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天山一号冰川前沿环境古菌及冻土活动层甲烷菌群落的分布格局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07:22
热度:

天山一号冰川前沿环境古菌及冻土活动层甲烷菌群落的分布格局研究【摘要】:目的:冰川底部沉积层的环境相对隔离,其退缩前沿环境有鲜明的时间序列演替性,这种地理生境为我们研究和了解较少受到

【摘要】:目的:冰川底部沉积层的环境相对隔离,其退缩前沿环境有鲜明的时间序列演替性,这种地理生境为我们研究和了解较少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原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演替过程、地理格局、功能类群的生态效应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提供了绝佳的自然条件。阐明冰川环境中的微生物既有助于研发低温微生物技术,也为了解冰川底部沉积层的低温环境中发生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提供了基础资料。 方法:本研究采用PCR方法克隆甲烷菌pmoA基因,通过测序、序列分析、建立系统发育树,分析不同土样中甲烷氧化菌的群落的结构组成;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经测序、序列分析、建立系统发育树,分别对冰川前沿环境的古菌及高山草甸冻土活动层的古菌群落结构分布进行了分析。 结果:本研究针对天山一号冰川开展相关工作,研究结果如下: 1.天山一号冰川前沿共得到51个OTU。系统发育结果显示,天山一号冰川前沿的高山草甸冻土活动层中检测序列代表的甲烷氧化细菌中,绝大部分为迄今仍然不可培养的类群,包括Upland Soil Clusterα (USCα)、Upland Soil Cluster γ (USCγ)、Cluster1(CL1)三类,其中Upland Soil Cluster γ (USCγ)、Cluster1(CL1)是优势类群,隶属于Upland Soil Cluster γ (USCγ)的OTU数占50%以上,而Upland Soil Clusterα (USCα)类群只检测到4个OTU。 2.冰川前沿环境中存在一定丰度的古菌,但总体上丰度较低。对天山一号冰川前沿环境古菌群落结构分析发现,随着前沿环境时间序列,古菌的多样性总体上是增加的。在冰川前沿我们也检测到了部分隶属于Halobacteriaceae、Methanosarcinaceae、Methanobacteriaceae的广古菌序列。其中盐杆菌科Halobacteriaceae的序列丰度,在冰川前沿早、中期土壤中丰度比例明显较晚期成熟土壤高。这可能与早起土壤主要是裸露的冰碛物,无机盐成分较高,为盐杆菌的生存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目前已有证据表明,group1.1b、group1.1c类群广泛存在于农田、森林等土壤中,属于中温泉古菌,在土壤氮素的硝化作用中发挥重要功能。 3.草甸土垂直取样初步分析显示,不同土层中也以泉古菌(Crenarchaeota)占绝对优势。在垂直土层中,只在冻土活动层表层、亚表层检测到了广古菌。结论:天山一号冰川前沿的高山草甸冻土活动层中检测序列代表的甲烷氧化细菌中,绝大部分为迄今仍然不可培养的类群。冰川环境中古菌的多样性较低,在整个冰川底部及退缩环境中,以泉古菌(Crenarchaeota)占绝对优势,广古菌(Euryarchaeota)在冰川底部沉积层以及冰川初始退缩环境、及土壤中间发育阶段(约60-80年)的土壤中丰度较高,而在距离冰川较远的高山草甸较成熟土壤中丰度很低。草甸土垂直取样初步分析显示,不同土层中也以泉古菌(Crenarchaeota)占绝对优势。在垂直土层中,只在冻土活动层表层、亚表层检测到了广古菌。分析结果显示,在冰川前沿环境存在的广古菌中,存在一定丰度的产甲烷古菌和嗜盐杆菌,后者尤其在冰川初始退缩环境较丰富。由于古菌可培养菌株数量极少,目前采用分子生物学获得的大部分古菌基因序列无法明确归属于具体的分类单元,对其生态学作用的评价几乎了解很少,有待更深入研究。 【关键词】:天山一号冰川 冻土活动层 古菌 甲烷菌群落 分布
【学位授予单位】:石河子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Q9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缩略词表10-11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1-24
