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填埋场甲烷厌氧氧化过程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02:15
热度:

填埋场甲烷厌氧氧化过程研究【摘要】:甲烷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重要温室气体,控制甲烷的排放是缓解温室效应的必要措施。生物氧化是减少甲烷释放的重要途径。甲烷的氧化曾一度认为仅在好氧条件下

【摘要】:甲烷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重要温室气体,控制甲烷的排放是缓解温室效应的必要措施。生物氧化是减少甲烷释放的重要途径。甲烷的氧化曾一度认为仅在好氧条件下发生,随着厌氧甲烷氧化(AOM)被认识和研究,对厌氧生境的甲烷源功能逐渐转变为源-汇双重功能。近年来,不同生境中耦合不同电子受体的AOM逐渐被发现和研究。但对于填埋场这一多电子受体共存的生境,AOM直接证据不足,动力学及微生物学机理不明。本论文通过对不同填埋龄的填埋场垃圾取样分析,获得了填埋场中AOM的微生物学证据,并证明了填埋场中AOM的电子受体耦合方式有耦合铁还原的厌氧甲烷氧化(Fe-DAMO)、耦合硫酸盐还原的厌氧甲烷氧化(S-DAMO)、以及耦合硝酸盐还原的厌氧甲烷氧化(N-DAMO)过程。通过静态摇瓶实验得Fe-DAMO、S-DAMO、N-DAMO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并基于正交实验分析了环境因子对Fe-DAMO、S-DAMO、N-DAMO过程的影响。建立了模拟填埋场反应器,基于渗滤液好氧处理-回灌技术,提高电子受体回流效率,综合评估了AOM对填埋场甲烷减排的贡献。具体实验结果如下:(1)在Fe-DAMO过程中,甲烷的降解速率与甲烷浓度相关,与三价铁浓度无关,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反应速率常数为89μmol·kg-1d-1;S-DAMO和N-DAMO反应与甲烷和电子受体浓度均正相关,以双底物米门方程对其拟合效果良好。S-DAMO和N-DAMO反应的速率常数分布为170μmol·kg-1d-1和204μmol·kg-1d-1。所以,耦合硫酸盐和硝酸盐的甲烷厌氧氧化过程能更好地控制甲烷释放。(2)正交实验过程中,影响耦合不同电子受体AOM反应的主要环境因子分别是温度,pH,含水率和有机质。在Fe-DAMO过程中,环境因子对AOM过程影响的大小顺序是pH含水率温度有机质,T=26.44℃,p H=5.27,MC=19.29%,om=19.76g/kg时,Fe-DAMO的氧化速率达到最大;在S-DAMO过程中,环境因子对AOM过程影响的大小顺序是pH有机质温度含水率,T=37.19℃,pH=7.27,MC=16.24%,om=11.99g/kg时,S-DAMO的氧化速率达到最大;在N-DAMO过程中,环境因子对AOM过程影响的大小顺序是有机质pH温度含水率,T=28.68℃,pH=8.32,MC=21.07%,om=22.40g/kg时,N-DAMO的氧化速率达到最大。(3)渗滤液经好氧处理后,二价铁迅速转化为三价铁,在第二天时就基本达到稳定的状态,反应器运行到第七天时,渗滤液中已经检测不到二价铁的存在,而渗滤液硫化物转化过程相对缓慢,初始硫酸盐的浓度从120mg/L增大到151mg/L。但由于渗滤液好氧处理过程中,发生了硝化-反硝化作用,大部分氨氮转化为氮气释放,所以得到硝态氮的含量较低。但渗滤液好氧处理试验可以证明,渗滤液经过好氧处理后,还原性的物质被氧化成可供AOM利用的电子受体,为填埋场甲烷汇提供了前提保证。(4)根据动力学拟合结果,将过量的三种电子受体(三价铁、硫酸盐、硝酸盐)回灌到模拟填埋场反应器中,结果表明,单位质量的基质对甲烷削减效率可达90%以上,在甲烷通量为3.3×10-2mol/m2情况下,甲烷的氧化效率至少可达到2.97×10-2mol/m。由此可知,在填埋场高度为10m的情况下,通过厌氧甲烷汇可以削减的甲烷量为0.297mol。相比于好氧甲烷氧化,虽然其速率低,但填埋场深度较大,厌氧甲烷氧化区域大,且可通过人为控制电子受体的回灌,削减渗滤液的同时,实现甲烷减排,因此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垃圾填埋场 甲烷厌氧氧化 电子受体 反应动力学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70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20
  • 1.1 课题研究背景11-12
  • 1.2 甲烷厌氧氧化的研究现状12-17
  • 1.2.1 甲烷厌氧氧化的发生途径12-14
  • 1.2.2 甲烷厌氧氧化的功能微生物14-16
  • 1.2.3 耦合电子受体还原的甲烷厌氧氧化生境16-17
  • 1.3 问题的提出、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7-20
  • 第二章 甲烷厌氧氧化过程识别20-26
  •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20-21
  • 2.2 不同厌氧甲烷氧化菌的识别过程21-25
  • 2.3 本章小结25-26
  • 第三章 甲烷厌氧氧化的反应动力学及影响因素研究26-51
  • 3.1 甲烷厌氧氧化的反应动力学26-35
  • 3.1.1 实验材料与方法26
  • 3.1.2 耦合硫酸盐的甲烷厌氧氧化反应动力学26-29
  • 3.1.3 耦合硝酸盐的甲烷厌氧氧化的反应动力学29-32
  • 3.1.4 耦合三价铁的甲烷厌氧氧化的反应动力学32-35
  • 3.2 甲烷厌氧氧化影响因素研究35-49
  • 3.2.1 环境因子对Fe-DAMO影响36-40
  • 3.2.2 环境因子对S-DAMO影响40-44
  • 3.2.3 环境因子对S-DAMO影响44-49
  • 3.3 本章小结49-51
  • 第四章 基于渗滤液好氧处理的电子受体转化研究51-56
  • 4.1 渗滤液好氧处理过程中硝酸盐的浓度变化51-52
  • 4.2 渗滤液好氧处理过程中三价铁的浓度变化52-54
  • 4.3 渗滤液好氧处理过程中硫酸盐的浓度变化54
  • 4.4 本章小结54-56
  • 第五章 填埋场厌氧甲烷汇功能评估56-64
  • 5.1 Fe-DAMO甲烷汇过程评估56-57
  • 5.2 S-DAMO甲烷汇过程评估57-59
  • 5.3 N-DAMO甲烷汇过程评估59-62
  • 5.4 本章小结62-64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64-67
  • 6.1 结论64-66
  • 6.2 建议66-67
  • 参考文献67-72
  •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72-73
  • 致谢7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350”厌氧胶在我厂的应用    吴晓凤;

