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海南岛东寨港红树林群落甲烷通量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0:02:34
热度:

海南岛东寨港红树林群落甲烷通量研究【摘要】:采用静态箱法对海南东寨港 4个站位的 5个红树林群落的土壤甲烷通量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林地土壤平均甲烷通量为 0 .81m g.m-

【摘要】:采用静态箱法对海南东寨港 4个站位的 5个红树林群落的土壤甲烷通量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林地土壤平均甲烷通量为 0 .81m g.m- 2 .d- 1 。利用聚乙烯袋密闭法测定了 6种红树植物叶片的甲烷通量 ,发现红树植物叶片具有吸收大气甲烷的效应。通过海莲 (Bruguiera sexangula)红树林的研究还表明 ,林地土壤甲烷通量的日变化与林内潮水淹浸状况有关。海莲林不同滩面土壤甲烷通量的差异与土壤含水量有关。土壤甲烷通量的季节差异因植被类型或土壤性质不同而表现为两种形式 【作者单位】: 教育部海洋生态环境开放研究实验室!厦门361005 厦门大学生物系!厦门361005 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学与化学系!香港 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学与化学系!香港
【关键词】海南岛 红树林 甲烷通量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 96762 98) 香港科技大学资助
【分类号】:S718.5
【正文快照】: 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科学界的热点之一 ,甲烷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 ,对全球变暖的影响仅次于二氧化碳 ,且其在大气中的浓度在逐年上升 ,因而大气中甲烷的预算受到极大关注 (邵可声等 ,1 996;Cicerone Oremland,1 988)。据估算 ,湿地是大气甲烷最大的源 ,占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海南长宁河口桐花树红树林土壤CH_4动态研究    叶勇,卢昌义

崇明东滩湿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及机制研究    汪青

稻麦轮作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及机制研究    黄明蔚

稻田甲烷排放的研究进展    曹云英

水稻覆膜旱作抑制稻田甲烷排放效应的研究    张竹青,李义纯

中国稻田甲烷产生和排放研究 Ⅰ.产生和排放机理及其影响因子    任万辉,许黎,王振会

水稻品种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王增远,徐雨昌,李震,王步军,过益先,丁玉萍,王占珍

施肥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邓仕槐,吴晓斌,卢益武

不同水稻品种对稻田甲烷排放量的影响    徐雨昌,王增远,李震,王步军

稻鸭鱼生态种养对稻田甲烷减排及水稻栽培环境改善的功能研究    刘小燕

水稻植株和土壤对CH_4排放的影响及定量模型研究    傅志强

广州地区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及模拟研究    任万辉

滇池流域施肥对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及其环境风险    雷宝坤

稻金鱼复合生态系统甲烷排放规律及土壤理化因子的研究    戴振炎

西双版纳地区水稻田CH_4、CO_2和N_2O通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杨光明

湿地碳循环过程与计算机模拟研究    张文菊,童成立,赵世伟,吴金水

广西海滩红树林与土壤的关系    蓝福生,李瑞棠,陈平,莫权辉,梁发英,叶栋

陆面过程实验和地气相互作用研究——从HEIFE到IMGRASS和GAME-Tibet/TIPEX    王介民

塔里木河中下游柽柳群落土壤碳通量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黄湘;陈亚宁;李卫红;刘加珍;陈亚鹏;

红树林生态系统及功能研究综述    谢瑞红;周兆德;

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土壤的CO_2通量    李兆富,吕宪国,杨青,高俊琴

广西英罗港红树林区木榄群落土壤粒径分布的分形特征    梁士楚,王伯荪

湿地土壤CO_2通量研究进展    李兆富,吕宪国,杨青

土壤质地、温度和Eh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蔡祖聪,沈光裕,颜晓元,鹤田治雄,八木一行,阳捷行

英罗港不同红树植物群落土壤腐殖质组成及特性的研究    何斌;温远光;刘世荣;和太平;

