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气候变暖对天津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03:00
热度:

气候变暖对天津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摘要】:利用线性趋势法、滑动平均法、t检验法等分析了天津地面观测站1955-2007年日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气温及地面最低温度资料,计算了历年日

【摘要】:利用线性趋势法、滑动平均法、t检验法等分析了天津地面观测站1955-2007年日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气温及地面最低温度资料,计算了历年日平均气温≥0℃、≥10℃积温和≤0℃负积温,以及无霜冻期和极端最低气温≤-10℃天数的变化,初步探讨了近50a天津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种植制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天津地区热量资源呈明显的上升趋势,1988年是天津地区气温向暖转型的突变年;1988-2007年与1955-1987年相比,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上升1.4℃、1.6℃和1.0℃,最低气温增幅最大;各季增温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冬季、春季、秋季和夏季,分别为2.1℃、1.5℃、1.1℃和0.9℃,以冬季和春季增温最为显著;日平均气温≥0℃、≥10℃积温分别增加306.5℃.d和293.5℃.d,无霜冻期初日推迟,终日提前,无霜冻期日数增加11.1d;≤0℃负积温减少140℃.d,年极端最低气温≤-10℃天数由平均15.2d减少到2.5d。天津地区20世纪80年代后期气候明显变暖,热量资源增加,冬小麦播种期平均推迟5d,越冬期缩短23.5d,复种指数提高,棉花等喜温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作者单位】: 天津市气候中心;
【关键词】气候变暖 农作物 种植结构 天津
【基金】:天津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项目(0804170)
【分类号】:S162;P467
【正文快照】: IPCC(2001)报告指出,全球平均地面温度在19世纪末以来升高了0.6±0.2℃,中国北方地区增暖幅度为0.2~0.8℃/10a,近50a来,地处华北的天津气候变暖明显,导致生态环境改变,对农作物熟制、布局和种植结构都产生了影响。近年来有关专家对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进行了很多研究[1-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1951~2008年天津市气候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杨艳娟;任雨;杨德江;刘淑梅;李明财;

气候变暖对成都水稻安全播种期的影响    费永成;陈林;彭国照;王芬;

中国北方气候暖干化对粮食作物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邓振镛;王强;张强;倾继祖;杨启国;袁志鹏;刘文婧;徐金芳;

湖南农业气候资源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分析    廖玉芳;彭嘉栋;崔巍;

中国北方气候暖干化对粮食作物的影响及应对技术    邓振镛;张强;王强;倾继祖;黄蕾诺;刘文婧;徐金强;

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节水技术评价研究    翟治芬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唐国平,李秀彬,Guenther Fischer,Sylvia Prieler

气候突变的定义和检测方法    符淙斌,王强

西北地区热量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    孙兰东;刘德祥;

全球气候变暖条件下沈阳若干气候特征的变化    周小珊,陈力强,李辑,杨森

中国近100年来4个年代际的气候变化特征    施能,陈家其,屠其璞

气候变暖对山东省农业的影响    王建源;薛德强;邹树峰;冯建设;刘欣;

上海地区百年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    周伟东;朱洁华;王艳琴;李军;

城市化对城区气温变化影响的分析——以近40年上海市为例    杨峰;査良松;

粮食产量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山东省东营市为例    崔步礼;常学礼;陈雅琳;董琼;

合肥气温和降水的突变特征分析    张建军;周后福;翟菁;

近44年青海东部农业区夏季降水变化特征及突变分析    刘彩红;余锦华;王黎俊;

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对策    郑有飞;牛鲁燕;

1961~2007年共和盆地气温和降水变化研究    安光辉;刘运华;郭连云;毛万珍;

商丘地区近47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徐凤梅;王君;刘文新;李静;王慧娟;

山东省栖霞市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分析    付彦兵;杜俊一;史学功;郝文强;

西北干旱半干旱过渡区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及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高蓉;张燕霞;石圆圆;陈少勇;

1957~2007年辽宁中部地区温度·降水变化以及大风·雷暴·冰雹·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出现频次分析    王美娜;

近30年我国高空风速变化趋势分析    张爱英;任国玉;郭军;王颖;

中国地面气温变化趋势中的城市化影响偏差    张爱英;任国玉;周江兴;初子莹;任玉玉;唐国利;

1951-2004年我国北方干旱化的基本事实    马柱国;符淙斌;

适应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技术评价研究进展    翟治芬;严昌荣;刘爽;刘勤;

1961~2010年气候变暖对中国气候生长期的影响分析    张立波;

西太平洋暖池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ENSO的关系    陈锦年;王宏娜;吕心艳;

