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秸秆焚烧导致的江苏持续雾霾天气过程分析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2:56:37
热度:

秸秆焚烧导致的江苏持续雾霾天气过程分析【摘要】: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从污染情况、环流背景、地面气象要素特征、水汽、热力及动力条件等几个方面对江苏2012年6月中上

【摘要】: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从污染情况、环流背景、地面气象要素特征、水汽、热力及动力条件等几个方面对江苏2012年6月中上旬持续雾霾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苏及周边省市秸秆焚烧造成大量的气溶胶粒子悬浮于空中,是造成江苏出现持续不同程度的霾天气的主要原因,同时也为雾滴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凝结核;中高层冷空气强度未能完全破坏底层相对稳定的层结,较小的风速和较大的湿度有利于雾霾的发展,重度霾或雾风速多在3 m/s以下,且相对湿度在80%以上。频繁的弱降水过程对雾的形成和霾的加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低层的逆温或近中性层结的维持,为雾霾持续存在提供了有利的层结条件,且浓雾形成主要有辐射贴地逆温和平流逆温两种形式;垂直上升运动与雾霾的发展之间有着互相影响的紧密联系,在具备一定的水汽条件时,底层弱的上升运动有利于雾体的向上发展从而促进雾的加浓。后向轨迹模拟雾霾相对较严重的6月10日污染轨迹表明沿江和苏南地区污染物浓度上升除了本地悬浮颗粒物外,安徽境内的污染物的输送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而北部地区更多还是本地的污染源。 【作者单位】: 江苏省气象台;无锡市气象局;
【关键词】持续雾霾 秸秆焚烧 大气污染 气象条件 轨迹分析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40042 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社会发展重大研究BE2012771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BK20130111 江苏省气象局预报员专项201212
【分类号】:X513
【正文快照】: 1引言随着我国工业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大气中气溶胶粒子浓度增加,低能见度日随之增加,我国的雾霾天气也逐渐增多,特别是我国中东部地区雾霾更加严重,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对交通运输、人体健康、供电、军事活动等均造成严重影响,也引起了社会和公众的极大关注。近年来,不少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淮安一次雾霾过程的污染物变化特征及来源分析    刘端阳;张靖;吴序鹏;严文莲;周彬;谢真珍;

基于Boston矩阵的江苏省秸秆焚烧压力-状态-响应评价    刘甜;苏世伟;朱文;

徐州市持续雾霾天气过程的季节性差异分析    吕翔;刘端阳;贾红;段培法;孙磊;

2014年秋冬季江苏重度霾特征分析    戴竹君;刘端阳;王宏斌;魏建苏;姜有山;

2013年昆山市两次典型霾天气过程分析    吴珂;汪婷;夏蕴玉;曾山佰;

临沂市一次持续性雾霾过程的阶段性成因分析    朱义青;胡顺起;曹张驰;

华北平原秸秆焚烧火点的MODIS影像识别监测    胡梅;齐述华;舒晓波;陈良富;

一次持续性浓雾天气过程的水汽输送及逆温特征分析    吴彬贵;张宏升;汪靖;张长春;于莉莉;刘彬贤;解以扬;

南京及周边地区一次严重烟霾天气的分析    孙燕;张备;严文莲;陈曲;赵凯;

一次华东地区大范围持续雾过程的诊断分析    张恒德;饶晓琴;乔林;

人为大气污染物对一次冬季浓雾形成发展的影响研究    贾星灿;郭学良;

南京冬季雾霾过程中气溶胶粒子的微物理特征    杨军;牛忠清;石春娥;刘端阳;李子华;

中国区域农田秸秆露天焚烧排放量的估算    曹国良;张小曳;王亚强;郑方成;

北京2011年10月连续灰霾过程的特征与成因初探    高健;张岳翀;王淑兰;柴发合;陈义珍;

2009年秋季南京地区一次持续性灰霾天气过程研究    高岑;王体健;吴建军;费启瓅;曹璐;

珠江三角洲大气灰霾导致能见度下降问题研究    吴兑;毕雪岩;邓雪娇;李菲;谭浩波;廖国莲;黄健;

湖南大雾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    姚蓉;戴泽军;傅承浩;陈静静;刘剑科;

2006年12月14~15日上海大雾及大气污染过程分析    王峰云;阎凤霞;

农村废弃物排放及资源化现状分析    陈雪雯;李建华;

山东中西部一次持续性大雾过程分析    李静;高留喜;陈金敏;高惠君;

