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膜反应器中甲烷催化重整制氢特性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07:26
热度:

膜反应器中甲烷催化重整制氢特性研究【摘要】: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使人们对能源多样性和清洁能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氢气以其清洁高效等优势而被认为是未来理想的能源,并且它是燃料电池的理想燃

【摘要】: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使人们对能源多样性和清洁能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氢气以其清洁高效等优势而被认为是未来理想的能源,并且它是燃料电池的理想燃料,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甲烷自热重整制氢反应是通过利用CH_4、H_2O和O2的反应来制得合成气的过程,通过热量的耦合,该反应可以实现自热运行。由于受热力学平衡的限制,CH_4很难实现完全转化,这浪费了原料且会造成环境污染,而燃料电池对氢气的纯度要求很高,这些都涉及到氢气的提纯。本文针对甲烷自热重整反应中的CH_4转化率不高、生成的氢气含有大量的杂质等特点,提出应用膜反应器实现催化反应和产品分离一体化,从而实现H_2提纯和促进反应平衡向生成物方向移动,促进平衡受限制的反应趋于完全转化。 本文采用热力学平衡常数法和实验研究的方法,探讨了常规反应器和膜反应器内的甲烷自热重整制氢反应特性,探索研究了温度、空碳比、水碳比、压力、流量、吹扫风等因素的变化对反应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温度的升高可显著提高CH_4转化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常规反应器中,H_2收率先增加后略有降低;膜反应器中,渗透侧H_2收率先逐渐升高,在温度T>900K以后略有降低,反应侧H_2收率逐渐降低而后保持稳定。对于两种系统,H_2/CO摩尔比都随温度的增加急剧降低。研究得出,与常规反应器相比,达到同样的效果,膜反应器可以降低反应温度,常规反应器内800℃、膜反应器内750℃时反应效果较好。 空碳比和水碳比的增加可促进CH_4的转化,但是过多的氧气含量会导致H_2和CO收率降低,高的水碳比有利于提高H_2/CO摩尔比,可通过调节水碳比来控制H_2/CO摩尔比。当空碳比α=1,水碳比β=2时,甲烷自热重整效果较好。 进料流量的增加会降低CH_4转化率。对于膜反应器,渗透侧压力的升高会降低CH_4转化率,反应侧压力的变化对反应的影响不大。吹扫风流量的增加可及时将渗透出的H_2排出反应器,促进了H_2渗透性能,提高了H_2透过率,从而提高了CH_4转化率和生成物各组分收率和H_2/CO摩尔比。 【关键词】:甲烷自热重整 制氢 常规/膜反应器 热力学 实验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Q116.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8
  • 1 绪论8-18
  •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8-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7
  • 1.2.1 甲烷制氢技术研究现状10-13
  • 1.2.2 膜反应器研究现状13-17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7-18
  • 2 甲烷自热重整制氢热力学分析18-50
  • 2.1 甲烷自热重整体系18
  • 2.2 常规反应器内甲烷自热重整热力学参数的计算18-21
  • 2.2.1 反应平衡常数的计算18-20
  • 2.2.2 反应平衡组分的计算20-21
  • 2.3 常规反应器内甲烷自热重整热力学特性分析21-35
  • 2.3.1 温度的影响22-26
  • 2.3.2 空碳比的影响26-28
  • 2.3.3 水碳比的影响28-31
  • 2.3.4 有水/无水系统的比较31-35
  • 2.4 膜反应器内甲烷自热重整热力学参数的计算35-37
  • 2.4.1 反应平衡常数的计算35
  • 2.4.2 反应平衡组分的计算35-37
  • 2.5 膜反应器内甲烷自热重整热力学特性分析37-47
  • 2.5.1 压力的影响37-42
  • 2.5.2 温度的影响42-44
  • 2.5.3 空碳比的影响44-46
  • 2.5.4 水碳比的影响46-47
  • 2.6 本章小结47-50
  • 3 实验系统的搭建及测试方法50-58
  • 3.1 实验方案及系统50-55
  • 3.1.1 实验流程及装置50-53
  • 3.1.2 气体测试系统53-55
  • 3.2 催化剂的制备55
  • 3.3 数据处理55-57
  • 3.4 本章小结57-58
  • 4 常规/膜反应器内甲烷自热重整反应特性的实验研究58-74
  • 4.1 常规反应器内甲烷自热重整反应特性分析58-63
  • 4.1.1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58-59
  • 4.1.2 进料流量对反应的影响59-61
  • 4.1.3 空碳比对反应的影响61-62
  • 4.1.4 水碳比对反应的影响62-63
  • 4.2 膜反应器内甲烷自热重整反应特性分析63-72
  • 4.2.1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63-65
  • 4.2.2 进料流量对反应的影响65-67
  • 4.2.3 吹扫风对反应的影响67-69
  • 4.2.4 空碳比对反应的影响69-70
  • 4.2.5 水碳比对反应的影响70-72
  • 4.3 本章小结72-74
  • 5 结论及展望74-76
  • 5.1 本文主要结论74-75
  • 5.2 工作展望75-76
  • 致谢76-78
  • 参考文献78-84
  • 附录84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84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目录84
  • C.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84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乙醇水汽重整制氢反应中钯铜合金膜的透氢性能    张小亮;王卫平;熊国兴;杨维慎;

