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南海、黄海及长江口海域溶解氧化亚氮和甲烷的分布及海—气交换通量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17:00
热度:

南海、黄海及长江口海域溶解氧化亚氮和甲烷的分布及海—气交换通量研究【摘要】:氧化亚氮、甲烷是大气中重要的微量气体,对全球变暖和大气化学有重要作用。海洋是大气中N2O和CH4的重要自

【摘要】: 氧化亚氮、甲烷是大气中重要的微量气体,对全球变暖和大气化学有重要作用。海洋是大气中N2O和CH4的重要自然排放源,特别是近岸海域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N2O和CH4浓度较高,对海洋温室气体释放的贡献较大。因此,对不同的海洋环境中溶解N2O和CH4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进行研究,对在全球尺度上估算海洋对大气N2O和CH4的贡献和对未来气候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南海、黄海及长江口海域为研究目标,对这些海域中溶解N2O和CH4的分布特征和海-气交换通量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 于2005年4-5月对南海北部不同深度海水中的溶解氧化亚氮和甲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海表层、500m、1000m和1500m层海水中氧化亚氮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1.4±5.28 nmol/L、26.6±8.14 nmol/L、26.5±7.27 nmol/L和26.0±6.47 nmol/L。深层海水中溶解N2O浓度均高于表层,表明在深层水体中或沉积物中存在氧化亚氮的源。表、深层海水中N2O浓度分布规律一致:自北部陆架海区向南海中心海区逐渐降低,在南海中心海区浓度降到最低,之后向西南即吕宋岛西部海区浓度逐渐升高。因南海外洋水对南海深层水的入侵会稀释南海深水区N2O浓度,故与黑潮水逸入路径相一致的海域较深层出现了N2O的低值区。调查海域表层水受陆源输入影响较小,N2O浓度在表层分布主要受深层海水影响。南海表层水中氧化亚氮均处于过饱和状态,表明南海是大气氧化亚氮的净源。利用Liss and Merlivat公式(LM86)以及Wanninkhof公式(W92)分别计算了南海氧化亚氮海-气交换通量,结果分别为0.120-88.4μmol·m-2·d-1和0.280-120μmol·m-2·d-1。甲烷在南海表层、500m、1000m、1500m层海水中的平均浓度分别为8.30±3.22 nmol/L、6.09±1.79 nmol/L、6.75±2.10 nmol/L和6.86±3.28 nmol/L。陆架海区水体中甲烷的平均浓度高于海盆区。深层水中甲烷与氧化亚氮分布规律相似,与黑潮水逸入的路径相一致的海域甲烷浓度相对较低。利用LM86和W92公式计算得到南海的甲烷海-气交换通量范围分别为0.324-28.9μmol·m-2·d-1和 【关键词】:氧化亚氮 甲烷 分布 海-气交换通量 南海 黄海 长江口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P73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0. 前言11-13
  • 1. 文献综述13-22
  • 1.1 海洋中溶解氧化亚氮的研究现状及进展13-17
  • 1.2 海洋中溶解甲烷的研究现状及进展17-22
  • 2. 南海溶解氧化亚氮、甲烷的分布及海-气交换通量的研究22-44
  • 2.1 前言22
  • 2.2 材料与方法22-24
  • 2.3 结果与讨论24-44
  • 2.3.1 南海海域的溶解氧化亚氮24-35
  • 2.3.2 南海海域的溶解甲烷35-44
  • 3. 黄海溶解氧化亚氮、甲烷的分布及海-气通量交换研究44-61
  • 3.1 前言44-45
  • 3.2 材料与方法45
  • 3.3 结果与讨论45-61
  • 3.3.1 黄海海区的溶解氧化亚氮45-54
  • 3.3.2 黄海海区的溶解甲烷54-61
  • 4.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溶解氧化亚氮、甲烷的分布及海-气交换通量研究61-75
  • 4.1 前言61-62
  • 4.2 材料与方法62
  • 4.3 结果与讨论62-75
  • 4.3.1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溶解氧化亚氮62-68
  • 4.3.2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溶解甲烷68-75
  • 5. 结论75-77
  • 参考文献77-85
  • 致谢85-86
  •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和撰写论文86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海湾区海水中的溶存甲烷 Ⅱ.浓度、海气交换通量    臧家业,王相芹

黑潮水入侵南海的水文分析──Ⅱ.1994年8—9月期间的观测结果    许建平,苏纪兰

南海东北部海域次表层水与中层水之流径    王胄,陈庆生

中国近海部分海域溶解甲烷和氧化亚氮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张桂玲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海岸环境演变影响的研究进展    欧维新,杨桂山

长江流域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对输送无机氮的影响——1968~1997年的时间变化分析    晏维金,章申,王嘉慧

长江磷和硅的输送通量    沈志良;

人类活动影响下营养盐向河口/近海的输出和模型研究    晏维金;

地球系统中的天然气水合物-天然气体系研究展望    王淑红;宋海斌;颜文;