三种新型厌氧胶研制成功    雄心;

厌氧粘结剂    T.R.Baldwin;金荣达;

“微胶囊厌氧胶”等项目在杭通过鉴定    陈熊飞;

厌氧胶粘剂    林可君;

国内厌氧胶标准的制定与动态    杨息;

国内厌氧胶标准的制定与动态    杨息;

厌氧胶应用工艺    郑福民;

零件固定用的厌氧胶    李良福

零件固定用的厌氧胶    李良福;

四川省城市生活垃圾厌氧产沼及堆肥的再生利用前景    吴香尧;

苎麻脱胶废水管道厌氧-好氧治理技术开发    余淦申;郭茂新;张砺彦;陈杭飞;付德龙;宋立志;王炜;董立明;史伟祥;过秀华;

一种容油性厌氧胶的研制及其应用    杨晓娜;

内置零价铁强化厌氧污水处理技术    张耀斌;全燮;

硅笼改性耐热厌氧胶的制备及其固化动力学    董双良;高俊刚;董喜华;张彩云;

基于16S rDNA不同靶序列对厌氧ABR反应器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的影响    魏利;马放;李成军;王博;孙伟;

厌氧-好氧法处理漂白和染色废水    C.T.M.J.Frijters;R.H.Vos;G.Scheffer;R.Mulder;

厌氧/缺氧/好氧组合SBR工艺去除活性艳兰KN-G的研究    阮海英;陈亮;陈东辉;黄满红;

利用气压转换技术筛选厌氧真菌    朱伟云;

厌氧折板滤池处理农村污水试验研究    何刚;廖日红;刘操;王培京;

拧紧工业污水的阀门    本报记者张媛

生物解决方案高效处理污水    本报记者 苗昆

“厌氧+好氧”处理造纸废水    广州中环万代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桂琪

厌氧技术:小反应器里的大产业    本报记者 张显峰

世界领先厌氧制沼技术落户安阳    记者 邓娴见习记者 李婧瑜 通讯员 李淑慧

废水处理添新工艺    宗华

废物达标排放 年节本两千万    记者  刘伟 通讯员  徐侠 龙步青

“厌氧+好氧”处理造纸废水    广州中环万代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桂琪

发展循环经济的双重驱动    本报记者 吴诚 李良

畜禽粪便尿污染恶果已突显    中国环境科学院 李岱青

闽江河口湿地甲烷厌氧氧化及其机制研究    王维奇

基于厌氧环境的倒置A~2/O工艺生物除磷机理研究    常功法

多点进水厌氧—多级缺氧/好氧—膜组合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袁丽梅

水生植物的瘤胃微生物转化    岳正波

氨吹脱与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处理猪场厌氧消化液研究    隋倩雯

反硝化同步除磷动力学原理及其在改善MSBR性能中的应用    汪林

一株厌氧发酵木糖产氢菌的分离鉴定及功能评价    刘星

农村(社区)污水集中收集厌氧强化预处理技术研究    张蓓

反硝化型甲烷厌氧氧化微生物富集研究    范秋香

厨房垃圾高效破碎除杂成套化装置设计与优化研究    王昊书

厌氧-SBR处理豆油精炼废水及产乙酸的研究    王睿文

草食动物厌氧真菌与共存甲烷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代谢产物分析    孙美洲

填埋场甲烷厌氧氧化过程研究    王旭

畜禽粪便厌氧发酵液产品的开发及其防虫特性试验研究    李改莲

柠檬酸厌氧出水回用技术探究    綦峰

甾体雌激素厌氧迁移转化特征研究    杨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