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与生物质能互补的联合循环系统研究
太阳能与生物质能互补的联合循环系统研究【摘要】:太阳能和生物质能是农村可广泛获取的可再生能源,它们的高效低成本利用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生态环境和满足农村多层次的能源需求有重要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K519;TK6
【目录】:
- 目录5-7
- 摘要7-9
- Abstract9-11
- 第1章 绪论11-22
-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11-12
- 1.2 可再生能源12-14
- 1.2.1 太阳能的利用13
- 1.2.2 生物质能的利用13-14
- 1.3 分布式能源系统的研究概况14-16
- 1.3.1 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定义及特点14-15
- 1.3.2 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主要实现方式15-16
- 1.4 分布式能源系统主要技术的研究现状16-19
- 1.4.1 微型燃气轮机技术16-18
- 1.4.2 功冷并供技术18-19
- 1.5 国内外研究及发展现状总结及对本文的启示19-20
- 1.6 本文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意义20-21
- 1.6.1 研究目标20
- 1.6.2 研究内容20
- 1.6.3 研究意义20-21
- 1.7 本章小结21-22
- 第2章 太阳能与生物质能互补的联合循环系统的构建22-39
- 2.1 系统概述22-23
- 2.2 太阳能集热过程23-24
- 2.2.1 太阳能集热器参数23-24
- 2.2.2 太阳能加热热水参数24
- 2.3 沼气恒温厌氧发酵过程24-29
- 2.3.1 沼气恒温厌氧发酵24-25
- 2.3.2 沼气池热损失计算25-29
- 2.4 沼气净化提纯过程29-31
- 2.4.1 脱硫环节29-30
- 2.4.2 脱水环节30-31
- 2.5 微型燃气轮机发电子系统31-34
- 2.5.1 压气机的数学模型32
- 2.5.2 燃烧室数学模型32-33
- 2.5.3 透平模型33-34
- 2.5.4 回热器模型34
- 2.6 氨水吸收式功冷并供循环子系统34-37
- 2.6.1 吸收式制冷的原理34
- 2.6.2 吸收式制冷循环工质对的比较34-35
- 2.6.3 功冷并供循环35-37
- 2.7 本章小结37-39
- 第3章 太阳能与生物质能互补的联合循环系统的性能研究39-52
- 3.1 系统热力性能分析39-45
- 3.1.1 微型燃气轮机发电环节性能分析39-41
- 3.1.2 氨水吸收式功冷并供环节性能分析41-43
- 3.1.3 系统热力性能评价43-45
- 3.2 系统经济性分析45-47
- 3.3 全生命周期评价47-48
- 3.3.1 技术评价47-48
- 3.3.2 环境评价48
- 3.4 关键因素对系统性能的影响48-50
- 3.4.1 环境温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48-49
- 3.4.2 甲烷含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49-50
- 3.5 本章小结50-52
- 结论与展望52-54
- 4.1 结论52
- 4.2 本文的创新点52-53
- 4.3 尚待解决的问题53
- 4.4 展望53-54
- 参考文献54-59
- 致谢59-61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61-62
- 附录B 获奖情况62-63
-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申请的科创基金项目6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分布式供电和冷热电联产的前景 徐建中
先进微型燃气轮机的特点与应用前景 翁一武,苏明,翁史烈
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重大意义 王长贵
微型燃气轮机冷热电联供系统集成与性能仿真研究 杨锦成
燃气轮机低NO_X燃烧技术探讨 赵昕;
车用涡轮增压微型燃气轮机辅助电站研究进展 张强;马朝臣;
分散能源浅析(下) 徐二树
楼宇冷热电联产分布式电源发展应用浅析 靳忠伟 ,王桂华 ,姚章涛 ,李国祥 ,陈康民
