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二氧化碳与氮气或甲烷混合物的吸附分离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0:59:31
热度:

二氧化碳与氮气或甲烷混合物的吸附分离【摘要】:二氧化碳排放所产生的温室效应是一个令人担忧的全球性环境问题;而绝大多数排放的二氧化碳是由化石燃烧所产生的,因此从烟道气中分离和捕集二氧

【摘要】:二氧化碳排放所产生的温室效应是一个令人担忧的全球性环境问题;而绝大多数排放的二氧化碳是由化石燃烧所产生的,因此从烟道气中分离和捕集二氧化碳对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许多开采出的天然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严重影响天然气的使用,因此从天然气中分离二氧化碳对提高天然气的热值和使用也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在本文中,以CH_4/CO_2和N_2/CO_2为模型混合气,研究了醇胺改性吸附剂的吸附分离性能。首先选择了高沸点的三乙醇胺(TEA)、N-甲基二乙醇胺(MDEA)和混合胺N-甲基二乙醇胺+哌嗪(MDEA+PZ),用不同浓度的醇胺液对硅胶和活性炭进行了改性,分别进行了CH_4/CO_2混合气的穿透和脱附再生实验研究,得到了它们的穿透曲线以及分离因子等数据;另外,选择了13X型沸石分子筛吸附剂,对其进行了穿透和脱附再生实验研究,也得到了它们在不同条件下的穿透曲线、分离因子、再生成本以及再生度等参数。 对不同吸附剂的吸附分离性能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硅胶在TEA负载率为0.8,MDEA负载率为0.6,PZ/MDEA摩尔比为R=0.167时,分离因子最佳,分别为10.09、11.05和18.98;而活性炭和用MDEA改型的活性炭对混合气的分离因子均非常小。13X型吸附剂的分离因子为6.24。吸附剂可以用吹扫的方法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再生,而其吸附容量仍保持稳定,经过多次吸附再生循环液膜也保持不变,表明本文研究的吸附剂适合变压吸附过程。 在不同的工艺条件下,进行了变压吸附工艺的连续变压操作实验。考察了操作压力、吸附时间、均压时间、吹扫时间、吹扫气速等指标,确定了适宜的变压吸附操作条件。连续操作说明了吸附剂性质是稳定的。二氧化碳在出口气浓度经过9个循环后可以低于0.05%,并且200循环后仍保持稳定。表明胺改性硅胶吸附剂吸附适合分离CO_2/N_2和CO_2/CH_4。 【关键词】:甲烷 二氧化碳 硅胶 吸附分离 穿透曲线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X70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10
  • 第一章 研究背景10-38
  • 1.1 二氧化碳分离现状11-21
  • 1.1.1 物理吸收11-13
  • 1.1.2 化学吸收13-16
  • 1.1.3 吸附分离16-18
  • 1.1.4 膜分离18-20
  • 1.1.5 离子液体20-21
  • 1.1.6 低温蒸馏21
  • 1.2 变压吸附分离技术21-27
  • 1.2.1 变压吸附分离技术概述21-23
  • 1.2.2 变压吸附基本工艺及研究进展23
  • 1.2.3 工艺步骤的改进23-25
  • 1.2.4 分离效果的品质指标和主要影响因素25-27
  • 1.3 吸附剂表征27-34
  • 1.3.1 吸附等温线27-29
  • 1.3.2 比表面积29-32
  • 1.3.3 孔径分布32-34
  • 1.4 孔径对分离C0_2/CH_4 和C0_2/N_2 的影响34-36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36-38
  • 第二章 实验部分38-61
  • 2.1 实验中涉及的概念38-42
  • 2.1.1 分离因子38-39
  • 2.1.2 穿透曲线39-41
  • 2.1.3 负载率41
  • 2.1.4 再生成本系数41-42
  • 2.1.5 再生实验42
  • 2.1.6 再生度42
  • 2.2 实验试剂和设备42-44
  • 2.2.1 试剂42-43
  • 2.2.2 设备43
  • 2.2.3 吸附剂的预处理43-44
  • 2.2.6 吸附床的装填44
  • 2.3 原料气的配制44-46
  • 2.3.1 实验步骤45-46
  • 2.3.2 配置实验用气组成46
  • 2.4 色谱分析46-48
  • 2.4.1 实验原理46-47
  • 2.4.2 色谱使用步骤47
  • 2.4.3 色谱校正因子的计算47-48
  • 2.5 床层自由体积的确定48-51
  • 2.5.1 静态法实验装置48-49
  • 2.5.2 吸附床自由体积的测定49-51
  • 2.6 单塔穿透实验装置51-52
  • 2.7 动态法实验方法的可靠性52-55
  • 2.7.1 等温操作52-53
  • 2.7.2 床层无压降53-54
  • 2.7.3 活塞流54
  • 2.7.4 稀释的混合气54
  • 2.7.5 气固相浓度可以达到瞬间平衡54-55
  • 2.8 实验操作流程55-57
  • 2.8.1 穿透操作流程55-56
  • 2.8.2 单塔穿透与脱附再生实验56-57
  • 2.9 77K氮吸附表征57-61
  • 2.9.1 参比槽体积确定58
  • 2.9.2 吸附剂准备58
  • 2.9.3 吸附槽内自由空间体积确定58-59
  • 2.9.4 吸附平衡测定59
  • 2.9.5 吸附量计算59-61
  • 第三章 醇胺改性吸附剂分离含二氧化碳混合气的研究61-88
  • 引言61-62
  • 3.1 实验62-63
  • 3.2 结果与讨论63-77
  • 3.2.1 吸附剂孔结构分析63-64
  • 3.2.2 TEA改性硅胶对C0_2/CH_4 吸附分离64-67
  • 3.2.3 MDEA改性硅胶对C0_2/CH_4 吸附分离67-69
  • 3.2.4 MDEA+PZ改性硅胶对C0_2/CH_4 吸附分离69-71
  • 3.2.5 PZ增强吸收作用71-73
  • 3.2.6 TEA改性活性炭对C0_2/CH_4 吸附分离73-76
  • 3.2.7 小节76-77
  • 3.3 吹扫再生77-81
  • 3.4 真空脱附再生81-84
  • 3.5 吸附剂再生稳定性84-85
  • 3.6 温度对分离因子的影响85-86
  • 3.8 结论86-88
  • 第四章 变压吸附分离工艺连续操作研究88-105
  • 引言88-89
  • 4.1 实验89
  • 4.2 CH_4/C0_2 变压吸附工艺连续操作89-97
  • 4.2.1 工艺装置89-90
  • 4.2.2 工艺流程及操作时序90-91
  • 4.2.3 变压吸附参数确定91-96
  • 4.2.4 连续性实验96-97
  • 4.2.5 小节97
  • 4.3 N_2/C0_2变压吸附工艺连续操作97-104
  • 4.3.1 微型变压吸附分离时序97-98
  • 4.3.2 变压吸附参数确定98-103
  • 4.3.3 连续性实验103-104
  • 4.3.4 小节104
  • 4.4 结论104-105
  • 第五章 固定床吸附分离二氧化碳过程分析105-113
  • 引言105
  • 5.1 吸附动力学原理及相关计算105-107
  • 5.1.1 吸附动力学105-106
  • 5.1.2 传质及吸附速率106-107
  • 5.1.3 理想固定床吸附过程107
  • 5.2 固定床吸附分离过程的数学分析107-110
  • 5.3 固定床吸附分离二氧化碳过程分析110-112
  • 5.4 小结112-113
  • 第六章 结论113-114
  • 参考文献114-127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127-128
  • 致谢12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CO_2/CH_4在微波活性炭上的吸附分离研究    李芬容

