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闽江河口不同沼泽植被带土壤甲烷产生速率的比较及机制分析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09:19
热度:

闽江河口不同沼泽植被带土壤甲烷产生速率的比较及机制分析【摘要】:闽江河口湿地是我国东南沿海最具代表性的河口湿地之一,芦苇和短叶茳芏是该地区重要的土著种,互花米草为外来入侵种。本研究

【摘要】:闽江河口湿地是我国东南沿海最具代表性的河口湿地之一,芦苇和短叶茳芏是该地区重要的土著种,互花米草为外来入侵种。本研究采用室内厌氧培养实验,研究了闽江河口3种沼泽植被带土壤甲烷产生速率的空间异质性,同时也研究甲烷产生的影响因子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对甲烷产生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1)芦苇带、短叶茳芏带和互花米草带土壤甲烷产生速率的变化范围分别是0.0135-0.4128μg·g-1·d-1、0.0204-0.0781μg·g-1·d-1和0.0253-0.0913μg·g-1·d-1;平均甲烷产生速率为0.1420μg·g-1·d-1、0.0584μg·g-1·d-1和0.0668μg·g-1·d-1. (2)3种沼泽植被带甲烷产生的基质中,乙酸与甲烷产生速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二氧化碳及二甲基硫与甲烷产生速率无显著相关性。 (3)3种沼泽植被带甲烷产生的电子受体中,SO42-、 NO3和Fe3+浓度与甲烷产生速率均无显著性相关关系。 (4)3种沼泽植被带甲烷产生的微生物中,产甲烷菌数量与甲烷产生速率呈极显著直线正相关关系;硫酸盐还原菌数量与甲烷产生速率没有显著相关关系。 (5)3种沼泽植被带甲烷产生的理化因子中,含水量和粘粒与甲烷产生速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DOC、TN、pH值、盐度、土温(0-10cm)没有显著相关性。 【关键词】:甲烷产生速率 空间异质性 基质 电子受体 微生物 闽江河口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X171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4
  • 中文文摘4-6
  • 目录6-9
  • 绪论9-17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湿地甲烷产生机理研究进展10-13
  • 1.2.1 甲烷产生的基质研究进展10-11
  • 1.2.2 甲烷产生的电子受体研究进展11-12
  • 1.2.3 甲烷产生的微生物研究进展12-13
  • 1.2.4 甲烷产生的土壤理化因子研究进展13
  •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13-15
  • 1.4 闽江河口湿地甲烷产生研究目的与意义15-17
  • 第1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17-25
  • 1.1 研究区概况17-18
  • 1.1.1 闽江河口区概况17
  • 1.1.2 研究区概况17-18
  • 1.2 研究方法18-25
  • 1.2.1 水样及土样的采集与预处理18-19
  • 1.2.2 间隙水样的测定19-21
  • 1.2.3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21-22
  • 1.2.4 甲烷产生速率测定的培养实验22-23
  • 1.2.5 产甲烷菌和硫酸盐还原菌数量的测定23-25
  • 第2章 闽江河口湿地土壤甲烷产生速率分析25-29
  • 2.1 3种优势植被带不同深度土层甲烷产生速率25-26
  • 2.2 3种优势植被带之间土壤甲烷产生速率的比较26-27
  • 2.3 结论27-29
  • 第3章 土壤间隙水中溶解性甲烷特征29-33
  • 3.1 3种优势植物带不同深度土壤间隙水溶解性甲烷浓度的特征29-30
  • 3.2 3种优势植物带之间土壤间隙水中溶解性甲烷浓度的特征30-31
  • 3.3 讨论与结论31-33
  • 3.3.1 溶解性甲烷与甲烷产生速率相关关系31
  • 3.3.2 结论31-33
  • 第4章 土壤间隙水中甲烷产生基质特征及其与甲烷产生速率关系分析33-41
  • 4.1 闽江河口湿地土壤间隙水中乙酸浓度的特征33-35
  • 4.1.1 3种优势植物带不同深度土壤间隙水中乙酸浓度的特征33-34
  • 4.1.2 3种优势植物带之间土壤间隙水中乙酸浓度的特征34-35
  • 4.2 闽江河口湿地土壤间隙水中二氧化碳浓度的特征35-36
  • 4.2.1 3种优势植物带不同深度土壤间隙水中二氧化碳浓度的特征35-36
  • 4.2.2 3种优势植物带之间土壤间隙水中二氧化碳浓度的特征36
  • 4.3 闽江河口湿地土壤间隙水中二甲基硫浓度的特征36-38
  • 4.3.1 3种优势植物带不同深度土壤间隙水中二甲基硫浓度的特征36-37
  • 4.3.2 3种优势植物带之间土壤间隙水中二甲基硫浓度的特征37-38
  • 4.4 乙酸、二氧化碳和二甲基硫与甲烷产生速率关系分析与讨论38-40
  • 4.5 结论40-41
  • 第5章 土壤间隙水中电子受体浓度的特征及其与甲烷产生速率关系分析41-49
  • 5.1 闽江河口湿地土壤间隙水中SO_4~(2-)浓度的特征41-43
  • 5.1.1 3种优势植物带不同深度土壤间隙水中SO_4~(2-)浓度的特征41-42
  • 5.1.2 3种优势植物带之间土壤间隙水中SO_4~(2-)浓度的特征42-43
  • 5.2 闽江河口湿地土壤间隙水中NO_3~-浓度的特征43-44
  • 5.2.1 3种优势植物带不同深度土壤间隙水中NO_3~-浓度的特征43-44
  • 5.2.2 3种优势植物带之间土壤间隙水中NO_3~-浓度的特征44
  • 5.3 闽江河口湿地土壤间隙水中Fe~(3+)浓度的特征44-45
  • 5.3.1 3种优势植物带不同深度土壤间隙水中Fe~(3+)浓度的特征44-45
  • 5.3.2 3种优势植物带之间土壤间隙水中Fe~(3+)浓度的特征45
  • 5.4 SO_4~(2-)、NO_3~-和Fe~(3+)与甲烷产生速率关系分析与讨论45-47
  • 5.5 结论47-49
  • 第6章 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征及其与甲烷产生速率关系分析49-55
  • 6.1 闽江河口湿地土壤产甲烷菌数量的特征49-51
  • 6.1.1 3种优势植物带不同深度土壤产甲烷菌数量的特征49-50
  • 6.1.2 3种优势植物带之间土壤产甲烷菌数量的特征50-51
  • 6.2 闽江河口湿地土壤硫酸盐还原菌数量的特征51-52
  • 6.2.1 3种优势植物带不同深度土壤硫酸盐还原菌数量的特征51
  • 6.2.2 3种优势植物带之间土壤硫酸盐还原菌数量的特征51-52
  • 6.3 微生物数量与甲烷产生速率关系分析与讨论52-53
  • 6.4 结论53-55
  • 第7章 不同影响因子对甲烷产生速率贡献的比较55-63
  • 7.1 土壤理化因子特征及其与甲烷产生速率关系分析55-61
  • 7.1.1 溶解性有机碳、TN、土壤质地、含水量、盐度和pH值特征分析55-56
  • 7.1.2 土壤理化因子与甲烷产生速率关系分析与讨论56-61
  • 7.2 基质、电子受体和微生物对甲烷产生速率的多元回归分析61
  • 7.3 结论61-63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63-67
  • 参考文献67-75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75-77
  • 致谢77-79
  • 个人简历79-8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闽江河口区湿地环境承载力分析    林贤福;

