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多种底物混合发酵产甲烷及制取生物絮凝剂的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07:57
热度:

多种底物混合发酵产甲烷及制取生物絮凝剂的研究【摘要】:在我国,农业废弃物在处理过程中,存在地区原料分布不均、单一物料的降解率低、产酸段难以调控、甲烷产量低等特点。基于此,本课题旨在

【摘要】:在我国,农业废弃物在处理过程中,存在地区原料分布不均、单一物料的降解率低、产酸段难以调控、甲烷产量低等特点。基于此,本课题旨在考察利用混合底物进行两相厌氧发酵,来比较单相及单一底物发酵对产甲烷量的影响。并对利用产酸发酵液制取生物絮凝剂可行性进行了研究。 本研究以牛粪、水稻秸秆及糖蜜废水作为混合发酵底物,利用CSTR作为产酸相。结果表明,混合发酵各底物互相补充,相比于单一物料发酵系统运行更稳定,并具有更高的产气量,发酵类型为乙酸、乙醇为主的混合型发酵,并且发现水稻秸秆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都得到了有效的降解,微生物群落进行解析发现发酵过程中存在的优势菌群为梭状芽孢杆菌属(Clostridium),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拟杆菌属(Bacteroides),盐水球菌属(Salinicoccussp.),梭菌属(Clostridium.sp.),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 sp.)等。 利用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作为产甲烷相,取产气的沼液与牛粪混合作为底物培养产甲烷菌。通过CSTR-IC两相工艺来考察产酸相水解酸化平稳阶段第30d、第50d发酵液通入IC相中对提高产甲烷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启动OLR为3kgVS/m3d、HRT为20d,观察IC1、IC2反应器甲烷产量分别为1.02m3/m3d、1.06m3/m3d,甲烷百分含量在55~70%之间,该两阶段相比于IC单相产气量分别提高了24.5%、27.4%。微生物群落进行解析发现发酵过程中存在的优势菌群为甲烷杆菌属(Methanobacterium sp.),马氏甲烷八叠球菌(Methanosarcina mazei),小甲烷菌粒属(Methanocorpusculum parvum),甲烷微粒属(Methanocorpusculm sp.),甲烷髦毛菌属(Methanosaeta sp.),广域古菌(Euryarchaeote)等。 利用产酸发酵液作为产絮替代培养基进行了可行性研究,通过正交实验测定产絮菌的絮凝效果确定最优配比条件,得到絮凝率最优的影响因素组合为混合发酵液与传统培养基配比为1:4,发酵液为70d时,接种量为8%时絮凝率最高,絮凝率为92.3%。通过粗提计算复合型生物絮凝剂产量为2.13g/L,以传统培养基培养时,产量为2.49g/L。 【关键词】:农业废弃物 混合底物 两相厌氧发酵 复合型产絮培养基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S216.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1章 绪论8-17
  • 1.1 课题背景8
  • 1.2 农业废弃物研究现状8-11
  • 1.2.1 秸秆厌氧发酵研究现状9-10
  • 1.2.2 禽畜粪便厌氧发酵研究现状10-11
  • 1.3 两相厌氧发酵技术研究现状11-13
  • 1.4 复合型生物絮凝剂研究现状13-14
  • 1.5 课题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14-17
  • 1.5.1 课题来源14-15
  • 1.5.2 课题研究的目的15
  • 1.5.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5-16
  • 1.5.4 技术路线16-17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17-24
  • 2.1 实验材料及装置17-19
  • 2.1.1 实验材料17
  • 2.1.2 两相厌氧发酵实验装置图17-18
  • 2.1.3 实验试剂18
  • 2.1.4 实验培养基18
  • 2.1.5 实验仪器18-19
  • 2.2 实验设计与分析方法19-24
  • 2.2.1 CSTR 产酸相反应器处理实验设计与分析方法19-21
  • 2.2.2 利用单一底物牛粪产甲烷实验设计21
  • 2.2.3 利用糖蜜废水产甲烷实验设计21-22
  • 2.2.4 IC 产甲烷反应器处理实验设计与分析方法22-23
  • 2.2.5 利用产酸发酵液产絮实验设计与分析方法23-24
  • 第3章 CSTR 产酸相批次混合发酵产酸效能24-39
  • 3.1 产酸发酵底物基本特性参数24-25
  • 3.2 产酸相不同时期 pH 值、ORP 值的变化25-26
  • 3.3 产酸相不同时期 TOC、TN 及 SCOD 的变化26-27
  • 3.4 产酸相不同时期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的变化27-28
  • 3.5 产酸相内不同时期水稻秸秆形态变化28-29
  • 3.6 产酸相不同时期水稻秸秆成分的变化29-30
  • 3.7 不同时期产酸相发酵细菌群落结构解析30-35
  • 3.8 混合物料与单一物料厌氧发酵产甲烷量分析与比较35-38
  • 3.8.1 利用牛粪产甲烷35-36
  • 3.8.2 利用糖蜜废水产甲烷36
  • 3.8.3 混合与单一物料产甲烷量比较36-38
  • 3.9 本章小结38-39
  • 第4章 CSTR-IC 两相半连续产甲烷效能39-54
  • 4.1 IC 产甲烷反应器内 pH 值、ORP 值的变化39-40
  • 4.2 IC 产甲烷反应器内甲烷产量的变化40-41
  • 4.3 IC 反应器内富集产甲烷菌群落结构解析41-43
  • 4.4 CSTR-IC 两相半连续厌氧工艺启动43-47
  • 4.4.1 CSTR-IC 两相甲烷产量的变化44-46
  • 4.4.2 IC 产甲烷相 VFA 含量的变化46-47
  • 4.5 两相与单相厌氧发酵甲烷产量比较47-48
  • 4.6 两相半连续产甲烷阶段群落结构解析48-52
  • 4.7 本章小结52-54
  • 第5章 利用产酸发酵液制取生物絮凝剂可行性54-62
  • 5.1 不同时期产酸发酵液总还原糖含量的变化54-55
  • 5.2 产酸复合型产絮培养基配比条件的优化55-57
  • 5.3 对絮凝率影响因素最优水平求解57-58
  • 5.4 产絮菌在最优复合产絮培养基中产絮效果58-59
  • 5.5 产絮菌在最优复合产絮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59-60
  • 5.6 以产酸发酵液制取生物絮凝剂产量60
  • 5.7 本章小结60-62
  • 结论62-64
  • 参考文献64-6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9-71
  • 致谢7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微生物絮凝剂    李和平,郑泽根,朱柱,郑怀礼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的开发    马放,刘俊良,李淑更,杨基先,张立秋,吴波,朱艳彬

