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甲烷气氛下煤快速液化反应特性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00:09
热度:

甲烷气氛下煤快速液化反应特性研究【摘要】:在研究甲烷气氛下煤热解特性及甲烷在溶剂中溶解特性的基础上,采用长径比较大的管式反应器,对煤的高温快速液化性能进行研究,考察相关参数对液化反

【摘要】: 在研究甲烷气氛下煤热解特性及甲烷在溶剂中溶解特性的基础上,采用长径比较大的管式反应器,对煤的高温快速液化性能进行研究,考察相关参数对液化反应的影响,并对煤快速液化机理进行初步探讨。 以龙口褐煤为原料,在甲烷气氛下分别进行25、40、55及70℃.min~(-1)四个加热速率下的热重分析,发现在热解反应过程中甲烷和煤之间具有协同效应。根据热重数据,关联了系列不同挥发度下煤的活化能与指前因子等动力学参数。活化能和指前因子随挥发度的变化而变化,指前因子的对数与活化能之间有很好的直线关系,显示出良好的补偿效应,说明龙口褐煤热解反应由许多具有不同的动力学参数的平行反应组成。用活化能分布模型计算了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的分布函数,该模型能较好的表达褐煤在甲烷气氛下的热解特性。 自建了气体高压溶解度的实验装置,测定了甲烷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并选择Peng-Robinson状态方程和两种不同混合规则及基团贡献法对气液平衡数据进行了拟合计算,计算结果表明Peng-Robinson状态方程和基团贡献法都能对实验物系较好拟合。 在甲烷气氛下对煤的快速液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反应温度为400℃~800℃,停留时间为4s~12s,反应压力为10~15MPa。反应产物分别用正己烷、苯和四氢呋喃萃取,通过转化率及产物收率的分析,未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温度为750℃,停留时间为9s时,煤液化达到最佳效果,煤总转化率为25.44%,油气收率达到21.97%,说明甲烷气氛下煤的高温快速液化是可行的。 应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热重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和元素分析等分析手段对原煤、液化残渣及液体产物的结构变化进行了表征,分别从宏观和微观探讨了煤在本工艺中液化反应的历程,考察了煤中有机元素和官能团在反应前后的变化以及液化反应对煤结构变化的影响,同时为工艺的改进和反应机理的探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数据。 【关键词】:煤热解 煤液化 溶解度 甲烷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TQ529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10
  • 第一章 前言10-14
  • 1.1 研究背景10-13
  • 1.1.1 国外煤直接液化研究10-12
  • 1.1.2 国内煤直接液化研究12-13
  • 1.2 本论文工作13-14
  • 第二章 甲烷气氛下煤热解及其动力学研究14-36
  • 2.1 文献综述14-20
  • 2.1.1 煤的热解与液化14-15
  • 2.1.2 煤结构的官能团模型15-16
  • 2.1.3 煤的结构与热解特性的关系16-18
  • 2.1.3.1 煤分子中的质量传递过程16
  • 2.1.3.2 游离相的含量和组成16
  • 2.1.3.3 分子结构16-17
  • 2.1.3.4 官能团的化学反应17-18
  • 2.1.4 煤热解动力学模型的发展18-20
  • 2.1.4.1 单一一级反应模型18-19
  • 2.1.4.2 多级反应模型19
  • 2.1.4.3 分布活化能模型19-20
  • 2.2 煤热解动力学的测定与分析20-26
  • 2.2.1 实验装置及条件20
  • 2.2.2 理论分析20-26
  • 2.2.2.1 DAEM模型的基本理论20-22
  • 2.2.2.2 DAEM模型的数据处理22-26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26-35
  • 2.3.1 煤的热解过程分析26-30
  • 2.3.2 热解动力学30-34
  • 2.3.3 煤热解特征与煤液化的关系34-35
  • 2.4 小结35-36
  • 第三章 甲烷在煤液化溶剂中溶解度的测定与计算36-67
  • 3.1 文献综述36-45
  • 3.1.1 气体溶解度的测定方法36-38
  • 3.1.1.1 静态法36-37
  • 3.1.1.2 循环法37
  • 3.1.1.3 泡点露点法37
  • 3.1.1.4 流动法37-38
