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条件下农田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
秸秆还田条件下农田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摘要】:秸秆还田是农田生态系统的固碳减排的一种措施,现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分析农田系统碳循环流通的基础上,将系统划分为土壤、植物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土壤碳库 碳循环 土壤呼吸作用
【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循环农业科技工程项目(2012BAD14B13)
【分类号】:S181
【正文快照】: 陆地作为三大碳库中的第二大碳库,其固碳能力和固定转化的规律,对全球范围内的碳源、碳汇都有巨大的影响(潘根兴,2003;黄昌勇,2000)。但是,对于目前的陆地碳库容量的估算,存在着相当大的不确定性(Aase和Kristian,1986)。农田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碳库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施用生物炭肥对黄连木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吴志庄;王道金;厉月桥;杜旭华;邵琼;刘胜辉;
祁连山中部高山草甸土壤有机碳矿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艾丽;吴建国;朱高;刘建泉;田自强;苌伟;夏新;
中国土壤有机碳库量与农业土壤碳固定动态的若干问题 潘根兴,李恋卿,张旭辉,代静玉,周运超,张平究
秸秆还田与施氮量对小麦、玉米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江晓东;迟淑筠;宁堂原;李增嘉;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水稻土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张逸飞;钟文辉;李忠佩;蔡祖聪;
秸秆还田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初步研究 赵勇;李武;周志华;张晓君;潘迎捷;赵立平;
FACE环境下不同秸秆与氮肥管理对稻田土壤产甲烷菌的影响 韩琳;史奕;李建东;岳进;谢宝华;朱建国;王鸽;
耕作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 宋明伟;李爱宗;蔡立群;张仁陟;
保护性耕作下农田表土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分析——基于中国农业生态系统长期试验资料 王成己;潘根兴;田有国;
秸秆还田对宁南旱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土壤碳矿化的影响 张鹏;李涵;贾志宽;王维;路文涛;张惠;杨宝平;
不同施肥对水稻土作物碳同化与土壤碳固定的影响——以太湖地区黄泥土肥料长期试验为例 潘根兴;周萍;张旭辉;李恋卿;郑聚锋;邱多生;储秋华;
寿光日光温室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丁光国;李登秋;丁昶;
土壤酸化及酸性土壤的改良和管理 王宁;李九玉;徐仁扣;
福州市绿地公园土壤肥力调查与评价 林元敏;
土壤表层有机质空间分析的遥感技术应用综述 张莉娜;
广德县农用地土壤速效钾含量演变研究 李贤胜;
高产农田土壤有机质特征研究进展 王青贺;董培博;吉凡;王开爽;
马鞍镇标准农田土壤pH现状分析 郦尧生;石其伟;
土霉素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酶活性的影响 张晶;
2种土壤分类体系的比较及其展望 胡宏祥,於忠祥,汪景宽,王秋兵
凤阳县农田土壤养分变化和剖面分布 于群英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超积累植物修复技术及其机制研究 白洁;王永志;段慧珠;
新华门绿地内玉兰叶片失绿、焦叶原因调查及防治技术措施 王静;武杰;袁学文;
放牧对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以及地下生物量的影响 陈玮玮;万里强;何峰;李向林;刘树军;
生物复混肥后茬土壤的生物效应研究 韦翔华;李华兴;张志红;冯宏;赵兰凤;张丽娟;
铝胁迫下植物根系分泌物释放体系的研究 王平;
造纸废水灌溉对沙枣体内钠离子含量的影响 任珺;陶玲;
西南纵向岭谷区坡地土壤物理性质特征研究 张鲁;周跃;许树克;
阜新矿区煤矸石山土壤剖面特征研究 郑彬;王开云;许丽;秦儒;
土壤氧化铁光谱特征研究 何挺;王静;程烨;林宗坚;
不同植被恢复措施下退化灌草丛草地土壤理化性状的评价 郭滨;毕玉芬;龙光强;黄东月;
苹果多胺和脯氨酸合成代谢相关基因的功能鉴定 王庆莲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沈学善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寒地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 赵锦梅
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主要树种人工林密度效应评价 高艳鹏
有机废弃物CO_2施肥发酵过程中基质理化性状变化及残渣培肥土壤的作用 李玲玲
超积累东南景天(Sedum alfredii Hance)对重金属(Zn/Cd/Pb)的解毒机制 田生科
中国温室农业生态系统碳平衡研究 王艳
长期施用化肥和稻草下红壤性水稻土钾素肥力演变规律的研究 廖育林
湘中南红壤地区土壤质量特征与退化红壤的肥力调控技术研究 刘杰
陕北黄土丘陵区撂荒地恢复演替的生态学过程及机理研究 郝文芳
锌胁迫下CO_2浓度升高对三种不同光合途径植物生长发育和锌积累的影响 舒丽娜
紫云英养分积累规律和还田腐解特性及其效应研究 刘威
油菜轻简化生产中几项养分管理关键技术的初步研究 苏伟
高位池养虾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活性及其表征的土壤质量的影响 郑慧
