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中国暖季短时强降水分布和日变化特征及其与中尺度对流系统日变化关系分析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3:04:31
热度:

中国暖季短时强降水分布和日变化特征及其与中尺度对流系统日变化关系分析【摘要】:短时强降水是强对流天气的一类。基于中国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质量控制后的1991-2009年876个基本基准

【摘要】:短时强降水是强对流天气的一类。基于中国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质量控制后的1991-2009年876个基本基准气象站整点逐时降水资料,通过不同时段的发生时次频率分析,给出了中国暖季(4—9月)不小于10、20、30、40、50 mm/h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并重点同利用静止气象卫星红外相当黑体亮度温度(T_(BB))资料获得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日变化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短时强降水时次频率地理分布同暴雨(≥50 mm/d)分布都非常相似,但50 mm/h以上的短时强降水时次频率非常低,地理分布差异显著。短时强降水发生频率最高的区域为华南,其次为云南南部、四川盆地、贵州南部、江西和长江下游等地。最大降水强度可超过180 mm/h(海南);在短时强降水发生频率很低的区域,也有超过50 mm/h的强降水。从月际变化来看,7月最为活跃,其次为8月。逐候变化显示,短时强降水具有显著的间歇性发展特征(跳跃性分布的特征),但总体上呈现缓慢增强、迅速减弱的特点;以7月第4候最为活跃。中国总体平均的短时强降水的频率和最大强度的日变化有3个峰值,主峰在午后(16-17时,北京时),次峰在午夜后(01-02时)和早晨(07-08时);中午前后(10-13时)最不活跃。中国短时强降水和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日变化特征基本一致,但午夜后时段二者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区域的短时强降水和中尺度对流系统日变化具有不同的活跃时段和传播特征,具有单峰型、双峰型、多峰型和持续活跃型等日变化类型,这不仅与较大尺度的天气系统环流相关,且与地势、海陆等地理分布密切相关。 【作者单位】: 国家气象中心;浙江大学;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 气候 时空分布 日变化 传播
【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206004、GYHY201206003、GYHY200906003) 973项目(2013CB430106)
【分类号】:P426.6
【正文快照】: 1引言短时强降水是强对流天气的一类,易于导致城市内涝和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例如2010年8月8日甘肃舟曲的特大泥石流灾害),是强对流天气业务预报的重点之一。中国中央气象台定义的短时强降水是指小时降水量)20 mm①;中国的暴雨是指日降水量)50 mm。短时强降水和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我国副热带地区夏季深对流活动气候分布特征    郑永光;王颖;寿绍文;

卫星观测的中国及周边地区闪电密度的气候分布    马明,陶善昌,祝宝友,吕伟涛

北京及周边地区5~8月红外云图亮温的统计学特征及其天气学意义    郑永光;陈炯;陈明轩;王迎春;丁青兰;

中国及周边地区夏季中尺度对流系统分布及其日变化特征    郑永光;陈炯;朱佩君;

北京市夏季降水的日变化特征    李建;宇如聪;王建捷;

近50年来中国夏季降水及水汽输送特征研究    申乐琳;何金海;周秀骥;陈隆勋;祝从文;

近50年中国气温、降水极值分区的时空变化特征    黄琰;封国林;董文杰;

我国1小时雨强的时空分布特征    姚莉;李小泉;张立梅;

2007年夏季长江流域及周边地区地闪时空分布及其天气学意义    王颖;郑永光;寿绍文;

华南及邻近海域夏季深对流活动气候特征    郑永光;陈炯;

建筑节能应与地区气候结合    毛建西,陈玉兴,王波

合肥地区住宅空调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    魏彩欣;刁永发;

地形对对流参数特征影响研究    徐光清;丁霞;郝莹;

湘潭市近30多年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张勇;王敏;邓江楼;陶建军;向茂成;

1次江淮大暴雨中尺度系统的数值模拟与诊断分析    马吉红;潘晓滨;

一次致洪大暴雨分析    张杰;杨瑞峰;贾汉奎;袁超;王继鹏;