温室气体CO_2的分离技术    李兰廷,解强

常用吸附剂的基础性能及应用    梁肃臣

应用变压吸附法分离回收CO_2    唐莉,王宝林,陈健

CO_2/CH_4醋酸纤维素分离膜的制备    郝继华,王志,王世昌

二氧化碳的分离提纯方法    谭东

低温甲醇洗工艺的发展和改进    张翊人;

烟道气中回收CO_2    王志安

MDEA-MEA混合有机胺水溶液吸收CO_2    任铮伟,李盘生,路琼华,黎四芳

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丙烯腈共聚物膜的制备及其气体渗透性能    沈江南;吴礼光;张林;陈欢林;高从堦;

大气中二氧化碳分离技术的研究与现状    李玉龙,张宝真,姚树人

椰壳基微孔活性炭制备与表征研究    苏伟

毛竹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王玉新

炼焦煤煤粉对焦化废水的吸附特性研究    方金武;宋晓艳;蔡昌凤;唐传罡;

生物质活性炭制备的比较研究    董宇;申哲民;王茜;刘婷婷;马晶;

微米级PSIEF对染液中阳离子吸附性能的研究    冯淑芹;付中玉;李从举;

4A分子筛脱除偏二甲肼中微量水分的吸附平衡和动力学研究    苟小莉;王煊军;

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硅无机膜工艺研究    刘鹏;张克铮;

