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亚临界水预处理生物质联产乙醇—甲烷的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07:27
热度:

亚临界水预处理生物质联产乙醇—甲烷的研究【摘要】: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能源问题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化石能源储量的有限导致可再生能源成为研究的热点,其中燃料乙醇在

【摘要】: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能源问题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化石能源储量的有限导致可再生能源成为研究的热点,其中燃料乙醇在可再生能源中占有重要地位。传统上,乙醇由玉米和甘蔗等农作物来生产,但这些原料本身就是食物和饲料的主要来源,以其为原料生产乙醇会导致潜在的粮食危机,而使用秸秆等废弃生物质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则成为各国的共识。然而,用秸秆生产燃料乙醇还有一些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原料的预处理技术、低成本高效纤维素酶的开发和戊糖-己糖共发酵技术等。合适的预处理和发酵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木质纤维素原料的利用率,本研究采用亚临界水法处理不同种类的生物质,分析了处理前后生物质成分的变化规律,并对处理后的残渣的乙醇发酵和处理液的甲烷发酵进行了探索。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1.亚临界水预处理条件的优化。研究采用中心组合设计(CCD)优化处理时间和处理温度,结果表明:柳枝稷,小麦秸秆和玉米秸秆最优的预处理条件分别是:200℃,0min;194℃,0min;190℃,0min,在最优处理条件下,三种原料水解液的还原糖含量分别得到最大值:3203mg,2082mg和1858mg。 2.最优条件处理后生物质残渣成分的分析。通过对预处理前后生物质中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的含量测定得出:柳枝稷,小麦秸秆和玉米秸秆三者处理前后的半纤维素分别去除了约90%,74.7%和69.5%;木质素分别去除了约40%,44.9%和34.2%;纤维素分别保留了85%,95.1%和92.8%,这与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的结果相符。扫描电镜(SEM)分析说明三种生物质经处理后的纤维素晶体与未处理相比有不同程度的破裂。因此亚临界水预处理能有效的去除秸秆中的半纤维素,部分去除木质素,保留绝大部分的纤维素并破坏纤维素晶体的致密结构,对接下来的残渣酶解发酵和液体甲烷发酵有利。 3.不同处理条件处理后生物质残渣的酶解。不同处理条件下残渣的酶解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亚临界水预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酶解率也逐渐增大。在最优处理条件下的酶解实验表明柳枝稷,小麦秸秆和玉米秸秆的酶解率分别是34%,35%和28.8%。 4.最优条件生物质处理后残渣和处理液的发酵。处理残渣采用同时糖化发酵法发酵,柳枝稷,小麦秸秆和玉米秸秆最终发酵所得的乙醇浓度分别为20.76g/L,12.8g/L和10.4g/L。三种生物质最优条件下的处理液甲烷发酵实验中仅有柳枝稷处理液产生了气体,产气总体积为390mL,甲烷产率为46%。 【关键词】:亚临界水 预处理 乙醇 甲烷 发酵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Q223.122;TQ221.1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1-18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1
  • 1.2 燃料乙醇国内外产业概况11-13
  • 1.2.1 国内产业概况11-12
  • 1.2.2 国外产业概况12-13
  • 1.2.2.1 美国12
  • 1.2.2.2 加拿大12
  • 1.2.2.3 巴西12-13
  • 1.3 秸秆原料的主要成分及结构13
  • 1.4 生物质预处理技术13-16
  • 1.4.1 生物预处理法14
  • 1.4.2 物理预处理法14
  • 1.4.2.1 机械粉碎14
  • 1.4.2.2 挤压14
  • 1.4.3 化学预处理法14-15
  • 1.4.3.1 碱处理14
  • 1.4.3.2 酸处理14-15
  • 1.4.4 物理化学预处理法15-16
  • 1.4.4.1 亚临界水处理15
  • 1.4.4.2 蒸汽爆破处理15
  • 1.4.4.3 湿氧化处理15-16
  • 1.5 乙醇发酵技术16
  • 1.6 研究的目的、内容、意义和技术路线16-18
  • 1.6.1 研究目的和意义16
  • 1.6.2 研究内容16-17
  • 1.6.3 技术路线17-18
  • 第二章 预处理条件的优化18-25
  • 2.1 材料与方法18
  • 2.1.1 材料18
  • 2.1.2 方法18
  • 2.2 结果和分析18-25
  • 2.2.1 原料成分分析18-19
  • 2.2.2 预处理条件的优化19-25
  • 第三章 预处理前后生物质成分的变化25-32
  • 3.1 材料和方法25
  • 3.1.1 材料25
  • 3.1.2 方法25
  • 3.2 结果和分析25-32
  • 3.2.1 三种原料不同条件处理残渣的成分分析25-27
  • 3.2.2 生物质最优条件处理后残渣的成分分析27-32
  • 3.2.2.1 成分含量分析27-28
  • 3.2.2.2 扫描电镜分析28-29
  • 3.2.2.3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29-32
  • 第四章 不同条件亚临界水预处理后残渣的酶解32-37
  • 4.1 材料和方法32-33
  • 4.1.1 材料32
  • 4.1.2 方法32-33
  • 4.1.2.1 纤维素酶活测定32
  • 4.1.2.2 不同条件预处理后所得残渣的低底物浓度全面酶解实验32
  • 4.1.2.3 不同原料最优处理条件下所得残渣的高底物浓度酶解实验32-33
  • 4.2 结果与分析33-37
  • 4.2.1 三种原料不同处理后残渣的全面酶解33-35
  • 4.2.2 最优处理条件所得残渣的高底物浓度酶解35-37
  • 第五章 最优亚临界水预处理条件所得残渣和处理液的发酵37-44
  • 5.1 材料和方法37-39
  • 5.1.1 材料37
  • 5.1.2 方法37-39
  • 5.1.2.1 柳枝稷同时糖化发酵37-38
  • 5.1.2.2 小麦秸秆和玉米秸秆同时糖化发酵38
  • 5.1.2.3 三种生物质最优条件处理液的甲烷发酵38-39
  • 5.2 结果与分析39-44
  • 5.2.1 柳枝稷发酵结果39-40
  • 5.2.2 小麦秸秆和玉米秸秆发酵结果40-42
  • 5.2.3 不同原料处理液甲烷发酵42-44
  • 第六章 结论44-46
  • 6.1 研究结论44
  • 6.2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44-46
  • 参考文献46-51
  • 致谢51-52
  • 作者简介5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玉米秸秆发酵生产乙醇的工艺研究    袁丽婷;