珠江三角洲地区一次灰霾天气过程分析    黄聪敏;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大气环境承载力分析研究    刘艳菊;李巍;郝芳华;

天津南部地区平流雾过程塔层气象要素特征分析    吴彬贵;张宏升;张长春;王兆宇;于莉莉;刘彬贤;解以扬;

可吸入颗粒物污染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贺沫珺;

天津南部地区平流雾过程塔层气象要素特征分析    吴彬贵;张宏升;张长春;王兆宇;于莉莉;刘彬贤;解以扬;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PM_(10)的相互影响研究    胡晓宇;李云鹏;李金凤;王雪松;张远航;

秸秆、蓝藻和餐厨废弃物等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的进展与探讨    翟志军;李俊;陈祥松;吴金勇;姚建铭;

上海市灰霾污染天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有机碳(WSOC)污染特征    徐薇;修光利;朱梦雅;张大年;

珠三角颗粒物污染的健康损害经济评估    黄德生;张世秋;万薇;余嘉玲;邹文博;陈晓兰;

珠三角PM_(10)污染的健康损害经济评估    黄德生;张世秋;万薇;余嘉玲;邹文博;陈晓兰;

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对策及建议    程穆宁;崔云霞;王燕枫;辛玉婷;

珠江三角洲灰霾天气的近地层输送条件研究    吴兑;廖国莲;邓雪娇;毕雪岩;谭浩波;李菲;蒋承霖;夏冬;范绍佳;

一次大范围灰霾天气的分析研究    饶晓琴;李峰;

2004年10月珠江口海风对空气污染影响的研究    李明华;范绍佳;王宝民;吴兑;杨柳;

珠江三角洲气溶胶消光特性观测研究    谭浩波;毕雪岩;吴兑;邓雪娇;李菲;邓涛;

大城市区域霾与雾的区别和霾天气预警    吴兑;

生物质炭输入对土壤氮素流失及温室气体排放特性的影响    刘玉学

南京冬季雾宏微观物理结构的观测研究    刘端阳

中国大气气溶胶中生物质燃烧的源追踪及灰霾的形成机制    邓丛蕊

秸秆循环利用模式、物流能流分析及功能评价    高雪松

华北暴雨形成机理研究    杨帅

品种、氮肥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邰书静

微流注放电玉米秸秆水解制备糖类化合物    宋春莲

泰山大气气溶胶数谱分布特征及光学特性研究    沈小静

室内固体燃料燃烧产生的碳颗粒物和多环芳烃的排放因子及影响因素    沈国锋

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钾素效应研究    王志勇

高压系统影响下黄海海雾的形成机制研究    张守宝

西南主要栽培模式下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蔬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张晓璟

基于卫星遥感数据分析中国区域大气CH4垂直柱浓度时空特征    韩英

重庆城市灰霾的统计分析与模拟研究    吕梦瑶

秸秆焚烧对南京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的影响    苏继峰

浓雾过程中尺度数值模拟及能见度集合预报个例研究    滕华超

恩施山区雾的天气气候特征及预报方法研究    单兴佑

城市空气污染指数改进方案研究    刘妍

秸秆压块过程的试验研究    何冬黎

基于遥感反演的珠江三角洲人为源颗粒物排放清单评估研究    郑卓云

关于农作物秸秆“焚烧”与“禁烧”的经济问题研究    林向红;孙玮;

灰色系统理论在黑龙江省农作物秸秆可收集量预测中的应用    崔胜先;谢光辉;董仁杰;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黑龙江国有林区生物质能源发展战略的波士顿矩阵    姜洋;曹玉昆;

华东雾和霾日数的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史军;崔林丽;贺千山;孙林;

On the Evolution and Structure of a Radiation Fog Event in Nanjing    刘端阳;杨军;牛生杰;李子华;

夏秋季节天气系统对边界层内大气中PM_(10)浓度分布和演变过程的影响    任阵海;苏福庆;陈朝晖;洪钟祥;程水源;高庆先;冯丽华;

霾天气南京市大气PM_(2.5)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    魏玉香;杨卫芬;银燕;芮冬梅;杭维琦;孙娟;柏松;陈魁;

灰霾天气的形成与演化    吴兑;

珠江三角洲灰霾污染物特征分析及对策    伍复胜;管东生;

长江三角洲地区四省会城市PM_(10)污染特征    石春娥;翟武全;杨军;王水;姚克亚;

大气PM_(2.5)源解析“源清单化学质量平衡法(I-CMB)”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张玉梅;张卫东;王军玲;