用于PEMFC的天然气水蒸气制氢系统    代磊;李明;胡鸣若;

甲烷水蒸气重整强化管内换热的数值模拟    毛志方;姜培学;刘峰;

甲烷高温燃烧催化剂研究进展    王军威,田志坚,徐金光,徐云鹏,徐竹生,林励吾

富氢气体中CO选择性氧化的研究进展    邹汉波,董新法,林维明

甲烷自热重整制氢热力学分析    王胜;王树东;袁中山;倪长军;

催化重整反应加氢对预混气火焰传播速度的影响    覃川,王越男,傅维标

催化重整反应对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影响    王越男,覃川,傅维标

微通道反应器内毫秒级甲烷蒸汽重整过程分析    张忠涛;翟绪丽;阳宜洋;程易;

气相色谱测定酒中甲醇含量的不确定度分析    米尔芳;王彩云;

Mg-Sc合金的热力学性质计算    周鸿翼;

高炉冶炼低硅生铁的热力学分析    王相力;王再义;刘德军;邢本策;杨大正;

多重化学平衡的计算及其应用    王自瑾;

铁尾矿合成镁橄榄石质耐火材料的反应机理    刘吉辉;李静;汪琦;

贵金属纤维催化剂的CH_4催化燃烧活性    何洪;张建霞;戴洪兴;訾学红;

熔融还原竖炉—铁浴流程操作模型的应用    吴铿,杨天钧,周渝生,左广庆

自蔓延高温合成MgB_2粉末    韩欢庆;卢惠民;邱定蕃;褚征军;

铁酸镁生成反应非等温动力学    李静;申宁;汪琦;陈树江;

伪共熔区与玻璃形成区关系的探讨    丁勇,姜中宏

粉末结构对反应超音速喷涂涂层组织影响的热力学分析    姚海玉,王引真,王海芳,王玮

自蔓延高温合成法固化高放核废料的研究    郭志猛;高峰;杨珂;张瑞珠;李艳;

浮法玻璃熔化过程热量消耗的DTA研究    李长久;王晋珍;孟政;姜宏;黄幼榕;崔竹;

静态破碎剂研究进展    闫军;易建政;崔海萍;

负载型钌催化剂上CO选择性氧化反应及载体的研究    陈喜蓉;邹汉波;董新法;林维明;

绝缘陶瓷高瞬时能量密度单脉冲放电的数值模拟    纪仁杰;刘永红;房磊;张彦振;王飞;申泱;