  • 3.1.2 气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38-39
  • 3.1.2.1 Bunsen系数38
  • 3.1.2.2 Ostwald系数38
  • 3.1.2.3 Henry定律38-39
  • 3.1.2.4 摩尔分数法39
  • 3.1.3 气液平衡的计算方法39-43
  • 3.1.3.1 状态方程法39-41
  • 3.1.3.2 活度系数法41-42
  • 3.1.3.3 亨利常数法42-43
  • 3.1.4 气体溶解度的估算方法43-45
  • 3.2 溶解度的实验测定45-49
  • 3.2.1 溶剂的选择45-46
  • 3.2.2 实验装置与流程46-49
  • 3.2.2.1 方法的选择46
  • 3.2.2.2 实验装置46-47
  • 3.2.2.3 实验步骤47-48
  • 3.2.2.4 实验装置可靠性检验48-49
  • 3.3 实验数据处理49-51
  • 3.3.1 甲烷在溶剂中溶解度的计算49-50
  • 3.3.1.1 液相中溶解的甲烷的物质的量49-50
  • 3.3.1.2 液相中溶剂的物质的量50
  • 3.3.2 计算示例50-51
  •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51-52
  • 3.4.1 实验数据51
  • 3.4.2 温度与压力对甲烷溶解度的影响51-52
  • 3.5 溶解度计算模型52-66
  • 3.5.1 基团组成及特性参数的确定52-56
  • 3.5.1.1 n-d-M-LP法53-54
  • 3.5.1.2 溶剂基团组成的确定54-55
  • 3.5.1.3 溶剂特性参数的确定55-56
  • 3.5.2 状态方程模拟及计算结果56-61
  • 3.5.2.1 PR 方程及混合规则简介56-60
  • 3.5.2.2 计算结果与分析60-61
  • 3.5.3 UNIFAC法模拟及计算结果61-66
  • 3.5.3.1 气体溶解度的UNIFAC估算方法61-63
  • 3.5.3.2 UNIFAC法用于气液平衡计算的基团参数63-64
  • 3.5.3.3 计算结果与分析64-66
  • 3.6 小结66-67
  • 第四章 煤快速液化反应条件研究67-93
  • 4.1 文献综述67-73
  • 4.1.1 煤直接液化原理67-68
  • 4.1.2 煤直接液化的影响因素68-71
  • 4.1.2.1 煤种的影响68-69
  • 4.1.2.2 反应温度的影响69
  • 4.1.2.3 反应压力的影响69-70
  • 4.1.2.4 反应时间的影响70
  • 4.1.2.5 溶剂的影响70-71
  • 4.1.3 煤快速直接液化71
  • 4.1.4 煤液化产物的分离与分析71-73
  • 4.1.4.1 煤液化产物的分离71-72
  • 4.1.4.2 液化残渣的分析与利用72
  • 4.1.4.3 气相产物组成分析72-73
  • 4.2 煤快速液化反应条件研究73-79
  • 4.2.1 实验装置73-77
  • 4.2.1.1 液化反应系统74-75
  • 4.2.1.2 产品分离分析系统75-77
  • 4.2.2 实验原料77-78
  • 4.2.3 实验步骤78
  • 4.2.4 液化产物收率计算方法78-79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79-87
  • 4.3.1 反应气氛影响79-80
  • 4.3.2 煤浆浓度的影响80-81
  • 4.3.3 反应压力的影响81-82
  • 4.3.4 反应温度的影响82-85
  • 4.3.5 反应时间的影响85-87
  • 4.4 快速液化反应动力学87-91
  • 4.4.1 动力学模型87-90
  • 4.4.1.1 模型187-88
  • 4.4.1.2 模型288-89
  • 4.4.1.3 模型389-90
  • 4.4.2 数据处理与分析90-91
  • 4.5 小结91-93
  • 第五章 快速液化产物分析及液化机理初步研究93-103
  • 5.1 液化产物分析93-100
  • 5.1.1 煤及液化残渣的扫描电镜分析93-94
  • 5.1.2 元素分析94-95
  • 5.1.3 红外分析95-97
  • 5.1.4 X衍射分析97-98
  • 5.1.5 工业分析98-100
  • 5.2 快速液化原理的初步分析100-101
  • 5.3 小结101-103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103-106
  • 6.1 结论103-104
  • 6.2 创新点104-105
  • 6.3 建议105-106
  • 参考文献106-115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115-116
  • 致谢116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气相色谱法测定焦炉煤气中硫化氢    宁艳,王纯园,吴威