“格美”台风暴雨的多普勒动力分析    刘小弟;汤达章;

江淮地形对一次梅雨锋暴雨影响的数值模拟试验    易军;寿绍文;王玉昆;

台风暴雨监测分析    张震;汪翔;黄鹤;

山西夏季降水及其对太行山农业的影响    刘强军;

2007年6月广西柳州一次特大暴雨天气的成因分析    董海萍;邓辉;岳琨;

2010年7月18—21日西南涡北上型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饶晓琴;

河南省及其邻近区域5~8月深对流云的时空特征及其天气学意义    苏爱芳;郑永光;吕晓娜;

2010年5—6月南方持续性暴雨的成因分析    王晓芳;黄华丽;黄治勇;

广州“5.7”高空槽后和“5.14”槽前大暴雨过程对比分析    伍志方;曾沁;吴乃庚;叶爱芬;李怀宇;庞古乾;

基于两次副高边缘类川西暴雨的预报思考    徐琳娜;康岚;

气候变化对我国小麦白粉病的影响    邹亚飞;周益林;段霞瑜;

一次东南沿海东风波大暴雨中尺度分析    余贞寿;滕卫平;张灵杰;徐亚钦;

中国及周边地区夏季中尺度对流系统分布及其日变化特征    郑永光;陈炯;朱佩君;

利用风廓线雷达资料分析低空急流的脉动与暴雨关系    刘淑媛;郑永光;陶祖钰;

川西高原甘孜黄土记录的早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古气候变化    刘冬雁

湿热地区通信基站建筑节能设计策略与技术    陈沂

湿热地区降雨对墙体传热的影响研究    李丽

对一次大别山中尺度强对流系统的水分循环过程和非绝热加热过程的分析研究    汪小康

南海北部陆坡区沉积矿物学记录及其构造和古环境意义    黄杰

南黄海DLC70-3孔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记录与环境响应    梅西

热带气旋远距离暴雨的研究    丛春华

东北冷涡结构特征及其强降水形成机理研究    钟水新

中国东部季风湿润区大气水分收支特征的研究    廖荣伟

梅雨锋低涡暴雨位涡动力学研究    潘维玉

一次秋季台风暴雨的机制研究    张程明

石家庄地区气候变化特征的研究    卞韬

基于GIS的多尺度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马兰艳

江淮地区降水和对流特征以及MCS天气条件:梅雨期与梅雨前、后期对比分析    汪会

热带扰动引发的华南特大暴雨个例分析    徐珺

华北空中水资源年代际变化及其与大尺度海—陆温度变化的关系    张书萍

2009年上海浦东新区大气能见度变化的研究    毕凯

热带季风、海陆热力差异在东亚副热带季风中的作用    靳莉君

LAPS系统对多种探测资料的融合及在GRAPES模式中的应用研究    刘春文

影响东亚夏季风的春季海陆热力关键区的年代际变化    郑旭程

用NCEP资料分析华北暖季对流性天气的气候背景    郑永光;张春喜;陈炯;陈明轩;王迎春;

1993~1996黄海及其周边地区M_αCS的普查分析    郑永光,朱佩君,陈敏,白洁,王立琨,李亚萍,魏雪,陶祖钰

2003年淮河流域持续暴雨的云系特征及环境条件    郑永光;陈炯;费增坪;王洪庆;张焱;

用NCEP资料分析华北暖季对流性天气的气候背景    郑永光;张春喜;陈炯;陈明轩;王迎春;

梅雨锋的天气尺度研究综述及其天气学定义    郑永光;陈炯;葛国庆;黄艳芳;张春喜;

渐近极值理论在气候极值降水预测中的应用    王柏钧,陈刚毅

成都地面最低气温年极值的渐近分布    孟庆珍,张杏敏

中国降雹的气候特征    刘全根,汤懋苍

近五百年我国旱涝史料的分析    王绍武,赵宗慈

中国北方近50年温度和降水极端事件变化    翟盘茂,潘晓华

中国夏季降水的气候变率及其可能机制研究    王遵娅

黔东南冰雹气候变化特征及机理分析    田菊萍;黄艳;顾欣;