引弧微爆炸加工工程陶瓷的热力学特性研究    田欣利;林克凌;薛春芳;张保国;

甲烷燃烧稀土六铝酸盐LaCu_xAl_(12-x)O_(19-δ)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逄芳;于庆勇;侴晓玉;李秀颖;逯路;陈丽娜;张健;徐占林;

RH浸渍管的粘渣原因研究    梁小平;金杨;王雨;李欣;潘红;

高温煤气非催化氧化系统热力学分析    柴娜;张捷宇;郑少波;

一种微型飞行器测控系统的研究和设计    陈皓生;陈大融;徐军;李疆;

拜耳法赤泥高温相转变规律及铁铝钠回收研究    刘万超

高表面积铈基复合氧化物的制备与催化氧化性能研究    李宏峰

低品位氧化铅锌矿硫化—浮选工艺及理论研究    李勇

从含锌铟复杂物料中提取金属铟新工艺的研究    刘大春

二元Pb合金结构和性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及真空蒸馏实验研究    刘媛媛

若干铅基合金真空蒸馏分离提纯的研究    贾国斌

高性能反应烧结碳化硅陶瓷材料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邓明进

PTFE/A1含能反应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徐松林

用叶蜡石和金红石制备Sialon-TiNC及其在出铁沟浇注料中的应用研究    杨林

聚合物微机械的飞秒激光加工及驱动研究    田野

基于钨酸基无机—有机层状混杂结构的钨系微纳米晶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温合静

超重力燃烧合成YAG陶瓷热力学计算及过程仿真    纪文文

燃气轮机化学回热循环燃料转化技术研究    徐长松

低温前驱体裂解法合成碳化硼粉体的研究    林爽

固相反应型SiO_2基陶瓷涂层反应机理及性能研究    黄圣玲

石煤湿法提钒工艺及其溶液化学研究    杨用龙

C12A耐热钢熔体生成相表征及热处理力学性能研究    韩培淳

铜钒分子筛催化剂活性条件研究    林杉

水氯镁石制备活性氧化镁和氯氧镁水泥研究    彭浩

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重整甲烷制氢的研究    钟犁

不同前驱物对Ni催化剂上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的影响    季亚英,李文钊,徐恒泳,陈燕馨,于春英,于丰云

Ni与Al_2O_3相互作用对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Ni/Al_2O_3催化剂上积炭性能的影响    吴廷华,李少斌,严前古

La_2O_3对NiCu/MgSiO催化剂的甲烷部分氧化制氢反应性能的影响    王爱菊,钟顺和

钴和钾对Pt/γ-Al_2O_3上CO选择性氧化的助催化作用    严菁,马建新,周伟,邬敏忠

La_(0.75)Sr_(0.25)Mn_(1-x)Ni_xO_(3+δ)材料的制备及其催化甲烷部分氧化性能    王磊;曾少华;张丽娟;陈耀强;龚茂初;

混合导体透氧膜反应器    朱雪峰;杨维慎;

乙醇水汽重整制氢反应中钯铜合金膜的透氢性能    张小亮;王卫平;熊国兴;杨维慎;

甲烷重整制氢用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杨修春;韦亚南;

钙钛矿型透氧膜材料的结构特点与研究进展    程云飞;赵海雷;王治峰;滕德强;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阳极抗CO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侯中军,俞红梅,衣宝廉,韩明

1,2-二氯丙烷制环氧丙烷FeAl(PO_4)_2催化剂及膜催化反应的研究    顾修君

钙钛矿材料的透氧性能及YBCO膜反应器中甲烷转化制合成气的研究    胡捷

钯复合膜反应器中的水煤气变换反应与混合气体分离过程    王卫平

二氧化碳部分氧化异丁烷耦合“催化—分离”反应催化剂和膜反应器的研究    王茂功

La-Ni-O系催化剂用于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的研究    杨继海

TS-1沸石催化膜的制备与氧化反应性能研究    薛俊斌

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Ni基整体型催化剂及助剂CeO_2改性作用研究    史玉立