变压吸附富氧装置在玻璃池窑的应用    李化治, 郑克明, 唐文龙

聚氯乙烯多乙烯多胺树脂吸附造纸废水中金属离子的热力学行为研究    李善吉

氨基膦酸树脂对汞、铅混合液的吸附研究    张启伟,王桂仙

高分子螯合树脂吸附动力学参数测定    王桂仙,张启伟

箱装体模块内气体净化技术研究    崔建伟;徐筱欣;韩小波;

喷射式超重力旋转床吸收CO_2的研究    高升;刘学军;王广全;李育敏;张海燕;杨守斌;计建炳;

火电厂CO_2的脱除技术    张天敏;原永涛;崔丽;

CO_2回收方法与利用途径及开发建议    胡晓波;胡晓湘;胡庆福;

Li_4SiO_4的制备表征及CO_2吸附与模拟    袁文辉;梁杰;李莉;

钢铁企业副产煤气的利用及其CO_2的处理    柳政根;储满生;王兆才;

高真空多层低温气瓶真空获得与维持的试验研究    李阳;魏蔚;李祥东;汪荣顺;

二氧化碳的分离工艺现状及进展    邢奕;王志强;洪晨;

膜吸收和化学吸收分离CO_2特性的研究    晏水平

大洋多金属结核合成锂离子筛与吸附基础研究    冯林永

ZrO_2基固体酸碱催化水解低浓度氟利昂的研究    刘天成

蛭石—水溶液体系中锌、镉离子吸附特性与离子吸附理论    赵芳

改性吸附材料对恶臭气体的吸附效应与机理研究    刘南

热解稻壳炭基多孔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应用基础    李大伟

新型功能化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在金属离子分析中的应用    李振华

餐厨垃圾制沼及膜法沼气提纯一体化系统设计及理论研究    尼姝丽

阳离子木屑纤维素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与应用研究    钱晓荣

碳材料捕获燃烧后二氧化碳过程研究    沈春枝

改性茶叶对工业废水的吸附性能研究    黄江胜

锰氧化物改性沸石(MOCZ)对罗丹明B和4-氯苯酚的吸附研究    马江雁

羊皮革的吸水性能研究    吕诚业

明胶与改性明胶吸附/解吸水分的动力学研究    李杰

深部煤体瓦斯吸附规律的研究    年军

利用污水污泥和高浓度二氧化碳培养海洋微藻技术研究    谢爽

二氧化碳在有机胺中吸收及解吸动力学研究    张宁

不同炭质多孔材料对二氧化碳的吸附性能比较    葛明

CO_2吸附和输送技术研究    高蓝宇

镧负载粉煤灰基吸附剂深度处理稀土冶炼氨氮废水    袁艳梅

一种制备活性氧化铝的新方法    谭亚南;李枫;伊晓东;王跃敏;方维平;万惠霖;

用于分离CH_4/CO_2的分子筛型PAN-ACF的制备和性能     陆安慧,郑经堂

新型CO_2-PSA吸附剂的性能研究    张健,张永春,柏巍,田荔

变压吸附气体分离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魏玺群,陈健

致密皮层非对称气体分离膜的制备    郝继华,王世昌

负载型碳酸钾催化剂上二氧化碳与1,2-丙二醇合成碳酸丙烯酯反应研究    陈鸿;赵新强;王延吉;

陶瓷基Al~(3+)掺杂硅胶吸附剂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方玉堂,梁向晖,范娟,丁静,杨建平,杨晓西

不同结构活性炭对CO_2、CH_4、N_2及O_2的吸附分离性能    王玉新;苏伟;周亚平;

MDEA-MEA混合有机胺水溶液吸收CO_2    任铮伟,李盘生,路琼华,黎四芳

VOCs在MAC上吸附等温线的测定与拟合    谢兰英;Lingai Luo;李忠;

中孔活性炭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以及聚苯乙烯的降解    丰惠敏

活性炭吸附处理苯和甲苯气体的性能及机理研究    周烈兴

焦炉煤气中氢气和甲烷的吸附分离    刘艳娜

用于定容储存天然气的活性炭吸附剂的研制    温斌,王琪

碳基材料吸附储氢原理及规模化应用前景    周理

间苯二酚-甲醛有机气凝胶的结构控制研究    蒋伟阳,张波,周斌,沈军,王珏

高表面积活性碳的制备    张晓昕,郭树才,邓贻钊

表面官能团对活性炭性能的影响    庄新国,杨裕生,杨冬平,嵇友菊,唐致远

固定烟道气温室气体的微藻的分离及培养特性测定    岳丽宏,陈宝智,王黎,胡筱敏

C_2H_4-CO_2在Co-丝光沸石上吸附分离研究    刘淑芹,王金渠,殷德宏

应用变压吸附法分离回收CO_2    唐莉,王宝林,陈健

温室气体CO_2的收集、存储与再利用    

超级电容器用多孔碳材料的研究进展    田艳红,付旭涛,吴伯荣

改性聚乙烯醇复合膜对微水重石脑油的渗透汽化脱水研究    马江权;侯永涛;周斌;郭楠;黄荣荣;樊继利;

