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产甲烷菌群不同发酵阶段菌群分析及发酵条件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03:12
热度:

产甲烷菌群不同发酵阶段菌群分析及发酵条件研究【摘要】:随着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日渐枯竭和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以食品加工剩余物、农林剩余物和草等制取生物沼气逐渐成为当今世界能源

【摘要】:随着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日渐枯竭和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以食品加工剩余物、农林剩余物和草等制取生物沼气逐渐成为当今世界能源研究的热点之一。提高沼气产率,关键在于研发新型高效生产工艺和构建高效产甲烷复合菌系,而目前人们对产甲烷复合菌系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筛选、构建了一组高效产甲烷复合菌系NYZ,评价了该菌系的稳定性,分析了复合菌系不同发酵阶段的菌群结构,同时研究了复合菌系的沼气发酵条件。(1)产甲烷复合菌系NYZ的筛选、构建及稳定性分析:以来自不同生境条件的自然菌群为基础,借助沼气总产量、沼气日产量和甲烷含量为指标,通过限制性培养技术筛选、构建出一个在中温条件(38℃)下能高效降解巨菌草产沼气的复合菌系NYZ。同时,以发酵过程中发酵液pH值、甲烷含量、沼气日产量、沼气总产量为指标,对该复合菌系在传代过程中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随机选取的3个不同培养代数的复合菌系在沼气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pH值、沼气日产量、沼气总产量和甲烷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互之间几乎一致,表明该复合系稳定性良好。(2)产甲烷复合菌系NYZ不同发酵阶段菌群结构分析:采用CTAB法提取不同发酵阶段菌群的总DNA,分别用细菌和古菌16S rDNA基因通用引物扩增其保守序列,构建不同发酵阶段产甲烷菌群的16S rDNA文库,挑取阳性克隆子,经验证后测序。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前期20个细菌克隆子中13个属于Clostridium sp.、3个属于Treponema sp.、2个属于Prevotella sp.、1个属于Bacteroides sp.、1个属于Citrobacter sp.,分别占整个菌群的65%、15%、10%、5%和5%;后期16个细菌克隆子中7个属于Clostridium sp.、4个属于Uncultured bacterium、2个属于Treponema sp.、1个属于Methanofollis sp.、1个属于Oscillospira sp.、1个属于Uncultured rumen bacterium,分别占整个菌群的43.75%、25%、12.5%、6.25%、6.25%和6.25%;前期12个古菌克隆子中6个属于Methanofollis sp.、2个属于Methanosarcina sp.、2个属于Methanocorpusculum sp.、1个属于Methanobacterium sp.、1个属于unncultured archaeon,分别占菌群的50%、16.7%、16.7%、8.3%和8.3%;后期12个古菌克隆子中5个属于Methanofollis sp.、3个属于Eubacterium sp.、2个属于uncultured archaeon、1个属于Clostridium sp.、1个属于Methanobacterium sp.,分别占菌群的41.7%、25%、16.7%、8.3%和8.3%。(3)产甲烷复合菌系NYZ发酵条件的研究:以产甲烷复合菌系NYZ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原料、不同接种量、不同温度和不同初始pH值对沼气日产量、沼气总产量、产甲烷量及发酵液p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菌系以新鲜巨菌草为原料其沼气产量及甲烷含量优于以干巨菌草、甘蔗渣、大米草和五节芒为原料;沼气发酵的最佳条件为:温度38℃、初始pH=7.2、接种量5.0%,发酵时间为30天,沼气总产量为707 mL。这些结论丰富和发展了食品加工的理论与应用,为发展以食品加工剩余物、农林剩余物和草等生产沼气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 【关键词】:产甲烷菌群 厌氧发酵 菌群结构分析 发酵条件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Q920.1;TQ221.11
【目录】:
  • 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第一章 引言12-21
  • 1.1 研究背景12
  • 1.2 沼气工程应用现状12-13
  • 1.3 沼气发酵原料13-14
  • 1.4 沼气发酵原理14-15
  • 1.5 沼气发酵工艺条件15-17
  • 1.5.1 发酵原料碳氮比15
  • 1.5.2 厌氧活性污泥15-16
  • 1.5.3 发酵温度16
  • 1.5.4 料液酸碱度16-17
  • 1.5.5 溶氧量17
  • 1.6 沼气发酵工艺17-19
  • 1.6.1 UASB(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工艺)17-18
  • 1.6.2 CSTR(全混合厌氧工艺)18
  • 1.6.3 IC(厌氧内循环反应器)18
  • 1.6.4 EGSB(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18-19
  • 1.7 产甲烷菌复合菌系组成多样性分析的方法19
  • 1.8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19-21
  • 1.8.1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9-20
  • 1.8.2 本研究的内容20-21
  • 第二章 产甲烷复合菌系的筛选、构建及稳定性分析21-32
  • 2.1 材料与仪器21-22
  • 2.1.1 实验材料21
  • 2.1.2 主要仪器21
  • 2.1.3 主要溶液和培养基21-22
  • 2.2 试验方法22-24
  • 2.2.1 样品采集22
  • 2.2.2 样品处理22
  • 2.2.3 厌氧培养基的配制22-23
  • 2.2.4 产甲烷复合菌系的筛选与构建23
  • 2.2.5 产甲烷复合菌系的稳定性研究23-24
  • 2.3 结果与分析24-30
  • 2.3.1 产甲烷复合菌系的筛选与构建24-27
  • 2.3.2 产甲烷复合菌系NYZ稳定性研究27-30
  • 2.4 本章小结30-32
  • 2.4.1 产甲烷复合菌系的筛选与构建30
  • 2.4.2 产甲烷复合菌系NYZ稳定性研究30-32
  • 第三章 产甲烷菌群NYZ不同发酵阶段菌群结构分析32-49
  • 3.1 材料与仪器32-35
  • 3.1.1. 实验材料32
  • 3.1.2 菌株与质粒32
  • 3.1.3 扩增引物32
  • 3.1.4 分析软件32
  • 3.1.5 主要试剂32-33
  • 3.1.6 主要仪器33
  • 3.1.7 主要溶液和培养基33-35
  • 3.2 实验方法35-38
  • 3.2.1 不同发酵阶段产甲烷菌群16S rDNA文库构建35-37
  • 3.2.2 不同发酵阶段产甲烷菌群16S rDNA文库分析37-38
  • 3.3 结果与分析38-47
  • 3.3.1 不同发酵阶段产甲烷菌群16S rDNA文库构建38-40
  • 3.3.2 不同发酵阶段产甲烷菌群16S rDNA文库分析40-47
  • 3.4 本章小结47-49
  • 第四章 产甲烷菌复合菌系NYZ发酵条件分析49-64
  • 4.1 材料与仪器49
  • 4.1.1 实验材料49
  • 4.1.2 主要仪器49
  • 4.1.3 主要溶液和培养基49
  • 4.2 试验方法49-51
  • 4.2.1 样品处理49
  • 4.2.2 厌氧培养基的配制49
  • 4.2.3 原料对沼气发酵特性的影响49-50
  • 4.2.4 温度对沼气发酵特性的影响50
  • 4.2.5 初始pH值对沼气发酵特性的影响50
  • 4.2.6 接种量对沼气发酵特性的影响50
  • 4.2.7 指标测定方法50-51
  • 4.3 结果与分析51-62
  • 4.3.1 原料对沼气发酵特性的影响51-53
  • 4.3.2 温度对沼气发酵特性的影响53-57
  • 4.3.3 初始pH值对沼气发酵特性的影响57-59
  • 4.3.4 接种量对沼气发酵特性的影响59-62
  • 4.4 本章小结62-64
  • 第五章 讨论与展望64-71
  • 5.1 讨论64-70
  • 5.1.1 产甲烷复合菌系NYZ的筛选、构建及稳定性分析64-65
  • 5.1.2 产甲烷复合菌系NYZ不同发酵阶段菌群结构分析65-68
  • 5.1.3 产甲烷复合菌系NYZ发酵条件研究68-70
  • 5.2 展望70-71
  • 参考文献71-76
  • 致谢76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我国大中型沼气工程现状及发展前景探讨    颜丽,刘膺虎,梅自力