盱眙县空气污染特征及其气象条件分析    倪玉红;梅继策;任志国;戴浩;

近50年合肥地区大雾分析    魏文华;邓斌;

Role of Black Carbon-Induced Changes in Snow Albedo in Predictions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during a Snowstorm    

A Numerical Study of the Urban Intensity Effect on Fog Evolution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天津南部地区平流雾过程塔层气象要素特征分析    吴彬贵;张宏升;张长春;王兆宇;于莉莉;刘彬贤;解以扬;

北方地区春冬季雾天边界层结构及其演变规律的对比研究    王凯;张宏升;王强;李富余;陈家宜;

长江三峡库区极端大雾天气的气候变化特征    黄治勇;牛奔;叶丽梅;姚望玲;王佑兵;

西南地区和长江下游雾的时空分布和物理结构    李子华,仲良喜,俞香仁

中国雾区的分布及其季节变化    王丽萍,陈少勇,董安祥

气候变化对中国大雾的影响    王丽萍;陈少勇;董安祥;

1961-2005年中国霾日气候特征及变化分析    高歌;

南岭大瑶山浓雾的宏微观结构与能见度研究    吴兑;邓雪娇;毛伟康;叶燕翔;唐浩华;樊琦;万齐林;谢兴生;吕伟涛;张文煜;白延林;王美华;黄浩辉;李福娇;毛节泰;陶善昌;范绍佳;王安宇;

广州灰霾期间气溶胶物化特性及其对能见度影响的初步研究    谭吉华

秸秆综合利用效益分析与建议    韩林军,邢小勇,姜永诰

秸秆是个宝 千万莫焚烧    于淑霞 ,李洪国

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5个要点    李建洲;

充分利用资源 加快秸秆综合利用步伐    张艳菊 ,刘志刚 ,孙万军

农作物秸秆治理和资源化利用    

秸秆焚烧的危害与控制    康团飞;

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分析及新途径探讨    万晓红;

中国秸秆焚烧的遥感监测与分析    何立明;王文杰;王桥;魏斌;厉青;王昌佐;刘晓曼;

我国秸秆焚烧污染与防治对策    徐玉宏;

农业部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秸秆焚烧    

关于制止焚烧秸秆 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的调查    王英;

两部委联合发布指导意见加快推动秸秆综合利用    

全国秸秆综合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启动    

近20年中国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动态及现状    李茂松;汪亚峰;

秸秆处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李逸川;王海涛;

对秸秆进行物质与能量梯级利用的方法、效益及政策建议    于爱华;

加快秸秆综合利用应用技术推广 推动内蒙古低碳农业发展    陈道华;

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对策    侯方安;董佑福;张杰云;

秸秆收集体系空间布局规划研究——以苏州市为例    陈瑜雯;袁中金;赵邹斌;

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的问题及对策    徐延军;陈为铸;黄丽娜;杨建一;

秸秆摇身变能源 耿官屯村民过上新生活    本报记者 常素莉 王永康 实习生 姜薇

农民为啥年年烧秸秆?    本报记者 刘文忠

面对“禁烧令” 部分地区秸秆焚烧仍屡禁不止    本报记者 薛秀泓

疏堵结合 今夏全面禁烧秸秆    杨怀周 李凤之 滕宏山

秸秆综合利用步入产业化    记者 刘伊婷

秸秆综合利用将进入产业化    本报记者 李雁争

秸秆综合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启动    本报记者 胡浩 晓刚

纸店镇:低碳经济助推秸秆热    记者 韦伟 实习生 张煜贞

秸秆综合利用 让农民得实惠    本报记者 喻剑 钟华林

秸秆综合利用前景广阔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 杨茂林

作物秸秆的微生物降解研究    刘保平

江苏省农户秸秆综合利用的实证研究    王舒娟

生物质秸秆—高密度聚乙烯定向秸塑板的制备及其热压成材机理研究    漆楚生

秸秆降解菌的选育及复配研究    杨小丽

秸秆禁烧与秸秆处理处置问题研究    姜荣鹏

洛阳市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刘芳

秸秆焚烧的法律规制    陈蒙蒙

稻秸秆提取纤维农用非织造地膜的研究    程士润

商丘地区秸秆机械化处理与利用模式研究    何勋

黑龙江作物秸秆不同利用模式下的效益评价    于春燕

秸秆焚烧治理的法律对策研究    吴迪

奉贤区农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研究    肖伟

基于环境一号卫星数据的小麦秸秆焚烧点提取方法研究    张为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