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连续秸秆覆盖对土壤无机氮供应特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3:00:01
热度:

连续秸秆覆盖对土壤无机氮供应特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摘要】:【目的】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方法,于2008—2010年研究了水旱轮作制下连续秸秆覆盖对土壤无机氮供应特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摘要】:【目的】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方法,于2008—2010年研究了水旱轮作制下连续秸秆覆盖对土壤无机氮供应特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连续秸秆覆盖还田可以显著提高0—5 cm、5—15 cm和15—25 cm土层土壤NH4+-N、NO3--N含量,并且随着秸秆覆盖还田年限的延长和用量的提高,3个土层土壤的NH4+-N、NO3--N含量的增幅也随之增加。第5季水稻收获后,秸秆覆盖处理NH4+-N、NO3--N含量的增幅分别达到了18.83%—36.70%和12.04%—37.70%。秸秆覆盖还田使水稻生育前期土壤NH4+-N、NO3--N含量降低,有利于减少NO3--N的淋失。而后期氮素得到释放满足作物生殖生长的需要,则有利于作物产量的提高。秸秆覆盖还田后,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其中旱季作物(小麦、油菜)的增产效应要高于水稻,并且作物的增产幅度随着秸秆还田年限和用量的增加而提高。起主要作用的产量构成因素是小麦、水稻的有效穗数以及油菜单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结论】连续秸秆覆盖还田促进了土壤无机氮的供应,从而提高了作物产量。 【作者单位】: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安徽养分循环与资源环境省级实验室;
【关键词】连续秸秆覆盖 土壤无机氮 供应特征 产量
【基金】: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2010BAD01B05,2007BAD89B10)
【分类号】:S158
【正文快照】: 0引言【研究意义】土壤中的氮绝大部分是以有机态形式存在,但有机态氮必须通过矿化作用转化为无机态氮(NH4+-N,NO3--N)才可以被植物所吸收利用[1]。在农田土壤中,氮素各种转化作用受作物生长和人为因素(耕作方式、化肥和有机肥的施用、灌溉以及生物活性抑制剂的施用等)的显著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保护性耕作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    张海林,高旺盛,陈阜,朱文珊

秸秆还田与化肥配合施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劳秀荣,孙伟红,王真,郝艳如,张昌爱

秸秆生物有机肥的施用对土壤供氮能力的影响    张亚丽,张娟,沈其荣,王金川

不同种植制度下长期施钾与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土壤钾素的影响    谭德水;金继运;黄绍文;李书田;何萍;

秸秆覆盖对旱地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赵聚宝,梅旭荣,薛军红,钟兆站,张天佑

土壤氮素矿化研究进展    王艳杰,邹国元,付桦,刘宏斌

保护性耕作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效益影响的研究    李春霞;王俊忠;李友军;李胜利;杨艳萍;熊瑛;陈阜;

江淮丘陵易旱地区棉花抗旱节水高效栽培技术    郑曙峰,唐胜,袁向方,许新华,王跃群,张军

保持耕作技术对豫西旱坡地土壤养分的影响    王育红,姚宇卿,吕军杰

麦玉轮作体系中秸秆钾对土壤钾库平衡的影响    董玉良,劳秀荣,孙伟红,张昌爱

高水分利用率棉花株型特征及生理生态基础研究    郑曙峰,唐胜,徐道青,阚画春

土壤水对降水和地表覆盖的响应    张秋英,李发东,欧国强,宋献方,张万军

晋中地区春玉米田集雨覆盖试验研究    樊向阳,齐学斌,郎旭东,王景雷,高胜国,赵辉

保持耕作对豫西旱地冬小麦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姚宇卿,吕军杰,王育红,黄江涛,李云德,王向阳

豫西黄土坡耕地保护性耕作保水效果研究    苏子友,杨正礼,王德莲,蔡典雄,姚宇卿,吕军杰,张洁

旱地冬小麦不同栽培模式、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土壤水分利用状况    高亚军;杨君林;陈玲;朱刚;者星毅;刘炜;李生秀;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解析不同处理状况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    赵勇