利用生物制氢废液制取絮凝剂及除污效能    董双石;王爱杰;任南琪;马放;周丹丹;

以生物制氢废液筛选产絮菌及产絮条件研究    由阳;马放;任南琪;王爱杰;董双石;彭永臻;

几株产絮菌利用生物制氢废液产絮的能力研究    由阳;马放;任南琪;王爱杰;高磊;彭永臻;

两段式发酵工艺产生物絮凝剂的能量转化分析    常玉广;马放;夏四清;

复合型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筛选及絮凝机理研究    朱艳彬,冯旻,杨基先,马放,吴波,李淑更,黄君礼

鸡粪与城市生物垃圾联合中温厌氧消化研究    杨广忠;Bernhard Raninger;冯磊;李润东;

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与农村生物质能源利用的现状与发展    孙振钧;孙永明;

牛粪与互花米草混合厌氧消化产沼气的试验    陈广银;郑正;邹星星;杨世关;方彩霞;冯景伟;

CSTR和ABR处理有机废水产氢产甲烷特征与效能    郑国臣

以秸秆和谷氨酸废液制取生物絮凝剂及其净水效能研究    李大鹏

HSP70基因在人胃癌、食道癌及宫颈癌中高表达和癌变关系的研究    陈兰英,赵桢,王晓涛,屈二军,陈建南

重叠延伸PCR法构建UGRP1基因启动子的点突变表达载体    程烽;盛燕;施静艺;陈漪;徐潮;刘智;梁军;潘春明;朱忠勇;宋怀东;

NADH对二乙基亚硝胺所致L02人肝细胞株p53基因突变和c-erbB2基因表达的影响    温居一;张积仁;李鹏;张军;王斌;

ERCC1和XPD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铂类化疗敏感性的关系    金艺凤;李铁臣;王莹;刘东华;孙珍贵;

莱芜黑猪保种群促卵泡素β亚基和雌激素受体基因、基因型变化情况    王继英;武英;郭建凤;呼红梅;张印;

花生SRAP-PCR技术体系的优化    陈静;胡晓辉;苗华荣;张建成;禹山林;