船舶冷热电联供控制系统设计 庄一凡;
首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 张耘;
构建热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思考 张建智;蒋绍坚;艾元方;张家元;
不同胶黏剂胶合的竹炭复合板材性能的差异分析 庄晓伟;刘志坤;陈顺伟;叶黎佳;
基于蓄能器原理的汽车尾气余热利用系统 杨星;路勇;杨亮;谭春来;刘扬;韩春旭;闫昱全;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艰巨性及对策建议 刘春玲;
材料延寿与可持续发展 李金桂;张启富;
材料与环境 李金桂;张启富;袁训华;
太阳能热泵复合热水系统的性能研究 丁一;李舒宏;张小松;王燕俊;
重大建设工程用材料使用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李金桂;张启富;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艰巨性及对策建议 刘春玲;
论燃气轮机热电冷联产分布式电源系统 俞建洪;
山西省煤矸石发电与分布式供电研究 李中;
天然气驱动小型分布式冷热电三联供系统效益分析 孔祥强;杨前明;李瑛;王如竹;
基于热气机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的效益分析 孔祥强;李瑛;杨前明;王如竹;
BCHP与供电安全性 亓玉栋;宋桂梅;
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能源合作与中国能源安全 张耀
低挥发份劣质燃料循环流化床燃烧特性研究 李社锋
淀粉/纤维素类生物质发酵联产氢气和甲烷的机理研究 谢斌飞
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张琳
低碳经济视角下新能源CDM项目的国际合作问题研究 迟本坤
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评价与选择研究 曹卫兵
可再生能源发电政策与环境效益分析方法研究 秦湘灵
逆变器并联系统若干关键问题研究 汪洪亮
甘肃能源产业发展研究 张涛
气候变化对大城市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 沈续雷
沼气发电机冷却水预热沼气进料池系统的研究 康锡龙
基于节能降耗系统平台的数据处理中间件的研究 朱红磊
化学回热循环与水系统仿真研究 杨仁
闭式海洋温差发电系统性能研究 钟爽
能源安全对中国和平发展的挑战与对策分析 颜志强
石化企业节能减排审计研究 唐行锋
新疆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研究 刘彦东
12MW生物质能发电厂综合自动化系统研究 刘婷婷
江西省能源供需缺口预测及对策研究 刘雷
湿空气热物性计算软件与联合循环发电机组辅助决策系统的UML建模 袁智
分布式供电和冷热电联产的前景 徐建中
燃气轮机混合智能故障诊断专家系统 黄晓光,王永泓,翁史烈
黄浦区中心医院“热、电、冷”三联供工程设计及实践 郑国耀,李道林,张时飞
水和水蒸汽性质的IAPWS-IF97计算模型 王培红,贾俊颖,程懋华
汽轮机系统仿真中一种容积环节仿真模型及其解 苏明,翁史烈
PLC控制的智能化柴油发电机组 杨伟新,吴爱梅,肖江涛
PLC与IPC实现机器人7轴成形系统工作台的自动控制 艾辉,张海鸥,王桂兰
燃气机热泵的热电冷三联供系统分析 谢英柏,马一太,杨昭,苏维诚
利用方法对小型热电站热电联产进行节能分析 李环,龚德鸿
航机舰用燃气轮机推进系统的模型简化 倪维斗,路四清
燃煤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方案初步探讨 李建业,陈锦堂
动力循环研究的新近概貌及未来的发展动向 杨玉顺,周伏秋,于清
美国新建几座联合循环电厂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技术的发展 程应军,邹介棠,陈鹰
矩阵法在联合循环热力系统计算中的应用 尹欣,吴优福,徐治皋
联合循环汽轮机的技术特点 张宏,徐士民
55MW联合循环双压汽轮机的设计开发 邵志祥,魏玉剑,朱奇,吴建中,蒋浦宁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供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王刚,徐非,石奇光
联合循环发电技术及应用 贺利刚;
PFBC-CC发电技术的发展动态和市场预测 傅文玲,蔡宁生,章名耀
燃气联合循环的新发展 闫廷满;
联合循环在天然气输气增压站中应用的研究 戴云飞;王震华;
100MW等级单缸、三压再热联合循环汽轮机——我国首台IGCC联合循环汽轮机的研究开发 董真;张立建;陈倪;