海洋中溶存甲烷研究进展    张桂玲,张经

海湾区海水中的溶存甲烷 Ⅱ.浓度、海气交换通量    臧家业,王相芹

南海与邻近海洋的水通量交换    蔡树群,刘海龙,李薇

沼泽湿地开垦后土壤水热条件变化与碳、氮动态    宋长春,王毅勇,阎百兴,娄彦景,赵志春

珠江口入海河段DIN形态转化与硝化和反硝化作用    徐继荣,王友绍,殷建平,王清吉,张凤琴,何磊,孙翠慈

南海东北部环流的改进逆模式研究    王桂华;薛惠洁;许建平;

南海东北部黑潮的入侵流套及其环流    薛惠洁;柴扉;侍茂崇;

南海中、北部海域主要环流及其季节演变    柴扉;薛惠洁;许建平;侍茂崇;蒋松年;

吕宋海流与吕宋涡旋形成机制研究    侍茂崇;薛惠洁;柴扉;

吕宋海峡水平通量计算    薛惠洁;柴扉;侍茂崇;

台湾海峡水平通量研究    柴扉;薛惠洁;侍茂崇;

1998年夏季风暴发前后南海海洋水文特征及其变异    许建平;李金洪;刘增宏;朱伯康;

1998年春夏季南海若干重要水文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分析    许建平;潘玉球;柴扉;刘增宏;朱伯康;

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区海洋动力环境特征的研究    胡建宇

我国近海常见磷虾遗传多样性与分化的分子生态学研究    郭东晖

流域洪水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洪小康

长江口滨岸潮滩营养盐环境地球化学过程及生态效应    侯立军

中国近海环流及其季节变化的数值模拟    魏泽勋

南海中尺度涡的运动规律探讨    王桂华

中国近海部分海域溶解甲烷和氧化亚氮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张桂玲

渭河陕西段氮污染及控制规划研究    蔡明

跨陆架锋水交换的数值研究    苏健

三江平原沼泽土地利用变化对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研究    郝庆菊

全球上层海流的漂流浮标资料分析    苏京志

渭河氮素非点源污染与流域人类活动的关系    李越

长江口潮滩沉积物—水界面营养元素N的累积、迁移过程    刘巧梅

南海北部陆架区域的海洋锋及锋面涡旋研究    王磊

南海水团分析    谢骏

珠江口淇澳岛海岸带氮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覃超梅

长江口滨岸湿地盐生植被对生源要素循环的影响    陈华

模拟大气氮沉降对闽北森林土壤理化性质及森林碳动态的影响    王强

施肥和降雨对伊通河流域农业种植区水中氮含量的影响    杨卫斌

河口沉积物—水界面氧化亚氮通量的研究    陈素玲

基于GIS的空间插值方法研究    朱求安,张万昌,余钧辉

长江口外海上风速的近似推算摸式    徐家良

上海市苏州河段水质污染综合治理研究    唐礼智,汤建中

长江口崇明东滩潮间带甲烷(CH_4)排放及其季节变化    杨红霞;王东启;陈振楼;陈华;王军;许世远;杨龙元;

长江干流主要营养盐含量的变化特征——1998~1999年日中合作调查结果分析    徐开钦,林诚二,牧秀明,村上正吾,徐保华,渡边正孝

琼东南盆地崖13气田天然气形成水合物的温压条件和厚度计算    陈多福,赵振华,解启来,徐文新,姚伯初

渤海沉积物中氮的形态及其在循环中的作用    马红波,宋金明,吕晓霞,袁华茂

夏季长江河口潮间带反硝化作用和N_2O的排放与吸收    王东启;陈振楼;王军;许世远;杨红霞;陈华;杨龙元;胡玲珍;

全球与区域天然气水合物中天然气资源量估算    王淑红;宋海斌;颜文;

南海琼东南盆地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域分布特征及资源预测    陈多福,李绪宣,夏斌

东海海-气界面CO_2通量研究    张龙军

中国近海部分海域溶解甲烷和氧化亚氮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张桂玲

长江口外缺氧区及其邻近海域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的分布规律及环境指示意义    许淑梅

长江口滨岸潮滩沉积物反硝化作用及N_2O的排放和吸收    王东启

中国黄海、南海和青岛近海表面海水二氧化碳体系的多层研究    宫海东

基于广义计算和分类回归树的电信业异动客户识别    李明芳

冬季黄海东海环流和长江冲淡水扩展    张衡

浅水湖泊水-气界面碳循环的研究    邢阳平

太湖水—气界面温室气体通量及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李香华

黄河入海径流量变化对河口及邻近海域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马媛

南黄海春季CO_2海—气交换通量及其与夏季的比较    江春波

长江口外海上风速的近似推算摸式    徐家良

胶州湾及邻近海域沉积物分布特征和运移趋势    汪亚平,高抒,贾建军

海洋中溶存甲烷研究进展    张桂玲,张经

巴士海峡及其附近夏季环流分布特征    管秉贤

东海东北部夏季水文状况的研究    汤毓祥,李兴宰,赵哲复,李载学

海湾区海水中的溶存甲烷 Ⅰ.分布特征及成因    臧家业,王相芹

海湾区海水中的溶存甲烷 Ⅱ.浓度、海气交换通量    臧家业,王相芹

胶州湾污染物COD的三维扩散与输运研究    闫菊,鲍献文,王海,石磊

DNDC模型在长江三角洲农田生态系统的CH_4和N_2O排放量估算中的应用    王效科,欧阳志云,苗鸿

东海PN断面夏季温盐及化学要素的分布特征    刘兴泉

胶州湾及周边海域大气和海水中N_2O和CH_4的分布及海气交换通量    李佩佩;张桂玲;赵静;杨晶;陆小兰;宁宇;王振;

