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单基板全固态介观太阳能电池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27:59
热度:

单基板全固态介观太阳能电池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能源对人类生存的意义逐步扩大,以至于直接决定着我们未来的生活质量。在传统化石能源开始出现枯竭迹象的二十一世纪,太阳能以其

【摘要】: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能源对人类生存的意义逐步扩大,以至于直接决定着我们未来的生活质量。在传统化石能源开始出现枯竭迹象的二十一世纪,太阳能以其来源广泛巨大,环境友好且可持续利用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在这其中有一种将太阳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光伏器件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与传统的PN结太阳能电池不同的是,这种器件依靠三维网状多孔结构来进行光子的捕获且电子和空穴分离之后分别在不同的相中传递,这些特点有利于获得更高的光子收集效率同时减小电子空穴复合几率,从而获得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而这种用来收集光子的三维多孔材料的孔径一般在2-50nm之间,属于介孔范围,因此这种光伏器件被称为介观太阳能电池。采用介观结构进行光子捕获的概念最早是在1991年被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的Gratzel和O'Regan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中使用。凭借其低廉的成本与简易的工艺,与传统PN结电池相比具有相当强竞争力。然而,在全固态介观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中,大部分器件都是采用贵金属(如金、银等)作为对电极,这一点已成为其商业化道路上的最大障碍。 本论文中的研究从全固态DSSC电池起,发展了一套以廉价的碳电极代替贵金属电极的太阳能电池器件的制作方法,并对这种结构中的碳对电极层、二氧化锆间隔层进行了分析与优化,通过路易斯酸P型掺杂使得空穴传输材料/碳对电极界面的电荷传输与注入得到提升;之后将类似的结构应用到新兴的二氧化钛/钙钛矿结构的异质结介观太阳能电池上,并采用有序介孔碳取代了之前的炭黑,也获得了显著的效果。本论文具体的内容为: 对基于碳对电极的全固态DSSC的结构及制作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这种多孔接触的对电极与基于普通平面接触对电极对光伏器件,证明了大的接触面积对器件的性能影响,然后研究了不同的碳膜厚度对太阳能电池中的材料填充、电荷注入、电子空穴复合以及光电性能参数的影响,最后采用不同配比的炭黑石墨制作了碳电极,并研究了其不同的电学性能及孔隙特征,分析了它们对太阳能电池光电性能的影响。 对基于碳对电极的全固态DSSC中的间隔层的用途和意义做出了研究,观察了其对spiro-OmetaD填充的影响,从二氧化锆层的膜厚、颗粒大小的角度对全固态DSSC进行优化,并分析它们对太阳能电池内部电荷传输复合的影响,使得二氧化锆间隔层既能作为间隔层阻挡电子空穴的复合又能作为反射层反射更多的光子提高光的利用率。 在实现了空穴传输材料和对电极的大面积接触的基础上,采用了路易斯酸四氯化锡添加到空穴传输材料spiro-OmetaD中作为P型掺杂剂,使得spiro-OmetaD薄膜的电导率明显上升,而且XPS测试表明spiro-OmetaD分子的HOMO能级向费米能级发生了移动,从而可以获得更好的电荷传输效果;另外,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时间分辨的荧光光谱说明了四氯化锡与spiro-OmetaD可形成电荷转移复合物,且比之前使用的LiTFSI具有更高的掺杂效率;而采用四氯化锡掺杂之后的全固态DSSC的填充因子和光电转换效率也都得到了明显提升。 将具有独特形貌的有序介孔碳材料应用到基于钙钛矿材料的异质结介观太阳能电池,将介孔和介观的概念从光阳极扩展到了对电极之中。所采用的有序介孔碳材料是通过溶剂挥发诱导自组装过程合成,相比于其他方法要简单易行且成本低廉无毒害物质产生,可形成有大量均一有序的介孔和内部联通的框架结构。相比于无序的炭黑颗粒,含有这种有序介孔碳材料的二氧化钛/钙钛矿结构的异质结电池获得了更低的电荷传输电阻和更高光电转换效率。 【关键词】:全固态 染料敏化 碳对电极 P型掺杂 钙钛矿 介观太阳能电池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M914.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绪论11-22
  • 1.1 研究背景11-13
  • 1.2 介观太阳能电池的优势13-15
  • 1.3 介观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原理15-18
  • 1.4 介观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参数18-22
  • 2 介观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史、现状与未来22-45
  • 2.1 液态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22-31
  • 2.2 全固态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31-40
  • 2.3 基于钙钛矿材料的异质结太阳能电池40-43
  • 2.4 本论文研究目的与思路43-45
  • 3 全固态DSSC的碳对电极研究45-64
  • 3.1 引言45-48
  • 3.2 实验部分48-51
  • 3.3 平面接触与多孔接触51-54
  • 3.4 碳膜厚度对全固态DSSC性能的影响54-58
  • 3.5 石墨碳黑配比对全固态DSSC的性能影响58-62
  • 3.6 本章小结62-64
  • 4 基于碳对电极的全固态DSSC的间隔层研究64-82
  • 4.1 引言64-66
  • 4.2 实验部分66-68
  • 4.3 基于碳对电极的DSSC空穴传输材料的填充68-70
  • 4.4 间隔层厚度对碳单基板全固态DSSC性能的影响70-73
  • 4.5 二氧化锆颗粒大小对DSSC性能影响73-80
  • 4.6 本章小结80-82
  • 5 对spiro-OmetaD的P型掺杂82-100
  • 5.1 引言82-85
  • 5.2 实验部分85-87
  • 5.3 四氯化锡掺杂的spiro-OmetaD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87-89
  • 5.4 四氯化锡的掺杂对spiro-OmetaD薄膜电导率影响89-91
  • 5.5 四氯化锡的掺杂spiro-OmetaD的瞬态荧光光谱分析91-93
  • 5.6 四氯化锡掺杂的spiro-OmetaD的能级移动93-96
  • 5.7 四氯化锡的掺杂对全固态DSSC光电性能的影响96-98
  • 5.8 本章小结98-100
  • 6 有序介孔碳在介观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100-115
  • 6.1 引言100-102
  • 6.2 实验部分102-104
  • 6.3 有序介孔碳的材料表征104-107
  • 6.4 含有序介孔碳的对电极的表征107-108
  • 6.5 二氧化钛/钙钛矿/碳电极结构的太阳能电池光电性能表征108-111
  • 6.6 二氧化钛/钙钛矿/碳电极结构的太阳能电池阻抗分析111-113
  • 6.7 本章小结113-115
  • 7 结论与展望115-119
  • 7.1 全文研究内容总结115-117
  • 7.2 主要创新点117-118
  • 7.3 研究展望118-119
  • 致谢119-120
  • 参考文献120-137
  •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137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磁控溅射制备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氮掺杂碳膜对电极    刘姝泓;刘贵山;沈晓月;胡志强;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用聚苯胺/石墨复合对电极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丁雨田;尚兴记;王璟;胡勇;张增明;谢荣艳;