盐胁迫对柳枝稷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于晓丹;杜菲;张蕴薇;

几种农作物秸秆的成分分析    赵蒙蒙;姜曼;周祚万;

边际土地类型及移栽方式对柳枝稷苗期生长的影响    范希峰;侯新村;左海涛;武菊英;段留生;

能源作物柳枝稷研究进展    刘吉利;朱万斌;谢光辉;林长松;程序;

木质纤维生物质同步糖化发酵(SSF)生产乙醇的研究进展    张宁;蒋剑春;程荷芳;曾凡洲;

生物质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陈曦;韩志群;孔繁华;胡徐腾;

纤维素类物质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的研究进展    武冬梅;李冀新;孙新纪;

国外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政策    张希良;岳立;柴麒敏;张成龙;

国内外生物质的开发与利用    王海;卢旭东;张慧媛;

我国发展生物柴油的优势及开发利用方略    田志环;

开发利用农村新能源发展农村节能减排    尹俊华;李强;王敏;白祖国;

浅议安徽省农村生物质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李泉临;李玮骐;

我国生物质能资源及其利用技术现状    曹稳根;段红;

纤维素生物转化研究进展    刘发来;范建平;苏士;张子义;

中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研究    叶迎;

基于Modelica的火花点火沼气发动机参数分析    郭甲生;秦朝葵;

薯渣生料发酵制乙醇的节能工艺研究    曾舟华;徐振强;曾昆;

生物质能源化学转化技术与应用研究进展    田水泉;张立科;杨风岭;张宪宏;樊静;

种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可行性分析与实践    肖勤;丁怡斐;金伟;

利用木质剩余物和二氧化碳制备一氧化碳    李光禄;王育红;王林山;

关于加快建立生物质能源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议    杜风光;

利用玉米秸秆制备可降解薄膜工艺及其性能的研究    田潇瑜;付姓;徐杨;王玲;南江;

山东生物质能源现状与发展    张文妍;

新型两性聚丙烯酰胺型纸张增强剂的制备研究    孟巨光;秦昌晃;李山英;

丙三醇氢解制丙二醇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马兰;贺德华;

生物质能利用与发展    张鑫;王梅;张晓娟;

有机污染物是生物质能的宝贵资源    贺延龄;

国内外生物质能利用现状及展望    王路海;袁宗胜;马建英;

乙醇体系中硅胶负载多乙烯多胺吸附剂对Hg(Ⅱ)的吸附研究    张盈;曲荣君;孙昌梅;纪春暖;

有机废弃物CO_2施肥发酵过程中基质理化性状变化及残渣培肥土壤的作用    李玲玲

合成气合成二甲醚和乙醇的试验研究    朱颖颖

稻草秸秆的预处理及生产乙醇的研究    孙万里

新型β-葡萄糖苷酶菌株syzx4筛选、发酵及酶纯化表征和应用    张益波

生物质常温开模致密成型研究    闫文刚

红麻骨纤维质转化燃料乙醇的关键技术研究    阮奇城

栽培管理措施和环境胁迫对柳枝稷生长特性和生物质品质的影响    李继伟

内蒙古锡林河流域菊芋及野生植物能用潜力评价    高凯

非木材纤维木素在不同热化学条件下的产物形成规律与调控途径    娄瑞

稻草秸秆同步糖化发酵制备纤维素乙醇的研究    刘海臣

热带地区连续培养亮斑扁角水虻(Hermetia illucens L.)和生物转化猪粪研究    杨森

脆性水稻秸秆的生物预处理及发酵    刘晨娟

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特性的研究    马爱玲

汽爆玉米秸秆同步糖化发酵产乙醇的工艺研究    赖智乐

生物质及其热解液体产物分析研究    马梅英

蔬菜纸加工工艺及成品质量评价    黄紫娟

冰糖橙皮渣发酵产燃料乙醇的初步研究    高玉妹

海藻加工废弃物的复合降解及乙醇转化    葛蕾蕾

甜高粱茎秆含糖量及其它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段有厚

秸秆生物发酵对日光温室辣椒越冬栽培的影响    付乃旭

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潘泽江;曹明宏;