长江口滨岸潮滩沉积物反硝化作用及N_2O的排放和吸收    王东启

中国近海部分海域溶解甲烷和氧化亚氮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张桂玲

三江平原沼泽土地利用变化对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研究    郝庆菊

长江沿程河湖及城市内河水质评价与模拟研究    高学民

沼泽湿地及其不同利用方式下甲烷排放机理研究    丁维新

南海北部营养盐结构特征    袁梁英

海南岛红树林资源与生态适宜性区划研究    谢瑞红

木榄、海莲和尖瓣海莲种间亲和性和亲缘关系分析    韩闯

同安湾人工种植红树林对底栖动物生态效应研究    周细平

农田土壤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研究    蒋静艳

崇明东滩湿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及机制研究    汪青

稻麦轮作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及机制研究    黄明蔚

稻麦轮作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及机制研究    黄明蔚

提高红树林人工造林质量的对策    陈乃明;樊东函;

红树林人工恢复造林技术探讨    高忠春;

红树林苗圃的育苗技术    钟才荣;李华亮;张影;

红树林土壤微生物与其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杨晓洪;顾觉奋;

广州市南沙红树植物无瓣海桑、木榄人工林生物量的研究    朱可峰;廖宝文;章家恩;

海岸红树林与海啸波相互作用实验研究    王俊;

福建省福鼎市秋茄宜林地调查研究初报    吴桂觉;

一株具免疫增强活性红树林真菌的筛选及鉴定    饶朗毓;陈政良;裴华;林英姿;牛莉娜;

为了不让那些神奇的森林变成记忆    张爽;

林业简讯    

海南岛红树林区系组成与特征    单家林;郑学勤;

红树林人工造林过程中底栖生物的变化    黄丽;仇建标;丁文勇;郑春芳;陈少波;王文卿;

珠江口伶仃洋沿岸的红树林及其生态功能    张乔民;施祺;余克服;

南海红树林真菌混合培养代谢产物    朱峰;陈忻;黄美珍;

红树林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杜联穆;蓝宗辉;詹嘉红;

我国的红树林和海岸防护林    关君蔚;

红树林中获得了一株Asanoa sp.210121    徐小雄;谢晴宜;林海鹏;洪葵;

广西红树林土壤DNA提取和分析    杨建;洪葵;

南亚热带海岸湿地红树林的恢复    王瑞江;陈忠毅;缪泽彬;

序言    周文彰;

万亩红树林撑起沿海生态绿屏    记者 王丹容

湛江10年恢复红树林3000余亩    李玉婷 刘忠芳 赖日焕

广西加强红树林虫害防治应对措施    陈孟硕 陈圆 曹庆先

加强保护充分利用红树林资源    记者 林德斌 通讯员 曾作雷

我市首次开展红树林义务植树    记者 林奕群

有梦就有红树林    本报记者 庞慧敏 本报实习生 王磊(周兴旺)

开展红树林调查保护工作    记者 卢志民

一起扩种保护珠海红树林    记者 殷贝

年内再种约66.67公顷红树林    记者 陈治家

广西红树林虫害防治研究国内领先    刘斌 陈圆

九龙江口红树林土壤微生物及藻体异养固氮菌的某些生态学研究    张瑜斌

雷州半岛红树林及其保护策略研究    韩维栋

红树林秋茄叶类脂化学及活性物质的研究    李宝才

福建红树林昆虫群落及主要害虫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丁珌

城市植物景观恢复技术与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李军

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价值评价及保护空缺分析研究    郑姚闽

清澜港红树林土壤微生物区系和土壤细菌16S rDNA的多态性研究    王岳坤

中国红树林及其生态环境功能的综合分析与研究    石莉

红树林环境稀有放线菌的分离、初步鉴定及活性评价    洪亮

红树林根际土壤固氮细菌和功能基因nifH的多样性研究    柳建银

红树林考氏白盾蚧生物学特性和种群动态研究    江宝福

基于神经网络红树林景观特性的遥感获取技术研究    于祥

九龙江口秋茄红树林恢复对土壤理化和生化性质的影响    曹长青

东寨港红树林分布区外来植物入侵的廊道效应研究    周青青

23种红树植物根际土壤小双孢菌的选择性分离    徐小雄

两株南海红树林底泥抗真菌放线菌的活性化学成分研究    全学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