  • 1.1 古菌多样性及其生态分布11-14
  • 1.2 冻土中的甲烷菌群14-20
  • 1.2.1 产甲烷古菌14-18
  • 1.2.2 甲烷氧化细菌18-20
  • 1.3 冻土中甲烷的循环20-22
  • 1.4 研究意义22-23
  •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23
  • 1.6 本课题的研究路线23-24
  • 第二章 天山一号冰川冻土活动层甲烷氧化菌群落的垂直分布24-34
  • 2.1 试验材料和仪器24-26
  • 2.1.1 样品采集24
  • 2.1.2 主要试剂和仪器24-25
  • 2.1.3 菌株、载体、与主要试剂25
  • 2.1.4 溶液配制25-26
  • 2.1.5 培养基26
  • 2.2 实验方法26-29
  • 2.2.1 DNA 样品的提取26
  • 2.2.2 甲烷氧化菌的 pmoA 基因扩增26-27
  • 2.2.3 PCR 扩增产物的琼脂糖电泳27
  • 2.2.4 PCR 产物纯化27
  • 2.2.5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27-28
  • 2.2.6 连接28
  • 2.2.7 转化28
  • 2.2.8 阳性克隆的筛选28-29
  • 2.2.9 测序及数据处理29
  • 2.3 结果与分析29-33
  • 2.4 本章小结33-34
  • 第三章 天山一号冰川前沿环境古菌群落的演替格局34-48
  • 3.1 材料与方法34-35
  • 3.1.1 样品采样及处理34
  • 3.1.2 土样中微生物总量、活菌、死菌数量的确定34
  • 3.1.3 总 DNA 的提取34
  • 3.1.4 冰川前沿及其周边不同景观尺度微生物系统发育类群分异规律34-35
  • 3.1.5 冰川前沿土壤年龄、理化性质测定35
  • 3.2 数据处理35-36
  • 3.2.1 基于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35-36
  • 3.2.2 高通量测序数据的处理36
  • 3.2.3 多个群落结构比较分析36
  • 3.2.4 相关性多元回归分析36
  • 3.3 结果与分析36-46
  • 3.3.1 采样点及其土样理化特征36-37
  • 3.3.2 基于高通量对一号冰川底部沉积层及前沿环境古菌群落结构的比较37-46
  • 3.4 讨论46-47
  • 3.5 本章小结47-48
  • 第四章 天山一号冰川前沿冻土活动层古菌垂直分布格局48-58
  • 4.1 材料48-50
  • 4.1.1 样品采集48
  • 4.1.2 药品和试剂48-49
  • 4.1.3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49
  • 4.1.4 试剂的配制49-50
  • 4.2 试验方法50-51
  • 4.2.1 样品 DNA 的提取50
  • 4.2.2 PCR 扩增50
  • 4.2.3 DGGE 电泳50-51
  • 4.2.4 DGGE 条带回收及序列分析51
  • 4.3 结果与分析51-56
  • 4.3.1 DGGE 图谱分析51-53
  • 4.3.2 古菌群落 DGGE 条带的系统发育及垂直分布格局53-55
  • 4.3.3 不同深度冻土活动层古菌群落结构相似性分析55-56
  • 4.4 讨论56-57
  • 4.5 本章小结57-58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58-60
  • 5.1 结论58
  • 5.2 展望58-59
  • 5.3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59-60
  • 参考文献60-67
  • 致谢67-68
  • 作者简介68-69
  • 导师评阅表69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乌鲁木齐河源区气候变化和1号冰川40a观测事实    李忠勤,韩添丁,井哲帆,杨惠安,焦克勤

一个新的古菌类群——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    张丽梅;贺纪正;

滇西二高温热泉原核生物多样性的比较分析    李华兰;王涛;李沁元;张东华;彭谦;崔晓龙;