变压吸附浓缩煤层气吸附剂的选择实验    刘应书;郭广栋;杨雄;李永玲;张辉;孟宇;

渗透蒸发脱除水溶液中挥发性有机物    韩煦,刘家祺,王洪军,李俊台

泡沫分离技术及其发展现状    齐荣;余兆祥;李佟茗;

NaY沸石膜的合成及用于渗透汽化分离苯-环己烷    游在鑫;李邦民;王金渠;

SiO_2超滤膜的表面改性与油气分离    梁建友;

氢-水同位素交换分离因子理论计算    钟正坤,张莉,孙颖,陈银亮,朱正和

钯氢化物同位素分离因子的理论计算与实验测定    唐涛,陈虎翅,陆光达,郭文胜

镅(Ⅲ)、锔(Ⅲ)阳离子交换分离的优良淋洗剂——α-羟基α-甲基丁酸    陈忠对,刘国兴,王旭辉,王雄飞,陆兆达,杨裕生

富勒烯的分离因子随碳数的变化规律    魏毅力,王福安,王文昌

钯氢化物同位素分离因子的理论计算与实验测定    唐涛;陈虎翅;陆光达;郭文胜;李洁;

固体聚合物电解池分离氢同位素的理论分析    谢波;胡睿;

钛吸氕氘混合气的同位素效应    黄刚;曹小华;龙兴贵;罗顺忠;杨本福;刘文科;

离子交换法分离硼同位素的研究进展    张娜;刘吉平;王银杰;李燕月;高萍;

用PVA膜渗透蒸发分离醋酸丁酯生产体系中的水分    邹昀;童张法;刘琨;Feng Xianshe;

3-甲基吡啶与4-甲基吡啶多级解离萃取分离    吕建华;肖国民;赵欢;侯安鑫;

PVA-PAA酯化交联膜渗透蒸发分离乙醇/水体系    张垒;于萍;罗运柏;

Ne同位素色谱的制备    王昌斌;邢丕峰;罗阳明;

纳米纤维素改性渗透汽化膜材料的研究    白露;曲萍;高源;张力平;俞月;田维乾;

PHPVAc在溶液中的链形态,膜的聚集态及其PVAP分离性能的研究    孙红波;杨扬;钱锦文;安全福;

吸附法浓缩煤层气甲烷研究    刘聪敏

乳状液膜和支撑液膜体系手性分离苯丙氨酸的传质机理与模型    黄笃树

气体在纳米孔碳膜内吸附、扩散及分离的分子模拟研究    吴志强

反Trade-off效应的有机—无机杂化渗透蒸发膜的研究    彭福兵

N-甲酰吗啉抽提芳烃体系相平衡及过程模拟研究    陈东初

改性酚酞侧基聚芳醚酮渗透蒸发膜的制备及其醋酸脱水性能研究    陈建华

两类手性化合物在Pirkle型手性固定相上拆分机理的理论研究    张兵

共聚物渗透汽化膜的制备、结构及分离水中微量有机物性能的研究    白云翔

PVDF中空纤维复合膜及其异丙醇水体系渗透汽化分离性能研究    侯同刚

界面聚合法制备分离CO_2固定载体复合膜    赵卷

钯吸放氢同位素的热力学性质研究    唐涛

3-甲基吡啶与4-甲基吡啶的分离研究    赵欢

Ti-Mo合金吸放氢同位素效应研究    王伟伟

中空纤维复合膜脱除水中有机物的渗透汽化过程研究    史洪武

乙酸乙酯—乙醇—水共沸物渗透汽化脱水    张秀华

牺牲硅胶法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在拆分DL-苯丙氨酸中的应用研究    项伟中

空气中低含量甲烷的变压吸附分离    王琰

二甲苯异构体分离用β-CD交联物/PVA共混膜的制备    蔡荣锡

二甲苯异构体渗透汽化分离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柳能军

渗透汽化分离耦合丙酮—丁醇发酵的研究    童灿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