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基于两相发酵的甲烷原位富集工艺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05:41
热度:

基于两相发酵的甲烷原位富集工艺研究【摘要】:随着世界范围内化石燃料日趋减少,开发生物天然气作为天然气的替代燃料已经引起了广泛重视。生物天然气是指由沼气提纯脱除CO2等杂质性气体组分

【摘要】:随着世界范围内化石燃料日趋减少,开发生物天然气作为天然气的替代燃料已经引起了广泛重视。生物天然气是指由沼气提纯脱除CO2等杂质性气体组分后得到的高纯甲烷气。现在工业化应用的沼气提纯方法主要包括变压吸附法(PSA)、加压水洗法、化学吸收法和膜分离法。这些方法都需要在沼气发酵设备之外另建一套沼气提纯系统,所以存在系统复杂和运行能耗高等问题,制约了生物天然气生产的经济性。甲烷原位富集是在沼气生产环节生产出高甲烷含量生物气的工艺,所具有的系统简单和运行能耗水平低的特点,使其在生物天然气技术领域成为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技术。 为推进甲烷原位富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本文开展了两方面的研究:首先,鉴于C02的脱除效果对甲烷原位富集的重要作用,开展了脱碳方式的对比研究和创新;然后重点围绕秸秆等木质纤维素原料的厌氧转化利用,开展了基于两相发酵的甲烷原位富集工艺研究。 (1)脱碳方式对甲烷原位富集影响研究 首先对空气吹脱和真空脱碳两种方式进行了对比研究,并提出了超声波辅助空气吹脱除碳的方法。利用葡萄糖人工配水作为厌氧发酵原料,在中温35℃条件下进行了厌氧发酵和甲烷原位富集试验。重点研究了参与吹脱的发酵液的循环比率和吹脱时间对甲烷富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日循环比率达到3/5时,生物气平均CH4含量达到89.99%,比对照的70.61%提高了27.4%。随着吹脱时间的延长,生物气CH4含量呈现出降低趋势,与此同时,CH4的流失率则呈增加趋势。真空脱碳CH4富集效果比空气吹脱稍差,但真空脱碳可以降低所产生物气中N2含量。超声波辅助空气吹脱可以提高C02吹脱速率,降低液相中游离态C02浓度水平,尤其是在空气吹脱脱碳的初期,其作用更为明显。 (2)基于秸秆两相发酵的甲烷原位富集试验 提出了利用产酸相产生的高浓度挥发性脂肪酸(VFAs)促进产甲烷相厌氧发酵液中溶解性C02脱除的思路,并构建了基于秸秆两相发酵的甲烷原位富集试验系统。分别在固定发酵液循环量及加酸调控产酸发酵条件,以及变动发酵液循环量及充气调控产酸发酵条件下开展了系统运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可以显著提高秸秆厌氧发酵所产生物气中甲烷的含量,CH4最高含量达到86.9%;该工艺连续稳定运行的关键在于两相的分离,通过充气调控产酸反应器的溶解氧含量可以实现两相分离;控制产甲烷相气体压力是提高生物气甲烷含量的一个重要调控手段,当产甲烷相气体压力比大气压增加了13.4kPa时,生物气甲烷含量由71.49%提高到了83.91%;系统运行过程中,产酸相的发酵类型表现为丁酸型发酵,该发酵类型有利于产甲烷发酵过程。 【关键词】:沼气 甲烷原位富集 真空 超声波 两相发酵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Q221.11;O652.6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目录9-11
  • 第1章 绪论11-21
  • 1.1 生物燃料发展背景11-12
  • 1.2 沼气提纯制取生物甲烷气技术研究进展12-19
  • 1.2.1 沼气提纯制取生物甲烷气进展12-17
  • 1.2.2 甲烷原位富集工艺的研究进展17-19
  • 1.3 本文研究思路19-21
  • 第2章 脱碳方式对甲烷原位富集的影响试验21-35
  • 2.1 材料与方法21-24
  • 2.1.1 试验系统21-22
  • 2.1.2 试验方法22-23
  • 2.1.3 测试分析方法23-24
  • 2.2 结果与讨论24-33
  • 2.2.1 空气吹脱对甲烷原位富集的影响24-29
  • 2.2.2 抽真空方式对甲烷原位富集的影响29-31
  • 2.2.3 超声波辅助空气吹脱对脱碳效果的影响31-33
  • 2.3 本章小结33-35
  • 第3章 玉米秸秆两相发酵甲烷原位富集试验35-55
  • 3.1 材料与方法36-41
  • 3.1.1 实验材料与装置36-37
  • 3.1.2 分析测试方法37-39
  • 3.1.3 试验设计39-41
  • 3.2 结果与分析41-53
  • 3.2.1 固定循环量及加酸调控产酸发酵条件下的试验结果41-47
  • 3.2.2 变动循环量及充气调控产酸发酵条件下的试验结果47-53
  • 3.2.3 压力对甲烷原位富集的影响53
  • 3.3 本章小结53-55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55-57
  • 4.1 本文研究工作总结55
  • 4.2 下一步工作55-57
  • 参考文献57-6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61-62
  • 致谢6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如何使生物燃料从先进的科学技术得到有效的发展    王海栋;

