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黑河下游绿洲胡杨物候期对1960~2010年气温变暖的响应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9:17:25
热度:

黑河下游绿洲胡杨物候期对1960~2010年气温变暖的响应【摘要】:基于黑河下游绿洲胡杨林分布区气象站1960~2010年的气温数据,利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检验及

【摘要】:基于黑河下游绿洲胡杨林分布区气象站1960~2010年的气温数据,利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检验及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近51年来胡杨年生长期物候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黑河下游绿洲气温有明显的增暖趋势,且1960~2010年研究区内鼎新和额济纳旗绿洲气温分别增高了1.6℃和2.4℃。(2)黑河下游绿洲胡杨年生长期开始日有明显提早趋势,其中,鼎新绿洲和额济纳旗绿洲胡杨年生长期开始日的变化倾向率分别为-1.46d/10a(α=0.01),-1.54d/10a(α=0.02),51年两绿洲分别提早了7d和8d;胡杨年生长期终止日呈明显推迟趋势,51年分别推迟了5d、9d,并以额济纳旗绿洲推迟更显著,且以2000s变化最显著;胡杨生长期天数呈明显延长趋势,而且额济纳旗绿洲比鼎新绿洲的年生长期变化倾向率多延长了0.9d/10a、平均年生长期缩短了1d;胡杨叶黄开始日呈微推迟趋势,在一定的程度上响应了气候季节变化的特征,并与夏秋季气温增温变化不显著的结论相吻合。(3)上述胡杨主要物候期的突变显著不同,且以生长期终止日响应最明显,并以纬度偏北的额济纳旗绿洲胡杨响应更敏感。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胡杨 物候 气候变化 响应 黑河下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61035)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803RJZA094)
【分类号】:Q948.112
【正文快照】: 大量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对植物春秋季物候及生长期等都产生了显著影响[1-7]。近年来,全球特别是欧美国家关于植物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8-11]。Myneni利用1981~1991年卫星资料分析认为在北纬45°~70°植物生长季延长了8d[8]。Men-zel对欧洲30多年的国际物候园物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中国北方地区近50年来气温变化特征的研究    郭志梅,缪启龙,李雄

近50年来河西走廊平原区气候变化的区域特征及突变分析    贾文雄;何元庆;李宗省;庞洪喜;院玲玲;宁宝英;宋波;张宁宁;

1982-1999年我国陆地植被活动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季节差异    朴世龙,方精云

气候突变的定义和检测方法    符淙斌,王强

近半个世纪来中国西北地面气候变化基本特征    王鹏祥;杨金虎;张强;何金海;王德民;陆登荣;

近58年河西走廊地区气温变化及突变分析    高振荣;田庆明;刘晓云;王秀芬;杨庆华;

80年代全球气候突然变暖    衣育红,王绍武

气候增暖对我国近40年植物物候变化的影响    郑景云,葛全胜,郝志新

1985—2005年锦州地区大豆物候期变化及气候响应    刘景利;杨扬;史奎桥;张丽华;周丽坤;梁涛;

近50年中国地面气候变化基本特征    任国玉;郭军;徐铭志;初子莹;张莉;邹旭凯;李庆祥;刘小宁;

锦州玉米地地下水位、降水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分析    刘景利;史奎桥;梁涛;张丽华;

合肥气温和降水的突变特征分析    张建军;周后福;翟菁;

气候变化对植物春季物候影响分析及模拟——以河南郑州为例    郑有飞;陈彬彬;赵国强;陈怀亮;吴荣军;

近44年青海东部农业区夏季降水变化特征及突变分析    刘彩红;余锦华;王黎俊;

盘锦春季旱涝特征分析    曹士民;江和文;员影;杨文艳;迟春艳;钟莉;

2006~2007年泰安暖冬成因分析及其影响    康桂红;郝兰春;杨宗波;杨瑞峰;徐学义;

近50年气候变化对塔拉滩草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伊发春;

鞍山市春季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阎琦;吴艳青;朱宇;马秀红;崔莉敏;

1961~2007年共和盆地气温和降水变化研究    安光辉;刘运华;郭连云;毛万珍;

近47年同德地区气候突变特征分析    张富翔;丁生祥;金元锋;许正福;

近30年我国高空风速变化趋势分析    张爱英;任国玉;郭军;王颖;

中国地面气温变化趋势中的城市化影响偏差    张爱英;任国玉;周江兴;初子莹;任玉玉;唐国利;

米仓山植被覆盖及其生长季变化研究    贺映娜;高翔;马新萍;

安阳南阳近57年降水变化异同分析    刘燕;张春云;郭文远;

2011年6月7~8日南阳市高温天气过程分析    李海;李颂华;

近52年来焦作市降水变化趋势分析及突变检验    张新刚;

1951-2004年我国北方干旱化的基本事实    马柱国;符淙斌;

中国银杏的温度适宜性及其变化趋势    宁平;千怀遂;马丽娜;

1982-2003年蒙古高原NDVI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张雪艳;徐新良;

气候变化与中国国家安全    张海滨;

川西高原甘孜黄土记录的早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古气候变化    刘冬雁

    Dongyan Liu

多陆面模式、多驱动场对新疆地区陆面过程模拟研究及结果集成    刘金婷

中国西北主要农作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王润元

西部地区纹层湖泊高分辨率孢粉记录的晚全新世环境变化    张科

鄱阳湖形态特征及其对流域水沙变化响应研究    霍雨

长江中下游江湖水交换规律研究    赵军凯

潮白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对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的动态响应    郑江坤

