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西北干旱区阿勒泰地区暖季干湿气候变化及R/S分析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0:32:30
热度:

西北干旱区阿勒泰地区暖季干湿气候变化及R/S分析【摘要】:采用新疆阿勒泰地区7个气象站1961~2008年4~10月气温、降水量资料,通过Thomthwaite方法计算的潜在蒸发量

【摘要】:采用新疆阿勒泰地区7个气象站1961~2008年4~10月气温、降水量资料,通过Thomthwaite方法计算的潜在蒸发量确定地表湿润指数,运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对阿勒泰地区地表湿润指数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暖季大部分区域增温、降水量增加,地表湿润指数只有增暖不显著的阿勒泰站和增温次小的布尔津站呈显著增加的趋势,而全区增温最显著的东部没有明显变化,这说明温度变化在干湿变化中的重要影响;该地区干湿变化春秋季不显著,夏季有变湿的趋势;从区域分布来看,夏季阿勒泰、布尔津、福海站有显著变湿的趋势,秋季福海站有显著变干的趋势,其它站变化不显著。R/S分析表明过去48 a地表湿润指数、气温和降水量的增加(或减少)趋势在未来会逐渐转为减少(或增加)趋势。 【作者单位】: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试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试验室;新疆阿勒泰地区气象局;
【关键词】阿勒泰 地表湿润指数 气候变化 R/S分析
【基金】:兰州干旱气象科学研究基金项目(IAM200914) 新疆气象局项目“阿勒泰地区气候变化与干旱研究”
【分类号】:P467
【正文快照】: 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IPCC第4次评估中指出:近100 a(1906~2005年)全球平均地表气温上升了0.74℃,1850年以来最暖的12个年份有11个出现在近期的1995~2006年,过去50 a升温率几乎是过去100 a的2倍[1]。因此,气温变化是首要的焦点问题;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正关注水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IPCC WGI第四次评估报告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科学要点    沈永平;

近50年中国北方土壤湿度的区域演变特征    郭维栋,马柱国,姚永红

近50年中国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势及原因    刘敏;沈彦俊;曾燕;刘昌明;

中国北方地区40年来湿润指数和气候干湿带界线的变化    王菱,谢贤群,李运生,唐登银

我国北方干湿演变规律及其与区域增暖的可能联系    马柱国;

近代中国北方干湿变化趋势的多时段特征    马柱国,黄刚,甘文强,陈明林

新疆气候的干湿变化及其趋势预估    姜大膀;苏明峰;魏荣庆;刘宝;

中国干湿状况和干湿气候界限变化研究    张方敏;申双和;

中国北方干旱区地表湿润状况的趋势分析    马柱国,符淙斌

近50年中国干湿气候界线波动及其成因初探    杨建平,丁永建,陈仁升,刘连友

江苏省气候变化与干旱研究    康俊

安徽省旱涝监测与影响评价业务系统    谢五三;

合肥市近55年的旱涝演变规律    方茸;张建军;翟振芳;张平;陈健;魏春璇;邓斌;

基于Landsat数据的新疆和田地区植被覆盖变化研究    程苗苗;江洪;陈健;郭徵;江子山;周国模;高智慧;余树全;

安徽省旱涝监测业务系统建设及旱涝灾害指标的检验    杨利峰;谢五三;

近50年锦州地区降水及旱涝变化特征分析    鄢志宇;杨桂娟;

西北干旱半干旱过渡区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及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高蓉;张燕霞;石圆圆;陈少勇;

皖北地区年雨量的小波分析    王效瑞,方茸

滕州市季节变化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张美玲;张慧;

滕州市近55年暴雨气候特征分析    张美玲;

2008年呼伦贝尔市主要气候要素对牧草生长的影响分析    朱蒙芬;刘兴瑞;全立成;尹格根塔娜;乌长顺;红梅;

基于四种方法的榕江县日照时数突变现象分析    杨胜忠;

遵义市气温的多时间尺度诊断及突变分析    李勇;杨顺刚;李德霞;

中国异常增暖来年江淮流域易发生大洪水    陈菊英;程华琼;王威;

中国北方主要农业区近半个世纪的干旱变化    王志伟;翟盘茂;

河北地区自然降水变化趋势及其物理成因初探    段英;郭金平;吴志会;杨保东;安月改;游来光;

自记忆时序模型及其在气候预测中的应用    曹鸿兴;朱莲芳;蔡秀华;朱正心;

大连地区近44a冬季气温的变化特征    张黎红;王谦谦;

红河州5月雨量时序分布的分形特征    尹文有;解明恩;兰兰;

河北地区地面气温日较差的变化趋势及成因分析    郭金平;安月改;杨保东;

河南省近40年地表干湿状况及变干趋势研究    苏爱芳;王纪军;

基于气候的采暖空调耗能及室外计算参数研究    万蓉

黄土高原清水河流域土地利用/气候变异对径流泥沙的影响    唐丽霞

塔里木河下游荒漠—绿洲过渡带退化生态系统解析与重构    王振锡

近50a来中国西北气候变化及其水文响应分析    翟禄新

基于遥感的新疆潜在蒸散模式研究    杨建军

煤与瓦斯突出前兆的非线性预测及支持向量机识别研究    陈祖云

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王丹

松潘—平武地震干扰后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恢复研究    王梦君

控制性增温和施氮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和土壤的影响    珊丹

海气系统季内振荡现象的气候学研究    李丽平

1961~2007年阿拉善盟暖干(湿)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研究    王旭东