甲烷氧化菌的生态学研究方法    崔树军;张建云;谷立坤;和晶亮;武秀琴;张庆甫;

乌鲁木齐河源空冰斗径流增大的原因分析    韩添丁,李忠勤,叶柏生

基于RS与GIS的冰川变化研究——青藏高原北侧新青峰与马兰冰帽变化的再评估    刘时银,上官冬辉,丁永建,韩海东,张勇,王建,谢昌卫,丁良福,李刚

42a来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变化及趋势预测    焦克勤,井哲帆,韩添丁,杨惠安,叶柏生,李忠勤

天山北麓晚全新世环境演变及其人类活动的影响    阎顺,穆桂金,孔昭宸,倪健,杨振京

中国冰川积累与水汽来源补给分析    张忠林,何元庆,庞洪喜,卢爱刚,顾娟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东支顶部出现冰面湖    李忠勤

祁连山七一冰川物质平衡的最新观测结果    蒲健辰,姚檀栋,段克勤,坂井亚规子,藤田耕史,松田好弘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冰雪径流的极值分析    韩添丁,丁永建,焦克勤,叶柏生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对夏季0℃层高度变化的响应    张广兴;魏文寿;辛渝;李帅;

新疆冰川近期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研究    李忠勤;李开明;王林;

宏基因组学及其在骆驼胃肠道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斯日古楞;特木伦;明亮;伊丽;吉日木图;

不同类型河滨湿地甲烷和二氧化碳排放的研究    沙晨燕

油藏产气微生物代谢机理研究    王俊

油藏原位与实验室模拟系统中的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    任红燕

托盘和真空包装冷却猪肉冷藏过程中菌相变化规律研究    江芸

崇西湿地的甲烷释放及封碳效应    马安娜

小麦非淀粉多糖对断奶仔猪肠道菌群区系及糖转运载体的影响研究    龚敏

环境因素对水稻土中地杆菌和厌氧粘细菌群落的影响    朱超

水生植物水葱对沉积物中十溴联苯醚的修复机制研究    赵良元

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铜锌重金属离子对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影响    谢冰

牦牛瘤胃微生物基因组文库构建与16S rDNA生物多样性研究    安登第

干扰—沉积物再悬浮对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    郭亮

肠道菌对苏云金芽胞杆菌棉铃虫杀虫活性的作用    薛妍

EAA构成与碳水化合物类型对混合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的影响    管红娟

酵母菌在不同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分子生态及功能研究    王哲

富营养化水体不同水华阶段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    陈威

双峰驼瘤胃细菌多样性及宏基因组文库构建与初步筛选    张玲

转Bt基因水稻根际微生物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李春楠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其木质素降解酶相关基因资源的宏基因组学研究    王春香

互花米草和短叶茳芏植物体甲烷传输研究    黄佳芳

新疆阿克苏盐矿嗜盐(耐盐)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杨晓宸

我国大陆型冰川运动的某些特征    黄茂桓,孙作哲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的运动特征    孙作哲,陈要武,尤根祥,韩建康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新近出现大的物质负平衡    焦克勤,王纯足,韩添丁

高亚洲地区冰川物质平衡变化特征研究    刘时银,丁永建,叶佰生,王宁练,谢自楚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对降水影响的定量分析    张东启,周尚哲

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信号、影响和前景初步探讨    施雅风,沈永平,胡汝骥

天山奎屯河哈希勒根51号冰川表面运动特征分析    井哲帆,叶柏生,焦克勤,杨惠安

天山天格尔山南北坡气温变化特征研究    韩添丁,叶柏生,焦克勤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物质平衡过程研究    刘潮海,谢自楚,王纯足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物质平衡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研究    刘时银,丁永建,王宁练,谢自楚

