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低温产甲烷条件下微生物的群落特征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11:55
热度:

低温产甲烷条件下微生物的群落特征【摘要】:采用西藏纳木错湖边泥土和四川若尔盖泥土作为接种物,在15℃条件下进行产甲烷条件下的富集培养,通过收集测量甲烷的含量,以及产甲烷过程中伴随产

【摘要】: 采用西藏纳木错湖边泥土和四川若尔盖泥土作为接种物,在15℃条件下进行产甲烷条件下的富集培养,通过收集测量甲烷的含量,以及产甲烷过程中伴随产生的挥发酸的含量等,解析样品在不同富集时间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运用DGGE等技术手段,了解在产甲烷条件下土壤中菌群结构特征。同时本课题还从纳木错样品中分离到两株梭状芽孢杆菌和一株马氏甲烷八叠球菌,并对一株梭状芽孢杆菌和马氏甲烷八叠球菌的生理生化和系统发育地位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原始样品与样品富集物的比对,菌群群落结构出现差异性和重现性。通过两个样品间的比对,四川若尔盖样品中细菌的多样性较丰富,西藏纳木错样品中古菌的多样性较丰富。(2)四川若尔盖样品有机质含量较高,西藏纳木错样品有机质含量较低,在产甲烷条件下,若尔盖样品产甲烷代谢途径启动快,而且相同时间下甲烷产量高于纳木错样品,甲烷产量和乙酸的代谢与培养时间以及有机质含量呈正、负相关性。同时在产甲烷过程中,若尔盖样品的挥发酸的积累量高于纳木错样品。(3)研究中分离的菌株P4-1,能够降解对甲苯磺酸盐,并且在有酵母粉的情况下能明显提高其降解能力,在废水处理中有重要意义。菌株P4-1为严格厌氧革兰氏阳性菌,生长温度范围是13-40℃(最适温度37℃);NaCl浓度0%-5 %(最适为0.5%-1%);pH范围5.0-10.0(最适生长pH为7.5-8.0)。能够利用葡萄糖、密二糖、甘露糖醇等多种碳水化合物,菌株P4-1的(G+C)mol%含为30.9%,与Clostridium lituseburense DSM 797(M59107)的相似性达98.7%。(4)菌株N-1分离自纳木错湖边泥土,菌株N-1属于马氏甲烷八叠球菌(Methanosarcina mazei)(序列相似性98.1%),呈小球形,直径1.6-2.7μm,极端严格厌氧。利用H2 / CO2,利用乙酸,三甲胺,不利用甲酸,生长温度范围13-40℃,最适生长温度35℃,生长pH范围6.0-8.5,最适pH范围7.0-7.2,生长NaCl浓度范围0-0.4%,最适NaCl浓度0.1%。菌株P4-1对氨苄青霉素敏感,牛胃浸提液能够刺激其生长。 【关键词】:代谢途径 温度 DGGE 象牙海岸梭菌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Q9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22
  • 1.1 研究背景11-14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4
  • 1.3 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14-22
  • 1.3.1 嗜冷产甲烷菌的分布14-16
  • 1.3.2 获得的嗜冷产甲烷菌的菌种资源16-18
  • 1.3.3 适冷产甲烷菌的适冷机制研究18-21
  • 1.3.4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低温产甲烷古菌研究中的应用21-22
  • 第二章 低温样品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分析22-37
  • 2.1 实验目的及技术路线22-23
  • 2.1.1 实验目的22
  • 2.1.2 技术路线22-23
  • 2.2 实验材料23-26
  • 2.2.1 样品来源23-24
  • 2.2.2 实验方法24-26
  • 2.3 实验结果26-35
  • 2.3.1 低温样品分子生态学特征26-32
  • 2.3.2 采集的样品的性质32-33
  • 2.3.3 低温样品的有机酸积累以及甲烷的产生33-35
  • 2.4 讨论35-37
  • 第三章 产甲烷菌以及发酵菌的分离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37-57
  • 3.1 实验材料37
  • 3.2 实验方法37-41
  • 3.2.1 实验装置37-38
  • 3.2.2 厌氧富集培养38
  • 3.2.3 分离纯化38-39
  • 3.2.4 形态学观察39
  • 3.2.5 生理生化鉴定39-40
  • 3.2.6 16S rRNA 基因扩增、测序及系统发育树构建40
  • 3.2.7 基因组(G+C)mol%含量的测定40-41
  • 3.3 实验结果41-55
  • 3.3.1 富集培养和分离纯化菌株41
  • 3.3.2 菌株P4-1 的生理生化和系统发育分析41-51
  • 3.3.3 菌株N-1 的生理生化和系统发育分析51-55
  • 3.4 讨论55-57
  • 第四章 全文结论、工作不足与展望57-59
  • 4.1 全文总结57-58
  • 4.1.1 低温土壤样品的分析及菌群的结构特征57
  • 4.1.2 低温条件下厌氧发酵性细菌以及产甲烷菌的分离57-58
  • 4.1.3 发表文章58
  • 4.2 工作不足和展望58-59
  • 4.2.1 微生物群落结构的进一步分析58
  • 4.2.2 土壤样品的理化分析58
  • 4.2.3 菌株P4-1 的系统发育地位58-59
  • 参考文献59-65
  • 附录65-68
  • 致谢68-69
  • 作者简历69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DNA提取方法对活性污泥微生物多样性PCR-DGGE检测的影响    李鹏;毕学军;汝少国;