我国北方粮食主产区土壤养分分布特征研究    王红娟

不同覆盖物的农田生态效应与作物增产机理研究    卜玉山

氮素施用技术和不同保墒耕作施肥对土壤水肥因子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徐福利

半腐解秸秆覆盖下旱作水稻氮素营养调控研究    石英

农田水肥效应及其生理机制研究    高亚军

土壤物理性质对玉米的生态生理效应及其调控    李潮海

不同覆盖条件下稻麦轮作体系的产量效应与氮肥去向研究    艾应伟

华北地区结构型节水种植业模式及途径研究——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    宫飞

中国中部农区村域人地关系系统定量研究——河南省巩义市吴沟村、滹沱村、孝南村的实证分析    乔家君

太湖地区稻田保护性耕作综合效应研究    张宝生

稻田休闲期保护性耕作的土壤肥力特征及其对水稻衰老进程和米质的影响    符冠富

黄土区不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汪文霞

东北地区春玉米保护性耕作模式效应研究    初振东

设施农田土壤生态环境修复技术及其效应研究    王艳群

免耕在农业机械化作业中的可行性及效益的研究    王延好

冬小麦水氮高效利用专家决策系统的研究    李永宾

河北坝上地区滩地作物水分高效利用技术研究    黄亚丽

玉米秸秆茎叶分离机理试验研究    高梦祥

旱作麦田秸杆覆盖的生态综合效应研究    巩杰

秸秆在土壤内分解初期氮素矿化与固持的模拟测定    胡希远,Kuehne R.F.

太湖稻麦地区秸秆还田增产及培肥效果    王振忠,董百舒,吴敬民

土壤钾素研究进展    刘会玲,陈亚恒,段毅力,许皞

长江流域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对输送无机氮的影响——1968~1997年的时间变化分析    晏维金,章申,王嘉慧

小麦不同种植密度粒重分布特性的研究    李春喜,石惠恩,姜丽娜

麦秸和残茬覆盖对夏玉米农田小气候的影响    朱自玺,方文松,赵国强,邓天宏,付祥军

秸秆覆盖对夏玉米生长过程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陈素英,张喜英,胡春胜,刘孟雨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夏玉米灌浆过程和产量的影响    霍竹,王璞,邵明安

农业发展对黄河水质和氮污染的影响——以宁夏灌区为例    于涛,陈静生

小麦不同分蘖位结实特性与粒重分布的研究    李春喜,姜丽娜,石惠恩,姬生栋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研究综述    唐玉霞,贾树龙,孟春香,张贵民,刘春田

直接扩散法测定土壤无机氮    韩琅丰,慕康国,江荣风

不同碳源物质对土壤无机氮生物固定的影响    唐玉霞,孟春香,贾树龙,刘巧玲,王惠敏

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不同干扰强度下土壤无机氮的变化    李贵才,韩兴国,黄建辉,王长耀

秸秆配施不同氮量对土壤供氮能力的影响    刘善江

县域尺度稻麦轮作农田土壤无机氮的时空变化——以江苏省仪征市为例    宋歌;孙波;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下不施氮对作物产量和土壤无机氮的影响    魏亚萍,王璞,陈才良

不同竞争强度间作体系氮素利用和土壤剖面无机氮分布差异    李秋祝;余常兵;胡汉升;孙建好;陈伟;李隆;

滇西北纳帕海湿地区域土壤速效氮组分的分异及指示意义    胡金明;袁寒;李杰;董云霞;马彬斌;

基于DSSAT模型的吉林省黑土作物-土壤氮循环和土壤有机碳平衡    杨靖民;窦森;杨靖一;Gerrit HOOGENBOOM;姜旭;张忠庆;姜洪威;贾丽慧;

不同年龄杉木人工林土壤无机氮比较研究    向升华;高人;马红亮;刘乐中;

花椰菜-苋菜轮作条件下土壤反硝化研究    邹国元;李晓林;张宏彦;

基施氮肥对土壤剖面中无机氮动态的影响    刘学军;巨晓棠;边秀举;张福锁;

利用土壤植株测试技术实现小麦/玉米轮作中氮肥的优化管理    陈新平;张福锁;

无机有机肥配施对氮肥利用率和土壤氮素肥力的影响    刘克樱;朱克纯;

土壤—作物系统中氮素分配特点与氮素效率    江华;王兴仁;张福锁;

三峡库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N_2O排放研究    林杉

洱海流域农田土壤氮素矿化及调控研究    郑洁

保护性耕作对麦田土壤微生物特性及理化性状的影响    王芸

不同C源对外源N土壤微生物固持的影响    张乐

温度、水分和碳源添加对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    周唯

不同温湿度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和秸秆分解规律与模拟    孙承运

元素硫、双氰胺及其组合对蔬菜地土壤NO_3~--N淋失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刘常珍

环境因素对菜地土壤氮素转化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章燕平

追氮量及形态配比对烤烟生长和土壤无机氮素的影响    杨小虎

新型硝化抑制剂 DMP-D 的研究    栾书荣

植烟土壤绿肥翻压后氮素矿化特点研究    冯俊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