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稻田不同供钾能力条件下秸秆还田替代钾肥效果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2:57:54
热度:

稻田不同供钾能力条件下秸秆还田替代钾肥效果【摘要】:【目的】研究稻田不同土壤供钾能力条件下,秸秆还田配施钾肥对水稻产量、地上部钾素累积量以及钾肥利用率的影响,为秸秆还田水稻钾肥合理

【摘要】:【目的】研究稻田不同土壤供钾能力条件下,秸秆还田配施钾肥对水稻产量、地上部钾素累积量以及钾肥利用率的影响,为秸秆还田水稻钾肥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2012年在鄂中、江汉平原和鄂东地区的10个县(市)选择不同供钾水平田块布置水稻试验。根据湖北省第二次土壤普查制定的速效钾分级标准,本文将土壤速效钾含量150 mg·kg-1的试验点如钟祥和宜城归为高钾供应能力土壤(1级水平),简称为高钾土壤,标记为High-K;土壤速效钾含量100—150 mg·kg-1的试验点如团风、仙桃、洪湖和枝江归为中钾供应能力土壤(2级水平),简称为中钾土壤,标记为Middle-K;土壤速效钾含量100 mg·kg-1的试验点如麻城、广水、鄂州和蕲春归为低钾土壤,标记为Low-K。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1)CK(-K);(2)+K;(3)+S;(4)S+1/3K;(5)S+2/3K;(6)S+K,其中K和S分别表示钾肥和还田秸秆,以此来考查当前推荐钾肥用量(K2O 75 kg·hm-2)对水稻的增产效果以及轮作模式下麦秆或油菜秸秆还田钾素对钾肥的替代作用。【结果】结果显示CK处理(-K),高钾、中钾和低钾土壤的稻谷产量分别为8 372、8 710和7 767 kg·hm-2,施钾和秸秆还田均可以不同程度地增加水稻产量和地上部钾素累积量。与CK相比,高钾、中钾和低钾土壤均以秸秆还田配施钾肥处理的增产效果最显著,增产量分别为633、1 098和814 kg·hm-2,增幅分别为7.7%、12.6%和12.5%;地上部钾素累积吸收增量分别为40.2、56.5和49.3 kg·hm-2,增幅分别为15.9%、21.3%和36.8%。在当前推荐钾肥用量条件下,秸秆还田会造成高钾土壤的钾肥吸收利用率下降,但可明显提高中钾和低钾土壤的钾肥吸收利用率;同时秸秆还田也会显著降低高钾土壤的钾肥农学利用率,但对中钾和低钾土壤的钾肥农学利用率没有明显影响。同钾肥利用率相比,钾素利用率均有所降低,但中钾土壤和低钾土壤的钾素利用率要显著高于高钾土壤的钾素利用率。通过对秸秆还田条件下钾肥用量与增产率、地上部钾素累积增幅的相关性分析得出高钾土壤和中钾土壤的推荐钾肥用量偏高。根据线性加平台肥效模型拟合得出,在秸秆还田条件下,高钾土壤田块(速效钾含量150 mg·kg-1)适宜钾肥用量平均为38.2kg·hm-2,比推荐用量减少49.1%;中钾土壤田块(速效钾含量100—150 mg·kg-1)适宜钾肥用量平均为60.0 kg·hm-2,比推荐用量减少20.0%;而低钾土壤田块(速效钾含量100 mg·kg-1),增产效果显著,推荐钾肥用量不足。【结论】因此,短期秸秆还田条件下,高钾和中钾土壤田块,秸秆还田钾素可不同程度地替代部分化学钾肥施用;而低钾供应田块推荐用量略显不足,增施钾肥仍有较大的增产空间。 【作者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
【关键词】稻田 供钾能力 秸秆还田 钾肥 替代效果
【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203013) 国家有机质提升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2BQ059)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IRT1247)
【分类号】:S141.4
【正文快照】: 0引言【研究意义】水旱轮作是中国重要的作物种植制度之一,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和淮海流域稻作区,以小麦-水稻轮作和油菜-水稻轮作播种面积最大[1-2]。集约化高产条件下该地区作物收获带走的钾量每年约为210—360 kg·hm-2,而当前钾肥的投入远不能维持钾素平衡,农田钾素亏缺已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稻草还田条件下施钾量对晚稻产量和钾素吸收的影响    黄科延;张爱武;曹芯;鲁艳红;廖育林;汤海涛;

广东省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的磷钾指标研究    黄旭;张桥;梁友强;张育灿;徐培智;唐拴虎;

配方施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初报    冯顺洪;方洪江;傅树豪;赖志勇;陈翠珊;吴卓生;黄自强;

