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2008年加拿大海盆次表层暖水的精细结构的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0:03:49
热度:

2008年加拿大海盆次表层暖水的精细结构的研究【摘要】:自2004年以来,在加拿大海盆频繁发生的次表层暖水(near surface temperature maximum,NST

【摘要】:自2004年以来,在加拿大海盆频繁发生的次表层暖水(near surface temperature maximum,NSTM)现象是北极快速变化响应的事实之一。采用2008年中国第3次北极科学考察的CTD数据和西北冰洋联合研究计划与美国波弗特环流观测系统计划2008年航次的CTD数据以及冰浮标ITP18数据,对加拿大海盆的NSTM现象进行了精细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NSTM的温度垂直结构与海冰关系密切,在海冰密集度较大的区域,发展成熟的NSTM的盐跃层稳定,温度极大值均小于-1.0℃,而且垂向温度结构差异不大,多为典型的单峰结构;在海冰边缘区和开阔水域,由于受气象条件的影响较大,盐跃层不十分稳定,温度极大值和温度的垂向分布差异较大,常出现双峰甚至多峰结构。NSTM温度极大值出现的深度不仅与NSTM发生、发展的时间有关,而且与纬度有关,纬度越高,深度越深。NSTM的发生、发展和消衰的时间尺度为1 a,夏季发生,秋季和冬季不断向表层和下层传递热量,温度峰值变小,第二年的春季消失。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加拿大海盆 次表层暖水 精细结构 海冰变化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31006;40976111;40876003)
【分类号】:P731.27
【正文快照】: 1引言加拿大海盆水体在垂直方向上主要包括3个组成部分:低盐的北极上层水;相对高温、高盐的大西洋中层水;低温、高盐的北极深层水。上层水和中层水由非常强的温跃层区分开来,在该温跃层内,海水温度向下迅速上升,而在中层水和底层水之间的温度梯度相对较弱。北极上层水又可以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夏季北冰洋海冰边缘区海水温盐结构及其形成机理    赵进平,史久新,矫玉田

1999年楚科奇海台及其周边海域中层与深层水增暖    赵进平,高郭平,矫玉田

影响北极地区迅速变化的一些关键过程研究    陈立奇,赵进平,卞林根,陈波,陈敏,高爱国,高众勇

北极环极边界流研究及其主要科学问题    赵进平,史久新

2003年与1999年楚科奇海海冰的差异及其发生原因    朱大勇,赵进平,史久新

加拿大海盆上层海洋垂向湍扩散系数估计    张莹

夏季北冰洋海冰边缘区海水温盐结构及其形成机理    赵进平,史久新,矫玉田

夏季北冰洋海冰边缘区海水温盐结构及其形成机理    赵进平,史久新,矫玉田

北冰洋夏季开阔洋面和浮冰近地层热量平衡参数的观测估算    卞林根,高志球,陆龙骅,张雅宾,C.Roger,X.D.Zhang

从航空数字影像提取北极海冰形态参数的方法研究    赵进平,任敬萍

基于PHC3.0数据集的北冰洋水团分析    袁延茂;李磊;郝秀敏;冯峰云;

    

    

    

    

    

    

    

    

    

白令海及其以北北冰洋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空间分布及来源研究    张静静;陈微微;黄鹏;洪清泉;董慕佳;聂森艳;蔡明刚;

雪龙号加拿大海盆战恶浪    本报特约记者 王湘黔

考察队深海“挖泥巴”,生物学家探“龙宫”    记者 张建松

中国科考队今赴北极    范涛

北冰洋海冰厚度消减了2.13米    张建松

驰骋万里再探北极    张建松

在北极最厚的永久海冰区取样    王湘黔

考察队被冰困扰“雪龙”船步履维艰    

世界最大“水泵”,能抽出四千米深处水    记者 张建松

“中国人首次展现出如此强势的海洋科学研究”    实习记者 马多思

北冰洋次表层暖水结构和北极涛动空间变化的研究    曹勇

加拿大海盆区辐射观测及其生物光学特性研究    王维波

加拿大海盆上层海洋垂向湍扩散系数估计    张莹

夏季北冰洋海冰融化过程中能量分配的研究    张树刚

北冰洋次表层暖水形成机制的数值研究    陈志华

北冰洋双扩散阶梯结构与无双扩散海域的特殊物理过程    赵倩

北冰洋海冰年际年代际变化的区域性特征及其与大气温压联合模态的关系    单晓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