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峡东南“盖帽”碳酸盐岩古甲烷事件的地球生物学过程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08:54
热度:

峡东南“盖帽”碳酸盐岩古甲烷事件的地球生物学过程【摘要】:新元古代“盖帽”碳酸盐岩被认为可能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冷泉碳酸盐岩。盖帽碳酸盐岩中分布的帐篷状和层状裂隙构造、负偏的碳同位素

【摘要】:新元古代“盖帽”碳酸盐岩被认为可能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冷泉碳酸盐岩。盖帽碳酸盐岩中分布的帐篷状和层状裂隙构造、负偏的碳同位素特征、海相重晶石沉积,被认为是新元古代晚期冰川消融和海进过程中甲烷释放的有力证据,峡东南盖帽碳酸盐岩中低至-48‰(VPDB)的碳同位素表明有甲烷的直接影响。随着对盖帽极低碳同位素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部分学者认为,盖帽中的极低碳同位素不是盖帽沉积时期形成的,而是在盖帽沉积之后成岩流体改造所致。本论文系统总结分析了峡东南地区盖帽碳酸盐岩中已发表的极低碳同位素产出特征,通过对碳、氧稳定同位素、原生沉积构造、岩相特征和自生矿物各方面的研究,从冷泉地质系统的角度出发,为峡东南盖帽碳酸盐岩极低碳同位素成因提供新的资料和认识,并试图以地球生物学的思想解析盖帽极低碳同位素的因果链。 冷泉碳酸盐矿物是现代海底冷泉口的一个普遍特征,冷泉碳酸盐岩的研究是冷泉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冷泉碳酸盐岩分两类,一类是化学礁灰岩,其分布常与构造作用控制的断裂有关,海底深部的流体沿着通道或者裂隙流向海底喷溢,并形成巨大的碳酸盐岩建造;一类是与渗漏有关的碳酸盐岩,与渗漏有关的碳酸盐岩呈小型的块结核状、板状、管状、烟囱状和不规则状,以化能自养生物碎屑和多期次碳酸盐矿物胶结物为特征。 本论文以报道极低碳同位素的峡东南盖帽碳酸盐岩为载体,系统总结和测试了该区域内盖帽碳酸盐岩碳、氧稳定同位素,并结合岩相学和沉积学,加深了对盖帽沉积特征的研究工作。研究中发现在盖帽中上部普遍发育微生物席构造,在形态上,盖帽微生物席与叠层石类似,呈丘状和波纹状,个别呈穹状隆起,两侧强烈收缩。微生物席显微特征与也叠层石显微特征类似,主要由微生物席堆叠、或微生物生命活动所引起的有机质矿化和亮晶层交互而形成。暗色纹层富含有机质和黄铁矿或矿化铁矿物,可能代表了石化的微生物席,相比基质中的黄铁矿,纹层内黄铁矿粒径更小,数量更多。部分微生物席发育不完整,呈现断开或变形现象。峡东长阳地区的向家湾剖面上部微生物席构造类似胶结物叠层石,由顺层示顶纤状矿物和基质组成,纤状晶体长轴垂直于纹层呈等厚状生长于微生物席之上,晶体多显混沌,明显被方解石交代。微生物席层位内普遍发育凝块状微晶结构,指示可能与微生物活动有关。 研究区盖帽碳酸盐岩碳、氧稳定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盖帽碳酸盐岩δ13C值几乎全为负值,多数都集中在-1--5‰(VPDB)范围内,而各剖面δ180负偏程度则有所不同。佑溪剖面δ180负偏程度最小,几乎都-10‰(VPDB),向家湾和习家坳剖面其次,近一半样品δ’80-10‰(VPDB),而古城剖面盖帽样品δ18O几乎都-10‰(VPDB)。尽管四个剖面δ180负偏差异较大,但δ13C(除极低值外)大多在-1‰~-5‰(VPDB)范围内,与全球盖帽碳酸盐岩碳同位素背景值相似,这表明相比δ13C而言,δ18O对成岩流体改造更为敏感。因此,单纯依据δ18O-10‰(VPDB)来判断碳酸盐岩δ13C受到淡水成岩作用改造是不科学的,相比之下,应用δ13C和δ180之间的相关性来判断更为准确。研究区向家湾剖面和习家坳剖面均产出极低碳同位素,极低碳同位素主要分布在盖帽中上部,并且产出极低碳同位素层位保存较好的微生物席构造,形态上呈丘状、波状和水平纹层状,类似叠层石构造,表现为灰黄色纹层与灰黑色纹层互层。通过微区碳、氧同位素分析发现,极低碳同位素集中在丘状微生物席核部、暗色微生物席层、层状示顶胶结物和发育微生物席全岩中,负偏层位未发现明显脉体、孔洞和裂隙。 众多研究表明,盖帽碳酸盐岩中极负613C值往往分布在方解石胶结物中,而在盖帽白云岩基质很少有发现。对于胶结物而言,不管是早期等厚方解石胶结物,还是之后块状方解石充填物,其沉积时间都明显晚于白云岩基质部分。