新能源与蒸汽系统联合循环 屠珊;张仲民;
燃气联合循环的新发展 闫廷满;
一种燃气机驱动的压缩吸收联合制冷循环优化研究 张世钢;杨昭;程珩;
GE燃机安装方法的研究与探讨 李伟;胡万畅;陈挺;范跃军;
M701F单轴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站特点 陶健;
80MW联合循环双压抽汽凝汽式汽轮机的设计与开发 田伟华;董真;
单轴M701F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控制油系统流量特征分析 王君;
南汽轮首台出口苏丹联合循环汽轮机盖缸 张跃 季斌
宁夏从天上取能源 郝立鹏
涟钢高炉煤气联合循环发电工程正式投产 李双平
南汽轮燃机出口呈现强势 黎建华
首套60兆瓦联合循环汽轮发电机组空负荷试运成功 张跃
涟钢燃气联合循环发电工程开工 秦者 谢建辉
哈电"十一五"开局年欲完成利润11亿元 本报记者 由庆祝 通讯员 王永利 毕德鹏
北京首个IGCC工程投运 实习记者 段炼
宁夏开启太阳能利用新篇章 池邑
深圳南山热电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燃机“以大代小”技改二期项目联合循环余热 利用工程获准立项批复的公告
伴生气联合循环系统全局能量优化与(火用)评价 姚华
燃气轮机及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在部分工况下的仿真研究 马文通
燃气轮机及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在部分工况下的仿真研究 马文通
聚变—裂变混合堆和压水堆联合循环系统物理特性研究 马续波
联合循环机组运行计划和负荷分配:建模、启发式遗传算法求解和数据处理 陈坚红
正逆耦合循环系统及利用LNG冷能的低CO_2排放动力系统开拓研究 刘猛
APFBC-CC发电系统技术经济及环境综合性能分析研究 肖军
IGCC和联产的系统研究 徐祥
整体煤气化煤气、热、电多联产系统性能分析与优化研究 赵中友
基于输运床气化炉的IGCC系统集成研究 王波
大型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电厂优化设计研究 光旭
M701F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变工况热力性能分析 陈戈伐
多种可再生能源互补的联合循环系统研究 连小龙
基于能的梯级利用的先进动力系统研究 郭小丹
太阳能与生物质能互补的联合循环系统研究 冷小超
基于联合循环的燃气轮机动态模型与仿真 高阳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站机组运行优化研究 王树国
太阳能—燃气联合循环发电系统经济性分析 王晓苹
联合循环中余热锅炉动态特性模拟 陈维春
联合循环机组运行技术的研究 杨洋
上一篇: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及展望
-
既行车又发电——美国研发太阳能公路2024-08-18
-
国外生物质能转化技术与应用2024-08-18
-
价值链各环节市场结构对利润分布的影响——以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产业价值链为例2024-08-18
-
生物质能——未来全球能源的新亮点2024-08-18
-
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性能的方法分析2024-08-18
-
八达岭塔式太阳能热发电蒸汽蓄热器动态特性仿真2024-08-18
-
关于利用生物质能技术的思考2024-08-18
-
青岛市生物质能利用的现状及发展对策2024-08-18
-
基于FDFD方法研究含石墨烯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电磁特性2024-08-18
-
太阳能与生物质能联合驱动吸附制冷系统的适配性分析2024-08-18
-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用敏化剂2024-08-18
-
生物质能供应链的系统动力学建模研究2024-08-18
-
氢能—有效利用太阳能的新能源系统2024-08-18
-
太阳能硅光电池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的仿真及试验2024-08-18
-
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的建模和仿真2024-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