不同栽培基质对甜瓜品质和养分含量的影响    姚玉敏;王秀峰;于喜艳;杨凤娟;史庆华;

生态养猪模式中发酵床优势细菌的微生物学性质及其应用研究    张庆宁;胡明;朱荣生;任相全;武英;王怀忠;刘玉庆;王述柏;

改良CTAB法提取成熟肥城桃果实的总RNA    陈长宝;朱树华;周杰;

人心室肌球蛋白轻链1基因的克隆及其体外的表达与纯化    葛宏华,肖亚中,姚建平

茶树ATP硫化酶和硒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朱林;江昌俊;叶爱华;李叶云;余梅;邓威威;

不同枇杷品种细胞壁代谢与果肉质地形成的关系    傅明连;林素英;蔡丽琴;黄志明;吴锦程;

壳聚糖和Vc复合涂膜对杨桃保鲜的影响    王颖;

浅谈微生物絮凝剂(MBF)物质组成和应用    刘涛;

贮藏温度和成熟度对番木瓜冷害影响研究    王则金;胡亮;童金华;陈纯;

牛凝乳酶成熟肽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徐波;张莉;李启云;王景会;姜媛媛;杨贞耐;

融合蛋白Rv3872/CFP-10/ESAT-6的制备及在牛结核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刘冬光;廖娟红;于清龙;陈颖钰;陈焕春;郭爱珍;

多花黑麦草斑驳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张海龙;田兆丰;董志;张晏如;张飞云;

基于易错POR技术的短小芽胞杆菌(Bacillus pumilus)脂肪酶YZO2的定向进化    闫云君;蔡勇;杨江科;

红树林湿地烷烃降解菌的分离筛选    李玫;廖宝文;

嗜热真菌糖苷酶的基因克隆、表达与分子改造    徐荣燕

猪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的建立    殷慧群

单链抗体介导狂犬病毒shRNA靶向制剂的研究    杨瑞梅

H5N1禽流感和鹅Ⅰ型副粘病毒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及感染性的研究    宋翠平

铜绿假单胞菌内在耐药性相关基因的筛选及研究    陈林

拟黑多刺蚁肌细胞增强因子2与肌钙蛋白Ⅰ亚基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发育中的表达研究    郭新军

酪蛋白美拉德产物的制备、性质及在烟草中的应用研究    谷风林

何首乌芪合酶基因(FmSTS)的克隆、鉴定及转化拟南芥研究    生书晶

RNAi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在人胎盘滋养细胞中复制的作用    王冬菊

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的技术经济优化研究    马永喜

腐乳发酵过程中大豆异黄酮组分的变化及理化性质的研究    周荧

ETEC对断奶腹泻仔猪胃肠道紧密连接蛋白ZO-1的影响    高红梅

Bacillus pumilus CN8菌株高效降解猪血Hb酶的分离纯化与降解机制探讨    李浩丽

荔枝皮原花青素的提取、纯化以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周玮婧

斑点叉尾鮰病毒ORF6和ORF10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    王树云

水稻polycomb基因家族甲基化状态初步检测    汪艳杰

恶臭假单胞菌表面展示细菌漆酶及对染料的脱色性能    王伟

哈维弧菌表面抗原的克隆和真核表达    黄辉

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重组沙门氏菌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    段龙川

粘附素ClfA和Cna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乳腺炎的免疫保护研究    龚瑞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途径探讨    胡明秀

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循环经济    任仲杰;顾孟迪;

中国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江曙光;

粘红酵母处理味精废水的研究    张志红;薛飞燕;谭天伟;

中国水资源保护问题及法律对策    曾文革;余元玲;许恩信;

菌株NKS-3对溴氨酸脱色特性探讨    辛宝平,庄源益,胡国臣,宋文华,金朝晖,邹其猛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絮凝除浊性能    尹华,彭辉,贾宗剑,梁郁强,刘慧璇

微生物絮凝剂处理含油废水    崔建升,郭玉凤,耿艳楼

微生物絮凝剂    李和平,郑泽根,朱柱,郑怀礼

细菌胞外高聚物对水溶性染料和Cr(Ⅵ)生物吸附研究    王竞,周集体,宫小燕,陶颖,徐斌,张劲松,杨凤林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应用技术及微生物群落生态学研究    朱葛夫

