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西北太平洋SST暖水区·ITCZ对东北冷涡及副热带高压的影响(英文)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0:42:32
热度:

西北太平洋SST暖水区·ITCZ对东北冷涡及副热带高压的影响(英文)【摘要】:利用1958~1997年NCAR/NCEP再分析月平均500hPa位势高度格点资料,分析了东北冷涡与西

【摘要】:利用1958~1997年NCAR/NCEP再分析月平均500hPa位势高度格点资料,分析了东北冷涡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关系,研究了海表温度(SST)和射出长波辐射(OLR)对东北冷涡及副热带高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夏季,东北冷涡与副热带高压是正相关关系,GMS-SST=28℃阈值特征线与东北冷涡高度指数、副热带高压高度指数均是反位相关系,随着该阈值特征线的逐渐北移,副热带高压减弱,东北冷涡增多、加强。 【作者单位】: 辽宁省沈阳市气象局;
【关键词】东北冷涡 副热带高压 海表温度 赤道辐合带
【分类号】:P461.2
【正文快照】: Currently,the SST retrieval technology by means of radia-tion data from satellite has been quite mature in the world. In1990s,the domestic experts and scholars have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the field of study[1-4]. based upon some ofSST and OLR d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Helen台风(9505)异常路径的诊断分析与数值模拟    张胜军,陈联寿,徐祥德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的研究进展    杨修群,朱益民,谢倩,任雪娟,徐桂玉

东北冷涡持续活动时期的北半球500 hPa环流特征分析    刘宗秀,廉 毅,高枞亭,孙 力,沈柏竹

西北太平洋TC高频源地与GMS-SST暖水区及ITCZ的匹配关系    何丽萍;王元;马辛宇;

北半球环状模和东北冷涡与我国东北夏季降水关系分析    何金海;吴志伟;祁莉;姜爱军;

卫星多通道观测揭示的东北冷涡异常特征    蒋尚城,杨向东,商树荣,顾雷

1998年松嫩流域东北冷涡大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    孙力,安刚

东北冷涡持续活动时期的北半球500 hPa环流特征分析    刘宗秀,廉 毅,高枞亭,孙 力,沈柏竹

一次东北冷涡中对流云带的宏微物理结构探测研究    齐彦斌;郭学良;金德镇;

东北冷涡持续活动的分析研究    孙力

强台风“珍珠”异常路径的特点、成因及预报    李天然;吴婉萍;林良勋;

渤海、黄海、东海海流场和温度场的数值同化研究    赵骞;田纪伟;褚忠信;李丙瑞;

冬季西北太平洋阿留申低压-南北向海温差-西风急流正反馈过程分析    朱小洁;孙即霖;

一次东北冷涡天气飞机增雨作业过程分析    王永亮,周德平

1999年与2003年我国北方地区夏季气温异常原因初探    王作东;杨青;宫焕盛;孙莹;卢秉红;

夏季亚洲中高纬度地区阻塞高压与中国强降雨的关系及其活动机理研究    李峰

东中国海环流及其相关动力过程的模拟与分析    鲍献文

基于栅格模型的海洋渔业GIS研究    李云岭

数字海洋中多渠道不确知性信息软融合策略研究    石绥祥

东中国海环流与混合的研究    赵骞

海表温度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曾刚

中低纬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年代际变化特征异同及其与西太副高关系的研究    周丽贤

热带及北太平洋SSTA与中国降水年代际变化的相互关系及其机制研究    吴胜安

东北夏季(6—8月)气温异常的多尺度时空特征分析    李兰

中国东北地区春季气温的时空特征及其低温过程的诊断分析    王冀

利用NOAA-AVHRR探讨中国北部海域的环流和悬浮泥沙沉积作用    温国义

东北冷涡的多普勒雷达资料特征分析    刘敏

北太平洋次表层热状况年代际变化及其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及气温的关系    祁丽燕

夏季欧亚地区阻塞活动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中国降水年代际变化的可能联系    王妍

中国南部海域遥感海表层温度应用研究    李娜

海陆热状况异常与东亚夏季副热带季风的关联    沈柏竹

1990年代长江中下游地区多雨的机制分析    龚道溢,王绍武,朱锦红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年代际变化及其气候影响    龚道溢,何学兆