铝颗粒弥散分布纳米孔碳基复合材料对电极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电性能    郭亚杰;徐顺建;刘桂武;乔冠军;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of pentacene-based organic field-effect transistor by inserting a WO_3 buffer layer    樊建锋;程晓曼;白潇;郑灵程;蒋晶;吴峰;

有序碳基介孔材料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    李俊芳;杨海峰;卢晓静;席广成;张轩;胡超;闫妍;

有机铅卤化物钙钛矿:冉冉升起的高效太阳能电池(英文)    杨周;张文华;

高温水热合成高度晶化的介孔氧化锡及其在催化苯类VOCs消除中的应用研究    王聪;刘华;徐丹丹;赵黎;孔维萍;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新型对电极材料研究进展    王璟;尚兴记;张增明;谢荣艳;胡勇;丁雨田;

Characterization of single-handed,coiled,carbonaceous,tubular nanoribbons    Dan Liu;Yong-Min Guo;Yi Li;Bao-Zong Li;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掺杂研究进展    黄晓雪;关云霞;贾西贝;吕建凤;牛连斌;

钙钛矿/聚合物(添加剂)复合薄膜的平面异质结杂化太阳电池    薛启帆;胡志诚;孙辰;陈梓铭;黄飞;叶轩立;曹镛;

自转化法调控合成碳水化合物衍生化的有序介孔掺氮花状碳材料    王世萍;韩传龙;王静;王勇;

