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中高阶烟煤对甲烷的吸附/解吸特征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13:03
热度:

中高阶烟煤对甲烷的吸附/解吸特征研究【摘要】:一直以来,人们都比较重视煤层气吸附特征的研究。随着煤层气工业的形成,煤层气开采遇到了许多问题,人们才逐渐把焦点集中在煤层气解吸特征的研

【摘要】: 一直以来,人们都比较重视煤层气吸附特征的研究。随着煤层气工业的形成,煤层气开采遇到了许多问题,人们才逐渐把焦点集中在煤层气解吸特征的研究上。中高阶烟煤变质程度较高、含气量大,是煤层气开发的优选区,所以笔者从我国中高阶烟煤矿区采集了20个煤样,以期获得该变质阶段的煤的吸附/解吸特征。 煤的孔隙结构是煤具有吸附甲烷特性的直接原因,物质成分是孔隙结构的载体,因此它是间接原因;要想弄清楚煤对甲烷的吸附/解吸特征,就要对这两方面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本文对煤样进行了显微煤岩成分构成、工业成分构成等煤样物质成分方面的鉴定;通过液氮吸附实验、压汞实验等方法测量了孔径、孔容、孔比表面积、孔隙度等煤样孔隙结构方面的特征;利用高压容量法对煤样进行了吸附/解吸实验,获得了吸附过程与解吸过程中过剩吸附量的实验数据,并按照质量守恒原理对过剩吸附量进行了校正,得到了校正吸附量(绝对吸附量的近似值)。 笔者将Langmuir吸附式加以改造后,将其命名为Langmuir解吸式。本文用Langmuir吸附式来拟合吸附过程的数据,用Langmuir解吸式来拟合解吸过程的数据,吸附数据与解吸数据拟合结果的相关系数的平方R2都达到99%以上。笔者在Langmuir解吸式的基础上,提出了理论解吸残余量c、理论解吸率η、理论解吸残余率1-η的概念。笔者详细分析了煤样的物质成分和孔隙结构对Langmuir体积VL和理论解吸残余量c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中高阶烟煤中,煤的变质程度、镜质组含量、固定碳含量、微孔孔容是促进甲烷吸附和阻碍甲烷解吸的主要因素;而煤的平衡水分含量、灰分含量、孔隙比表面积以及小孔、中孔、大孔的孔容则与甲烷的吸附/解吸没有明显关系。 【关键词】:中高阶烟煤 Langmuir吸附式 Langmuir解吸式 理论解吸残余量 理论解吸率 理论解吸残余率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P618.11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7
  • 1 前言7-17
  • 1.1 气固吸附作用研究现状8-12
  • 1.1.1 吸附的相关概念8-9
  • 1.1.2 吸附理论的发展概况9-12
  • 1.2 煤层气吸附/解吸研究发展概况12-14
  • 1.3 研究内容14-15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5-16
  • 1.4.1 研究方法15
  • 1.4.2 技术路线15-16
  • 1.5 论文的主要工作量16-17
  • 2 煤样物质成分特征17-23
  • 2.1 显微煤岩分析17-20
  • 2.2 工业分析20-22
  • 2.3 小结22-23
  • 3 煤样孔隙结构特征23-35
  • 3.1 煤孔隙大小分类23-24
  • 3.2 煤样孔隙结构表征24-34
  • 3.2.1 低温液氮吸附分析25-29
  • 3.2.2 压汞分析29-34
  • 3.3 小结34-35
  • 4 吸附/解吸实验35-51
  • 4.1 煤样制备35
  • 4.2 水分平衡处理35-36
  • 4.3 检验设备密封性36
  • 4.4 样品缸自由空间体积测定36-37
  • 4.5 吸附实验37
  • 4.6 解吸实验37-38
  • 4.7 吸附量计算38-43
  • 4.7.1 过剩吸附量计算38-40
  • 4.7.2 校正吸附量计算40-43
  • 4.8 等温吸附/解吸实验结果43-50
  • 4.9 小结50-51
  • 5 吸附/解吸数据拟合及评价51-58
  • 5.1 吸附/解吸数据拟合51-56
  • 5.2 拟合结果评价56-57
  • 5.3 小结57-58
  • 6 吸附/解吸影响因素分析58-64
  • 6.1 物质成分因素58-61
  • 6.1.1 有机显微煤岩组分59-60
  • 6.1.2 无机显微煤岩组分60
  • 6.1.3 固定碳60
  • 6.1.4 挥发分60
  • 6.1.5 平衡水分60-61
  • 6.2 孔隙结构因素61-63
  • 6.2.1 比表面积62-63
  • 6.2.2 孔容63
  • 6.2.3 氦孔隙度63
  • 6.2.4 汞残余率63
  • 6.3 小结63-64
  • 7 结论64-65
  • 7.1 结论64
  • 7.2 建议64-65
  • 致谢65-66
  • 参考文献66-68
  • 附录68-78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78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7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濮城油田沙一段储层特征研究    李焱;程刚;