除草剂阿特拉津和氯磺隆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活性的影响 江雪飞
耕作方式对稻田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 乐丽鑫
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性研究 刘桂
湘北桤木人工林土壤水分动态及影响因素研究 胡孔飞
合肥环城公园不同群落类型碳贮量特点 吴珊珊
抗生素菌渣堆肥化处理研究 张红娟
竹炭包膜氮肥的利用率比较 钟雪梅;朱义年;刘杰;纪锐琳;
炭基肥料种类对土壤物理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卢广远;张艳;王祥福;孟彦;
施肥对黄连木幼树生长的影响 魏玉君,贺德留,梁晓红,刘大瑛
生物黑炭及其增汇减排与改良土壤意义 张阿凤;潘根兴;李恋卿;
生物炭及炭基硝酸铵肥料对土壤化学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高海英;何绪生;陈心想;张雯;耿增超;
木本油料树种中国黄连木研究进展 段劼;陈婧;马履一;贾黎明;杨腾;
生物炭对塿土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及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 曾爱;廖允成;张俊丽;眭彦伟;温晓霞;
不同氮肥水平下生物炭对高粱苗期生长及有关生理特性的影响 王浩;焦晓燕;王劲松;丁玉川;武爱莲;董二伟;王立革;
生物炭对宁南山区土壤持水性能影响的定位研究 王丹丹;郑纪勇;颜永毫;张兴昌;
不同类型竹种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 吴志庄;杜旭华;熊德礼;王树东;邹跃国;周妍;
黄潮土长期轮作施肥土壤有机质消长规律的研究 张爱君,张明普
洞庭湖区不同利用方式下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特征 唐国勇;彭佩钦;苏以荣;童成立;吴金水;黄伟生;朱奇宏;
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质氧化稳定性动态变化及其与肥力关系的影响 韩志卿,张电学,王介元,陈洪斌
秸秆覆盖对桑园土壤微生物年变化的影响 刘刚,佟万红,杜周和
高寒草甸不同海拔梯度土壤有机质氮磷的分布和生产力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王长庭,龙瑞军,王启基,景增春,尚占环,丁路明
不同强度放牧后自然恢复的沙质草地土壤呼吸、碳平衡与碳储量 李玉强;赵哈林;赵学勇;张铜会;陈银萍;
祁连山中部高山草甸土壤有机碳矿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艾丽;吴建国;朱高;刘建泉;田自强;苌伟;夏新;
黑土培肥效果的定位研究 Ⅰ土壤有机质及有机无机复合胶体的变化 王兆荣;刘永利;侯中田;徐文平;
黑土培肥效果的定位研究──Ⅲ不同培肥途径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王兆荣,吴秀清,侯中田,刘凤民,孙东立
陆地表层碳循环模型研究及其趋势 王绍强,陈育峰
耕垦下表土有机碳库变化及水稻土有机碳的团聚体分布与结合形态 宋国菡
玉米秸秆连续多年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和作物生长的影响 吴菲
绍兴平原二种典型农田系统中重金属流及其平衡分析 章明奎;杨东伟;
农田系统研究进展 乔家君;许家伟;
基于水量平衡下灌区农田系统中氮素迁移及平衡的分析 杜军;杨培岭;李云开;任树梅;王永忠;李仙岳;林艳;
农田系统氨挥发与温室气体排放研究进展 时亚文;李宙炜;阳剑;唐启源;
城市和工业化对山东半岛农田系统的影响(英文) 陈桥;芦清水;宋召军;程伟;
农田系统的光能量及光能利用率 扶农;
草地系统与农田系统的能流特征及分析 姜润潇;巴雅尔塔;顾祥;
农田系统潜在危机及调控之见 王凤仙
重庆市农田系统碳源/汇特征及碳足迹分析 周陶;高明;谢德体;魏朝富;
规模化养殖场沼液-农田系统消纳配套技术研究 李平;高立洪;蒋滔;韦秀丽;翟逸;蔡鸣;
农田系统研究进展 乔家君;许家伟;
菲在农田系统中气态损耗的~(14)C示踪研究 杜文超;孙媛媛;朱东强;季荣;王晓蓉;朱建国;郭红岩;
水旱轮作农田系统氮素循环与水环境效应 陆敏
-
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入渗特性及持水能力的影响2024-08-18
-
秸秆还田与施氮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水肥利用率的影响2024-08-18
-
长期施肥及不同施肥条件下秸秆覆盖、灌水对土壤酶和养分的影响2024-08-18
-
不同肥力土壤下施氮与玉米秸秆还田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2024-08-18
-
秸秆还田对棉花生长的化感效应2024-08-18
-
秸秆覆盖对旱地土壤水分及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2024-08-18
-
土壤耕作及秸秆还田对夏玉米田杂草生物多样性的影响2024-08-18
-
小麦秸秆还田量对晋南地区裸地土壤——大气间甲烷、二氧化碳、氧化亚氮和一氧化氮交换的影响2024-08-18
-
不同秸秆覆盖模式下农田土壤水温效应研究2024-08-18
-
耕作措施与秸秆还田对稻麦两熟制农田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2024-08-18
-
不同秸秆还田和耕作方式对夏玉米农田土壤呼吸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2024-08-18
-
秸秆还田对长期连作棉田土壤腐殖质组分含量的影响2024-08-18
-
稻-油轮作下长期秸秆还田与施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2024-08-18
-
预处理秸秆对土壤蒸发及秸秆分解率的影响2024-08-18
-
氨化秸秆还田加快秸秆分解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2024-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