而具有极负δ13C值特征的泥质灰岩透镜体,由于其重结晶作用明显,矿物组成单一,原始的沉积结构和构造保留不好,认为其可能是成岩作用产物或经历了明显的成岩改造。本文通过对研究区各剖面盖帽岩相学以及全岩碳、氧稳定同位素的研究,发现向家湾剖面和习家坳剖面中极低碳同位素层位与发育微生物席层位惊人一致。在负偏层位未发现明显脉体、溶蚀等后期成岩改造痕迹。低至-31.89‰(PDB)的全岩碳同位素强烈支持了其碳源来自CH4,典型的微生物席构造和基质中分布的不同粒级黄铁矿可能是微生物甲烷厌氧氧化作用(AOM)产物,断开和变形的纹层指示沉积物固结前发生变形,向家湾盖帽顶部保存顺层示顶生长的纤状矿物,指示当时为碳酸盐过饱和环境。同时,向上生长的纤状胶结物反映了碳酸盐过饱和流体来自下部,灰黄色纹层和暗色纹层具有不同的碳同位素特征指示流体间歇性活动。这些证据指示了本次研究中极低碳同位素是水-岩界面处化能微生物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产物。 【关键词】:新元古代 盖帽碳酸盐岩 甲烷 碳同位素 地球生物学过程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P618.13
【目录】:
  • 作者简介5-6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第一章 绪言12-16
  • §1.1 选题来源12
  • §1.2 “盖帽”碳酸盐岩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12-14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3
  • 1.2.2 存在问题13-14
  • §1.3 选题目的及研究意义14
  • §1.4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主要完成工作量14-15
  • §1.5 主要成果和创新点15-16
  • 1.5.1 主要成果15
  • 1.5.2 创新点15-16
  • 第二章 冷泉碳酸盐岩特征16-22
  • §2.1 冷泉和冷泉碳酸盐16-19
  • 2.1.1 冷泉及其意义16
  • 2.1.2 冷泉碳酸盐沉积学和矿物学特征16-18
  • 2.1.3 冷泉生物群落18-19
  • §2.2 冷泉地球化学特征和形成机理19-22
  • 第三章 区域地质背景22-25
  • §3.1 研究区区域地质背景概述22-23
  • §3.2 研究区大地构造演化23
  • §3.3 研究区区域地层概况23-25
  • 第四章 新元古代冰期和盖帽碳酸盐岩25-46
  • §4.1 新元古代冰期和研究区南沱冰期沉积学特征25-27
  • §4.2 研究区“盖帽”碳酸盐岩沉积学、岩相学特征27-36
  • 4.2.1 沉积结构特征27-29
  • 4.2.2 沉积构造特征29-36
  • §4.3 研究区盖帽碳酸盐岩碳、氧稳定同位素特征36-46
  • 4.3.1 碳酸盐岩碳、氧稳定同位素原理36-37
  • 4.3.2 研究区盖帽碳酸盐岩碳、氧稳定同位素结果37-42
  • 4.3.3 数据可靠性分析42-46
  • 第五章 峡东南盖帽碳酸盐岩极低碳同位素特征及其地球生物学过程探讨46-57
  • §5.1 峡东南盖帽碳酸盐岩极低碳同位素研究现状46
  • §5.2 已报道盖帽碳酸盐岩中极负碳同位素产出特征46-49
  • §5.3 本次研究中盖帽碳酸盐岩极负碳同位素产出特征49-51
  • §5.4 峡东南盖帽极低碳同位素地球生物学过程探讨51-55
  • 5.4.1 微生物席和碳同位素指示意义51-54
  • 5.4.2 研究区“盖帽”时期古甲烷渗漏地球生物学过程54-55
  • §5.5 盖帽中极低碳同位素记录时间探讨55-57
  • 5.5.1 盖帽碳酸盐岩沉积之后?55-56
  • 5.5.2 盖帽碳酸盐岩沉积过程中?56-57
  • 结语57-58
  • 致谢58-59
  • 参考文献59-66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鄂西崆岭杂岩的组成、时代及地质演化    马大铨,李志昌,肖志发

南沙海槽潜在天然气水合物的地质环境及其指标特征    陈忠;颜文;黄奇瑜;杨华平;陆钧;陈木宏;

重大地质转折期的碳、硫循环与环境演变    汪建国;陈代钊;严德天;