气候变暖情况下清远气温变化特征    宋艳华;张润仙;罗律;谢太初;孙晓文;

广西贺州市近半个世纪气温变化的多尺度分析    蒋国兴;

贵州45年来日照变化的特征和成因分析    郑小波;罗宇翔;陈娟;

贵州雨凇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浅析    严小冬;吴战平;古书鸿;李莉;

川西高原甘孜黄土记录的早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古气候变化    刘冬雁

    Dongyan Liu

中小尺度耕地生产力稳定性评价体系研究    李新旺

鄱阳湖形态特征及其对流域水沙变化响应研究    霍雨

长江中下游江湖水交换规律研究    赵军凯

中国年代际干旱趋势转折及预测    章大全

基于高光谱遥感的区域冬小麦生物量模拟及粮食安全评价    夏天

中国地面太阳辐射长期变化特征及短期预报方法研究    马金玉

华北降水时空变化及降水量减少影响因子研究    郝立生

广东区域气象水文环境下蒸发皿蒸发量变化研究    范伶俐

重庆市高温伏旱气候特征及其预报方案研究    韩世刚

青海高原近50a来雪灾特征研究    郭晓宁

新疆大风时空变化特征及环流背景研究    高婧

耕地生产能力时空变异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    李子良

播期和基本苗对泰农18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徐成寅

近50年我国极端低温事件的特征及其成因的初步研究    陈磊

气候变暖对辽宁农业生产的影响与对策    金文岩

河南省小麦生产对气候变化响应及适应度评价    苏坤慧

青海湖北侧刚察县土壤水环境    成爱芳

全球变暖环境下陕北、关中、陕南气候变化对比研究    王德丽

气候变暖对冬小麦适宜播种期的影响分析    牛丽玲;马焕香;武文安;张冉;郝新;

铁岭市48年气候变化特征与近期异常气候    刘敏;周昕;高飞;

气候变暖对甘肃省武威市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的影响    刘明春;蒋菊芳;魏育国;徐生海;

我国北方小麦干热风危害特征研究    邓振镛;徐金芳;黄蕾诺;张树誉;

基于人工鱼群算法的投影寻踪评价方法研究    陆克芬;方崇;张春乐;

我国北方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防旱减灾技术述评    徐金芳;邓振镛;

干旱对农业危害的特点及其减灾技术    邓振镛;倾继祖;黄蕾诺;奚立宗;徐金芳;

华北区耗水型果树节水技术集成模式综合评价    刘晓敏;杜纪壮;程福厚;王慧军;

中国西北现代气候变化事实与未来趋势展望    李栋梁,魏丽,蔡英,张存杰,冯建英,杨青,袁玉江,董安祥

全球气候变暖对西北地区秋季降水的影响    张存杰,高学杰,赵红岩

    徐影

    林琳

    朱健峰

    本期嘉宾:气候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符淙斌 采访人:本报记者 郑菲

    采访人 本报记者 王德民

河西绿洲灌区主要作物田间节水灌溉技术的适应性分析    赵财

城市周边山区雨水集蓄利用模式研究    张茂国

旱作农业区雨水高效利用技术与模式研究    郭少宏

Effects of Climate Warming on Animal Husbandry in Chaoyang Region    

高原地区农作物水热指标与特点的研究进展    邓振镛;张强;王强;王润元;王劲松;徐金芳;

中原腹地气候变化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以商丘地区为例    史本林;朱新玉;李红忠;张怡;

气候暖干化对西北四省(区)农业种植结构的影响及调整方案    邓振镛;张强;赵红岩;王润元;史志娟;方建刚;李林;李艳春;

龙南县农业气候资源分布特征及优势产业    黄雪松;唐佳玉;黄伟;

西北地区特色作物对气候变化响应及应对技术的研究进展    邓振镛;张强;王润元;高伟东;徐金芳;孙兰东;姚晓英;刘明春;

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原腹地冬小麦气候适宜度变化    朱新玉;刘杰;史本林;张怡;

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对甘肃气候暖干化的响应及应对技术的研究进展    邓振镛;张强;王润元;赵鸿;徐金芳;刘明春;赵红岩;姚玉璧;

2010-2011年冬麦区特大干旱转折性降水天气的过程分析    庞华基;傅刚;梁卫芳;

新形势下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    汤宏波;段磊;刘莹;

黄土高原旱塬区土壤贮水量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邓振镛;张强;王强;张谋草;倾继祖;王润元;王鹤龄;徐金芳;

气候暖干化对西北四省区农业种植结构的影响及调整方案    邓振镛;张强;赵红岩;王润元;史志娟;方建刚;李林;李艳春;