贵州雷电时空分布及强度特征分析    杨秀庄;卢璐;王宇;

陕西洪涝灾害与对策    段桂兰;刘瑞芳;陶建玲;陈桂玲;

河北省近年地闪特征分析    柴东红;李宗涛;田艳婷;秦保国;吴孟恒;

西安市大降水的气候特征分析    邓小丽;薛春芳;林杨;赵荣;

新疆雪密度时空分布及其影响特征研究    黄慰军;黄镇;崔彩霞;冯志敏;李秦;王蕾;

陇县冰雹灾害特征分析    刘引鸽;文彦君;张转霞;

广东春季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和预测研究    陈慧娴;陈创买;林爱兰;

近40年来西北地区沙尘暴日数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    陈锦;李东庆;喻光明;孟庆洲;雍国武才;

浙江省雨涝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钟晋阳;王秀珍;黄敬峰;叶基瑶;张峰;

短时强降水历史个例查询与潜势预报系统研究    张莹;徐春阳;袁志勇;武敬峰;吴新胜;

新型探测资料在短时强降水过程研究中的应用    汪小康;

一次局地短时强降水天气分析    安冬亮;马勇;

2010年广东省运会期间的气象条件分析    李明华;崔少萍;吴蔚;张子凡;杨柳;杜小松;

黔东南冰雹气候变化特征及机理分析    田菊萍;黄艳;顾欣;

2006年7月20日一次短时强降水过程分析    吴莹;吕建芬;

近30年我国暴雨时空分布特征    钱传海;张金艳;许力;

“080814”北京短时强降水过程中尺度分析    苏永玲;何立富;

浙西地区短时强降水预警报研究    苏来琪;汪洁;

豫北一次大暴雨过程成因分析    王爱玲;张玉峰;陈海成;陈淑红;窦彩霞;马宁;

建立公平而有效的国际气候机制    记者 亦卓

浅析陕西及周过地区极端暴雨    西安市气象台台长 首席预报员 张弘 连线记者 王龙

大西安,不能迈不过暴雨的门槛    本报记者 苏嵘

惊心动魄12小时    本报通讯员 江然 吴婷婕 陈春忠 许德明

黄河源区气候持续干旱化    吕雪莉

气候专家评述隆冬奇暖原因    李丹 通讯员 郭战峰

天气与气候的科学概念    张家诚

气候专家:还需从气候角度考证    林琳江然 王媛 单丽静 杨夏 通讯员 陈璇 魏建苏 曹颖

务必做好气候监测预测服务    记者 李赛 通讯员 郭战峰

三江源地区的气候变迁    李林

新疆区域面雨量及空中水汽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史玉光

内蒙古地区空中水资源时空分布及卫星监测方法研究    达布希拉图

引起华北持续干旱的环流异常型及其与西北干旱区热力变化的关联    周连童

半干旱区不同下垫面地气相互作用研究    涂钢

极涡的活动特征与数值模拟及其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张恒德

2003年8月川西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卢萍

北京大气臭氧浓度变化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    安俊琳

建筑气候分析与设计策略研究    杨柳

地基GPS遥感大气可降水量及其在气象中的应用研究    李国平

中国紫外与光合有效辐射的联网观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胡波

短时强降水发生的环境条件和个例分析    樊李苗

影响国际气候变化合作的因素:谈判集团与理论分析    初光

梅雨锋急流暴雨日变化的地理原因研究及地形对低空急流日变化影响的数值模拟    罗建英

西北太平洋海面粗糙度分布与变化的初步研究    殷实

西南低涡移动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的研究    李煜

人地关系协调意义下气候保护的模拟研究及系统原型开发    郑一萍

内蒙古地区云、降水和可降水量的时空分布、变化趋势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苏立娟

天津市区暴雨分布规律分析与设计暴雨问题的研究及应用    王宁

青藏高原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黄一民

河北省近45年气候均态及极值变化特征研究    高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