有机废弃物厌氧发酵特性的研究    周岭

黑龙江厌氧技术处理畜禽粪便现状及发展方向探讨    王丽丽;梁俊爽;王忠江;

不同堆沤处理对玉米秸秆厌氧发酵的影响    牛明芬;王赛月;王昊;葛安东;徐文迪;

不同温度对畜禽粪便厌氧发酵的影响    陈智远;蔡昌达;石东伟;

冬季利用太阳能加热制沼气的实验研究    武磊;

不同接种物对牛粪高温厌氧发酵的影响    张翔;余建峰;刘金盾;张浩勤;张绍东;

不同预处理条件对小麦秸秆厌氧消化的影响    刘丹娅;张文阳;张辉;

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及其不同组合对秸秆降解的效果    张立霞;李艳玲;屠焰;张乃锋;刘策;刁其玉;

预处理促进玉米秸秆发酵试验    周淑霞;张玉林;张洪丽;

水稻秸秆腐解菌的选育及其腐熟效果研究    陈仕伟;杨琪;傅家炜;赵述淼;杨涛;杨亭;葛向阳;

高效稳定纤维素分解菌群筛选及其分解特性研究    王得武;姚拓;杨巧丽;韩华雯;张英;卢虎;滚双宝;

南平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能环工程建设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郑景齐;

秸秆还田在盐渍土改良中的研究进展与前景分析    吴从稳;陈小兵;金海珠;孙运朋;颜坤;张立华;

温度及热水解对污泥厌氧消化的影响研究    张晓红;李冰;马文瑾;李毅;邱勇;施汉昌;