天山南坡科其卡尔巴契冰川消融期气候特征分析    张勇,刘时银,韩海东,王建,谢昌卫,上官东辉

中国现代冰川面积的新统计    任炳辉,米德生

遥感资料在冰川制图中的应用——以编制托木尔峰地区冰川图为例    吴焕忠

竺可桢与中国冰川研究    施雅风

冰川遥感学术会议和国际冰川协会成立五十周年庆祝会    曾群柱

来自冰川的构造信息    纪克诚,曹伯勋,熊文俊

近期冰川进退、气候变迁与海平面上升    张祥松

喜马拉雅山的冰川正在后退    

来自姜古迪如冰川的报道    汪永晨

从太空俯瞰壮美冰川    

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辐射各分量年变化特征    孙维君;秦翔;任贾文;杜文涛;刘宇硕;张明杰;杨俊华;李健;

青藏高原雪冰黑碳气溶胶含量变化及其对冰川融化的可能影响    徐柏青;曹军骥;姚檀栋;

鄂、湘、川、黔毗邻地区早震旦世冰川地质问题的讨论    马国干;王砚耕;

冰川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马晓军;冯虎元;张晓君;姚檀栋;

基于MODIS Terra和Aqua观测组合的中部天山积雪和冰川的时空变化特征    王先伟;

陆地冰川的遥感研究    张世强;卢健;刘时银;

不同类型冰川雪坑中微生物多样性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    马晓军;刘炜;候书贵;陈拓;秦大河;

气候变化对喜马拉雅山冰川的影响及其适应    效存德;张东启;秦大河;边巴次仁;

冰川溃坝洪水河流设计洪峰流量频率组合法    章曙明;由希尧;陈潮;王进琳;

冰川在塔里木内陆流域水循环中的作用    沈永平;施雅风;刘时银;

全球冰川5年融化逾2万亿吨    辛曲

冰川:全球5年融化逾两万亿吨    张忠霞

西部地区到2050年冰川面积将减少27.2%    张舵 王建

青海建立冰川识别方法    通讯员 李晓东 徐维新

冰川水更健康    本报记者 程武

长江源头地区冰川呈退缩趋势    记者 康维海

徐卓人:“冰川文化”魅力无穷    李婷

中科院一科研人员在冰川作业时失踪    记者 赵亚辉

天山冰川对全球变暖越来越“敏感”    记者 熊聪茹

喜马拉雅冰川2035年消失没根据    英国《卫报》 张贵余 译

冰川土壤低温脂肪酶基因多样性研究及其基因克隆    张宇宏

青藏高原腹地唐古拉山新生代地质事件及其对印—亚板块碰撞作用的响应    段志明

孟加拉湾上新世以来沉积记录及古气候演化    张振芳

Rub’Al Khali盆地古生界沉积体系及石油地质特征    刘文

利用宇生同位素~(10)Be对青藏高原东南部沙鲁里山第四纪冰期事件的研究    徐孝彬

云南丽江生态地质环境演化过程与趋势研究    范弢

利用宏基因组技术研究南海沉积物中MCG类群泉古菌的生理与进化以及β-半乳糖苷酶    李平一

超嗜热古菌Pyrococcus horikoshii OT3组蛋白的克隆、表达、性质表征及其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翁樑

基于RS/GIS的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    张继承

极端嗜盐古菌嗜盐菌素C8的分离纯化和基因克隆    厉云

天山一号冰川前沿环境古菌及冻土活动层甲烷菌群落的分布格局研究    顾燕玲

明永冰川低温微生物多样性初步研究    周长涛

“3S”技术在青藏高原冰川测绘中的应用研究    徐强

黑白之间的对话    张高峰

基于模块化建模方法的高寒土壤热状况及水文过程模拟    张伟

黑河流域中上游湿地资源分布及其生态评价    张宏斌

黄河三角洲表层沉积物古菌分布特征    王涛

基于RS和GIS技术三江源生态环境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赵静

大渡河双江口水电站近坝库岸业隆冰水堆积体稳定性研究    李仰波

青藏高原崇测冰芯气候与环境记录    刘业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