高层建筑供水系统节能研究    黄婷

气候变化下关中地区冬小麦适宜度及极端天气风险评价    马琪

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信号、影响和前景初步探讨    施雅风,沈永平,胡汝骥

中国西北现代气候变化事实与未来趋势展望    李栋梁,魏丽,蔡英,张存杰,冯建英,杨青,袁玉江,董安祥

20世纪西北地区降水量变化特征    宋连春,张存杰

全球气候变暖对西北地区秋季降水的影响    张存杰,高学杰,赵红岩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唐国平,李秀彬,Guenther Fischer,Sylvia Prieler

近百余年来上海两次增暖期的特征对比及其成因    徐家良

上海降水百年变化趋势及其城郊的差异    周丽英,杨凯

有关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研究的展望    张丕远

全球气候变化下中国农业的脆弱性与适应对策    蔡运龙

IPCC第二次气候变化科学评估报告的主要科学成果和问题    丁一汇

1951~2008年天津市气候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杨艳娟;任雨;杨德江;刘淑梅;李明财;

浅析气候变暖对濮阳地区农作物的影响    常志霞;王长江;许国庆;张纯静;

气候变暖对甘肃种植业结构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邓振镛;张强;刘德祥;蒲金涌;郭慧;张宇飞;张谋草;张惠玲;

谈气候变暖后平顶山市农作物的适应性栽培    姬社英;严玉彬;扈英磊;常保强;

气候变化对长三角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    周曙东;周文魁;

关于成立天津市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指挥部的通知    

气候变暖对黑龙江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农作物结构调整    杜海香;孙彦坤;

关于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影响及其对策的几点看法    张厚瑄;

略论农业生产应对气候变暖的调整措施    吴浩华;

小麦新品种在天津问世    张丽新;

利用温室效应发展农业生产    周盛汉;

陇中气候变暖与农业生产变革    黄建林;

气候变暖对松江区高温和低温日数的影响分析    荣裕良;马琳;

陇东农作物对气候变化的生态响应机理研究    郭海英;杨兴国;万信;

气候变暖对河西走廊绿洲灌区玉米产量影响及对策研究    曹玲;邓振镛;窦永祥;杨晓玲;

赤峰市气候变暖及其利弊影响分析    李俊有;王志春;胡桂杰;杨军;

气候变暖对陕西果业影响初探    刘映宁;李艳莉;李美荣;李健;

气候变暖情况下清远气温变化特征    宋艳华;张润仙;罗律;谢太初;孙晓文;

气候变暖对冬小麦适宜播种期的影响分析    牛丽玲;马焕香;武文安;张冉;郝新;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王宝鉴;黄玉霞;宋连春;张强;韩兰英;

气候变暖和酸雨提高森林生产率    申宁馨

刘雅章:人人都应为气候变暖尽份责任    本报记者 李跃辉 通讯员 张恒荣

美西部树木死亡率上升,疑因气候变暖受不了    记者 任海军

碳捕获和封存技术——对抗气候变暖的利器    石磊

气候变暖背景下 农业抗旱该如何“升级”    本报记者 冯君

1700名英国科学家联合声明支持气候变暖结论    张静

展望2020年:不只是气候变暖    理查德·沃泽尔

以开展珊瑚与气候变暖关系研究    记者 郑晓春

“冷事件”难改气候变暖大趋势    本报记者 陆振华

气候变暖趋势没有改变    本报记者 游雪晴

全球气候变暖条件下美国问题研究    龚莹

农作物重金属污染胁迫遥感弱信息增强与计算    王平

天津市葡萄球菌临床株流行病学和遗传背景的研究    吕星

天津市城市供水预测与水资源资产化管理研究    苏文利

微囊藻毒素的检测及其在水、沉积物和农田中的环境行为研究    刘碧波

沿海经济发达区种植业结构变动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于林

基于MODIS波谱分析的作物信息提取研究    林文鹏

晋中盆地城市化发展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王应刚

区域服务业创新的影响因素、创新能力与创新方式研究    李春成

天津市房地产市场价格关系分析及有效供需调控机制研究    张志升

外商直接投资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刘萍

天津市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教育的实践研究    郝秀凯

加快发展天津市会展产业的对策研究    李媛

城市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研究——以天津市为例    张良月

天津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状况及其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王万立

天津市农民培训状况及发展对策研究    吴广苹

天津市房地产业发展研究    鲍健波

天津市某单中心心力衰竭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研究    李喜元

六六六在关中盆地典型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    冯秀芳

天津海岸带地区空间布局规划研究    孙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