含咪唑杂环的长链烷基双季铵盐的合成及其特性研究    黄金营

油藏微生物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过程研究    程海鹰

一株地芽孢杆菌(Geobacillus sp.)在模拟油藏环境下的生长与运移实验研究    孔祥平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郑承纲

东北地区秸秆降解工程菌的选育及速腐菌剂的研制    张建峰

猪场废水氮磷MAP回收工艺及其对传统厌氧—好氧处理系统的影响研究    张冬梅

秸秆沼气厌氧发酵的预处理工艺优化及经济实用性分析    宋籽霖

基于感应加热方法的流化床生物质气化试验与模拟    吉恒松

外加水解酶强化剩余污泥水解和酸化的研究    罗琨

生物质气化与燃气轮机燃烧集成发电实验与模拟研究    兰维娟

高效纤维素降解复合菌系RXS的微生物多样性及关键功能菌初探    田敏

不同化学预处理条件下秸秆厌氧发酵特性研究    郭燕

高效木质纤维素分解菌群筛选及其畜禽粪便利用能力    王得武

水稻秸秆纤维素降解菌复合系I-D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的研究    杨冰

高温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及其复合菌剂对秸秆降解效果的研究    王元明

暗黑鳃金龟肠道纤维素酶活性研究及混合菌系的构建    许婧

纤维降解菌组合的筛选、优化及对玉米秸秆的降解效果    张立霞

复合菌预处理秸秆产沼气试验研究    王巧

复合菌系RXS与厌氧活性污泥联合处理酒糟的研究    厉文成

纤维素酶及其应用现状    杨友坤;朱凤香;王卫平;陈晓旸;洪春来;吴传珍;薛智勇;

秸秆还田的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朱自学;刘天学;

不同水分条件下连续多年秸秆还田对水稻、油菜产量的影响    王允青;王静;郭熙盛;武际;

我国秸秆焚烧的现状危害与禁烧管理对策    毕于运;王亚静;高春雨;

不同秸秆腐熟剂在湖北省晚稻上的应用效果试验    杨文兵;胡正梅;杨长斌;甘曦;潘道海;刘晓继;卢见春;

厌氧浮动生物膜反应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    李清雪,郭静,王冬云,李福勤

秸秆覆盖对桑园土壤微生物年变化的影响    刘刚,佟万红,杜周和

秸秆覆盖的作用与机理    李富宽,姜慧新

秸秆还田对土壤脱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动态变化的影响    陈强龙;谷洁;高华;秦清军;甄丽莎;陈胜男;孙利宁;

四川盆地丘陵区秸秆还田少免耕对土壤水分特征的影响    刘定辉;陈尚洪;舒丽;张玉兰;张冀;

红壤中秸秆降解的微生物演替及应用研究    史央

秸秆还田量的农田生态效应研究    强学彩

秸秆原位降解菌选育与应用及其土壤菌群分子多态性变化    卜元卿

秸秆堆肥中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及组合    陈展

纤维素高效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固态发酵条件研究    李亚澜

秸秆还田土壤中与纤维素降解相关的微生物的分子生态学研究    张晶

秸秆腐熟菌剂的细菌种群分析及其腐熟过程的动态研究    李国媛

外源木质纤维素诱导下的土壤细菌菌群结构变化    袁博

模拟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产甲烷模型及应用研究    杨巧艳;刘丹;李启彬;

填埋气产甲烷模型产甲烷量衰减形式研究    王登玉;

有机成分比例对高固体浓度厌氧发酵产甲烷的影响    赵云飞;刘晓玲;李十中;阮文权;刘建双;田梦;

污水厌氧生物处理产甲烷动力学的理论与实践    赵亚乾;

接种量对易腐垃圾发酵产氢和产甲烷的影响研究    董诗旭;施翔星;周金顺;杨学军;谢建;宋洪川;

一株WP-1甲烷螺菌的分离及其生理学性状研究    李安明,杨俊昌,廖银章,刘克鑫

能源上的应用    

城市生活垃圾特性及其厌氧消化产甲烷潜能研究    马强;朱保宁;袁海荣;邹德勋;刘研萍;李秀金;

降解纤维素产甲烷的四菌复合系    吴俊妹;马安周;崔萌萌;于清;齐鸿雁;庄绪亮;庄国强;

新零级模型估算产甲烷量的研究    王登玉;罗义;

新技术让细菌“吃电子”产甲烷    经考

火星环境曾多次经历“水火两重天”    陈勇

沼气池产气不燃烧咋整    魏县农业局新能源办公室 杨淑敏

产甲烷菌群不同发酵阶段菌群分析及发酵条件研究    张宏宽

CSTR同时产甲烷反硝化-SBR短程硝化耦合工艺处理畜禽粪水试验研究    洪俊华

湖泊滩涂及市政典型废弃物发酵联产氢气和甲烷研究    刘亚琼

四氢呋喃废水的吹脱处理及厌氧特性研究    郭红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