废水厌氧(水解)—好氧生物组合处理工艺研究进展    洪铭媛,李清彪,邓旭

水中难降解有机物氧化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齐军,顾温国,李劲

利用FISH和DGGE对产甲烷颗粒污泥中微生物种群的研究    邢薇;左剑恶;孙寓姣;李建平;

甲胺磷和乙草胺对产甲烷菌种群数量及其活性的影响    邓晓,廖晓兰,唐群锋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在环境微生物生态学中的应用    单国彬;金文标;林佶侃;邢新会;

土壤芽孢杆菌及其资源的持续利用    张华勇,李振高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方法进展    张瑞福,崔中利,李顺鹏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在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辜运富;张小平;涂仕华;

厌氧产氢微生物研究进展    马诗淳;罗辉;尹小波;张辉;邓宇;

沼气发酵过程中产甲烷菌分子多样性研究及产甲烷菌的分离    汪婷

油藏发酵细菌的鉴定及石油烃厌氧生物代谢机理初探    冯一潇

PCR-DGGE技术在环境微型生物群落研究中的应用    吴利;余育和;冯伟松;

纤维素原料厌氧产甲烷气的研究进展    赵兰;冷云伟;任恒星;李浩;

灰木莲等5种林地春季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分析    王冠玉;黄宝灵;唐天;吕成群;韦立秀;王劲松;

大型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生命周期评价    赵兰;冷云伟;任恒星;李浩;

PCR-DGGE技术中不同DNA提取方法综述    高慧琴;刘凌;

北方低温区规模化沼气生产工艺的研究    马骏;李会;崔薇薇;刘祥久;杨涛;

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处理酸性橙Ⅱ染料废水的实验研究    王慧娟;李杰;全燮;

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土壤可培养真菌多样性分析    张俊忠;陈秀蓉;杨成德;薛莉;

天然湿地土壤产甲烷菌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刘德燕;丁维新;

大庆油田油藏微生物基因组DNA的提取与分析    任国领;袁红梅;侯兆伟;卞立红;黄永红;

辉光放电等离子体对农药毒性的消除作用    蒲陆梅;李国琴;伏建明;虎玉森;

炼油废水深度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胡开亮;严佳珺;

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处理酸性橙Ⅱ染料废水的实验研究    王慧娟;李杰;全燮;

造纸废水处理新技术-多相光催化氧化技术    陈国宁;王双飞;

3种DNA提取方法对养殖池塘不同生境菌群PCR-DGGE分析的影响    何夙旭;周志刚;姚斌;白东清;

畜禽废水的处理方法及畜禽养殖的清洁生产    傅学起;谭海周;

挥发性有机酸对产沼气效果的模拟试验    董保成;赵立欣;万小春;罗娟;陈羚;高新星;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    陈丽华;李玥仁;吕新;杨苏;陈涵贞;苏德森;

污水人工快速渗滤系统中厌氧氨氧化菌的分子生态学分析    姜昕;马鸣超;李俊;钟佐燊;

不同类型河滨湿地甲烷和二氧化碳排放的研究    沙晨燕

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乙酸累积的微生态机理研究    许科伟

感染猪的粪肠球菌的分离鉴定及部分特性和诊断方法研究    黎满香

水和乳化液对煤层产甲烷菌群活性影响研究    肖栋

邻苯二甲酸酯生物降解性研究    夏凤毅

化学氧化活性染料及其降解机理的研究    章飞芳

西北太平洋深海沉积物微生物多态性分析    穆春华

电化学氧化法处理难生物降解有机工业废水的研究    林海波

高浓度难生物降解有机废水处理技术及工艺研究    邹东雷

城市污水环境下混凝土腐蚀及耐久性研究    闻宝联

两种硅酸盐细菌特异性PCR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吴金光

层状羟基铜盐的制备及湿式过氧化氢催化氧化有机废水    周翔

应用磷脂脂肪酸方法研究毛竹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演变规律    孙棣棣

青岛近海域噬藻体g20基因多样性的研究    闫群

北黄海藻类DNA病毒遗传多样性研究    王芳

山东近岸海域水体细菌多样性研究    张艳

新疆断裂带泉水微生物多样性    吴江超

氡温泉耐辐射嗜热微生物的分类鉴定及其耐辐射机制的初步研究    杨龙

水产养殖废水的脱氮研究    章文军

产氢产乙酸菌互营共培养体B6的选育及其菌群组成的优化    高晨晨

养殖业粪污治理与资源化利用模式探讨    楼春华,段立杰,倪新峥,廖日红

硫酸盐还原菌对原油降解作用的研究    马立安;向廷生;张敏;杨贵芳;