玉米秸秆还田培肥效果研究    董印丽;樊慧敏;王建书;王金凤;

秸秆还田研究进展    李文革;李倩;贺小香;

硫酸钾镁肥在水稻上的施用效果研究    蔡铁明;黄科延;彭志红;廖育林;聂军;郑圣先;戴平安;

早稻平衡施用氮磷钾肥肥料效应的研究    黎庆芬;

秸秆还田对土壤质量影响研究进展    叶丽丽;王翠红;彭新华;王丽慧;

中稻氮磷钾肥施用效应研究    苏培忠;刘义平;钟勇法;郑柯强;郑小燕;

连续两年秸秆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对直播稻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张大伟;刘建;王波;曹杨;卞新民;

施钾对缺钾稻田土壤钾肥效应及土壤钾素状况的影响    廖育林;郑圣先;黄建余;聂军;谢坚;向艳文;

稻田秸秆还田腐熟剂品种比较试验    陈璋;

水稻钾肥施用效果及施用技术试验简结    

秸秆还田八法    刘好

秸秆还田八法    刘好

玉米免耕秸秆还田栽培技术——记广西桂平市蒙圩镇官桥村免耕秸秆还田示范基地    

麦稻两熟地区不同埋深对还田秸秆腐解进程的影响    刘世平;陈文林;聂新涛;张洪程;戴其根;霍中洋;许轲;

宁夏黄灌区稻秆还田对硝态氮流失量的影响    王永生;黄剑;杨世琦;

制定秸秆直接还田技术规程的研究    

凤冈油菜秸秆还田的效果分析    刘富春

油菜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赵继献,朱文秀

耕作制度对稻田根际土壤有机碳与颗粒有机碳的影响    符卓旺;

广西稻田和旱地的农田生态系统的氮磷钾养分平衡研究    谭宏伟;周柳强;谢如林;黄美福;

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下的稻田氮素转化与利用    徐明岗;邹长明;秦道珠;八木一行;宝川靖和;

稻田中蓝细菌群落的多态性    宋铁英;Lotta Martensson;包晓东;郑伟文;Ulla Rasmussen;

基于一种稻田新型耕作制度的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效应分析    刘建;

酵素菌在秸秆还田中的应用研究    朱绍林;乔红梅;姜晓清;周明;

稻田氮素损失与实用控制技术—液态分子膜    尹斌;朱兆良;

节水灌溉稻田土壤水分预报遗传算法    周明耀;赵瑞龙;张凤翔;金菊良;薛亚锋;

稻鸭共栖对稻田水生生物群落的影响    汪金平;曹凑贵;金晖;王昌付;

作物秸秆还田对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的研究    何建新;王志进;朱建桦;张晓建;严玉娟;

应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    安徽凤阳县 田益全

秸秆还田及绿肥利用技术    中化化肥高级顾问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王兴仁

秸秆还田技术措施    毛国强

秸秆还田的好处    冯国明

秸秆还田新技术有望推广    丁玲娜

秸秆还田PK“狼烟四起”    王震波

秸秆还田方式的选择必须因地制宜    冯国明

秸秆还田的技术要领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曹一平 教授

冬季秸秆还田的几种方式    彭杰

陕西 建设20万亩示范田 秸秆还田不再难    记者 王洪伟

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钾素效应研究    王志勇

多作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动态的影响    姚凤銮

宁夏引黄灌区稻田氮素淋失特征与过程控制研究    刘汝亮

黄土高原农田综合地力及碳汇特征对连续多年玉米秸秆全量还田的响应    慕平

水旱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的培肥和增产效应    武际

海南省稻田土壤硒的化学特征及水稻吸收累积硒的基因型差异与机理    耿建梅

常规与有机生产方式下稻田和菜地温室气体(CH_4和N_2O)排放研究    秦艳梅

稻田长期垄作免耕下土壤肥力及环境效应的研究    高明

基于试验与模型的C、N循环研究    潘志勇

长期施钾对北方典型土壤钾素及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    谭德水

高产农田生态系统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和施肥水平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    赵彩霞

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江苏沿江地区稻田土壤肥力的影响    高洁

秸秆—根茬粉碎还田联合作业机的研究    李春胜

还田秸秆配施外源酶效应研究    韩玮

秸秆还田农户意愿与机械作业收益实证研究    李建政

秸秆还田对宁南旱作农田土壤理化性状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路文涛

关中平原田块尺度上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肥力及周年生产力的影响    南雄雄

秸秆还田对黑土土壤酶及细菌多样性影响研究    刘佳斌

秸秆还田对黑土土壤主要物理化学性状影响的研究    李传宝

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微生物量与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王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