农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自动采样观测系统    王跃思,王明星,郑循华,沈壬兴,张文,骆冬梅,龚晏邦

小叶章生态系统根际土壤微生物及CO_2、CH_4、N_2O动态(英文)    徐小锋,宋长春,宋霞

氧化亚氮3000—0200和1001—0110跃迁带在高温下的线强度    宋晓书;程新路;杨向东;令狐荣锋;

关于小室收容系统防止气源性气体和粒子交叉污染性能的评价    陈筱侠;

设施栽培土壤氧化亚氮释放及硝化、反硝化细菌数量的研究    张光亚,陈美慈,闵航,柴卫国

植物释放N_2O的研究进展    张秀君;江丕文;

稳定同位素方法在海洋N_2O研究中应用展望    张介霞;詹力扬;陈立奇;张远辉;

略论氧化亚氮研究进展    刘品高;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空气N_2O浓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张秀君

介质阻挡放电条件下甲烷部分氧化制甲醇的研究    张安杰;朱爱民;李小松;石川;

复合储气材料对氢、甲烷混和气体的储放气研究    孙艳;周亚平;周理;

甲烷芳构化反应中Mo/MCM-22和Mo/ZSM-5催化剂的比较    白杰;刘盛林;谢素娟;徐龙伢;林励吾;

超临界干燥对La_(0.8)Sr_(0.2)FeMn_(1.5)Al_(9.5)O_(19-δ)六铝酸盐性能的影响    张涯远;蒋政;张世超;朱庆山;

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Co/MgO/HZSM-5催化剂的研究    张诺伟;黄传敬;高晓晓;翁维正;万惠霖;

Ca调变的Co/Al_2O_3催化剂上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    高晓晓;黄传敬;张诺伟;翁维正;万惠霖;

Ni-Co-La-O催化剂上CH_4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多壁碳纳米管    陈龙;王健康;解启慧;王晓来;

Ni/ZrO_2催化剂上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的研究    宋月芹;贺德华;

两相UASB反应器处理木薯淀粉废水的启动运行特性研究    冼萍;潘正现;钟莉莹;

柠檬酸法制备Ce_(1-x)Mn_xO_(2-a)固溶体催化剂甲烷催化燃烧的研究    刘长春;於俊杰;陶炎鑫;蒋政;郝郑平;

35亿年前微生物就能造甲烷    记者  陈超

日本利用海藻进行甲烷发电和废热供暖系统实验    新洲

欧美发现目前火星生命重要证据    王俊鸣

“卡西尼”在土卫六上看见“疑似湖泊”    记者 陈勇

南工大开发高效菌种让粪便转化成甲烷    解悦

有雨有河,士卫六酷似地球40亿年前    记者 杨骏

北极甲烷面临解冻危险    吕静 王平才

深海甲烷遇暖破冰升空污染大气    辛 力

甲烷:气候变化的引爆器    本报记者 黄永明

地幔中可产生甲烷    记者 曹丽君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稻—麦轮作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研究    徐仲均

中国近海部分海域溶解甲烷和氧化亚氮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张桂玲

川中丘陵区农田生态系统主要温室气体排放研究    江长胜

紫外辐射增强对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胡正华

Ni、NiH~+、NiO和MgO等活化甲烷的理论研究    杨华清

组合多相催化技术及其在甲烷与小分子化合物耦合反应中的应用    王华

甲烷低温燃烧反应分子筛负载Pd催化剂    史春开

焦炉煤气中氢气和甲烷的吸附分离    刘艳娜

甲烷经溴氧化途径制备高碳烃催化性能及工艺研究    刘振

中国草原碳库储量及温室气体排放量估算    张峰

改性尿素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荆瑞勇

大气中的稀土元素及稀土农用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王章玮

胶州湾水体及沉积物中甲烷和氧化亚氮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杨晶

CH_4-CO_2低温转化合成含氧有机物的研究    王晓红

甲烷在甲醇和烃类混合溶剂中高压溶解度的研究    郭玉高

纳米铜锡氧化物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的表征    贾超

天然气(CH_4)催化燃烧催化剂的研究    闫智慧

金属负载的HZSM-5上甲烷和丙烷无氧芳构化反应研究    宣东

折流板反应器厌氧处理住宅小区生活污水试验性研究    黎展毅

甲烷泄漏检测及扩散研究    师春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