气相色谱法测定污泥酸化水解工程中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    邵永怡;

IC反应器在微氧条件下的运行特性研究    游胜;周兴求;牛晓君;伍健东;

溶解氧对厌氧颗粒污泥活性的影响    朱勇;张选军;张亚雷;蒋柱武;黄民生;

浅议第二代生物燃料技术及其发展    赵维平;白羽;

稻壳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测定    熊素敏,左秀凤,朱永义

两相厌氧消化固体有机废弃物的水解酸化规律    刘广青;张瑞红;董仁杰;

互花米草与土豆混合厌氧发酵产酸和产沼气特性(英文)    李继红;杨世关;郑正;

生物燃料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刘瑾;邬建国;

第二代和第三代生物燃料发展现状及启示    姚国欣;王建明;

污水处理用高发泡E/VAC悬浮填料的研制与应用    刘宇航;陆晓中;胡翔;赵明;孙晓民;

厌氧-复合人工湿地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研究    蒯圣龙;尹程;

一株氨氮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的初步研究    杨代金;张穗;王玉军;温广月;

安徽资源环境绩效评估研究    智颖飙;王再岚;韩雪;王中生;邓自发;李红丽;

好氧颗粒污泥吸附孔雀绿研究    詹婧;孙庆业;石先阳;

Cu~(2+)与解偶联剂协同作用污泥减量化    石先阳;凌晨慧;鲍婷;谢继峰;周芬;盛雅琪;

荧光法与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a的对比试验    孙力

EDTA滴定法测定水中钙镁总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汪海波

人工神经网络光度法同时测定水中Fe(II)、Fe(III)    郭小慧,孙静月,赵中一

Fenton试剂氧化处理TNT废水的试验研究    陈林;涂春贤;张国珍;宋小山;

Multi N/C 2100S总有机碳水质分析仪校准方法的建立    王琳;孙国鼐;

用白腐真菌-泥炭净化处理DDNP废水的研究    王惠娥;孙继林;颜事龙;张学才;

膜生物反应器的脱氮性能    邓春华;李方;李俊;奚旦立;

纳滤处理含镍、铜和锌废水的试验研究    薛莉娉;张显球;杜明霞;

采用MPE延缓MBR工艺中膜污染的研究    刘志阳;赵英;顾平;

纳滤膜在饮用水生产中的应用    胡锦英;张阳;王浩然;韩璐;易小祺;

MBR处理偶氮染料废水的启动特性研究    陈桂娥;李啸寰;许振良;

不同处理能力人工湿地净化效果的比较    黄龙;韩春元;田娟;刘杰;

三门峡城市供水安全现状分析及评价    刘茹;索虎勤;李明;席凤霞;何化平;

钠型沸石对氨氮的吸附性能研究    张旭;赵玉华;常启雷;于海华;

