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二氧化碳/甲烷混合气的膜分离性能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10:46
热度:

二氧化碳/甲烷混合气的膜分离性能研究【摘要】:在天然气的开采和运输过程中,常常混有二氧化碳气体,如果不能脱除二氧化碳,将会影响天然气的质量,并往往会造成管道腐蚀,而且会降低天然气的

【摘要】:在天然气的开采和运输过程中,常常混有二氧化碳气体,如果不能脱除二氧化碳,将会影响天然气的质量,并往往会造成管道腐蚀,而且会降低天然气的燃烧热值。膜法脱除二氧化碳是一种新兴的分离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其具有过程简单高效、节约能源、分离效果好等优点。本文利用PDMS/PEI复合膜分离CO2/CH4混合气体,考察不同工艺条件对膜分离效果的影响。 利用瞬态法测定了二氧化碳、甲烷、氮气的扩散系数、溶解度系数和渗透系数,并研究了三种纯组分气体的扩散系数、溶解度系数和渗透系数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气体渗透通过分离复合膜的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渗透系数大于甲烷和氮气的渗透系数;二氧化碳的溶解度系数同样大于甲烷和氮气的溶解度系数,但二氧化碳的扩散系数却小于甲烷和氮气的扩散系数。这说明气体通过分离复合膜的渗透过程受其溶解于膜的过程控制。另外,增大原料侧压力或者降低原料气的温度,有利于二氧化碳气体通过分离复合膜。 将PDMS/PEI平板复合膜用于分离CO2/CH4混合气体,分别测定不同工艺条件下二氧化碳的渗透速率和分离因子,结果发现:提高二氧化碳在原料气体中的含量、提高原料气的温度或降低其压力均有利于二氧化碳渗透速率的增大;原料气流量对二氧化碳渗透速率的影响比较小;降低原料气压力、增大其流量或提高其温度均可提高二氧化碳分离因子。 根据已知的溶解-扩散模型,对CO2/CH4混合气体体系在不同条件下进行模拟计算,并将得到的模拟值与实验值进行作图比较,得出此模型可以近似符合实验现象。并用该数学模型对另一新的混合气体体系C3H8/CH4进行模拟计算,预测丙烷在这一体系中的渗透速率和分离因子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膜分离 浓差极化 气体分离 PDMS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Q028.8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5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5-25
  • 1.1 引言15
  • 1.2 二氧化碳分离方法15-16
  • 1.3 膜法分离脱除二氧化碳16-21
  • 1.3.1 基本原理介绍17
  • 1.3.2 膜法分离二氧化碳发展概况17-18
  • 1.3.3 气体膜分离技术的其他工业应用18-21
  • 1.4 浓差极化21-23
  • 1.4.1 浓差极化研究进展21-22
  • 1.4.2 膜表面的传递模型22-23
  • 1.4.3 浓差极化的危害23
  • 1.4.4 改善浓差极化的措施23
  • 1.5 本论文工作的提出23-25
  • 第二章 纯组分气体通过PDMS/PEI复合膜的渗透性能测25-41
  • 2.1 气体膜分离的传质分离机制25
  • 2.2 气体分离膜的主要特性参数25-27
  • 2.3 实验原理27-28
  • 2.4 实验部分28-31
  • 2.4.1 实验材料28-29
  • 2.4.2 实验装置29-30
  • 2.4.3 脱附时间的确定30-31
  • 2.5 实验结果讨论31-39
  • 2.5.1 不同气体在不同压力下通过PDMS/PEI复合膜的传质性能比较31-33
  • 2.5.2 不同气体在不同温度下通过PDMS/PEI复合膜的渗透性能比较33-39
  • 2.6 本章小结39-41
  • 第三章 CO_2/CH_4混合气体通过PDMS/PEI复合膜的渗透性能测试41-51
  • 3.1 实验部分41-43
  • 3.1.1 实验装置41-42
  • 3.1.2 实验测定参数42-43
  • 3.2 结果讨论43-49
  • 3.2.1 原料气组成对气体渗透性能和分离性能的影响43-44
  • 3.2.2 原料气压力对气体渗透性能和分离性能的影响44-46
  • 3.2.3 不同压力下渗余相流量对气体渗透性能和分离性能的影响46-47
  • 3.2.4 温度对气体渗透性能和分离性能的影响47-49
  • 3.3 本章小结49-51
  • 第四章 膜分离CO_2/CH_4过程的理论计算51-63
  • 4.1 数学模型介绍51-53
  • 4.2 模拟结果与讨论53-57
  • 4.2.1 不同温度组成下模拟结果54-55
  • 4.2.2 不同温度压力下模拟结果55-57
  • 4.3 C_3H_8/CH_4混合气体体系预测57-60
  • 4.3.1 不同气体组成对PDMS/PEI复合膜传递渗透性能的影响57-59
  • 4.3.2 不同压力对PDMS/PEI复合膜传递渗透性能的影响59-60
  • 4.4 本章小结60-63
  • 第五章 结论63-65
  • 参考文献65-69
  • 致谢69-71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论文71-73
  • 作者和导师简介7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酸性气体CO_2的膜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陶凤云;张新妙;马润宇;