生物破乳剂产生菌的特性及破乳效能研究    侯宁

深海Halomonas sp.V3a合成的新型多糖类生物絮凝剂HBF-1的研究    汪保江

造纸厂底泥中产絮凝剂菌株的筛选及其絮凝活性研究    颜霞,张卫,王莉

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活性与絮凝条件研究    陈井影;宋宪臣;刘亚洁;刘金生;

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其絮凝活性    吴培诚;龚水明;杜林;

产甲烷细菌的能量代谢    闵航;

水稻土中铁氧化物的厌氧还原及其对微生物过程的影响    曲东,张一平,Schnell S,Conrad R

两相厌氧消化工艺的研究与进展    李刚,欧阳峰,杨立中,付永胜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培养条件优化及其絮凝成分分析    崔钶;信欣;羊依金;

利用啤酒废水制备生物絮凝剂的研究    王琴;杨劲峰;杨靖;

厌氧降解和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奥里油废水的实验研究    张敏,邓宇,胡国全,尹小波,张辉

产酸相中氧化还原电位控制及其对葡萄糖厌氧发酵产物的影响    周洪波,Cord-Ruwisch,陈坚,任洪强

复合型生物絮凝剂的研究与开发    马放;

蔗糖发酵产氢与产甲烷能源转换效率的研究    李秋敏;杨斌;张无敌;马煜;李建昌;刘士清;徐锐;尹芳;陈玉保;

一种新型蛋白聚糖类生物絮凝剂的发酵、絮凝条件及分离纯化    何宁;李寅;陈坚;

生物絮凝剂产生菌DSF-1的分离及絮凝活性研究    钱伟;陈盛;佘晨兴;马秀玲;

环境条件对高效产絮菌BF-6絮凝活性的影响研究    高磊;任南琪;王爱杰;马放;由阳;

新一代高效无毒水处理剂-微生物絮凝剂的开发应用前景    张本兰;

生物絮凝剂产生菌DSF-1的分离及絮凝活性研究    钱伟;陈盛;余晨兴;马秀玲;

生物絮凝剂产生菌M-503的分离鉴定及絮凝特性研究    李强;陈明;夏蕊蕊;张玉臻;

复合型生物絮凝剂的初步分离提取研究    马放;王薇;

水处理生物絮凝剂菌种资源研究进展    朱艳彬;马放;李大鹏;

复合生物絮凝剂市场潜力大    刘瑞峰 曹霁阳

生物净水剂彻底除污    本报记者  汪波

高科技让废秸秆又添一种新用途    刘瑞峰 李丽云

我突破污水处理世界性难题    记者 吴金慧

高科技让废秸秆又添一种新“本事”    刘瑞峰 记者  李丽云

废秸秆代替大豆制净水剂处理污水    刘瑞峰 记者  初霞

哈工大学研制新型絮凝剂    刘瑞峰 记者  高天赋

陈集镇铁腕治污打造生态环境型城镇    张帆 阎世存

“化污”攻关哈工大科学家紧急行动    马晓华

环保产品离百姓生活并不遥远    叶滨刘述波 胡占富

两段式厌氧工艺产甲烷发酵特性及微生物生态调控机制研究    赵光

以秸秆和谷氨酸废液制取生物絮凝剂及其净水效能研究    李大鹏

产絮菌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及其功能解析研究    于冰

混合原料厌氧发酵产氢产甲烷技术研究    刘爽

烷烃厌氧降解产甲烷体系菌群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王立影

放射状土壤杆菌M-503产生物絮凝剂的制备、纯化及应用研究    李强

产絮菌合成生物絮凝剂特性及絮凝成分解析    王薇

枯草芽孢杆菌B53的分离鉴定及产聚γ-谷氨酸的研究    惠明

基于产絮克隆菌的遗传及产絮特性研究    常玉广

畜禽废水生物除碳脱氮耦合新工艺及机理研究    李治阳

多种底物混合发酵产甲烷及制取生物絮凝剂的研究    周婷

温度降低对产甲烷效能的影响及培养条件优化    张冰

产甲烷复合菌系的构建与研究    杨丽丽

利用工业废水生产生物絮凝剂及其性能研究    乔福珍

铁基生物絮凝剂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王慧敏

高效绿色生物絮凝剂的微波合成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李佳凤

低温石油烃降解产甲烷富集物的培养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丁晨

电化学辅助微生物厌氧系统产甲烷性能研究    解明利

黑曲霉A80产生物絮凝剂的培养条件及其絮凝特性研究    黄强

缺氧—厌氧反硝化/产甲烷工艺实验研究与动力学分析    宋佳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