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不同秸秆覆盖模式下农田土壤水温效应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3:02:41
热度:

不同秸秆覆盖模式下农田土壤水温效应研究【摘要】:为探明不同秸秆覆盖模式下农田土壤温度和水分的效应问题,于2007—2010年在陕西合阳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农试验站,以不覆盖为对照(

【摘要】:为探明不同秸秆覆盖模式下农田土壤温度和水分的效应问题,于2007—2010年在陕西合阳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农试验站,以不覆盖为对照(CK),设置3个水平秸秆覆盖量(4500、9000、13500kg·hm-2)在全年覆盖方式(QSM)下(分别以S1、S2和S3表示)和生育期覆盖方式(SSM)下(分别以S4、S5和S6表示)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覆盖处理在0~25cm土层的降温效应,表现为随覆盖量的增加而增大,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小。在0~15cm土层"低温效应"在全生育期内表现出前期大、后期小的变化趋势。0~5cm土层不同处理的地温日变化在早上6:00最低,与CK差异最小;中午14:00最高,与CK差异最大;晚上20:00介于前两者之间。QSM方式下,S1、S2和S3处理与CK相比,3个年度休闲期的0~200cm土壤贮水量分别增加7.6、10.8、12.3mm;生育期内0~2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分别高出3.9%、8.5%和11.8%。SSM下各覆盖量处理土壤温度和水分的运移规律与QSM方式相似,但均弱于后者。从水温效应综合来看,QSM覆盖方式整体优于SSM方式,尤以S2处理综合表现较优。故在渭北旱塬或其他同类生态区进行玉米整秸秆覆盖时,推荐选择QSM方式,且以9000kg·hm-2覆盖量为宜。 【作者单位】: 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河南省农业厅;
【关键词】秸秆覆盖模式 土壤温度 土壤水分 渭北旱塬
【基金】:国土资源部软科学研究项目资助(201343)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项目(MTKJ2010-377) 河南理工大学博士基金(B2012-005)和博士后基金项目 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研究项目(JYB2013260) 河南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基金项目(2013YJ08)
【分类号】:S152
【正文快照】: 自1936年Hallsted和Mathews最早开展秸秆覆盖研究以来[1],秸秆覆盖在改善土壤团聚体结构[2]、调节水分状况[3-4]、增加农田土壤固碳能力[5]、增强作物光合特性[6]、提高作物产量[7]、增加经济效益[8-9]等方面,已取得了较大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秸秆覆盖的定量研究、尤其不同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秸秆覆盖对夏玉米田棵间蒸发和土壤温度的影响    陈素英,张喜英,裴冬,孙宏勇

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冬小麦生理及土壤温、湿状况的影响    于晓蕾;吴普特;汪有科;张立强;员学锋;张吉祥;

旱作麦田秸秆覆盖的生态综合效应研究    巩杰,黄高宝,陈利顶,傅伯杰

不同麦秸覆盖量对夏玉米田棵间土壤蒸发和地温的影响    张俊鹏;孙景生;刘祖贵;李晓东;刘小飞;

中国旱作农区不同量秸秆覆盖综合效应研究进展 Ⅰ.不同量秸秆覆盖的农田生态环境效应    蔡太义;贾志宽;黄耀威;黄会娟;杨宝平;张睿;韩清芳;聂俊峰;

旱地秸秆覆盖条件下作物减产的原因及作用机制分析    高亚军,李生秀

秸秆覆盖桃树地生态效应及桃树的生长状况    员学锋;吴普特;汪有科;

渭北旱塬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土壤水分和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蔡太义;贾志宽;孟蕾;郭芳倩;杨宝平;黄耀威;任小龙;

不同秸秆覆盖量对春玉米田蓄水保墒及节水效益的影响    蔡太义;贾志宽;黄耀威;黄会娟;孟蕾;杨宝平;李涵;

不同量秸秆覆盖对春玉米光合生理的影响    蔡太义;张合兵;黄会娟;黄耀威;刘昌华;贾志宽;杨宝平;黄艳丽;

