体的对流换热系数应大于600W/(m~2·K),总热损失系数应小于25W/(m~2·K)。基于优化结果,提出了采用三种改进的线聚焦三角形腔体吸收器的菲涅尔透镜太阳能集热器,并进行了理论与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方管结构的三角形腔体吸收器,其效率因子和热迁移因子的实验相对优化率分别为7.21%和6.67%;采用管束结构的三角形腔体吸收器,其效率因子和热迁移因子的实验相对优化率分别为5.89%和5.95%;采用一体化管板结构的三角形腔体吸收器,其效率因子和热迁移因子的实验相对优化率分别为8.41%和7.89%。因此,在系统运行压力不太高的情况下(如低于0.20MPa),可以采用方管结构的三角形腔体吸收器;当系统运行压力较高的情况下(如大于0.30MPa),可以采用管束结构的三角形腔体吸收器或者采用一体化管板结构的三角形腔体吸收器,从而提升系统的集热性能,满足中高温太阳能光热转换应用的要求。 【关键词】:腔体吸收器 菲涅尔透镜 菲涅尔反射镜 太阳能 热迁移因子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K513.1
【目录】:
  • 摘要6-9
  • ABSTRACT9-15
  • 第一章 绪论15-29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5-17
  • 1.2 菲涅尔太阳能集热器的研究与应用现状17-26
  • 1.2.1 菲涅尔透镜太阳能集热器17-24
  • 1.2.2 菲涅尔反射镜太阳能集热器24-26
  • 1.3 对以往研究工作的总结26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26-28
  • 与本章工作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28-29
  • 第二章 采用腔体吸收器的聚光太阳能集热器光热转换过程热力学分析29-39
  • 2.1 采用腔体吸收器的聚光太阳能集热器构成及其工作原理29-30
  • 2.2 采用腔体吸收器的聚光太阳能集热器集热过程热力学分析30-37
  • 2.3 本章小结37-38
  • 与本章工作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38-39
  • 第三章 菲涅尔太阳能集热器的光学性能分析39-78
  • 3.1 菲涅尔透镜太阳能集热器的光学性能39-57
  • 3.1.1 点聚焦菲涅尔透镜太阳能集热器44-50
  • 3.1.2 线聚焦菲涅尔透镜太阳能集热器50-57
  • 3.2 菲涅尔反射镜太阳能集热器的光学性能57-65
  • 3.3 腔体吸收器顶角改变对菲涅尔太阳能集热器光学性能的影响65-66
  • 3.4 菲涅尔太阳能集热器的光偏特性分析66-76
  • 3.4.1 采用圆锥体型腔体吸收器的菲涅尔透镜太阳能集热器的光偏特性67-70
  • 3.4.2 采用三角形腔体吸收器的菲涅尔透镜太阳能集热器的光偏特性70-73
  • 3.4.3 采用三角形腔体吸收器的菲涅尔反射镜太阳能集热器的光偏特性73-76
  • 3.5 本章小结76-77
  • 与本章工作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77-78
  • 第四章 点聚焦菲涅尔太阳能集热器的实验研究78-94
  • 4.1 点聚焦菲涅尔透镜太阳能集热器的构建78-82
  • 4.2 点聚焦菲涅尔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性能分析82-84
  • 4.3 点聚焦菲涅尔太阳能集热器集热性能的实验研究84-93
  • 4.3.1 空晒性能参数的测定85-87
  • 4.3.2 瞬时效率曲线的测定87-92
  • 4.3.3 总热损失系数的测定92-93
  • 4.4 本章小结93
  • 与本章工作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93-94
  • 第五章 线聚焦菲涅尔太阳能集热器的实验研究94-114
  • 5.1 线聚焦菲涅尔透镜太阳能集热器的构建94-97
  • 5.2 线聚焦菲涅尔透镜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性能分析97-98
  • 5.3 线聚焦菲涅尔透镜太阳能集热器集热性能的实验研究98-105
  • 5.3.1 空晒性能参数的测定98-100
  • 5.3.2 瞬时效率曲线的测定100-104
  • 5.3.3 总热损失系数的测定104-105
  • 5.4 线聚焦菲涅尔反射镜太阳能集热器的实验研究105-113
  • 5.4.1 空晒性能参数的测定108-109
  • 5.4.2 瞬时效率曲线的测定109-111
  • 5.4.3 总热损失系数的测定111-113
  • 5.5 本章小结113
  • 与本章工作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113-114
  • 第六章 采用腔体吸收器的菲涅尔太阳能集热器热迁移因子理论分析与优化114-147
  • 6.1 聚光型太阳能集热器的效率因子和热迁移因子114-115
  • 6.2 点聚焦式腔体吸收器115-127
  • 6.2.1 点聚焦腔体吸收器的比较120-123
  • 6.2.2 点聚焦腔体吸收器的优化123-127
  • 6.3 线聚焦式腔体吸收器127-145
  • 6.3.1 线聚焦腔体吸收器的比较133-136
  • 6.3.2 线聚焦腔体吸收器的优化136-145
  • 6.4 本章小结145-146
  • 与本章工作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146-147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147-152
  • 7.1 研究总结147-150
  • 7.2 创新点150
  • 7.3 工作展望150-152
  • 参考文献152-165
  • 附录一 符号与标记165-168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168-170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170-171
  • 致谢171-17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基于菲聂尔透镜的聚焦太阳能PV/T系统热电性能研究    翟辉;代彦军;吴静怡;

