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江苏省GEF项目区气候变暖的农业效应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0:05:39
热度:

江苏省GEF项目区气候变暖的农业效应【摘要】:基于江苏适应气候变化农业开发项目区1961—2008年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48 a来苏北项目区气温、降水的变化特征,以及在此

【摘要】:基于江苏适应气候变化农业开发项目区1961—2008年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48 a来苏北项目区气温、降水的变化特征,以及在此背景下界限温度的积温、无霜期长短、四季时间和参考蒸散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8 a来苏北≥0℃、≥10℃积温量和积温日数显著增加,无霜期延长了15—30 d;春季时间延长最明显,夏季次之,冬季时间缩短最明显,秋季次之;春、夏季的参考蒸散稍有减小,秋、冬季略有增大。 【作者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农业开发局;
【关键词】GEF 气候变化 农业效应
【基金】:国际合作全球环境基金(GEF)赠款项目(编号:TF092393-CN)
【分类号】:P467
【正文快照】: 0引言近百年气候变暖已是公认的科学事实,气候变暖所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尤其是相对脆弱的农业受到的影响更为直接,诸多的研究表明,气候变暖使得粮食产量波动性增大,农业种植结构改变。第四次IPCC评估报告(2007年)指出,最近100 a(1906—2005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了(0.74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基于GIS的徐水县干旱灾害风险区划    杨丰政;景元书;

1961—2005年黄土高原地区积温演变    王毅荣;

中国北方地区近50年来气温变化特征的研究    郭志梅,缪启龙,李雄

中国四季之分配    张寶堃

气候变暖对中国亚热带北界位置的影响    缪启龙;丁园圆;王勇;

河北省近50年0℃界限温度积温变化特征分析    李元华;刘学锋;刘莉;张梅;

中国的亚热带    竺可桢;

气候变化科学的最新认知    秦大河;陈振林;罗勇;丁一汇;戴晓苏;任贾文;翟盘茂;张小曳;赵宗慈;张德二;高学杰;沈永平;

关于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各级界限温度初终日期的统计方法    王树廷

1961—2005年江苏省降水变化趋势    邱新法;张喜亮;曾燕;武金岗;

江淮地区气候转暖与气候带北移    朱维民,黄世祥,范东光

江苏省近45年气候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    张喜亮

滁县地区三化螟的气象条件初步探討    郭文扬

近54年临汾市气温变化特征    王文义;缪启龙;段春锋;

近60年长春冬季气温变化特征    高锋;王宝书;孙鸿雁;王乙汀;

1954~2006年榕江地区气温变化特征研究    杨胜忠;孙小舟;

冀京津春季冬小麦赤霉病发生期气象条件分析    袁淑杰;梁平;任红敏;曹克强;张文宗;

延安冬季光·温·云变化及其对日光温室的影响    孙智辉;曹雪梅;雷延鹏;刘志超;

三峡库区蓄水后气候特征及其对生产潜力的影响    钟海玲;高荣;杨霞;

漳州市近48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赖焕雄;郑小琴;

近50年青海省贵德县日照时数变化规律    赵金忠;段永红;马文元;

气候变暖对天水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袁雅萍;蒲金涌;

华北中部近45a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特征    张爱英;高霞;任国玉;

节能高效、减排低碳与责任和快速工业化及经济腾飞    滕吉文;阮小敏;张永谦;闫雅芬;

近52年来焦作市降水变化趋势分析及突变检验    张新刚;

气温对长三角地区季节变化的影响分析    吴昊旻;王红雷;杨爱琴;

1961~2010年气候变暖对中国气候生长期的影响分析    张立波;

第1章 黄土高原全新世以来自然环境变化概况    郭正堂;侯甬坚;

气候变暖背景下安徽省极端气候事件的特征分析    吴必文;王胜;田红;徐敏;谢五三;

干热河谷气候本质特征与植被恢复    李昆;刘方炎;张春华;

河南省春季气候变化及对小麦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    陈怀亮;胡鹏;刘荣花;朱自玺;赵国强;

中国温度变化的两个基本模态的诊断和模拟研究    濮冰;闻新宇;王绍武;周天军;朱锦红;

中国西北主要农作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王润元

西南季节性干旱区农业资源与环境要素数据库设计与应用    张臻

雅鲁藏布江流域关键水文要素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张小侠

黄土高原农业土地利用对土壤呼吸与有机碳贮量的影响    陈先江

东亚夏季风雨带进退与西太副高活动、降水年代际变化及江苏气候若干问题    俞亚勋

气候变化公众风险认知研究    彭黎明

长白山北坡林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过程研究    王晓东

黄淮海地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对气候与水资源影响研究    陈怀亮

北京大兴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平衡的研究    查同刚

庐山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及其分布格局    万慧霖

重庆市高温伏旱气候特征及其预报方案研究    韩世刚

城市化对长江下游沿江城市气候影响的对比研究    吉中会

太白山植被时空变化及其对区域气温的响应    张善红

五十年来秦巴山地气候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布研究    高翔

利用MSU/AMSU资料分析中国高空大气温度变化趋势    廖蜜

河南西平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通量及其环境响应研究    耿绍波

河南省小麦生产对气候变化响应及适应度评价    苏坤慧

西安城市化气候效应研究    王娟

全球变暖环境下陕北、关中、陕南气候变化对比研究    王德丽

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防护林的结构与效应    吴明辉

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管理    张继权,冈田宪夫 ,多多纳裕一

基于GIS的山洪灾害风险区划    唐川,朱静

寒露风灾害评估的空间分析模型研究    殷剑敏;辜晓青;林春;