江淮丘陵易旱地区棉花抗旱节水高效栽培技术    郑曙峰,唐胜,袁向方,许新华,王跃群,张军

保持耕作技术对豫西旱坡地土壤养分的影响    王育红,姚宇卿,吕军杰

高水分利用率棉花株型特征及生理生态基础研究    郑曙峰,唐胜,徐道青,阚画春

基于渠灌类型区保墒灌溉的冬小麦产量及生理特性的表现    袁彦云;张保军;徐福利;汪有科;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温和春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    张宇;刘恩才;于海秋;张丽娟;衣莹;

肥料运筹对喀斯特山区覆膜玉米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远红伟;陆引罡;刘均霞;张振中;

农田秸秆覆盖技术研究进展    王维;郑曙峰;路曦结;徐道青;

秸秆覆盖对畦灌及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郭旭新;汪有科;吴普特;赵英;

高寒区保护性耕作对油菜田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杨文辉;李月梅;韩燕;

秸秆资源的开发及利用研究    罗晶;解玉红;李思蓓;冯炘;

免耕和秸秆覆盖对小麦、油菜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朱钟麟;卿明福;郑家国;姜心禄;吴婕;

不同耕作方式对旱作区冬小麦旗叶衰老代谢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李友军;黄明;姚宇卿;张灿军;蔡典雄;金轲;

不同耕作方式对旱作区冬小麦旗叶衰老代谢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李友军;黄明;

沙化退化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和趋势    于江;郭萍;田云龙;蒋细良;朱昌雄;

保护性耕作下麦稻轮作水稻田土壤的氮素动态变化    杨谢;赵燮京;王昌全;王昌桃;

秸秆覆盖对夏玉米农田水分状况、土壤温度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杜新艳;杨路华;脱云飞;高惠嫣;张振伟;

秸秆覆盖保墒的农田生态效应及“保墒灌溉”技术    员学锋;吴普特;汪有科;徐福利;

不同耕作措施对甘蔗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黄海琴;陈海波;陈凯;余长洪;胡均万;李就好;

秸秆与地膜覆盖春玉米和春小麦耕层土壤碳氮动态    卜玉山;邵海林;王建程;苗果园;

不同秸秆覆盖量条件下夏玉米田土壤蒸发规律研究    张俊鹏;孙景生;刘祖贵;高阳;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    屈会娟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沈学善

不同耕作措施对绿洲灌区冬小麦“根土系统”的影响    冯福学

保护性耕作对旱区小麦—菘蓝轮作土壤生态及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杨江山

环保型地膜覆盖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及玉米生长的响应    张杰

免耕方式对燕麦田温室气体排放与土壤性状的影响    张志栋

河北省廊涿高速公路抗旱植物筛选及地表覆盖研究    谭雪红

旱作微垄覆膜沟播马铃薯生长发育及营养规律    张子义

陕北小流域植被耗水过程及环境因素影响研究    王幼奇

渭北旱原不同量秸秆覆盖对农田环境及春玉米生理生态的影响    蔡太义

免耕稻田磷素动态及组分特征的研究    通乐嘎

华北地区秸秆覆盖下农田降雨转化过程模拟研究    王兆伟

秸秆还田条件下稻麦生产密肥调控技术研究    吴延华

砂姜黑土玉米秸秆碳、氮矿化特征研究    张丽娟

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内陆河灌区冬小麦田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燕永新

少耕留茬覆盖小麦间作玉米的水分利用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陶志强

小麦地膜覆盖对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影响    张淑芳

桃江县毛竹笋用林的丰产技术研究    曹炜

油茶林地覆盖和间种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幼林生长的影响    王玉娟

微生物菌剂及耕作方式对小麦/玉米土壤生物化学特性的影响    李小磊

国内外免耕技术应用概况    王法宏,冯波,王旭清

不同措施对高寒旱地莜麦土壤水分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肖凯,王殿武,褚达华

秸秆覆盖的作用与机理    李富宽,姜慧新

秸秆覆盖下的夏玉米蒸散、水分利用效率和作物系数的变化    张喜英,陈素英,裴冬,刘孟雨

中国塑料薄膜覆盖农业    陈奇恩

袁庄麦田秸秆覆盖保墒措施的研究    王玉坤,赵勇

农田秸秆覆盖节水效应及节水机理研究    王拴庄,徐淑贞

秸秆覆盖对冬小麦耗水特征及水分生产率的影响    许翠平,刘洪禄,车建明,赵立新

秸秆覆盖条件下玉米需水量及作物系数的试验研究    陈凤,蔡焕杰,王健

水分利用效率的内涵及使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段爱旺

农田水肥效应及其生理机制研究    高亚军

保水剂对土壤温度和水分动态的影响    陈宝玉;王洪君;滕轶;孙海芹;杨建;黄选瑞;