陕西未来极端气候事件变化情景分析    李明娟

干旱半干旱区河川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聂中青

黄土塬区春玉米农田蒸散过程及其特征研究    杨玉玲

1960-2005年气候变化对东北三省地表干湿状况和作物生长期的影响    王亚平

近25a来秦巴山区植被NDVI时空变化及其对区域气候的响应    雒新萍

西北干旱区大气边界层时空变化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    乔娟

宁夏地区极端气候事件的情景分析    张颖娴

控制性增温和施氮肥对荒漠草原土壤的影响    包秀荣

模拟气候变暖温度特征对麦长管蚜种群动态影响    陈瑜

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信号、影响和前景初步探讨    施雅风,沈永平,胡汝骥

50a来我国干湿气候界线的空间变化分析    杨建平,丁永建,陈仁升,刘连友

新疆近50a来的气温和蒸发变化    苏宏超,魏文寿,韩萍

暖湿气候对赛里木湖的影响    马道典,张莉萍,王前进,曾庆江,姜逢清,王亚俊,胡汝骥

中国东北地区干旱趋势的年代际变化    孙永罡,白人海,谢安

中国近40年旱灾时空格局分析    潘耀忠,龚道溢,王平

中国综合自然区划的初步草案    黄秉维

关子中国干湿气候区划的初步研究    钱纪良,林之光

中国干湿期与干湿区划的研究    卢其尧,卫林,杜钟朴,林振耀

近50年来中国干湿气候界线的10年际波动    杨建平,丁永建,陈仁升,刘连友

景泰县近50年来气温、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王银花;石光普;

黑河中游张掖地区近48a气候变化及径流的响应    王海军;张勃;靳晓华;康淑缘;刘艳艳;张华;

近50年石羊河出山口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马宏伟;王乃昂;

和田河流域半世纪来气温、降水突变分析    刘海涛;张向军;郭全水;买买提;王永莉;李绣东;

清代时期汾河中游地区洪涝灾害研究    苏慧慧;查小春;

气候变化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发展的影响——以甘肃省定西市为例    姚玉璧;张存杰;万信;张秀云;石界;

新语    

东疆地区近46年气候变化趋势分析    冯瑶;慕彩芸;阿斯亚;

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农业生产可持续性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定量评价    侯林春;彭红霞;李长安;

人口与消费对碳排放影响的分析模型与实证    朱勤;彭希哲;陆志明;于娟;

理论草原生态系统平衡态对有限振幅参数扰动的稳定性研究    孙国栋;穆穆;

气候系统对太阳活动非线性响应引起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翁衡毅;

北太平洋海表面高度低频变异的动力机制研究    张永垂;张立凤;姜杨;

《后天》的警示——让我们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张骥;

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及其对策    谢荣庆;

地气系统角动量守恒对副热带高压南北位移的可能影响——近50年北半球500hPa高度场年代际变化及机制    王万里;王祖武;王学雷;杜良敏;谢应齐;

ENSEMBLES Stream1对亚洲夏季风预测能力的初步评估    李超凡;陆日宇;董步文;

混合层的日循环和扰动对潜沉、浮露的影响    刘玲玲;黄瑞新;王凡;

构建绿色铁路交通 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    杨忠民;

大气颗粒物沉降对海洋浮游植物的毒性影响    陈莹;Adina Paytan;Katherine R.M.Mackey;

写在21世纪第二个10年到来之际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周满生 本报记者 高靓

2009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    本报驻美国记者 毛黎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张浩 本报驻德国记者 顾钢 本报驻法国记者 李钊 本报驻英国记者 何屹 本报驻加拿大记者 杜华斌 本报驻韩国记者 邰举 本报驻日本记者 葛进 本报驻以色列记者 郑晓春 本报驻巴西记者 张新生 本报驻南非记者 李学华 本报驻乌克兰记者 程刚

生态住宅,我们能做些什么?    上海交通大学 周沈洁

2009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    本报国际部

进一步推动我国气象事业实现更大发展    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 局长 郑国光

中国气象局机关学习哥本哈根大会精神    记者 王晨

2009年 我们这样走过    本报记者 冯君 王晨 郭起豪 戴随刚 姜永育 通讯员 陈海存

2010年 我们豪情满怀    世界气象组织综合观测与信息系统司司长 张文建 欧洲气象卫星开发组织主任 LarsPrahm 香港天文台助理台长 岑智明 广州中心气象台首席预报员 林良勋 上海市气象局党组书记 局长 汤绪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中国南极中山站 张训途 李百超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三秦可持续发展    本报记者 张行勇 通讯员 杨帆

英国《卫报》称 哥本哈根大会失败应归咎于丹麦而非中国    

基于生物量计测的北京城区园林绿地净碳储量研究    王迪生

欧盟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王伟男

应对气候变化法律制度研究    郭冬梅

共和盆地达连海中全新世以来的环境变化研究    陈英玉

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王丹

新疆伊犁州直属县市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    王延

锡林郭勒地区气候变化规律与植被覆盖变化驱动机制研究    王海梅

我国北方典型生态区气候变化对农田、森林和草地生态的影响研究    赵国强

农业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研究—种植结构与技术方向    孙芳

青藏高原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1982-2003)    曾彪

人的存在与生态文明意识    崔旸

搅拌釜反应器相含率测量方法的研究    王云兴

国家基本基准站地面气温序列中城市化影响的检测与订正    张爱英

气候变化对渤海盐度年际变化及长期变化的影响    匡晓迪

宁夏北移冬小麦适应气候变化的成本效益分析    王雅琼

全球气候变化对国际航运经济的影响研究    张雅洁

沪深股市分形特征实证研究    赵宇新

论冷战后中美在全球环境领域的机制化互动    孙一鸣

应对气候变化法律制度研究    毛媛媛

气候变化对建筑工程的影响研究    周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