青藏高原大气热量源汇年际变化及其与大气环流的关系(英文)    赵平,陈隆勋

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赤道东部海温的相互作用    陈烈庭

热带西太平洋暖池的热状态及其上空的对流活动对东亚夏季气候异常的影响    黄荣辉,孙凤英

青藏高原上空环流变化与其东侧旱涝异常分析    李跃清

1998年松嫩流域东北冷涡大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    孙力,安刚

青藏高原热力异常与华北汛期降水关系的研究    赵声蓉,宋正山,纪立人

印度洋和南海海温与长江中下游旱涝    张琼,刘平,吴国雄

1999及2000年夏季华北严重干旱的物理成因分析    卫捷,张庆云,陶诗言

夏季东北冷涡与副高、鄂海阻高的遥相关关系    梁红;王元;郭正强;

东北冷涡特征及其关键区的计算机识别    张丰启

卫星多通道观测揭示的东北冷涡异常特征    蒋尚城,杨向东,商树荣,顾雷

东北冷涡中尺度天气的背景分析    白人海,孙永罡

夏季东北冷涡持续性活动及其大气环流异常特征的分析    孙力,安刚,廉毅,沈柏竹,唐晓玲

暴雨过程形成的天气气候条件分析    陈立亭,孙永罡,刘景涛,白人海,孟亚里,于梅,潘华盛,宋丽华,胡传第,张健,张桂华,袁美英,康玲,姜学恭,祁伏裕

东北冷涡持续活动的分析研究    孙力

东北冷涡暴雨的天气概念模型    王晓明,王新国,秦元明,高玉庄

适合人工增雨作业的东北冷涡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王永亮,周德平

东北冷涡的多普勒雷达资料特征分析    刘敏,汤达章,胡志群,梁明珠,王新国

西北太平洋SST暖水区、ITCZ对东北冷涡及副热带高压的影响    梁红;王元;马福全;

九江市2003年夏季高温干旱成因分析    陈新玉;王传根;刘思勇;

用高、低层天气形势配合分析澄迈高温天气过程    林萍;

台风“珍珠”异常特点及其成因初探    雷媛;

2003年7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变异机理研究    林建;毕宝贵;何金海;

2003年夏季异常高温的环流特征分析    俞科爱;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北进退云系特征的研究    王颖;石汉青;周晓中;

保定市台风暴雨的天气学特征    高万泉;

“03·10”河北省大暴雨成因分析    付桂琴;

山东省2004年夏季多雨的成因分析    侯淑梅;孙忠欣;

专家细数高温原由    王瑾 李荣

广州开放庇护站避暑    南方日报记者 谢庆裕 陈洁娜 通讯员 谈天 交通宣

张德二解读天气变化    廉维亮

今年台风“行为”怪异    记者 郭起豪 实习记者 王宝军

我区将出现高温天气过程    记者 李志宏

“脸色”一日多变 今年天气有点怪    记者 陆待君

为啥感觉今年雨多    本报记者 朱隽

三峡大坝与川渝旱涝都没直接联系    王立彬

突出抗旱重点 实现“四保”目标    本报记者 左亚军

温吞的火炉——入夏长沙为何这么凉    湖南省专业气象台高级工程师 邓晓春 本报通讯员 罗丹

副热带高压中心云和降水及热带和副热带穿透性对流活动分布特征    冯沙

亚洲夏季风的爆发和推进过程及副热带高压形态的变异    颜京辉

东北冷涡中尺度对流系统研究    张立祥

全球大气运动的三维环流分解及大气垂直运动特征的分析    胡淑娟

东北冷涡的气候学特征、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段春锋

不同天气系统对海南岛降水的贡献及其变化的研究    吴岩峻

华北汛期降水的多尺度变化及其大尺度降水条件的演变研究    刘海文

非绝热加热影响北半球夏季副热带高压形态变异的物理机制    刘屹岷

ENSO引起的全球和局地环流异常对梅雨期降水影响过程的研究    宗海锋

ENSO事件对东亚冬季风影响的研究    何溪澄

一次冷涡暴雨过程分析    宋新辉

东北冷涡活动的气候特征及其对中国降水季节内振荡的影响    刘慧斌

东北冷涡过程对江淮梅雨期降水影响机制的分析    王丽娟

六月份西太平洋副高西伸过程和年际变动特征及其机理分析    罗玲

副热带高压双脊线的结构特征及其对副高南北进退的影响    占瑞芬

东北冷涡的多普勒雷达资料特征分析    刘敏

西北太平洋台风对西北地区东部降水的影响分析    姚宗国

梅雨过程及其与环流关系的初步研究    鲍学俊

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山东降水的影响    高安春

实际基流的强迫耗散非线性临界层和副高的形成,演变及其对江淮流域降水的影响    王丽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