常温高压下气体在液体中溶解度测定装置的研制    吕秀阳,吴兆立

煤热失重动力学的研究    朱学栋,朱子彬,张成芳

高温高压下气体在水/地层水中的溶解度实验装置的建立和校核    郑大庆,高军,孙大平,郭天民

气体溶解度的分子热力学(I)——气体在非极性溶剂中的Henry常数    胡英,徐英年,J.M.Prausnitz

气体溶解度的分子热力学(Ⅱ)——气体在极性溶剂中的Henry常数    徐英年,胡英,刘国杰

气相色谱法测定人工煤气组分    陈海虹,吴群莉,马卫兴,许兴友

动力学法测定气体的溶解度    刘凡 ,张成芳

煤裂解特性研究    张建雨,王波,颜涌捷,李桂贞,高晋生

风城超粘稠油的特性参数及气体在稠油中溶解度的预测    潘竟军,柯杰,韩布兴,阎海科,柯以侃

生物质能源发展的趋势及策略    陈建省;张春庆;田纪春;费美娟;邓志英;郭启芳;李兴锋;

应用生物技术构建可持续微藻生物质能源生产体系    巫小丹;刘玉环;刘建强;刘茜;阮榕生;付桂明;

麦秆100℃下甲醇和乙醇醇解产物的组成分析    吴晓娜;赵炜;杨华美;闫彩辉;刘丹;

粗蓖麻油合成生物柴油反应热力学分析    袁红;

中东能源地缘政治与中国能源安全    孙霞;潘光;

焦炉煤气组分气相色谱分析法分析条件    梁祺烽;周卫红;谭洪艳;王雪梅;刘永华;

中美关系新特点——一种基于新地缘关系视角的分析    倪世雄;潜旭明;

中国新能源法律、政策的缺陷与完善    王利;

苯与2-丁烯烷基化反应的热力学分析    王莹;张立新;张傑;李英霞;黄崇品;

甲醇-苯-离子液体等压汽液平衡数据的测定    李群生;马各土夫;朱炜;付永泉;李仑;

工艺条件对神东煤直接液化的影响    罗洁;张德祥;高山松;

基于微型高压釜的神华补连塔煤直接加氢液化动力学    夏伟平;彭浩;张德祥;

劣质煤混烧热解特性实验研究    范文武;

我国新型煤化工项目选择风险浅析    李雪梅;李长峰;赵军;

煤浆燃料的发展利用现状    刘晓;徐超;

生物质与煤热解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朱孔远;谌伦建;马爱玲;

国际水电发展情况及对有关问题的思考    贾金生;

中国煤化工生态工业系统优化与分析    胡山鹰;周丽;金涌;

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与必须深层次思考的几个科学问题——非化石能源发展的必由之路    滕吉文;张永谦;阮小敏;

色谱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马明广;魏云霞;

镁基储氢材料的制备及对二硫化碳、噻吩的加氢性能研究    杨敏建

煤岩变形破裂电荷感应规律的研究    赵扬锋

碟形越浪式波能发电装置的水动力性能研究    黄燕

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能源合作与中国能源安全    张耀

城市能源战略储备系统研究    秦青林

大型电站锅炉掺烧印尼煤的研究与应用    徐远纲

典型煤种热解气化特性研究    石金明

结构化创新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李伟

细颗粒物的电收集技术研究    朱继保

煤自然发火期快速预测研究    梁运涛

水分对构造煤瓦斯解吸规律影响的实验研究    陈攀

义马煤气化反应性研究    谷小虎

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特性的研究    马爱玲

氟醇化合物的分离及相平衡研究    孙超

我国能源生产结构优化研究    姚丛笑

生物柴油合成新工艺研究    张苗娟

盐酸克林霉素在混合溶剂中溶解度及物性数据的研究    赵晓雁

中国能源效率空间分布格局及模式研究    李良玉

基于热重分析法的硫铁矿自燃特性实验研究    陈晨

平庄古山矿煤层自燃特性的热重动力学实验研究    张丽娜

天然气组分的溶解特征及其意义    付晓泰,卢双舫,王振平,曲佳燕

煤热失重动力学的研究    朱学栋,朱子彬,张成芳

气体溶解度的分子热力学(I)——气体在非极性溶剂中的Henry常数    胡英,徐英年,J.M.Prausnitz

用四氢化萘预处理对煤快速热解的作用    王杰,颜涌捷,王复,魏永江

两种褐煤快速脱挥发分行为    颜涌捷,王杰,从大伟

神府烟煤和黄天棉褐煤的快速热解    王杰,颜涌捷,薛为岚,陈林,王劲

煤的快速热解焦燃烧气化特性    吕学珍,黄瀛华,颜涌捷,蔡根才

吸热型碳氢燃料热安定性研究    孙海云,郭永胜,方文军,林瑞森

汽相循环法加压汽液平衡装置    吴兆立,冯耀声,陈钟秀,李昌圣,谢勇,寿张根,吴国宏

原油全馏分汽液相平衡数据的计算    杨光炯,黄祖祺

煤直接液化的动力学——不同反应条件的影响——    

煤质特性与煤直接液化关系分析    贾风军;

