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夏玉米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2:58:04
热度: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夏玉米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摘要】:【目的】黄淮海地区是中国粮食主产区之一,但农业生产中旱涝频繁发生,同时还存在土壤紧实、耕层变浅和土壤蓄水保墒

【摘要】:【目的】黄淮海地区是中国粮食主产区之一,但农业生产中旱涝频繁发生,同时还存在土壤紧实、耕层变浅和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该区的粮食生产。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作为农业生产中两项重要的技术措施,对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蓄水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有显著作用。本文旨在探索耕作方式、秸秆还田以及二者交互对冬小麦-夏玉米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优化黄淮海地区的土壤耕作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土壤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相结合的方法,设置常规耕作+秸秆还田、常规耕作+无秸秆还田、深耕+秸秆还田、深耕+无秸秆还田、深松+秸秆还田、深松+无秸秆还田6个处理,研究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农田耗水量、耗水模系数、土壤贮水消耗量、株间蒸发量、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分析不同耕作方式、秸秆还田以及二者交互对冬小麦-夏玉米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耕作方式、秸秆还田对土壤容重、农田耗水量、土壤贮水消耗量、株间蒸发量、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影响。与常规耕作相比,深耕和深松主要降低了20—4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增加了冬小麦、夏玉米和周年总农田耗水量,提高了0—100 cm土层的土壤贮水消耗量,同时降低了休闲期无效农田耗水量。此外,深耕和深松还降低了夏玉米的株间蒸发量,但深耕显著增加了冬小麦的株间蒸发量,深松则相反。秸秆还田也可以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贮水消耗量,增加冬小麦农田耗水量,降低夏玉米和休闲期农田耗水量,增加冬小麦的株间蒸发量,降低夏玉米的株间蒸发量。与常规耕作相比,深耕和深松处理的周年作物产量分别提高了10.7%和9.8%,周年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8.8%和6.3%。秸秆还田处理的周年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秸秆不还田处理提高了6.3%和7.6%。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夏玉米的耗水特性、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存在显著交互作用。与常规耕作+无秸秆还田处理相比,深耕+秸秆还田和深松+秸秆还田处理的周年农田耗水量分别提高3.3%和2.4%,冬小麦-夏玉米的农田耗水量分别提高了4.2%和3.3%,休闲期的农田耗水量分别降低了7.0%和9.9%,周年作物产量分别提高了18.0%和19.3%,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15.9%和15.1%。【结论】在几种耕作模式中,深耕+秸秆还田、深松+秸秆还田的周年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且二者无显著性差异,表明深耕或深松结合秸秆还田有利于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在秸秆还田的基础上深松或深耕是黄淮海地区适宜的耕作方式。 【作者单位】: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耕作方式 秸秆还田 产量 耗水量 水分利用效率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01261) 农业部现代玉米产业技术体系(CARS-02-19) 中国博士后基金(20100480853)
【分类号】:S512.1;S513
【正文快照】: 0引言【研究意义】黄淮海地区的粮食总产量占中国粮食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2]。该地区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为500—700 mm,且60%—70%的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降水季节分布不均导致夏玉米易涝、冬小麦易旱,农业生产中旱涝频繁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从新乡地区热量特征讨论夏玉米的适播期    韩慧君;谢晋英;

烟台地区秋作物技术考察会议关于1975年夏玉米增产技术措施的几项建议(初稿)    

夏玉米氮肥两次追肥的分配方式    李伯航;郑卓琳;

夏玉米磷肥追施技术    王少仁,夏培桢

夏玉米氮肥施用量试验    尤清亮;皇木亮;王忠祥;常守乾;

夏玉米抗逆高产栽培主要技术    张红叶;刘建明;朱顶目;顾文亮;吴万秀;

夏玉米“3414”田间肥效试验初报    阎慧敏;靳书喜;宋启云;张军慧;宋新田;

莱州市夏玉米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各阳修;

实现夏玉米高产的几个关键措施    郑丽敏;牛永锋;祁国宾;

夏玉米施肥技术    高旭忠;

驻马店市夏玉米高产限制因子探讨    房稳静;徐月顺;陈天锡;张俊波;刘世学;

河南省夏玉米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研究    余卫东;陈怀亮;

沙质潮土夏玉米“3414”肥效试验研究    王贺;白由路;杨俐苹;卢艳丽;王磊;

气候变暖背景下豫北地区冬小麦和夏玉米光热资源利用效率研究    刘晓迎;杨娜娜;卢学锋;王长坤;罗长青;

密度和施氮量对丘陵区机播夏玉米产量及倒伏影响研究    陈尚洪;陈红琳;沈学善;王昌桃;张玉兰;刘定辉;

濮阳市气候生态因子对夏玉米生育期的影响分析    崔力;王春玲;李改琴;许庆娥;吴丽敏;杜丽娅;

不同灌水次数对夏玉米产量性状及耗水规律的影响    南纪琴;肖俊夫;刘战东;刘祖贵;杨静敬;

不同生育期灌水和施氮对夏玉米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陈静静;张富仓;

河南省夏玉米产量预报方法研究    杨海鹰;

华北平原不同耕层厚度对夏玉米土壤养分影响试验初报    石彦琴;陈源泉;隋鹏;高旺盛;

2010年秋季种麦技术指导意见    衡水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氮磷钾配合施用 夏玉米高产高效    驻马店市农科所 郭中义 潘增茂 遂平县土肥站 靳书喜

基于蒸渗仪的夏玉米耗水特征研究    许高平

夏玉米免耕精播限制因素及其关键调控技术研究    赵霞

小麦和夏玉米一体化种植布局与技术经济效果研究    何守法

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水氮优化利用研究    代快

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作物生产体系产量差特征解析    李克南

华北平原砂质土壤夏玉米对肥料类型及施肥方法的响应研究    王贺

我国玉米种植分布与气候关系研究    何奇瑾

我国玉米种植分布与气候关系研究    何奇瑾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沈学善

华北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干旱灾害风险评估    胡亚南

黄淮海夏玉米涝渍灾害影响评估    郁凌华

河北省北部山前平原区夏玉米高产高效制约因素及关键技术研究    高肖贤

不同降雨量对夏玉米土壤氮素迁移转化影响研究    尹洪涛

夏玉米时空交替补灌技术的生理生态效应    杜园园

黄淮海地区夏玉米产量潜力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刘洪军

秸秆覆盖对红壤夏玉米水氮利用和抗旱能力的影响    姜春霞

夏玉米水、氮、钾耦合效应的量化指标研究    温利利

北京地区夏玉米耗水与生长规律田间试验研究    谭鉴利

综合农艺管理对夏玉米产量和氮效率的影响    靳立斌

隔年深耕对土壤肥力及夏玉米生育和产量的影响    张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