纳滤膜处理高浓度工业废液浓差极化与膜污染    刘东方,陈璐,纪涛

油气分离及处理过程中膜技术的应用    吕建国;张鹏;索超;常培中;

反渗透系统中浓差极化的影响    徐腊梅,夏罡,毕飞,靖大为

CO_2资源化利用的现状及前景    王晓刚;李立清;唐琳;郭三霞;高招;

温室气体CO_2的捕集和分离——分离技术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费维扬,艾宁,陈健

煤层气中CH_4/N_2分离工艺研究进展    郭璞;李明;

VSA-SA/PS固定载体复合膜的制备及其CO_2/CH_4分离性能    张颖;王志;伊春海;王纪孝;王世昌;

二氧化碳、甲烷分离工艺述评    任保增,李爱勤,李玉,曾之平

气体膜分离的原理及其应用于酸性气体净化的研究进展    汪东;

甲烷/二氧化碳吸附剂研究    李喜

中空纤维膜接触器分离CO_2过程模拟中MATLAB应用研究    李栋

甲烷/二氧化碳的吸附法分离    王震

膜分离技术制备板栗苞单宁的研究    杜运平;秦清;徐浩;陈文文;陶林;

盐岩溶腔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研究    梁卫国;赵阳升;

聚砜超滤膜的表面化学改性    冷云飞;潘凯;原涛;曹兵;

胺接枝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对CO_2的吸附性能    何平;张忠良;金君素;张泽廷;宋彦龙;

聚二甲基硅氧烷/聚醚酰亚胺平板复合膜分离CO_2/CH_4的研究    顾晓亮;林东杰;魏杰;丁忠伟;刘丽英;

高浓度废液纳滤膜分离工艺设计    刘东方,张振家

氢气分离技术的研究现状    林小芹;贺跃辉;江垚;张丰收;

水泥工业节能减排资源化综合利用研究    罗忠涛;马保国;杨久俊;李相国;

电厂烟气中二氧化碳的捕集技术    马双忱;孙云雪;马京香;苏敏;金鑫;

燃煤烟气中CO_2脱除方法的分析与探讨    马双忱;韩剑;方文武;梁丕昭;

利用木质剩余物和二氧化碳制备一氧化碳    李光禄;王育红;王林山;

膜分离技术在石油化工领域中的应用    许振良;

超滤工艺处理海水的研究    刘慧英;赵宝龙;张国清;张建波;

CH_4-CO_2二元系低温分离方案的可行性探讨    熊晓俊;林文胜;顾安忠;

分离技术在现代科技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晋来超;倪娜;施云海;王远明;

利用浓差极化超滤浓缩生物大分子新技术与装置研制    沈飞;赵方;陈向荣;伊守亮;万印华;

碳分子筛吸附分离CH_4/N_2混合物的研究进展    席芳;林文胜;顾安忠;刘薇;齐研科;

空分技术进展及其安全生产管理    常兴路;

膜分离过程中强化传质的研究进展    刘元法;贺高红;李保军;

二氧化碳减排的紧迫性及其分离技术的发展    陈健;郑碏;陈伟;费维扬;

新型固体胺吸附分离烟气中二氧化碳    刘亚敏

膜吸收和化学吸收分离CO_2特性的研究    晏水平

锆酸锂材料的设计、合成及高温CO_2吸附性能    尹先升

(Salen)MX-季铵(鏻)盐催化CO_2与环氧化合物反应    郭丽萍

细菌纤维素杂化纳米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杨加志

碳材料捕获燃烧后二氧化碳过程研究    沈春枝

界面聚合法制备分离CO_2复合膜及成膜过程研究    于型伟

褐煤基颗粒活性炭的绿色制备及其变压吸附分离CH_4/N_2的性能研究    刘立恒

含氮氧煤层气液化装置中关键技术的研究    范庆虎

浸没式超滤膜处理含藻水及膜污染控制研究    张艳

芳香聚酰胺复合膜的表面温敏性修饰    邬迪华

四甲基氢氧化铵合成工艺条件研究    曾庆云

镀镍废水的处理回用技术研究    李家业

纳滤膜的荷电性能及对盐水溶液体系的截留机理研究    段晓杰

集成膜技术深度处理油田采油废水研究    潘振江

高温纳滤膜浓缩草甘膦母液及其结晶过程的研究    郑阳

电镀废水膜法(RO-NF)回用研究    鄢豪

典型污染物对反渗透膜的污染与清洗研究    罗美莲

反相微乳液聚合制备AgCl/PMMA-F127有机—无机杂化膜及其在苯/环己烷体系的渗透汽化研究    项雯

液流电池膜内水相结构离子传输的数值模拟    李秀明

膜吸收器吸收CO_2的影响因素研究    黄冬兰,王金渠,贺高红,杨宝功

纳滤膜处理高浓度废液分离规律研究    刘东方,纪涛,陈璐

用于分离CH_4/CO_2的分子筛型PAN-ACF的制备和性能     陆安慧,郑经堂

气体的吸附分离与再生    孔祥芝

变压吸附技术的发展    梁其煜,李式模,邵皓平

专用天然气(甲烷)吸附剂的研制进展    陶北平

新型CO_2-PSA吸附剂的性能研究    张健,张永春,柏巍,田荔

变压吸附气体分离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魏玺群,陈健

气体膜分离原理、动态与展望    林刚,陈晓惠,金石,蔺恕昌

常用吸附剂的基础性能及应用    梁肃臣

浓差极化的介电模型——复合膜/溶液体系的数值模拟    李玉红;赵孔双;