利用煤层气制氢    陶鹏万;古共伟;

制氢技术的研究与发展趋势    高清慧;

中国石化总公司轻油制氢技术联络站成立    程玉春;

超临界水中生物质气化制氢    王琨;王景昌;苑塔亮;詹世平;陈淑花;

污泥资源化技术研究新进展    郭鸿;万金泉;马邕文;

光合细菌生物制氢反应器研究进展    廖强;张川;朱恂;田鑫;王永忠;刘大猛;

质子交换膜水电解技术研究现状    林才顺;

制氢技术现状及展望    刘少文,吴广义

变压吸附制氢技术在我厂的应用    徐国芬

煤与生物质制氢工艺评述    杨勇;谢建军;

千瓦级天然气热电联产系统的流程模拟与分析    彭昂;解东来;

低成本的一体化波力制氢技术研究    张珣;林斌炎;王传崑;

光合细菌制氢试验装置及其技术研究进展    李德峰;周雪花;李刚;杜金宇;张全国;

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研究    杨秋玲;张静;康诗钊;穆劲;

千瓦级燃料电池热电联产系统的流程模拟与分析    彭昂;解东来;

基于PEM燃料电池的微型天然气热电联产系统的研发    解东来;王子良;彭昂;李瑞军;

汽油自热重整制氢反应过程分析    亓爱笃;王树东;付桂芝;吴迪镛;

汽油自热重整制氢反应过程分析    亓爱笃;王树东;付桂芝;吴迪镛;

铜铈复合氧化物催化乙醇低温自热重整制氢    韩雪;余运波;贺泓;

气象电解水制氢技术保障    张景云;

日本企业改进制氢技术    张可喜

新型制氢技术日臻成熟    李言浩 马沛生 郝树仁

废水生物制氢技术    恪东

5kW级甲醇自热重整氢源系统 与燃料电池联试成功    

钢厂副产煤气制氢技术现状及可行性    胡长庆 师学峰

面向未来发展制氢技术    本报记者 李宏乾

甲醇蒸气转化制氢技术日臻成熟    赵德智 杨霞

我国制氢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通讯员 李振国

氢气动力时代能否如期而至?(上)    实习生 陈仁杰本报记者 蒋秀娟

袁熙坤:环境保护和每个人有关    本报记者 张楠

微细通道内甲烷湿空气低温自热催化重整反应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    赵柳洁

镍催化剂上烃类燃料重整制氢新工艺过程的研究    陈亚中

光催化重整甲醇及生物质衍生物制氢    吴国鹏

抗硫中毒汽油/柴油重整制氢Pt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和性能研究    薛青松

厌氧菌群发酵制氢的定向强化及其机制解析    黄振兴

生物质油催化重整制氢及催化剂积炭失活研究    蓝平

化学链蒸汽重整制氢与合成气的基础研究    祝星

产氢—产乙醇细菌群落结构与功能研究    邢德峰

发酵产氢菌株与混合培养系统种群生态研究    陈瑛

高温堆甲烷蒸汽重整制氢系统的研究    银华强

膜反应器中甲烷催化重整制氢特性研究    张杰

乙醇重整制氢的热力学分析    鄢伟

微型反应器内甲烷催化自热重整反应特性数值模拟    刘科

微细腔内甲烷自热重整催化产氢暂态特性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    张苗

基于虚拟仪器的醇类重整制氢微反应器测控技术研究    金标

微型甲醇重整制氢反应器内的吸放热耦合研究    孙国兵

微型烃类重整制氢系统的研发    张二涛

甲醇重整制氢实现氢/汽油双燃料系统的仿真分析    李燕

燃料电池氢源用铝粉制氢技术的研究    刘光明

Ir-M-La_2O_3催化剂上甘油氧化蒸汽重整制氢研究    杨光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