柴达木盆地石炭系烃源岩和煤岩生物标志物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孟仟祥,房嬛,徐永昌,沈平

实验室条件下微生物降解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窦启龙,陈践发,薛燕芬,王杰,段文标,郭建军

塔河油田原油甾藿烷系列化合物地球化学再认识    南青云;刘文汇;腾格尔;范明;王晓锋;

生物降解作用对储层抽提物中多甲基取代萘分布的影响    黄海平,杨杰,Larter S R

采油微生物发酵液中有机酸(醇)的GC-MS分析    伍晓林,侯兆伟,陈坚,伦世仪

生物降解原油地球化学研究新进展    马安来,张水昌,张大江,金之钧

稳定同位素在石油天然气地质中的应用与进展    李玉梅,陈践发

我国有机废弃物农业利用生态工程    齐新英

吲哚类杂环芳香族有机物在好氧和厌氧条件下的微生物降解途径    王莹莹,叶彩云,范延臻,顾继东

固定化甲烷八叠球菌研究—─甲烷八叠球菌富集分离和固定化    杨秀山,田沈,杨静,汪洪杰

产甲烷八叠球菌(Methanosarcina spp)富集培养成功    周孟津;杨秀山;

垃圾填埋场的厌氧降解作用及其微生物类群    杨琦,张亚雷,汪立忠,王罗春,赵建夫,陆雍森

嗜热甲烷八叠球菌的分离和生理特性    张辉;赵一章;

固定化甲烷八叠球菌提高甲烷化作用研究    田沈,杨静,张伟,郑颖,刘明,汪洪杰,杨秀山

固定化甲烷八叠球菌处理豆制品废水研究    杨秀山,田沈,郑颖,张伟,刘明

两种处理酒精蒸馏废水的发酵器中优势菌的组成    杨秀山,Andrea Tilche

对处理不同废水的几种厌氧消化器生物量中优势产甲烷菌的观察    杨秀山;Andrea Tilche;

生物气源岩中原核生物改性指标与评价新方法    丁安娜;卢双舫;冯子辉;惠荣耀;方伟;王跃文;

秸秆类高C/N原料厌氧产甲烷条件初探    艾平;晏水平;王媛媛;王殿龙;张衍林;

甲烷八叠球菌扩大培养及固定化方法研究    杨秀山;杨小红;

甲烷八叠球菌的富集培养和固定化    杨秀山;杨小红;骆海朋;赵军;

甲烷八叠球菌扩大培养及固定化方法研究    杨小红;杨秀山;路静;赵军;骆海朋;

固定化甲烷八叠球菌新方法研究    曹亚莉;田沈;钱城;王菊;袁振宏;杨秀山;

产甲烷古菌Methanosarcina barkeri还原绿脱石结构铁的研究    刘邓;董海良;BISHOP Micheal E;王红梅;谢树成;

牛粪沼气发酵过程中产甲烷菌群落结构的RFLP分析    何健;汪婷;梅琴;李顺鹏;

微量元素与工业废水生物处理    应俊辉;金承翔;黄民生;方如康;

新型厌氧污水处理工艺——平流厌氧污水处理工艺    周永奎;

瘤胃甲烷菌及甲烷生成的调控    郭嫣秋;胡伟莲;刘建新;

油藏原位与实验室模拟系统中的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    任红燕

甲烷菌优化吸附—生物降解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B-ASBR)的研究    端允

化工合成制药废水的高效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研究    周莉莉

烷烃厌氧降解产甲烷体系菌群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王立影

非粮燃料乙醇废水生物处理资源化利用及功能菌群研究    邱春生

晋南牛和山羊瘤胃产甲烷菌多样性研究    裴彩霞

低温产甲烷条件下微生物的群落特征    刘全全

产甲烷条件下高效烃降解菌群的人工构建    刘海昌

厌氧序批式生物反应器去除三氯乙烷过程及菌群毒性效应    李璐

固定化甲烷八叠球菌方法探究及其在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曹亚莉

厌氧烃降解体系中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功能基因    李伟

温度降低对产甲烷效能的影响及培养条件优化    张冰

厌氧条件下的生物储存、氢分压与微生物类群研究    李凌云

产氢产乙酸互营共培养体的结构改良与基质转化能力研究    刘崇

洪湖沉积物微生物垂直分布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方治伟

间歇式与连续式厌氧反应器中糖原储存与调控比较研究    位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