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氯甲烷尾气综合回收工艺设计与优化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02:57
热度:

氯甲烷尾气综合回收工艺设计与优化【摘要】:氯甲烷是丁基橡胶合成的重要溶剂。在溶剂循环精制过程中,以尾气排放掉的氯甲烷约占溶剂总量的十分之一,进一步回收尾气中的氯甲烷,已成为企业重点

【摘要】:氯甲烷是丁基橡胶合成的重要溶剂。在溶剂循环精制过程中,以尾气排放掉的氯甲烷约占溶剂总量的十分之一,进一步回收尾气中的氯甲烷,已成为企业重点考虑的问题。排放的三股尾气中钝化尾气与其他尾气组成存在显著差异,组成中含有大量二甲醚(25mo1%),且与氯甲烷沸点极为接近,难以通过常规手段分离,所以将其单独处理;而另两股尾气氯甲烷浓度(其一:3.5 mo1%;其二:20 mmo1%)差异较大,根据这一特点,进行梯级回收处理。因此,本文的工作主要分为以下两个部分:(1)氯甲烷与二甲醚的沸点非常接近,难以精馏分离,工业上通常利用浓硫酸与二甲醚的反应来提纯氯甲烷,分离费用高,且存在安全隐患。根据两种气体与H+形成氢键能力的差别,提出以水为吸收剂脱除氯甲烷中的二甲醚。为了吸收过程的准确模拟与优化,利用二甲醚-氯甲烷、二甲醚-水、氯甲烷-水三个二元体系的相平衡数据比较了UNIQUAC、NRTL 和 NRTL-RK三种组分活度系数评估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NRTL-RK模型的评估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度更高,平均相对偏差小于2.5%。在此基础上,使用NRTL-RK模型预测三元体系的气液相平衡,分析了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水对氯甲烷和二甲醚的分离系数和溶解度影响,发现随着液相中二甲醚含量的增加,水溶液性质逐渐偏向二甲醚,增加了氯甲烷溶解度,导致分离系数不断降低,尤其是低温时较为明显,并从热力学角度给出水吸收二甲醚适宜的温度、压力范围。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以水为吸收剂的吸收-解吸工艺,对钝化尾气中氯甲烷进行回收处理。采用Aspen Plus模拟软件对工艺进行模拟优化,考察了吸收塔压力、吸收剂温度、解吸塔压力对二甲醚吸收率、氯甲烷损失率及再生能耗的影响,优化结果表明,氯甲烷回收率达到95.7%,纯度为99.1 mo1%,单耗仅为0.016¥·kg-1。此外,水吸收工艺避免了腐蚀性吸收剂浓硫酸的使用,更加安全清洁高效。(2)针对于浓度差异的常规氯甲烷尾气,直接混合回收,使得物料返混,分离能耗增加。因此,设计压力梯级利用、氯甲烷梯级浓缩的压缩冷凝-膜-PSA耦合回收流程。其工艺特点:膜分离装置浓缩低浓度氯甲烷,压缩冷凝回收高浓度氯甲烷,PSA深度脱除氯甲烷。对工艺进行模拟优化,考察了冷凝温度对氯甲烷吸收率的影响以及膜面积对压缩冷凝装置和PSA装置负荷的影响。结果表明:膜面积增大,有利于减少PSA装置负荷,同时可增加压缩冷凝进气氯甲烷流量。通过经济效益核算,优选膜面积80 m2、冷凝温度-35℃,可实现回收率为99.25%,放空气中氯甲烷含量小于40 g/m3,创造经济效益近111万元。 【关键词】:氯甲烷 二甲醚 NRTL-RK模型 吸收工艺 耦合工艺 工艺优化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78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1
  • 1 文献综述11-25
  • 1.1 氯甲烷简介11-15
  • 1.1.1 氯甲烷废气的危害11-12
  • 1.1.2 氯甲烷性质及制备方法12-13
  • 1.1.3 氯甲烷循环精制工艺13-14
  • 1.1.4 氯甲烷尾气来源及组成14-15
  • 1.2 氯甲烷气体的回收方法15-18
  • 1.2.1 氯甲烷/惰性气体体系的回收方法16-17
  • 1.2.2 氯甲烷/二甲醚分离方法17-18
  • 1.3 化工过程模拟18-23
  • 1.3.1 化工过程模拟的发展简介18-19
  • 1.3.2 化工过程模拟软件的构成19-22
  • 1.3.3 化工过程模拟的应用22-23
  • 1.4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23-24
  • 本文研究路线框图24-25
  • 2 吸收工艺热力学模型筛选与预测25-39
  • 2.1 相平衡计算的理论基础25-26
  • 2.2 VLE数据与热力学模型26-29
  • 2.2.1 VLE数据26
  • 2.2.2 热力学模型26-29
  • 2.3 二元体系VLE拟合及热力学模型筛选和模型参数回归29-33
  • 2.3.1 VLE拟合评价标准29-30
  • 2.3.2 热力学模型筛选及参数回归30-33
  • 2.4 DME-H_2O-CH_3Cl三元体系预测分析33-37
  • 2.4.1 压力对DME和CH_3Cl在水中溶解度的影响33-34
  • 2.4.2 温度对DME和CH_3Cl在水中溶解度的影响34-36
  • 2.4.3 温度和气相DME含量对分离系数的影响36-37
  • 2.5 本章小结37-39
  • 3 钝化尾气分离回收氯甲烷的工艺设计与优化39-50
  • 3.1 工艺流程模拟39-42
  • 3.1.1 钝化尾气分离工艺流程39-40
  • 3.1.2 单元模块40
  • 3.1.3 物性方法40
  • 3.1.4 模拟方法40-41
  • 3.1.5 影响水吸收DME分离工艺吸收效率的因素41-42
  • 3.2 模拟结果分析42-48
  • 3.2.1 吸收塔级数和吸收剂温度42-45
  • 3.2.2 解吸塔操作压力45-46
  • 3.2.3 DME吸收率46-48
  • 3.3 水吸收法回收钝化尾气中氯甲烷工艺的经济性分析48-49
  • 3.4 本章小结49-50
  • 4 常规尾气梯级耦合回收工艺设计与优化50-61
  • 4.1 膜-压缩冷凝-PSA耦合回收氯甲烷方案设计与优化50-51
  • 4.1.1 膜-压缩冷凝-吸附耦合回收氯甲烷方案设计50-51
  • 4.1.2 膜-压缩冷凝-吸附耦合回收氯甲烷回收工艺流程51
  • 4.1.3 影响耦合工艺回收效率的因素51
  • 4.2 工艺流程模拟51-55
  • 4.2.1 单元模块51-54
  • 4.2.2 物性方法54
  • 4.2.3 经济效益计算54-55
  • 4.3 模拟结果分析55-60
  • 4.3.1 冷凝温度对氯甲烷回收率及公用工程的影响55-56
  • 4.3.2 膜面积对压缩冷凝模块进气组成与流量的影响56-57
  • 4.3.3 膜面积对吸附模块进气组成与流量的影响57
  • 4.3.4 膜面积对公用工程的影响57-58
  • 4.3.5 膜面积和冷凝温度的优化58-60
  • 4.4 本章小结60-61
  • 结论61-62
  • 论文创新点与展望62-63
  • 参考文献63-6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67-68
  • 致谢68-69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利用Aspen plus模拟软件挖潜丙烯精馏塔    夏和青