思茅松中幼龄人工林生物量和碳储量动态研究    李江

长白山典型树种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研究    高露双

哈尔滨市高空气候要素变化规律分析    张金峰

河北省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的气候评估技术研究    陈秀峰

宁夏气候变化及其对植被覆盖的影响    李志军

重庆市高温伏旱气候特征及其预报方案研究    韩世刚

石家庄地区气候变化特征的研究    卞韬

青海高原近50a来雪灾特征研究    郭晓宁

新疆大风时空变化特征及环流背景研究    高婧

新疆四种碱蓬的物候特征及种子生态学研究    张艳敏

高葶韭种质资源评价    张娟

浙江省自然物候与气候变化关系研究    刘淑兰

祁连山中部地区 40a来气候变化及其对径流的影响    丁永建,叶佰生,刘时银

黑河流域不同下垫面区域的气候变化特征    龚家栋,李小雁

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信号、影响和前景初步探讨    施雅风,沈永平,胡汝骥

中国西北现代气候变化事实与未来趋势展望    李栋梁,魏丽,蔡英,张存杰,冯建英,杨青,袁玉江,董安祥

人类活动引起的我国西北地区21世纪温度和降水变化情景分析    徐影,丁一汇,赵宗慈

我国过去50a来降水变化趋势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Ⅰ):年系列    叶柏生,李翀,杨大庆,丁永建,沈永平

气候变化对我国刺槐、紫丁香始花期的影响    徐雨晴,陆佩玲,于强

基于NOAA NDVI的中国植被绿度始期变化    武永峰;李茂松;刘布春;白文波;蒋卫国;

新仙女木事件在热带湖光岩玛珥湖的记录    王文远,刘嘉麒

北半球冬季纬向平均环流的结构及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龚道溢,王绍武

天然胡杨树体水分输移关系及影响因子研究    杨丽

额济纳胡杨林生长过程的研究    陈占仙

东北地区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国志兴;张晓宁;王宗明;方伟华;

鲁西南四声杜鹃始、绝鸣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张翠英;李瑞英;赵臣道;

西安木本植物物候与气候要素的关系    白洁;葛全胜;戴君虎;王英;

1962—2007年北京地区木本植物秋季物候动态    仲舒颖;郑景云;葛全胜;

草本植物物候及其物候模拟模型的研究进展    符瑜;潘学标;

山东地区木本植物春季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臧海佳;李星玉;李俊;蔡健;

植物物候研究进展    范广洲;贾志军;

气候变化对中国木本植物物候的可能影响    张福春

气候条件对豆雁始绝鸣期变化的影响初探    祁如英;祁永婷;王启兰;朱西德;

近55a来河西走廊荒漠绿洲区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对胡杨年生长期的影响    刘普幸;张克新;

气候变暖对吐鲁番地区木本植物春季物候的影响    张山清;王晓梅;田惠平;宋良娈;潘苏菲;

亚热带气候植被气候生产力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分析——以福州市为例    马治国;

植物物候模型研究    李荣平;周广胜;

大杜鹃自然物候现象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浅析    祁如英;严进瑞;王启兰;祁永婷;

新疆博斯腾湖8.4ka以来气候环境变化的孢粉记录    黄小忠;陈发虎;赵艳;程波;

气候变化对荒漠植被的影响及其对策    黄培祐;

气候变化与长江豚类种群数量的关系    万康玲;郑蓉;

祁连山中部岩羊繁殖地的选择及其对气候变化的适应    刘建泉;王零;王多尧;朱高;张天斌;

柴达木东部36—18ka BP期间植被与气候变化    万和文;李春海;唐领余;张虎才;

亚马逊流域生态系统生理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范广洲;

气候变化扰乱深海宁静    记者 顾钢

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项目启动    卞辑

“世外桃源”马尔代夫将消亡?    刘俊

胡杨林有救了    记者 茆琛

气候变化使鸟类处境岌岌可危    王翰林

气候变化严重威胁鸟类生存    本报记者 

生存的真谛在于变    本报记者  程刚

气候变化令药材灭绝,很多秘方或将永远消失    

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在共同作用下相互影响    丁继武

气候变化导致北美猛犸绝迹    记者  毛黎

秦巴山地亚高山冷杉(Abies fargesii)林对区域气候的响应    党海山

纵向岭谷区山地气候时空变化及其生态效应    刘洋

热带引种植物物候和生长量特征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宋福强

额济纳旗胡杨径向生长的水文气候因子研究    刘普幸

ATPase与杨树耐盐性形成机制研究    马秀英

气候变化对中国主要造林树种/自然植被地理分布的影响预估及不确定性分析    张雷

气候变化压力下青藏高原系统保护规划研究    朵海瑞

新疆陆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和碳时空变化研究    刘卫国

松嫩草地优势禾草生理生态的适应特性及其对模拟气候变化的响应    王立

基于物候表征的中国东部南北样带上植被动态变化研究    王植

气候变化对本溪县主要植物物候的影响    李慧湘

树木年轮硝化纤维素氢同位素组成的测定    龙良平

干旱绿洲—荒漠生态系统景观异质性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可能响应研究    张杰

杭州湾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模拟    孙善磊

我国高纬度地区典型植物及全国广布种毛桃、山桃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裴顺祥

浙江省自然物候与气候变化关系研究    刘淑兰

准噶尔盆地南缘胡杨、梭梭和柽柳水势对比研究    占东霞

长春市植物物候对城市地表温度的响应    苗鹭

荒漠河岸林克隆植物胡杨繁殖与保护    王永斌

黑龙江省西部和中部林栖鸟类迁徙的研究    郭玉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