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气候变暖对中国亚热带北界位置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3:06:49
热度:

气候变暖对中国亚热带北界位置的影响【摘要】: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中国气候带也有相应的变化。亚热带北界是暖温带与北亚热带的交界,是中国气候带上的一个重要分界线。论文讨论了气候变暖

【摘要】: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中国气候带也有相应的变化。亚热带北界是暖温带与北亚热带的交界,是中国气候带上的一个重要分界线。论文讨论了气候变暖对中国亚热带北界的影响。数据资料来自于中国气象局,采用中国740个站点1951~2005年的日平均温度资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图集》中气候区划的第一级气候带定义指标,以≥10℃天数为主导指标,≥10℃积温、1月平均温度为辅助指标,定义亚热带北界为≥10℃天数为218天,≥10℃积温为4500~4800℃,1月平均气温为0℃。分别统计1951~2005年暖温带与亚热带指标的年代变化及亚热带北界在1951~1970、1971~1990、1991~2005年的位置演变,结果表明:34°N附近55年来≥10℃天数、≥10℃积温、1月平均温度都呈上升趋势。20世纪50年代至今,亚热带北界西段几乎没有变化;亚热带北界中东段向北推移幅度较大,到本世纪初向北已推移到35°N附近,较1951~1970年向北推移2~3个纬度。亚热带北界位置的向北推移是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一种响应,这将对我国农业布局和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 【作者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关键词】气候变暖 亚热带北界 变化趋势
【基金】:江苏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项目:KLME-05004资助
【分类号】:P467
【正文快照】: 1引言研究气候变化的热点之一是冷暖变化,在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1]中,近50年的线性变暖趋势为每10年0·13(0·10~0·16)℃几乎是近100年的两倍,从1850~1899年到2001~2005年,气温升高总量为0·76(0·57~0·95)℃。中国有些学者进一步分析了温度升高的可能原因,赵宗慈、王绍武等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秦岭南北地区环境变化响应比较研究    延军平,郑宇

气候变暖的适应行为与黑龙江省夏季低温冷害的变化    方修琦,王媛,朱晓禧

关于陕西省自然地带的划分    刘胤汉

我国亚热带划分中的一些问题    丘宝剑

用模糊数学方法划定陕西省境内的亚热带北界    吴登茹

关于中国的亚热带    杨勤业;郑度;吴绍洪;

论河南省境内亚热带北界的划分    萧廷奎,李景锟,张金泉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气候变暖及其对自然区域界线的影响    沙万英,邵雪梅,黄玫

气候变暖对中国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南界及采暖能耗的影响    陈莉;方修琦;李帅;

全球变暖对我国亚热带北界的影响    沈雪芳,丁裕国,石明生

贵州省近49年来气候变化研究    陈静,潘徐燕

黄河首曲草地气候变化及生态效应    姚玉璧;王润元;尹东;邓振镛;张秀云;

50a来我国干湿气候界线的空间变化分析    杨建平,丁永建,陈仁升,刘连友

近40a来江河源区生态环境变化的气候特征分析    杨建平,丁永建,沈永平,刘时银,陈仁升

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的研究    朱金兆

欧亚大陆水青冈种群遗传多样性对比分析    李景文,李俊清

5年模拟增温后矮嵩草草甸群落结构及生产量的变化    李英年,赵亮,赵新全,周华坤

贵州省南药种植气候风险区划研究    莫建国,帅士章,曾光善,杨恕良

西南地区近50年来气温变化特征研究    班军梅;缪启龙;李雄;

黑龙江省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高永刚;那济海;顾红;孙守军;董杰;

中国“变暗和变明”对增暖的可能影响    赵宗慈;罗勇;江滢;

基于GIS的自然地理界线的判别分析    晏路明;

伊春市近45a气候变化分析    张福娟;张春芬;候丽平;王志霞;

近40年来中国的降水量、雨日变化趋势的空间特征及与全球温度变化的关系    王大钧;陈列;丁裕国;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    陶波;葛全胜;李克让;邵雪梅;