耕作措施对华北农田CO_2排放影响及水热关系分析    张宇;张海林;陈继康;伍芬琳;陈阜;

大垄垄上行间覆膜对土壤水分、温度及大豆产量形成的影响    杨智超;王晓燕;张齐凤;胡国华;王继安;

重庆北碚区土壤水热耦合模型研究    何永坤;魏朝富;

稻草覆盖对早稻茬免耕秋玉米土壤温度和水分的调控效应    陈玉君;潘九林;伍纯六;

对季节性冻融过程中土壤水和热迁移的研究    肖永吉;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部分物理特性及大豆产量的影响(英文)    林蔚刚;吴俊江;刘丽君;钟鹏;董德健;林相丰;孙长锁;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温和春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    张宇;刘恩才;于海秋;张丽娟;衣莹;

旱作农田保护性耕作-液膜-施肥综合技术研究    王小彬,蔡典雄

黄土高原四种人工植物群落土壤呼吸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李红生;刘广全;王鸿喆;李文华;陈存根;

液体地膜对棉花苗期土壤温度与水分的影响    王树林;林永增;王志忠;李智锋;

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土壤含水率预测    许秀英;甘龙辉;陶冶;黄操军;

土壤温湿度对人工杨树林土壤呼吸影响    谭炯锐;查同刚;

土壤水分的垂直运动对那曲地区土壤热状况的影响    岳艳霞;高志球;王琳琳;范俊红;

河南土壤冻融过程与土壤水分的变化探讨    冶林茂;杨海鹰;许蓬蓬;

辽宁省半干旱区玉米不同留茬方式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肖继兵;杨久廷;辛宗绪;孙占祥;张玉龙;郑家明;侯志研;

不同土壤水分对旱地小麦产量的影响    王宏周;孙广建;张玉平;雷铁栓;王哲武;吕丽萍;

DZN1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的维护与维修    朱保美;周清;

DZN3型土壤水分自动站测墒质量分析    舒素芳;张育慧;王平;

甘草生产与土壤水分关系模型的初步研究    王季槐;沈海亮;杜茜;雷茜;

桃树的四个灌水期    陈涛

看黄瓜长相 查问题早防    河北省植保总站 刘光涛 宋立强

玉米苗期管理四注意    记者 陈星 整理

土壤有效水含量判断方法    河北 王美娟

我国将布设1500套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    记者 王建忠

江苏启动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网建设    张芳 仲维健

山西引进新型土壤水分观测仪    班胜林

河南土壤水分监测仪通过验收    通讯员 薛龙琴 师丽魁 陈海波

首套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落户石渠    辜良昌

我市自动土壤水分监测站网初步形成    张华 李航 林泽磊

黄土半干旱区林木水分生理特性与土壤水分关系研究    崔建国

土壤水分对稻米品质形成的影响及其机理    蔡一霞

基于ERS散射计数据的青藏高原土壤水分估算方法研究    王建明

黄土高原小流域典型坝地土壤水分和泥沙空间分布特征    赵培培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小流域植被恢复的水土环境效应研究    佘冬立

水肥一体化灌溉模式下土壤水分养分运移规律研究    宰松梅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土壤水分生态环境    胡良军

土壤水分快速测量方法及其应用技术研究    赵燕东

黄淮海平原集约种植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动态建模及应用    雷宏军

凋落物对典型草原植被及土壤水分的影响    王静

河西内陆河灌区覆盖免耕储水灌溉节水技术初步研究    姚宝林

生态垫在沙漠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张梅花

交替隔沟灌溉技术与土壤水热高效利用研究    张永胜

川西亚高山冷杉林下土壤水分及其能量状况    鞠佳伶

稻田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    卿明福

红壤坡地土壤水分入渗与再分布规律的研究    张莉

E形土壤水分检测传感器研究    任守华

东北温带次生林与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呼吸    周海霞

科尔沁沙地坨甸相间地区冻融期土壤水热运移规律数值分析    于炜

基于稳健统计学的核桃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异性规律    周世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