峡东地区震旦系层型剖面的界定与层序划分    王自强,高林志,尹崇玉

湖北宜昌峡东地区震旦系层型剖面化学地层特征及其国际对比    王自强,尹崇玉,高林志,柳永清

鄂西黄陵背斜地区前南华纪古构造格架及主要地质事件    熊成云,韦昌山,金光富,谭文清,李文羡

鄂西黄陵穹窿三斗坪地区新生代隆升特征研究    向芳;李志宏;王成善;朱利东;刘顺;

黄陵地区的几个主要基础地质问题    江磷生,周忠友,陈铁龙

东北太平洋天然气水合物伴生沉积物中自生石膏矿物    王家生,E.Suess,D.Rickert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系统硫同位素研究进展    陈祈;王家生;李清;王晓芹;高钰涯;胡高伟;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地质系统的底栖有孔虫稳定同位素响应    李清

国内天然气水合物相平衡研究进展    安青;许维秀;

滇西哀牢山构造带:结构与演化    刘俊来;唐渊;宋志杰;Tran My Dung;翟云峰;吴文彬;陈文;

宜昌地区第四纪沉积物重矿物特征及其与三峡贯通的关系    向芳;王成善;李国忠;朱利东;李永昭;姜平;

湖北宜昌白果园陡山沱组层序地层及磷块岩成因研究    密文天;林丽;庞艳春;李德亮;马莉燕;

浙江江山寒武系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探讨    郭福生,彭花明,潘家永,杜杨松,刘林清,罗能辉,饶明辉,王正其

鄂西志留系罗惹坪组底部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分析    李旭兵;王令占;王传尚;赵小明;

湖北宜昌茅坪泗溪剖面埃迪卡拉系岩石地层和碳同位素地层研究    吕苗;朱茂炎;赵美娟;

鄂西地区长阳组的时代问题    谈力;李鑫;孙元林;

三峡地区岩家河埃迪卡拉系-寒武系界线剖面碳同位素地层学研究    王丹;凌洪飞;李达;陈曦;

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潘桂棠;肖庆辉;陆松年;邓晋福;冯益民;张克信;张智勇;王方国;邢光福;郝国杰;冯艳芳;

从浅表花岗岩体中地应力测试深度与应力值间关系分析剥蚀厚度    尚彦军;史永跃;林达明;吴锋波;张巍;

华北克拉通中部在古元古代时是一个造山带吗?    张旗;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esozoic mafic magmatism in the North China Craton and implications for secular lithospheric evolution    

黔东南新元古代岩浆岩单颗粒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曾雯;周汉文;曾昭光;李惠民;

华南埃迪卡拉纪陡山沱期古海洋环境的氧化还原特征    王林

长江三峡的贯通与江汉盆地西缘及邻区的沉积响应    向芳

松潘—甘孜东部中生代中酸性侵入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    赵永久

扬子陆核古老地壳及其深熔产物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研究    张少兵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的早期成岩作用和地球化学特性研究    邬黛黛

塔里木盆地奥陶纪台地相区牙形石及寒武—奥陶系界线    景秀春

黔—渝地区新元古代伊迪卡拉纪陡山沱期宏体生物群    王约

湖北宜昌早寒武世岩家河生物群研究    郭俊锋

华南地区晚埃迪卡拉纪—早寒武世海水分层的有机碳同位素证据    王新强

上扬子地区震旦纪陡山沱期成磷事件研究    密文天

浅析数字化时代的界面设计与文化显现    李永刚

陕西紫阳—岚皋地区碱—基性岩墙群的岩石地球化学及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晏云翔

上扬子区震旦系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古地理背景演化    张海

湘西—黔东地区震旦纪沉积特征与沉积模式    熊国庆

东太平洋水合物海岭自生矿物成因及意义    刘晨晖

雪峰山构造带及其邻区磁性结构研究    王小多

高家山生物群沉积特征及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李朋

湖北宜昌黄花场奥陶纪地层与沉积相分析    高雪莲

湖北宜昌九龙湾剖面震旦系陡山沱组盖帽碳酸盐岩微相研究    贾志鑫

川东渝东地区遂宁—酉阳段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构造演化    李高阳

黄陵变质地区的同位素地质年代及地壳演化    姜继圣

长江三峡阶地的年代对比法及其意义    向芳,朱利东,王成善,李永昭,杨文光

宜昌地区第四纪沉积物重矿物特征及其与三峡贯通的关系    向芳;王成善;李国忠;朱利东;李永昭;姜平;

青藏高原东南部地貌边界带晚新生代构造运动    蒋复初,吴锡浩

扬子板块东南大陆边缘晚前寒武纪热水沉积作用    彭军,田景春,伊海生,夏文杰

冷泉流体沉积碳酸盐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陈多福,陈先沛,陈光谦

南海中部近代沉积物中烃类气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来源    林卫东,沈平,徐永昌,周永章