聚焦型太阳能集热器中腔体吸收器的热性能研究    张丽英;翟辉;代彦军;王如竹;

对中国能源问题的思考    江泽民;

太阳能线聚焦腔体结构吸收器热迁移因子理论分析    白涛;代彦军;王如竹;

太阳能高倍聚光能量传输利用理论及试验研究    韩延民

采用腔体吸收器的线聚焦太阳能集热器的理论及实验研究    翟辉

太阳能菲涅尔线聚焦集热器与中温蓄热装置研究    陈宇

槽式聚焦太阳能集热器及其应用研究    张丽英

太阳能线聚焦腔体吸收器热迁移因子分析及集热器应用研究    白涛

大型锻件热处理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崔晓龙,万妮丽

青藏高原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安全策略    伏洋;张国胜;李凤霞;刘宝康;

日光温室微气候模拟研究    王兰;陈佩寒;李敏霞;

太阳能电池光谱性能测试系统    杨良;

用内膛表面温度评估缓蚀添加剂的作用效果    葛朝晖;余永刚;曹连忠;梁西瑶;袁威;

高功率LED热管理方法研究最新进展    马璐;刘静;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solar cell arrays in concentrating light intensity    徐永锋;李明;王六玲;林文贤;项明;张兴华;王云峰;魏生贤;

提高车用液体燃油加热器热效率的试验研究    毛华永;王大鹏;王大海;朱贺;逄学艳;郝胜兵;

非理想炸药爆炸热作用的实验研究    姬建荣;苏健军;刘艳萍;严家佳;王国庆;

坦克装甲车辆冷却性能的集成化预测模型    毕小平;赵以贤;刘西侠;王普凯;许翔;

内置转子套管换热器的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张震;杨卫民;阎华;丁玉梅;

太阳能热水系统贮热水箱温度分层实验结果及分析    姚春妮;郝斌;贾春霞;

生物质茜素类染料结构改性及其无助剂染色    戚益;顾钰;安冬;徐倩倩;杜鹃;罗艳;

新型吸附制冷机的研制与实验研究    龚丽霞;王如竹;夏再忠;

Turbo-B类池沸腾双侧强化管传热性能实验研究    姜帆;欧阳新萍;李海珍;张同荣;

满液式蒸发器用强化蒸发管的换热实验研究    林格玮;杨伟;陈焕倬;

盘式制动器热-结构耦合分析    刘佩佩;申焱华;

导热系数对热传导的影响    焦雯;黄海明;

北京市能源消费特征和节能降耗途径研究    王军;吴万标;周锐;方秀玉;薛婷;

国际水电发展情况及对有关问题的思考    贾金生;

铂铝合金粘结涂层的高温氧化行为研究    宋鹏

扩散火焰形态及气化炉内熔渣沉积与传热规律研究    梁钦锋

细颗粒物的电收集技术研究    朱继保

微尺度环境下预混火焰稳燃方法的研究    汪洋

低挥发份劣质燃料循环流化床燃烧特性研究    李社锋

纳米流体辐射特性机理研究及其在太阳能电热联用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赵佳飞

脉冲放电电凝并结合碱液吸收烟气多种污染物协同脱除研究    徐飞

晶格氧部分氧化甲烷制取合成气的基础研究    魏永刚

缸盖冷却水套内沸腾传热特性的研究    傅松

振荡流热管换热器换热性能及其在干燥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柴本银

热电厂能量利用与节能技术改造研究    李华

梯级水电站优化运行研究与应用    郑慧涛

强内热源多孔介质条通道流动换热实验技术研究    丁铜伟

高能燃料燃烧流场的数值模拟与结构设计    张哲衡

化学回热器结构设计及性能分析    许亮

增压锅炉过热器动态性能仿真研究    曹和平

奥镁公司隧道窑余热回收项目管理案例研究    李俊峰

薄膜热物性的测试系统研究    吕安新

冻土带可燃冰成因机理研究    李彬彬

1025t/h锅炉冷态启动汽包寿命有限元计算    刘文会

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的经济分析    韩晶,石久胜

有机固-固相变材料的研究进展    樊耀峰,张兴祥

地热发电简述    周大吉

热辐射不可逆性的研究    张怀德

采集太阳光的照明系统研究    张耀明

LiNO_3热物性参数及热稳定性试验研究    熊亚选;张丽娜;吴玉庭;马重芳;

