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认识东北气候变暖 充分发挥水稻适应潜力
科学认识东北气候变暖 充分发挥水稻适应潜力【摘要】:东北不仅是我国水稻尤其是优质粳稻的主要产区,也是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区域。近40年来,东北水稻单产的递增幅度与日最低气温的升高
【关键词】: 全球变暖 粮食安全 水稻生产 中国东北
【分类号】:S511
【正文快照】: 随着气候变化态势日趋明朗,变化幅度日益加剧,其对作物生产的潜在影响正受到各国政府和学界的广泛重视。世界粮农组织预测,在今后的40年内,世界粮食需要增产70%以上,才能确保全球粮食安全。未来气候背景下,世界作物生产能否确保全球粮食安全,如何保障,暂无定论。中国是全球最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近20年来中国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的演变及其对比分析 徐建华,岳文泽
农村劳动力非农化与种植模式变迁——以江汉平原稻农水稻种植为例 陈风波;丁士军;
中国粮食安全和水稻生产 章秀福,王丹英,方福平,曾衍坤,廖西元
建国四十五年南方耕作制度的演变与发展 黄国勤
长江中下游地区稻田改制的倾向与动力——来自农户调查的实证分析 尹昌斌,陈印军,杨瑞珍
小麦花后高温对籽粒胚乳细胞发育及粒重的影响 封超年,郭文善,施劲松,彭永欣,朱新开
水稻结实率的研究——稻穗上强弱势粒的干重积累过程与空秕粒的分布 顾自奋,朱庆森,曹显祖
气候变暖对冬小麦生产的影响 孟宪群;
稻麦系统作物生产力对全球变暖的响应与适应研究概况 张卫建;田云录;张彬;
冬小麦生育期和生产力对夜间增温的响应特征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杨飞;张彬;田云录;董文军;张卫建;
水稻生产力对夜间增温的响应特征及其生理生态机制 陈金;张彬;田云录;杨飞;董文军;张卫建;
农业设施栽培的新时代 高献亭;
不同施肥处理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特征 秦晓波;李玉娥;刘克樱;万运帆;
江淮水稻生产力对不同增温情景的响应特征及其作用机制 董文军;张彬;田云录;杨飞;张卫建;
气候变化对陕西棉花产量影响的情景分析 张永红;葛徽衍;
气象灾害对杂交稻制种生产的影响及对策 袁昌洪;缪文华;郭祥圣;
江西省早稻气候适宜度的变化特征和趋势预测 田俊;
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小麦生长和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的影响 孙磊;张彦峰;王翠苹;孙红文;
全球变暖了,农作物营养却少了? 葛秋芳
气候变暖致水稻减产 水稻新品种迎接挑战
林芝因全球变暖推迟冬小麦播种期 颜园园
加紧培育“抗暖作物”的时候到了 程刚
日均气温升一度水稻产量降15% 邓肯
日均气温升一度 水稻产量降15% 邓肯
寻求后京都时代的全球协定 本报记者 丁洪美
日本寻求稻米新品种 王淏
挪威在北极建“植物界的诺亚方舟” 马震
“六改”常规植棉技术 确保植棉增产增效 仙桃市农业推广中心 沈成 刘振康
夜温升高对热带地区水稻产量和农艺性状影响的研究 张运波
气候变暖对中国水稻生产的影响 孙雯
气候变化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预测研究 康银红
不同增温处理下水稻的光合特性和高光谱特征的响应研究 王小宁
抽穗开花期高温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生态避热技术途径 张彬
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玉米生产的影响评估 崔巧娟
水稻品种对三江平原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陶祥云
基于GIS的中国大豆潜在适宜种植区评价及其未来变化趋势 何文莹
天山南北棉花生产气候变化与适应度比较 曹亚娟
-
饮用水中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的顶空气相色谱测定法2024-08-18
-
研究显示我国水稻田并非甲烷排放重要源头2024-08-18
-
一种与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配套的小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方法2024-08-18
-
气候变暖情况下广东水稻最适播种期初探2024-08-18
-
溴甲烷和磷化氢熏蒸杂交稻种对米象和干尖线虫的杀灭效果及对水稻发芽率的影响2024-08-18
-
气相色谱法同时检测吸附百白破疫苗及相关生物制品中三氯甲烷和甲苯的残留量2024-08-18
-
走道式秸秆还田水稻免耕抛秧轻简栽培技术2024-08-18
-
甲烷和氢气混合气体金属尘化腐蚀的热力学分析2024-08-18
-
天然气发动机甲烷和总碳氢排放测量技术的研究2024-08-18
-
过碳酰胺对土壤中三氯甲烷和四氯乙烯的降解作用2024-08-18
-
模拟含双锌核的甲烷单加氧酶催化甲烷和乙烷羟基化理论研究2024-08-18
-
油菜秸秆还田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初探2024-08-18
-
安徽省小麦和水稻秸秆还田技术研究2024-08-18
-
苏北海岸带盐沼二氯甲烷和1,2-二氯乙烷通量沿高程梯度的变化特征2024-08-18
-
甲烷和二氧化碳在煤焦上反应制备合成气实验研究2024-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