河南省气象季节的变化    王纪军;裴铁璠;王安志;顾万龙;柳俊高;

陇东黄土高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对果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姚玉璧;李耀邦;张谋草;王位泰;张秀云;

中国北方沙尘天气演变趋势及其气候成因分析    张莉;丁一汇;任国玉;

河北地区自然降水变化趋势及其物理成因初探    段英;郭金平;吴志会;杨保东;安月改;游来光;

气候变化对我国南方双季稻发育和产量影响研究    张建平;赵艳霞;王春乙;何勇;

关中平原土壤水环境变化与植被建设    周旗

北极涛动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的诊断研究    覃军

黄土半干旱区水土保持林主要树种耗水特性研究    田晶会

陕西生态环境及其与地质构造的耦合关系研究    黄建军

基于遥感和GIS的中国土壤风力侵蚀研究    张国平

黄土高原植被建设中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    王晗生

华北主要森林类型的碳汇功能研究    陈遐林

陕甘宁老区生态贫水化与生态管理模式研究    延军平

陆面下边界对区域气候模拟的影响(LAI为例)及区域气候模式(CWRF+CLM)陆面遥感参数预处理研究    陆其峰

全球变化背景下东亚区域气候年代际时空演变的统计—动力特征    施晓晖

湖南省森林植被碳贮量及地理分布规律    焦秀梅

近四十年中国蒸发皿蒸发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及潜在蒸散的估算    刘波

基于相空间重构技术的我国旱涝时空分布研究    万仕全

江淮地区梅雨期降水与海温的SVD分析及相关数值模拟    陈科艺

江淮地区梅雨期气温极端事件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李如琦

东北地区现代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地理界线的影响研究    赵东升

秦岭南北地区环境脆弱化与脆弱度比较研究    张俊香

中国极端气温的变化特征和模拟试验研究    刘吉峰

东北地区冬季气温异常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的关系    杨素英

东北地区汛期降水异常及其与海温异常的关系    贾小龙

濒危植物秦岭冷杉种群数量动态    张文辉,许晓波,周建云,谢宗强

近代中国北方干湿变化趋势的多时段特征    马柱国,黄刚,甘文强,陈明林

西北五省(区)生态环境综合分区及其建设对策    刘胤汉,管海晏,李厚地,王永,刘晓靖

近44年来中国西北降水量变化的区域差异以及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靳立亚,符娇兰,陈发虎

中国自然区划问题    任美鳄,杨纫章

中国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特征和趋势探讨    施雅风,沈永平,李栋梁,张国威,丁永建,胡汝骥,康尔泗

秦岭山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刘康,马乃喜,胥艳玲,孙根年

唐代的南北地理分界线及相关问题    张伟然,周鹏

河北省农业旱灾脆弱性区划与减灾    商彦蕊

全球变化视角下人地系统研究面临的几个问题探讨    王黎明,关庆锋,冯仁国,郑景云

对园林植物引种驯化的再认识    陈俊愉;陈瑞丹;

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模拟    熊伟

中国东北亚高山林线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王晓春

抗寒梅花品种区域试验及离体培养的研究    张秦英

北极涛动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的诊断研究    覃军

亚高山林线生态交错带的植被生态学研究    石培礼

青藏高原东缘高山林线乔木种群生态特征研究    张桥英

河西绿洲灌区主要作物田间节水灌溉技术的适应性分析    赵财

城市周边山区雨水集蓄利用模式研究    张茂国

旱作农业区雨水高效利用技术与模式研究    郭少宏

全球变化下秦岭南北气候变化及其环境效应的比较研究    胡小晖

辽宁省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    赵春雨

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平原主要粮食作物的影响    吴泽新

江苏省近45年气候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    张喜亮

由年温变化之谐波分析论中国气候    么枕生

论我国热带亚热带气候带的划分    江爱良

我国热带界线问题的商榷    曾昭璇,刘南威,李国珍,周祜生

中国农业气侯区划试论    丘宝剑,卢其尧

我国热带气候的北界问题    何大章,何东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唐国平,李秀彬,Guenther Fischer,Sylvia Prieler