单乙醇胺吸收CO_2的热力学模型和过程模拟    李晗;陈健;

分壁精馏塔分离芳烃的稳态及动态研究    杨剑;沈本强;蔺锡钰;吴昊;凌昊;

气体膜分离过程HYSYS模拟系统的研究    王鹏宇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在贵金属测定中的实际应用    段群章

Aspen Plus在化工中的应用    张治山;杨超龙;

北京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空间分布插值分析    刘杰;杨鹏;吕文生;

中国雾霾污染的空间效应及经济、能源结构影响    马丽梅;张晓;

基于土地差别化供给视角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以河北省为例    王小伟;王卫;王丽艳;石晓丽;

模糊时序与支持向量机建模相结合的PM_(2.5)质量浓度预测    刘杰;杨鹏;吕文生;刘阿古达木;刘俊秀;

响应曲面法对三氯氢硅精馏工艺的优化    李群生;王翔宇;

A Spatial Econometric Approach to Studying Regional Air Pollution in China    马丽梅;张晓;

大气灰霾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刘建国;桂华侨;谢品华;刘文清;

某化工系统流程的Aspen Plus软件模拟分析    孙立娟;王佳;齐鹏;

The short-term effect of ambient ozone on mortality is modified by temperature in Guangzhou,China    刘涛;Tian Tian Li;Yong Hui Zhang;Yan Jun Xu;Xiang Qian Lao;Shannon Rutherford;Cordia Chu;Yuan Luo;Qi Zhu;Xiao Jun Xu;Hui Yan Xie;Zhao Rong Liu;Wen Jun Ma;

MODIS遥感广东省近10年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刘显通;邓雪娇;谭浩波;翟志宏;李菲;

基于PM_(2.5)环境指标的矿井空气质量标准改进探讨    刘杰;杨鹏;吕文生;刘阿古达木;刘俊秀;