聚焦型太阳能集热器中腔体吸收器的热性能研究    张丽英;翟辉;代彦军;王如竹;

空间用平板形菲涅耳透镜的设计和光学效率研究    张明,黄良甫,罗崇泰,安栋梁,孙燕杰,王多书,郭俊涛

表征漫射体反射特性的一个重要物理参数——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黄润;

贮热材料PG-PE二元体系相图的构筑    康艳珍,武克忠,李英品,张超星,刘晓地

采用腔体吸收器的线聚焦太阳能集热器的理论及实验研究    翟辉

空芯光纤的传输特性研究    杨义

基于球面机构的太阳跟踪装置控制系统的研究    王涛

太阳能线聚焦腔体吸收器热迁移因子分析及集热器应用研究    白涛

加州太阳能电站前景光明    成容;

热管式真空管太阳能开水器    许新中;葛洪川;范立新;王强;

太阳能集热器系统的仿真研究    叶宏,葛新石,魏蔚

太阳能建筑    俞善庆;

太阳能技术节能新主张——访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刘燕辉    刘晴;

太阳能在建筑中的综合利用    梁笃荣;腾德义;张淑红;

桑普“云集热”太阳能系统新理念    唐文涛;

光合作用“最优路径”可改进现有太阳能电池设计    

关于太阳能集热器    朱明高;

与太阳辐射量有关角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张鹤飞;

中国北方太阳能集热器发展探讨    边志敏;杨桂元;

太阳能、蓄热与地源热泵组合系统供热空调设计与应用    李新国;赵军;吕强;王健;

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解读福建省地方标准《居住建筑与太阳能热水系统一体化设计、安装及验收规程》    黄夏东;

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解读福建省地方标准《居住建筑与太阳能热水系统一体化设计、安装及验收规程》    黄夏东;

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与研究    孔祥强;李瑛;杨前明;

浅议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    曹杨;

浅议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    曹杨;

一种太阳能集热器定时追踪太阳系统    曹艳明;伍保强;

一种太阳能辅助多功能热泵系统    张光玉;

节能供热系统的集中控制    温荃;李玉嘉;

我区建成首个太阳能集热器检测平台    记者 马疆虎

北京将在建筑中应用三十万平方米太阳能集热器    张定友

小城里的太阳梦    薛秀春 刘月月

“低碳的,当然受欢迎”    记者 梁梦勋 通讯员 王福龙 祁振生

低碳呼唤“平板”回归    本报记者 刘月月

企业齐唤政策东风    本报记者 徐若滨

复合太阳能技术成建筑节能重要途径    沈阳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耿耿 李慧星 肖玮 李贝妮

太阳能热利用科普问答(三)    蓦妮

科技创新造福社会 健康发展续写辉煌    本报记者 蒙华 刘荣慧

对抗寒冬不留情    本报记者 范建

采用腔体吸收器的线聚焦太阳能集热器的理论及实验研究    翟辉

菲涅尔太阳能集热器集热性能研究与热迁移因子分析    谢文韬

地源热泵与太阳能集热器联合供暖系统研究及仿真分析    吴晓寒

复合式热泵供热系统的耦合特性研究    刘逸

槽式太阳能直接蒸汽热发电系统性能分析与实验研究    杨宾

碟式聚光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用斯特林发动机的研制    李铁

严寒地区太阳能-土壤耦合热泵季节性土壤蓄热特性研究    张文雍

严寒地区太阳能—土壤耦合热泵季节性土壤蓄热特性研究    张文雍

重力热管在太阳能光电光热利用中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张涛

太阳能明托热机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侯景鑫

CPC太阳能集热器的性能研究及凝结水辅助加热系统的分析    郝俊勇

新型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模拟测试技术研究    凌以健

特殊条件下太阳能平板集热器性能研究    张威

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内部温度场和流场分布特性的研究    高留花

新型CPC真空管式太阳能集热器的模拟研究    高宏宇

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热效率分析研究    东朝阳

平板太阳能集热器抗冻方法研究    李芷昕

蛇形复合抛物面太阳能集热器的性能研究    张晓伟

太阳能集热器和相变材料热交换器    Luis Daniel Alejandro López

蛇形管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试验研究    李俊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