盐胁迫下紫羊茅种子的发芽特性研究    张天伦;何莉;贾文庆;

能源植物的资源开发与应用    陈英明;肖波;常杰;

柳枝稷的生物学研究现状及其生物能源转化前景    吴斌;胡勇;马璐;李立家;

高pH值对盐芥种子萌发的影响    曹敏;邵凤霞;张章;王增兰;

盐胁迫对金色补血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谭伟杰;马志媛;张静;

木质纤维生物量一步法(SSF)转化成乙醇的研究进展    张德强,黄镇亚,张志毅

盐胁迫对三种盐生禾草种子萌发及其胚生长的影响    李海燕,丁雪梅,周婵,杨允菲

盐分和土壤含水量对营养生长期柳枝稷的影响    左海涛;李继伟;郭斌;宋尚有;高旺盛;

盐胁迫对新麦草种子萌发特性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杜利霞;董宽虎;夏方山;董秋丽;

甜高粱秆生产燃料乙醇技术    王瑞明;

燃料乙醇——清洁 安全 方便的能源    张晓阳;

非粮生物能源延伸糖业价值链    

生产燃料乙醇的主要原料及经济性分析    庾晋;

糖厂改革为燃料乙醇厂的探讨    黎润钟

甘蔗生产燃料乙醇——解决我国能源紧缺矛盾的最佳途径    谭显平

生物质能真的节能吗——美专家认为发展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得不偿失    王俊鸣

国务院叫停粮食燃料乙醇    简保权;

中粮集团20万t燃料乙醇项目年底建成投产    

我国燃料乙醇原料非粮化探讨    刘军;郭浪;

生物质开发的前景、约束因素与对策    孙自铎;

我国生物燃料乙醇可持续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    王晓凌;刘静;

全国变性燃料乙醇和燃料乙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简介    刘钺;

农业生物质基础特性分析方法研究    黄光群;韩鲁佳;杨增玲;刘贤;陈龙健;肖卫华;

巴西发展燃料乙醇的经验以及对新疆兵团生物质能建设的启示    李冀新;武冬梅;贾雪峰;

发展燃料乙醇产业和推广车用乙醇汽油若干问题的思考    乔映宾;

应当十分重视能源甘蔗的育种    翁锦周;洪月云;卢川北;曾日秋;

渗透汽化应用于生物燃料乙醇的制备    金万勤;林晓;邢卫红;范益群;徐南平;

中国生物燃料乙醇产业的发展能缓解能源安全吗?——基于石油价格传递模型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吴方卫;张锦华;许庆;

资源禀赋、安全约束与路径选择——以燃料乙醇为例的生物质能源发展的国际比较与中国策略    张锦华;

吉林燃料乙醇生产成本高    杜学静

燃料乙醇:中国新能源战略的重要角色    本报记者 于万夫

发改委加快编制燃料乙醇产业政策    宜班

身陷“争粮”风波 燃料乙醇发展前景迷离    本报记者 吴凡

多渠道推动生物能源开发    陈颐

秸秆“变油”还有多远    本报记者  陈建军

“玉米制乙醇”冒进,发改委踩刹车    刘铮

玉米乙醇遇红灯丰原生化影响甚微    刘行健

燃料乙醇企业选择“三突围”    王鹏

燃料乙醇替代汽油发展迅速    涣知

木质生物质粉碎及规模化制粉机械设计及理论研究    付敏

生物质制氢技术综合评价研究    丁兆军

以CaO为吸收体的生物质无氧气化制氢的机理与试验研究    韩龙

外热式生物质催化气化制氢的研究    冯宇

生物质炭催化重整热解焦油技术研究    尤占平

大型海藻生物质热解动力学及热解液化工艺研究    赵辉

生物质快速热解及其半焦水蒸气气化研究    鄢丰

生物质催化气化定向制备合成气过程与机理研究    成功

生物质致密成型过程模孔力学及参数优化研究    谷志新

生物质粗甘油混合高效制氢实验研究    赵丽霞

亚临界水预处理生物质联产乙醇—甲烷的研究    贾逾泽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物质电厂环境影响分析    韩丹丹

生物质烟气低温特性及生物质干燥特性实验研究    李小龙

生物质炭燃烧及气化特性实验研究    潘伟林

基于灰成分的生物质结渣特性研究    张浩

用于混合气化的生物质烘焙预处理的实验研究    王贵军

秸秆类生物质与煤混合灰的熔融及粘温特性的研究    刘涛

固体热载体与生物质粉及其热解半焦之间的传热特性研究    高晓凤

斜板槽式生物质裂解主反应器设计理论研究    徐文辉

龙游生物质发电方案设计研究    费雄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