合成气一步法直接合成二甲醚分离工艺和分离设备的研究    乔英云

脉冲电晕放电烟气中细微颗粒物协同氮氧化物脱除研究    赵磊

我国典型城市和高山地区碳质气溶胶及单颗粒混合状态研究    周声圳

复合型大气污染对我国17城市居民健康效应研究    陈仁杰

长三角城市群灰霾污染与颗粒物理化性质的关系    程真

气体膜分离及其梯级耦合流程的设计与优化    阮雪华

不同粒径的大气颗粒物对各疾病别死亡的急性效应的研究    李林

卫星遥感定量分析燃煤电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    王斯文

北京大气污染物时空变化规律及评价预测模型研究    刘杰

气体分馏装置的工艺操作优化    杨进华

基于CHEMCAD用户接口技术的石化过程虚拟检测系统研究    刘学禹

基于Excel Matlab AspenPlus对精馏工业过程的研究    如斯坦木·库尔班

丙烯精馏塔过程模拟    孙卫国

重油催化裂化气体分馏装置的工艺模拟与优化    刘雨虹

气体分馏装置30万吨/年扩能改造    薛炜

丙烯精馏塔的预测控制研究    海涛

丙烯酸及其酯体系的分离过程模拟    李茜

稀乙烯制乙苯过程模拟、优化及改造    叶文亮

实用膜组件中渗透汽化过程的数学模型和模拟计算    万朝阳,陈翠仙

温室气体CO_2的捕集和分离——分离技术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费维扬,艾宁,陈健

CO_2的捕集封存技术进展及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康丽娜;尚会建;郑学明;

吸附法捕集二氧化碳吸附剂的研究进展    靖宇;韦力;王运东;

中空纤维膜气体分离器的数学模型    贺高红,徐仁贤,朱葆琳

虚拟蒸馏装置及软测量方法研究    陆辽琼,黄德先,金以慧

Hysys软件在分析精丙烯硫化物来源中的应用    冯海春

醇胺法捕集燃煤烟气CO_2工艺模拟及优化    张亚萍;刘建周;季芹芹;罗红情;王剑英;

用动态模拟软件HYSYS指导装置生产    郭广智,何中德,黄磊

OLE Automation与HYSYS扩展程序的开发    潘志祥

二氯甲烷回收条件的优化    王冬群;

二氯甲烷的新用途    李锦春;

氯甲烷的液相氯化    李奕良;

道化学增强氯甲烷实力    

人和环境暴露的氯甲烷的来源    刘会婷 ,谈一飞

不同纬度大气中氯甲烷浓度的研究( 英文)    孙国忠,余琦,陈立民,李院生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非那雄胺中残留的二氯甲烷和三氯甲烷    刘波平;周妍;罗香;曹树稳;王俊德;

降低二氯甲烷消耗定额的方法探讨    李大志;

从敌百虫的废气中回收氯甲烷    

甲醇低温液相法制氯甲烷系产品    陈安栋

氯甲烷源汇分布、自然生产与生态调节:研究概述    王进欣;

二氯甲烷在金属离子改性活性炭上脱附性能的研究    潘红艳;李忠;夏启斌;奚红霞;

二氯甲烷上涨空间不大    吕俭

三农公司实现氯甲烷回收    记者 罗阿华

进口二氯甲烷反倾销正式立案    姚宗

我对进口二氯甲烷进行反倾销调查    余东晖

我国对进口二氯甲烷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张毅

二氯甲烷市场拨云见日    赵淑玲

“鸿鹤”再展翅    川特

二氯甲烷反倾销终止 国内企业低成本抵御冲击    证券时报记者 范彪

二氯甲烷反倾销期终复审立案    记者 刘方斌

反倾销瞄准二氯甲烷    记者 张毅

中国东部陆架海区溴甲烷和氯甲烷的浓度分布和海—气通量研究    陆小兰

二氯甲烷降解菌的分离鉴定、降解特性及关键酶基因克隆与表达研究    吴石金

膜法回收有机硅尾气中氯甲烷流程设计与优化    冯宏超

催化还原法处理二氯甲烷废气研究    程吉

以氯化铵和甲醇合成氯甲烷技术研究    刘世瑞

吸收—光助氧化法处理二氯甲烷废气研究    徐涛

氯甲烷尾气深度回收方法的比较与优化    康志鹏

草甘膦及副产氯甲烷回收新工艺研究    任不凡

氯化铵法合成氯甲烷催化剂的研究    孙玉捧

草甘膦副产氯甲烷回收工艺的开发    翁路平

氯甲烷尾气综合回收工艺设计与优化    杨招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