ESSP框架下几种灾害的研究进展——2006年地球系统科学联盟(ESSP)全球环境变化科学大会综述    司瑞洁;温家洪;吕常荣;赵敏;

杭州湾地区城市群热岛效应的模拟研究    荆大为;周锁铨;

基于GIS的气象干旱评估系统研究——以山东省潍坊市为例    王潇宇;沙莎;何永健;

模糊综合评判区域承灾体脆弱性的理论模型    樊运晓,高朋会,王红娟

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管理——全面整合的模式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张继权;冈田宪夫;多多纳裕一;

以历史灾情资料为依据的农业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黄崇福,刘新立,周国贤,李学军

青海省海东地区干旱灾害风险区划    陈海莉

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信号、影响和前景初步探讨    施雅风,沈永平,胡汝骥

中国西北现代气候变化事实与未来趋势展望    李栋梁,魏丽,蔡英,张存杰,冯建英,杨青,袁玉江,董安祥

20世纪西北地区降水量变化特征    宋连春,张存杰

本世纪西北气候可能转型的依据和原因分析    汤懋苍,高晓清,朱德琴

新仙女木事件在热带湖光岩玛珥湖的记录    王文远,刘嘉麒

北半球冬季纬向平均环流的结构及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龚道溢,王绍武

利用树木年轮资料重建祁连山中段春季降水的变化    王亚军,陈发虎,勾晓华

近2000年古里雅冰芯气候变化的子波分析    杨保,施雅风

两个冰期-间冰期旋回的黄土记录及其古气候意义    熊尚发,刘东生,丁仲礼

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对气候带的影响    赵昕奕,张惠远,万军

河村项目区气候变化及其生产潜力分析    王宏富;郝建平;卢琛琛;王轶锋;陈新霞;陈玉娟;

科学家钻透格陵兰冰层发现——地球气候变化的“档案”    郑国仪;

气候变化对吉林省粮食产量影响的模拟研究    马树庆

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研究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周亚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唐国平,李秀彬,Guenther Fischer,Sylvia Prieler

广东省近40年来气候变化初探    汤海燕

气候变化对冬小麦播期的影响    陈英慧,王志强

气候的过渡:冰期—间冰期和近代气候变化的制约与反馈机制    Lohmann G ,张光威

2005年Nature杂志刊载的气候文献    贾朋群;胡英;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成立    

河西走廊中部近50a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    刘洪兰;白虎志;张俊国;许爱琴;

气候变化对江西水稻生产的影响    胡菊芳;

气候变化对广西干旱灾害的影响    李艳兰;何如;覃卫坚;

廊坊的气候变化与冬小麦播期变化的关系    李茜;张绍恢;陈敏;

中国东部海区经向热力差异对夏季南京气候变化的影响    孙即霖;丛明;吴德星;高山红;

气候变化的全息统一观    黎清才;杨洪昌;谢考宪;

石河子地区近48年来气候变化对棉花产量影响分析    唐湘玲;吕新;

气候变化对河南粮食安全影响及防御策略分析    王淑香;

浅析气候变化对淮河流域地表水资源的影响分析    梁树献;罗泽旺;王式成;杨亚群;程兴无;徐胜;

近50年中国东北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赵秀兰;

适应气候变化农业开发项目落户宁夏    记者 张瑛 洪琦

以科学发展观应对气象灾害和气候变化    陈昌平(作者系州气象局局长)

气候变化牵动经济脉搏    本报记者 朱隽

地球正接近气候变化的转折点    美国国际政策研究中心前高级研究员 郭久亦

金融危机:减缓气候变化的机遇    本报记者 华凌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分歧依旧    记者 刘向 魏建华 马世骏

二〇〇八年联合国气候大会闭幕    记者 刘向 马世骏

“风云”太空遨游 关注气候变化    本报记者 王菡娟

气候变化的危局与中国对策    本报记者 吴红梅 整理

应对气候变化技术开发与转让高级别研讨会将在京举行    记者 李韶辉

西北干旱气候变化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研究    宋连春

欧盟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王伟男

近100年江河源区生态环境与气候演变趋势研究    胡良温

应对气候变化的贸易措施与WTO规则:冲突与协调    宋俊荣

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产量的影响评价    姚凤梅

近50年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关系    马丽娟

应对气候变化法律制度研究    郭冬梅

祁连山东段0.8Ma以来的构造隆升与气候变化    邬光剑

纵向岭谷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生态影响研究    何云玲

基于电磁感应理论的极地海冰厚度探测研究    郭井学

气候变化对中小流域径流过程的影响研究    刘丽娜

低碳时代的区域发展博弈与中国对策    杨慧

江汉平原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影响的研究    纪道柱

天水地区气候变化及对林果生长的影响    马杰

应对节能减排政府间博弈行为模型研究    张鹏飞

青藏高原气候变化风险源时空特征及综合聚类研究    李爽

渭北旱塬地区气候变化的时空特征及突变性分析    孟丹丹

河南省小麦生产对气候变化响应及适应度评价    苏坤慧

高山林线树种太白红杉年轮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刘婧辉

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影响的模拟研究    熊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