煤直接液化装置开车过程中循环溶剂性质变化规律及其影响    吴秀章;舒歌平;

煤直接液化残渣热解特性研究    王鹏,步学朋,忻仕河,邓一英

煤直接液化残渣的性质与气化制氢    崔洪!博士生,杨建丽,刘振宇,毕继诚

煤直接液化催化剂研究的新进展    申峻,王志忠

煤液化过程热解动力学特性的研究    邹纲明,李海滨

工业硫酸亚铁用做先锋、神木、依兰煤直接液化催化剂的研究    朱继升,杨建丽,刘振宇,钟炳

煤直接液化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张银元,赵景联

Millmeran煤和氢—甲烷混合气在高压下反应的液化产品    陈明秀;M.F.Voigtmann;

两相UASB反应器处理木薯淀粉废水的启动运行特性研究    冼萍;潘正现;钟莉莹;

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中还原过程对Ni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宫立倩;陈吉祥;张继炎;李萍;

基于微型高压釜的神华补连塔煤直接加氢液化动力学    夏伟平;彭浩;张德祥;

煤直接液化性能及固体酸催化性能    李红权;崔冬芳;

超快THz波的研究进展    邢岐荣;田震;梁冬;谷建强;栗岩峰;王昌雷;温海燕;李芳;柴路;王请月;

介质阻挡放电条件下甲烷部分氧化制甲醇的研究    张安杰;朱爱民;李小松;石川;

复合储气材料对氢、甲烷混和气体的储放气研究    孙艳;周亚平;周理;

甲烷芳构化反应中Mo/MCM-22和Mo/ZSM-5催化剂的比较    白杰;刘盛林;谢素娟;徐龙伢;林励吾;

超临界干燥对La_(0.8)Sr_(0.2)FeMn_(1.5)Al_(9.5)O_(19-δ)六铝酸盐性能的影响    张涯远;蒋政;张世超;朱庆山;

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Co/MgO/HZSM-5催化剂的研究    张诺伟;黄传敬;高晓晓;翁维正;万惠霖;

煤液化专利技术管窥    魏衍亮

煤气化及煤液化洁净技术应用发展趋势    高建业

成本控制决定竞争力    张福琴

技术创新“黏合”煤炭与化工    本报记者  朱磊

35亿年前微生物就能造甲烷    记者  陈超

日本利用海藻进行甲烷发电和废热供暖系统实验    新洲

神华煤项目获肯定    特约记者 韩惠 通讯员 孙志超

欧美发现目前火星生命重要证据    王俊鸣

“卡西尼”在土卫六上看见“疑似湖泊”    记者 陈勇

“党和国家需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本报记者  陈建强

甲烷气氛下煤快速液化反应特性研究    蔡俊青

甲烷低温等离子体活化与煤热解耦合过程研究    贺新福

甲烷在常压和高压下溶解度的测定与计算    夏淑倩

煤中有害元素直接液化迁移行为及其环境效应    夏筱红

煤热解与甲烷二氧化碳重整耦合过程中焦油的形成机理及组成分析    王鹏飞

Ni、NiH~+、NiO和MgO等活化甲烷的理论研究    杨华清

神华煤直接液化动力学及机理研究    李显

~(99)Tc在模拟地质条件下的吸附、扩散、弥散及水溶液化学行为研究    刘德军

煤直接液化轻质油的芳烃分离与液化产物再加氢行为研究    黄珏

碳团簇型微波吸收材料及外场作用下分子特性研究    徐国亮

甲烷在甲醇和烃类混合溶剂中高压溶解度的研究    郭玉高

煤热解反应动力学及高温快速液化反应特性的研究    李海宾

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Ni-Ce_xZr_(1-x)O_2催化剂的研究    于彦存

结合水合物生成机理研究甲烷在水中的溶解度    耿昌全

富氢气氛下煤快速液化的实验研究    刘卫兵

微位移法在鼓泡塔内气含率测量及流型判别中的应用研究    郝朋越

高压下甲烷在柴油类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测定与计算    张国建

义马煤直接液化性能的研究    王敏

CH_4-CO_2低温转化合成含氧有机物的研究    王晓红

改性尿素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荆瑞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