淀山湖氮磷营养物与浮游藻类增长相互关系的研究    程曦

城市污水生物絮凝吸附工艺的特性及模拟研究    刘绍根

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乙酸累积的微生态机理研究    许科伟

毛竹林生态型模式施肥应用研究    王宏

生物质炭输入对土壤氮素流失及温室气体排放特性的影响    刘玉学

高效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富集培养物的研究    胡安辉

淀粉/纤维素类生物质发酵联产氢气和甲烷的机理研究    谢斌飞

我国粮食供给与需求综合平衡分析    黄宇慧

离心式微流控法快速分析环境污染物的研究    席永清

铁矿石催化过氧化氢—过硫酸钠去除地下水中三氯乙烯的研究    黄伟英

阳离子淀粉/壳聚糖交联共混絮凝剂(CATCS)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游力军

养分管理措施对丹江口库区橘园氮磷行为特征的影响    毕磊

动物废弃物培养蕹菜、蝇蛆的研究    贝亦江

双能场/生物法降解废水中苯酚的研究    陈静颖

浊点萃取光度法测定铬及萃取剂回收方法研究    金洪洙

环境水中二甲胺和二乙胺分析方法的研究    马兴华

一种新型厌氧化反应器的研制与启动试验研究    孙延格

极低酸中稻壳水解特性及转化乙酰丙酸的实验研究    魏巍

抗铅联合苯酚降解多功能菌的构建    彭冉

粉煤灰制备聚氯化铝工艺研究    常志达

SO_4~(2-)对厌氧折流板反应器中颗粒污泥性能的影响    周兴求;伍健东;阮君;

米糠中戊聚糖气相色谱分析测定方法研究    潘亚非,邢廷铣

膜分离技术进展    郑领英;

杭州湾南岸互花米草盐沼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李加林,许继琴,张殿发,杨晓平,童亿勤,沈永明

超声波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与发展    肖小明,李洪青,邹华生

生物质洁净能源利用技术    武全萍,王桂娟,李业发

DNS比色法测定烟草中的糖分含量    周利均,周淑平,韩峰

超声波处理微污染水的试验研究    程爱华,董波,翟永平

世界生物燃料发展趋势    朱庆云;

采用微氧产甲烷技术降解水中的毒性物质    董春娟,吕炳南,马立,吕岩松

    李禾

    记者 李禾

关于乙二醇装置甲烷致稳技术改造的可行性探讨    张德臣;

合成循环气中甲烷、氩气分析    胡新亚,刘立平

甲烷直接转化研究进展    王华,刘中民

一株甲烷利用菌的分离、鉴定和性能研究    孔淑琼;佘跃惠;易绍金;魏力;黄晓武;冯志云;

甲烷的芳构化    谢茂松

甲烷的制取及性质实验的再改进    任有良;刘萍;狄燕清;

稻田甲烷气排放与控制的研究    陶战;

固态甲烷的调查和研究现状    贾婧;

富甲烷气组分分析方法的改进    张红;陈锐;

甲烷在褐煤煤焦上的裂解反应研究    徐泽夕;吴晋沪;王洋;张东柯;

低浓度甲烷吸收过程分析及装置的试验研究    张增志;路锐;邢蕊峰;魏莉;王光;

北极现15万甲烷泄漏点 将严重影响全球气候    孝文

新型催化剂可高效转化甲烷为甲醇    记者 顾钢

美与七国达成开发甲烷气协议    王俊鸣

油田残余油生产甲烷潜力巨大    朱起煌

日本看好海底冰状甲烷    本报驻东京记者 吴仲国

甲烷存储运输有了新方法    刘霞

美国纽约污水变废为宝 甲烷气成为城市新能源    韦林娜

甲烷也能“粉末”化    刘霞

海底甲烷气泡可能是神秘沉船祸首    记者 毛磊

把二氧化碳埋起来    杨贵兰

甲烷可控转化新途径的研究    李疆

组合多相催化技术及其在甲烷与小分子化合物耦合反应中的应用    王华

非热等离子体促进甲烷活化转化的研究    黄亮

南海冷泉区甲烷渗漏过程的原位观测研究    徐翠玲

甲烷浓度检测新方法的研究    郭芬

Cryptophane A,E合成与表征及其甲烷敏感特性    龙海平

微细腔内甲烷自热重整催化产氢暂态特性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    张苗

甲烷直接氧化制甲醇、甲醛的膜催化剂(ZrO_2-CaO)研究    罗儒显

基于两相发酵的甲烷原位富集工艺研究    赵圆方

甲烷低温部分氧化催化剂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    潘冬晖

甲烷芳构化:不同添加剂效应及特殊分子筛载体的研究    陈会英

零散气甲烷液化工艺及关键设备优化研究    王培龙

甲烷部分催化氧化制甲醇的研究    张小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