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的热带北界中段界线的新认识    吴绍洪,郑度

山地土地类型的结构分析与优化利用——以陕西秦岭山地为例    刘彦随

近20年气候变暖对黑龙江省水稻增产的贡献    方修琦,王媛,徐锬,云雅如

全球增暖过程中亚洲东部区域气候的特点    章名立,曾昭美,季劲钧

气候变暖与天津粮食生产的关系    梁平德,吴凤珍

安徽农业与气候变暖适应性的最优决策    王效瑞

气候变暖是人类引起的吗?    汤懋苍 ,张拥军

寒流频袭北半球 气候变暖论遭疑 主流观点认为全球变暖趋势未变    李娜;

气候变暖是一个伪命题吗?    梁海东;罗江海;

利用气候变暖发展粮食生产    骆继宾;

广东近半个世纪的气温变化趋势    刘爱君

气候变化下的中国    本刊记者;

它们即将消失……——气候变暖导致世界地理大变化    高峰;

多年冻土与未来气候    郭东信,刘经仁

气候变暖对松江区高温和低温日数的影响分析    荣裕良;马琳;

赤峰市气候变暖及其利弊影响分析    李俊有;王志春;胡桂杰;杨军;

气候变暖情况下清远气温变化特征    宋艳华;张润仙;罗律;谢太初;孙晓文;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王宝鉴;黄玉霞;宋连春;张强;韩兰英;

济南近60年冬季气候变化对越冬作物及设施农业的影响    张景珍;张莉;郭俊健;

气候变暖对河南粮食安全形势影响分析    王淑香;

气候变暖的物理学和经济学    茅于轼;

气候变暖对河南干旱气象灾害的影响及其对策    许孟会;

气候变暖对鲁西南冬小麦播种期的影响    张翠英;

浙江省汛期旱涝趋势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钟元;顾骏强;滕卫平;雷媛;

刘雅章:人人都应为气候变暖尽份责任    本报记者 李跃辉 通讯员 张恒荣

美西部树木死亡率上升,疑因气候变暖受不了    记者 任海军

碳捕获和封存技术——对抗气候变暖的利器    石磊

气候变暖背景下 农业抗旱该如何“升级”    本报记者 冯君

1700名英国科学家联合声明支持气候变暖结论    张静

“冷事件”难改气候变暖大趋势    本报记者 陆振华

气候变暖趋势没有改变    本报记者 游雪晴

气候变暖将带来灾难性影响    记者 李光亮

瑞士伯尔尼大学教授托马斯·斯托克 应对气候变暖 机遇挑战并存    记者 廉维亮

应对气候变暖 需提高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    记者 李禾

全球气候变暖条件下美国问题研究    龚莹

全球变暖条件下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张怀坤

基于GIS的黑龙江省气候资源时空变异研究    杨凤海

我国水稻种植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段居琦

我国水稻种植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段居琦

秦岭南北气候变化响应与适应研究    宋佃星

论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制度选择    张乾红

城市化区域气候变化脆弱性综合评价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    王原

气候变化公众风险认知研究    彭黎明

局部人为热释放效应与气温变化关联的研究    牛强

气候变暖对辽宁农业生产的影响与对策    金文岩

气候变暖背景下北半球陆面过程响应特征预估分析    蒋晓武

气候变暖对黑龙江省水稻、玉米生产影响的研究    周丽静

西北地区农作物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王志伟

气候变暖对东北玉米生产影响的研究    贾建英

武汉城市气候变化对用电用水的影响研究    王珂

国际气候合作的可行性分析    甘恢运

中国近半个世纪气候冷暖与干湿配置关系的研究    苏明峰

气候变暖背景下全球主要干旱区的干旱化特征及机理分析    李强

泰安市近30年气候变异特征及对种植结构影响研究    王继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