含钛类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李成均

基于D-A-π-A型纯有机太阳能电池敏化染料设计、合成及光伏性能研究    吴永真

二噻吩并吡咯类新型染料的合成及其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张海

以氧化锌为基础的纳米结构的膜以及其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FODJOUONG GHISLAIN JOEL

双向/三向共轭延长链吩噻嗪染料的合成及其光伏性能研究    Zafar Iqbal(成远高)

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在新能源中的利用    胡小艳

金属离子掺杂二氧化钛的光电性能改性研究    刘秋平

碳微球/聚合物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    赵雪霞

氧化锌纳米结构的制备、表征及在染料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Muhammad Saleem

界面修饰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    杨晓

表面活性剂在梳型聚丙烯酰胺合成和磷酸钙纳米材料制备方面的研究    傅宇

TiO_2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太阳能利用领域的应用    胡多凯

新型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对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电子复合的调控机制    谢焕焕

两类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能量转化中的应用    魏志阳

基于芘的有机染料的设计合成及其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性能研究    于纯纯

SnS/TiO_2(Nb_2O_5)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光电性能研究    贾永芳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钛基光阳极及新型对电极的研究    张衡

吲哚类光敏染料的合成及其光伏性能研究    李果

介孔碳及聚吡咯/介孔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和电化学性能研究    刘勇沼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纳米晶电极的电化学和光电化学性质    朱光辉

无耗散耦合介观电路的能谱及量子电流    崔元顺

一维介观金属环系统中的量子电流    崔元顺

含时电场驱动下的介观环中的持续流    徐卫平;孟继轲;陈峰华;

介观电路中电流的量子特性    阮文

对pluronic水溶液介观相分离的理论模拟研究    李有勇,侯廷军,王凯旋,郭森立,徐筱杰

介观电容耦合电路中的库仑阻塞和量子涨落    李灵端;

理想介观环AC型持续流    周义昌,朱诗亮,曾柱石

介观正方铝膜中涡旋的对称性    戴闻

交流源作用下介观LC电路系统量子态随时间的演化    刘清;欧阳晶;嵇英华;邹丹;

非线性电阻介观电路在微变电流下的量子效应    杨庆怡;张卫平;

介观系统——研究物理效应的“人造实验室”    林宗涵;

介观系统中粒子状态的一种描述    付方正;刘正东;许刚;

研究表面活性剂体系的介观力场方法    杨小震;段宝根;

飞秒激光与介观光学    龚旗煌;

介观氧化物材料的原子尺度可控制备与超快紫外器件研究    金奎娟;

介观电路的量子理论及其应用    陈斌;

“阀上实验室”——介观流控分析系统及其在样品预处理中的应用    王建华;方肇伦;

无序介观光学结构对OLED荧光增强    陈志坚;王紫瑶;兰智豪;龚旗煌;

介观电容耦合和电感耦合电路的量子力学效应    王继锁;贺金玉;王伯运;孙长勇;

介观延迟体系的随机热力学与最可几转变路径    江慧军;侯中怀;

介观光学:介于宏观与微观之间    宝慕

介观层次材料设计制备和性能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邢忠

中国纳米成就    

专家眼中的纳米是什么?    本报记者付毅飞

介观电路量子效应的研究    阎占元

介观干涉仪中的量子输运    苏耀恒

介观环中的量子输运    高迎芳

介观化学体系中若干重要非平衡统计问题的研究    肖铁军

介观复杂体系中若干重要统计力学问题的理论研究    吴昊

非平衡表面反应扩散体系的介观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饶汀

介观系统中的电子输运    吴健

介观超导环磁通涡旋态研究    朱宝鹤

前驱物分解法介观形貌镁质材料研究    乌志明

三维介观超导环的涡旋态研究    史良马

介观电路量子力学性质的研究    金海兰

低维介观系统的量子输运性质研究    王培培

经典信号作用下介观电路量子相位影响的研究    刘清

环境对介观电路系统动力学特性影响的研究    邹丹

介观半导体微结构输运特性的研究:半经典理论的定量描述    蔡祥吉

介观电路量子特性研究    阮文

介观弹子球体系输运性质的分形研究    蒋国辉

两个介观环在AB效应下的电导振荡    历建刚

介观压电石英晶体等效电路的量子化    马金英

介观电子系统非线性输运问题研究    陈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