闽江河口潮汐湿地甲烷排放通量温度敏感性特征    仝川;王维奇;雷波;林璐莹;曾从盛;

底物和电子受体对互花米草湿地沉积物甲烷产生潜力的影响    鄂焱;仝川;王维奇;姚顺;杨红玉;

闽江河口湿地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周亮进;涂燕玉;宋永昌;

基于TM影像的闽江口湿地信息提取及其动态变化研究    钟春棋;郑彩红;

闽江河口湿地资源动态变化的分形研究    钟春棋;曾从盛;柳铮铮;

闽江河口藨草湿地CH_4排放特征    曾从盛;雷波;王维奇;仝川;艾金泉;章文龙;

闽江河口湿地生态退化现状与保护对策    艾金泉;方伟城;陈丽娟;

水、盐梯度及外来植物入侵对河口湿地土壤甲烷产生潜力的影响    王维奇;曾从盛;仝川;

闽江河口秋茄湿地土壤腐殖质组成及剖面分布特征    张林海;王瑞申;

基于AHP法的闽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功能评价    林璐莹;

河口湿地植物活体—枯落物—土壤的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王维奇;曾从盛;徐玲琳;仝川;张林海;

鄱阳湖区洲滩钉螺与植被空间分布关系的初步研究    李召军;陈红根;宫鹏;曾小军;刘跃民;辜小南;

内蒙古乌达早二叠世原位埋藏植物群:森林重建、古生态、古地理    王军;PFEFFERKORN H.W.;张宜;冯卓;何学智;

保护三江平原地区湿地植被    郑萱凤;李崇皓;

牙克石市凤凰山湿地类型变更的可行性    张克然;包彬;

炉渣施用对稻田土壤pH、Eh和盐度影响的有效性分析    赵娜;

闽江河口有望建省级湿地保护区    许含宇

长乐市政协提案助推闽江河口湿地保护    陈丽君特约记者 李大林

闽江入海口湿地资源区拟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记者 陈晖

市人代会确定10件大会议案    本报记者组

守护闽江河口湿地    本报记者 王凤山

福州致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朱竞若江宝章

共建绿色生态福州    本报记者 祁正华 杨莹

百姓心头事 政府已筹划    本报记者 贺鹏 祝健 李强 檀玲 实习生 柯明明 李娟

闽江河口湿地将建自然保护区    记者 张翔

加大整治力度 建设生态文明    李萍张翔

闽江河口湿地景观格局动态研究    周亮进

基于历史海图的闽江口湿地最近160多年来的演变    李文实

闽江河口不同沼泽植被带土壤甲烷产生速率的比较及机制分析    金玉凤

闽江河口芦苇湿地植物传输甲烷研究    刘泽雄

闽江河口湿地资源遥感监测与演化分析    陈亨霖

闽江河口悬浮泥沙特征及输运过程初探    李东义

闽江河口芦苇湿地甲烷排放及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分析    王维奇

闽江河口湿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甲烷排放研究    雷波

闽江河口湿地入侵种互花米草甲烷排放特征    闫宗平

闽江河口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价    高元竞

闽江河口沼泽湿地3种温室气体通量日进程特征    胡智强

闽江河口咸草与光滩湿地CH_4排放通量对比研究    林璐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