南沙地区下第三系沉积特征及其与含油气性的关系    阎贫,刘海龄,邓辉

南沙微板块的层块构造    刘海龄,阎贫,孙岩,郭令智,张伯友,张毅祥

夷平面研究综述    任雪梅,陈忠,罗丽霞,周心琴,王建力

新疆巴楚-柯坪地区上石炭统碳酸盐岩的沉积环境与成岩作用    史基安,马宝林,师育新

四川九寨沟地区泥盆—三叠系多重地层划分对比及沉积环境    彭东;谢云喜;王明光;吴树通;

塔河油田艾丁工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对储集空间的影响    李延丽;王玲;王萍;

上扬子地台区晚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的碳、锶同位素研究    黄思静

第二讲 近代碳酸盐岩分类特点    余素玉

中国东部震旦纪、泥盆纪沉积铁矿的分布特点    赵东旭;

加拿大铌钽矿床的新近评价    晋燧;

苏北下第三系阜宁群碳酸盐岩的基本特征    张国栋,王慧中,朱静昌,董荣鑫

碳酸盐岩压汞资料的整理分析及应用探讨    涂富华;陈兴政;范长贵;

太原、霍县岩溶和岩溶水    王发锟,马凤山

埋藏-热液(岩溶)成岩作用与碳酸盐岩储层表征——典型实例介绍及对塔中碳酸盐岩储层演化的思考    陈代钊;

皖南震旦系蓝田组碳酸盐岩中沉积后流体的地球化学制约    赵彦彦;郑永飞;

南中国海中新世碳酸盐岩的含油气意义    刘宝明;金庆焕;夏斌;

一种碳酸盐岩溶洞储层识别方法    蔡瑞;

多波地震资料在碳酸盐岩气层识别中的应用    唐金良;黄中玉;徐亦鸣;

频谱分解技术在塔中碳酸盐岩溶洞储层识别中的研究与应用    汤健健;林年添;刘建龙;王晓东;郝继杰;

追悼季骅先生    朱夏;

海底天然气渗漏系统微生物作用及冷泉碳酸盐岩的特征    冯东;陈多福;苏正;刘芊;

太古代碳酸盐的沉积条件和碳酸盐岩的丰度    蒋永年;

塔里木盆地奥陶纪生物礁和碳酸盐岩沉积的古生物和沉积相研究新进展    吴亚生;潘文庆;姜红霞;黄智斌;刘丽静;杨芝林;昌新玲;

初步创建碳酸盐岩 缝洞型油藏开发模式    孟庆梅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双重面孔”    卢熠 施长春

川东北碳酸盐岩储层研究达国际先进水平    本报记者 江其勤

探寻塔河油田堵水良方    李学仁魏明

注水“挤”油 水落油出    记者 李东 苏华

我国碳酸盐岩储层改造技术获重大突破    曾旺

塔里木成功破解碳酸盐岩“肠梗阻”    记者 李东 苏华

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本报记者 张海霞通讯员 尚绪兰 伦增珉

攻克油田开发世界难题 边际油田变成高效油田    卞德智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开发基础研究将启动    李静 胡风涛

松潘地区三叠纪异地碳酸盐岩块体和碳酸碎屑流及其古地理意义    牛新生

皖南新元古界蓝田组碳酸盐岩沉积地球化学    赵彦彦

重庆三叠系碳酸盐岩热储成因与水—岩作用过程研究    肖琼

碳酸盐岩裂缝型油藏多元信息综合研究    王京

西沙群岛海域生物礁碳酸盐岩沉积学研究    赵强

澳大利亚鲨鱼湾微生物席沉积相多尺度正演模拟研究    黄秀

不同类型碳酸盐岩储层横向预测方法研究    孙建库

华南埃迪卡拉纪陡山沱期古海洋环境的氧化还原特征    王林

碳酸盐岩烃源岩评价标准研究    薛海涛

碳酸盐岩油藏动态储层评价    康志宏

峡东南“盖帽”碳酸盐岩古甲烷事件的地球生物学过程    胡军

轮古桑南西碳酸盐岩油藏开采机理研究    李炼民

宜昌陡山沱组碳酸盐岩岩石磁学研究    白凌燕

贵州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稀土富集与分异的机理研究    李艳丽

塔河油田奥陶系复杂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解释与评价方法研究    曹鉴华

碳酸盐岩油气藏构造裂缝分布预测及定量参数场形成初步研究    彭红利

塔中地区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地球化学特征与储层评价分析    杨敏

碳酸盐岩储层应力敏感性研究    高博禹

济阳坳陷孤岛潜山油气地质条件研究    孙玮

济阳坳陷桩西埕岛过渡带下古生界古潜山储集层特征研究    袁海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