东濮凹陷浅层砂岩的微观输导性能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张丽霞;范昌育;

砂砾岩油藏渗透系数研究    姚同玉;李继山;

鄂尔多斯盆地旦八油田延长组长3储层研究    许小强;赵进义;郭浩;潘翔;

PS对非饱和重塑黏土的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    邵明申;李最雄;

低渗透储层微观结构特征研究    刘承婷;曲晗;刘保君;

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确定束缚水饱和度的新方法    付晨东;

金湖凹陷L油田阜二段储层高含水微观分析    章雄冬;包德宪;郭庆安;曹海虹;田荣斌;马慧杰;

苏德尔特地区南一段凝灰质砂岩储层微观非均质性及其主控因素    王宏语;张晓龙;段志勇;魏冬;

歧口凹陷复杂砂岩储层饱和度计算方法探讨    迟秀荣;邵维志;丁娱娇;李俊国;吴淑琴;

黄土孔隙结构的分形特征与湿陷性关系的探讨    谭罗荣;

孔隙结构对多孔钛耐蚀性能的影响    李伯琼;李志强;陆兴;

砂岩孔隙结构及其同孔隙度、渗透率的关系    白武明;王中言;方华;伍向阳;

沉积微相与储集层孔隙结构关系研究    孙宏智;

不同含气量的混凝土孔隙结构研究    张建华;张金喜;刘英;

基于压汞毛细管压力曲线的煤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    孙晗森;罗陶涛;

鄂尔多斯盆地岩性油气藏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分析    刘锐娥;

营养因素对反刍动物甲烷排放影响的研究现状    娜仁花;董红敏;

非均质多孔介质孔隙结构与声波速度的关系    张元中;孟英峰;

泥质砂岩激发极化与孔隙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    童茂松;王伟男;杨霄;张加举;姜亦忠;

新型测试技术问世    秀红

美国采取措施利用垃圾发电变废为宝    张介岭

施肥不当会加剧温室效应    记者 赵凤华通讯员 胡必强

几种污水处理的材质    菏泽学院化学化工系 黄英雄

确定剩余油饱和度的有效手段    本报记者 李祖诗

永不满足 奋力前行    江其勤

石勘院博士后研究人员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张海霞 张英芹

遏制地球温度的上升    本报编辑部编译

碳纤维 价比黄金    本报记者 胡唯元

果园秋季深翻效果好    骆建珍

石墨多孔介质成孔逾渗机理及渗透率研究    王启立

岩土多孔介质孔隙结构的分形研究及其应用    陶高梁

储层微观剩余油分析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    孙先达

石墨泡沫制备及导热性能研究    张新铭

考虑渗流及时间效应的层状盐岩溶腔稳定分析    武志德

岩石摩擦滑动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韩文梅

非均质厚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    文浩

堆浸体系中散体孔隙演化机理与渗流规律研究    杨保华

低渗砂岩储层孔隙结构与流体微观渗流特征研究    任晓娟

玄武岩纤维复合过滤材料的研究    王广健

东辛油田低电阻率油气层测井解释评价技术研究    刘增

多孔隙生态护岸的实验分析与设计研究    刘盈斐

塔河地区西南部古生界碎屑岩综合储层预测    范春花

低渗透砂岩储层启动压力及水驱油效率影响因素实验研究    孙志刚

大庆油田萨南二、三区高台子油层砂体成因及储层物性参数研究    王宝林

煤燃烧过程中煤焦特性与颗粒物形成的研究    俞云

中高阶烟煤对甲烷的吸附/解吸特征研究    刘胖

多孔性介质内传递与孔隙结构的耦合作用    傅国光

复杂断块油层中高含水期岩心孔隙结构的网络模型研究    郭红光

O_2/CO_2条件下煤焦颗粒孔隙结构及表面官能团演变    陈巧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