壳聚糖富氧膜的研究(Ⅰ)    丁俊琪,邹伟,何旭敏,夏海平,丁马太,蔡启瑞

高聚物/陶瓷复合膜的气体渗透及分离行为    陈光文,袁权

膜分离正戊烷/氮气混合体系的研究    李鸿儒;刘丽英;林东杰;顾晓亮;丁忠伟;马润宇;

高性能Silicalite-1/PDMS复合膜的制备及应用    韩会林;刘岩;龚亮;杨建华;周志华;王金渠;

PDMS/PS中空纤维复合膜分离氢气的性能研究    谢振威,刘家祺,唐娜

渗透汽化法回收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影响因素分析    陈镇,刘家祺,李俊台

填充型H-β分子筛-聚砜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彭春艳;黄震;赵晓燕;张欧妮;郭玉花;滕立军;

PDMS/PVDF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对C_3H_8/N_2体系的分离    鲁胜;操建华;李继定;陈翠仙;

非溶剂添加剂对聚芳醚砜酮复合膜气体渗透性能的影响    富海涛;杨大令;张守海;杨永强;王宏琳;蹇锡高;

PDMS/PVDF中空纤维复合膜分离有机蒸气的研究    何春红;刘家祺;张晓辉;

PFSA/PSF中空纤维复合渗透汽化膜的制备研究    童蔚;郎万中;许振良;

PDMS/PS复合膜的渗透蒸发性能的研究    马敬环;李俊台;陈镇;刘家祺;朱莹;

马来酸酐交联改性PVA/PAN渗透汽化膜性能的研究    郑金花;许振良;李井峰;袁海宽;

FEP和PTFE复合膜的制备及压电性的研究    黄金峰;张晓青;夏钟福;王飞鹏;

纳米Pd/CaO复合膜的制备    李雄伟;刘实;

磺化石墨烯与聚吡咯复合膜的电化学沉积    刘安然;石高全;

果蔬汁的膜法脱气技术探讨    朱雪琴;张裕中;

有机/无机支撑复合膜的制备与应用    刘富;左丹英;操建华;朱宝库;徐又一;

Pd-Cu合金复合膜的制备与表征    高会元;林跃生;李永丹;张宝泉;

包装用复合膜、袋国家标准九月一日起实施    记者 王城

中日起草《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复合膜》国际标准提案    驻福建记者 庄则平 特约记者 林圳勇 通讯员 黄刚毅

我国包装用复合膜、袋通则类国家标准引起关注    周强

山东全面推行食盐复合膜小包装    

药品包装用复合膜的特点    姚文

药品包装用复合膜的发展趋势    科讯

药品包装用复合膜在技术上的要求    廖启忠

软包装油墨的发展    心雨

复合膜在我国医药软包装中的应用    铝包

复合膜的透气性测试    

超薄复合膜的理性设计、结构调控及脱湿性能研究    潘福生

羊毛角蛋白原纤增强同质复合膜的制备与表征    刘洋

硅水凝胶互穿网络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汤琦

新型渗透蒸发膜分离乙二醇水溶液    郭瑞丽

面向微流控系统的PDMS平面微阀微泵研究及应用    倪君辉

溶剂法纤维素中空纤维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介兴明

烃(醚)—甲醇体系渗透汽化膜及其传质与集成分离技术研究    张林

界面聚合法制备分离CO_2固定载体复合膜    赵卷

金属纤维毡PVA表面改性超滤膜的研究    邱运仁

炭膜分离过程的机理和建模研究    潘艳秋

二氧化碳/甲烷混合气的膜分离性能研究    顾晓亮

Cu_3(BTC)_2对聚二甲基硅氧烷/聚醚酰亚胺复合膜气体分离的改性研究    周伟

新型PDMS渗透蒸发膜的制备与分离特性研究    刘亮

中空纤维复合膜分离氢气的实验研究    谢振威

中空纤维担载无机分离膜的制备和表征    缪丽娜

中空纤维复合膜回收氢气分离过程研究    彭福兵

渗透汽化透醇膜制备及乙醇/水体系的分离研究    施璇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复合膜的研究    刘富强

壳聚糖、甲壳素/聚氨酯复合材料的研究    彭志平

铝合金表面耐蚀亲水性涂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王禹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