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对甘肃气候暖干化的响应及应对技术的研究进展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9:16:13
热度:

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对甘肃气候暖干化的响应及应对技术的研究进展【摘要】:通过选取甘肃省80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的气象要素值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暖干化是甘肃现代气候变化的基本

【摘要】:通过选取甘肃省80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的气象要素值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暖干化是甘肃现代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甘肃年平均气温气候倾向率均为正值,年平均气温每10年增温0.29℃;年降水量自1961年以来呈持续下降趋势,降水距平百分率以每10年1.7%的速率递减。揭示了气候变化对马铃薯晩疫病、麦蚜虫、小麦条锈病、玉米棉铃虫、红蜘蛛等5种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总结气候暖干化对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的主要危害特征:病虫种类增多、地域范围扩大;越冬界线北移、时间提早发生、受害程度加重;害虫生长季节延长、繁殖代数增加、种群增长加快;病毒病增多,易发大流行;寄主、害虫、天敌种群的生态系统发生了变化,使害虫得到迅速繁殖。提出完善农作物病虫害监测评估预警体系建设,提高精准优质预报服务;建立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管理生产新模式和配套技术适应气候变化;根据未来气候预测和针对不同气候类型以及不同气候年型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和比例;制定精细化农作物病虫害综合农业自然资源区划,确定精准的高危病区范围重点防治等4个方面的措施和技术应对气候暖干化。 【作者单位】: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甘肃省气象局;甘肃省气象信息中心;武威市气象局;西北区域气候中心;定西市气象局;
【关键词】甘肃 农作物 病虫害 气候暖干化 响应 应对技术
【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气候变化对西北半干旱区马铃薯特色产业的影响评估及适应对策”(编号:CCSF201207) 国家科技部公益行业科研专项“农田水分利用效率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技术”(编号:GYHY20110602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黄土高原陆面过程观测试验研究”(编号:40830957)资助
【分类号】:P467
【正文快照】: 1引言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全球变化的显著特征,有关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已是目前国内外科研攻关的重点和热点科学问题[1~3]。甘肃由于地貌和气候多重因素的影响,农作物受气候变化的影响非常大,适应能力更加脆弱、更加复杂,影响程度更加严重,造成的损失更加巨大[4~8]。因此,为气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环境蠕变对农业病虫草鼠害的潜在影响    赵鸿,孙国武

陕西省农作物病虫害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分析    张俊香,延军平

气候暖干化对甘肃马铃薯生产的影响    姚玉璧;邓振镛;王润元;王毅荣;蒲金涌;张秀云;

新疆棉铃虫越冬的三个气候阶段    张建华,李迎春

基于GIS的中国小麦条锈病菌越夏区气候区划    马占鸿,石守定,姜玉英,赵中华

陇南小麦条锈病越夏菌量对流行的影响研究初报    李宗明,肖志强,马云,孟总彦

青海省春小麦条锈病害发生发展的农业气象条件    严进瑞,马林

陇南山区小麦条锈病流行程度预测模型    肖志强;李宗明;樊明;张燕;马素娟;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因素研究    丁俊杰,郑天琪,马淑梅,申宏波,宋宝琴

农作物病虫害气象环境成因研究进展    叶彩玲,霍治国,丁胜利,施生锦,王素艳,侯婷婷

陇南山区小麦条锈病流行程度预测模型    肖志强;李宗明;樊明;张燕;马素娟;

环境保护与害虫持续控制    尤民生,魏辉

海西东部及环青海湖地区40多年的气候变化研究    时兴合,李凤霞,扎西才让,达成荣,贾红莉,傅生武

环境蠕变对农业病虫草鼠害的潜在影响    赵鸿,孙国武

干旱气候观测系统    秘晓东,张强,胡文超

全球气候变暖对广州管圆线虫病流行的潜在影响    吕山,周晓农

气候变化对青海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常国刚;李凤霞;李林;

El Nio、La Nia事件与太阳活动对河南省东亚飞蝗大发生的影响    孔海江,陆维松,王晓丹,吕国强,王蕊

气候变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张庆阳;琚建华;王卫丹;张云荣;

长江中下游降水以及东亚夏季风环流的年代际变化    王亚非,高桥清利

杭州夏季气温变化的多时间尺度分析    樊高峰;苗长明;

广西气候变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黄梅丽;丘平珠;黄雪松;廖雪萍;陈德诚;

哈尔滨、石家庄、武汉和广州近54a气候变化对比分析    郝立生;杨红;刘素云;

气候变化对祁连山北坡农林牧业结构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邓振镛;王鹤龄;王润元;张宇飞;刘德祥;徐金芳;张谋草;

我国小麦条锈病菌既越冬又越夏地区的气候区划    马占鸿;石守定;王海光;张美荣;

影响马铃薯晚疫病流行的主要因素及防治方法    雷崇艺;

棉铃虫网络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    吕昭智

施肥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    李志胜

小麦条锈病区域流行的相关性分析    陈刚

上海地区水稻螟虫灾变规律的研究    罗举

中国北方地区森林、草原变迁和生态灾害的历史研究    王建文

北京地区林木外来重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刘海军

葡萄糖氧化酶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对马铃薯的初步转化    王静

河北省东亚飞蝗气象监测预测技术应用研究    王欣璞

桔小实蝇和红火蚁在江苏省的入侵风险分析    熊焰

淮北市小麦干热风发生特点及对策    李琦,王腾蛟,汪芝寿,杨恒仁,孙建平,秦晓光,杨光,张芳,訾秀华,周宗民

气候变暖对甘肃夏秋季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    刘德祥;赵红岩;董安祥;杨苏华;

甘肃黄土高原40a来土壤水分蒸散量变化特征    姚小英;蒲金涌;王澄海;宋连春;邓振镛;冯建英;刘晓强;

中国西北近45a来极端低温事件及其对区域增暖的响应    杨金虎;沈永平;王鹏祥;杨启国;

甘肃黄土高原作物生长期土壤干旱及气候生产力特征分析    王毅荣,姚玉璧,张秀云

温室效应对棉铃虫发生和危害的影响    王勤英,季正端

气候变暖对甘肃农业的影响    刘德祥,董安祥,薛万孝,张平兰,费晓玲

中国北方近50年温度和降水极端事件变化    翟盘茂,潘晓华

中国北方年极端温度的变化趋势与区域增暖的联系    马柱国,符淙斌,任小波,杨赤

近40年中国暖季日气温及其异常强度变化趋势    林祥,钱维宏

甘肃省干热风的气候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刘德祥;孙兰东;宁惠芳;

甘肃省近52年区域性沙尘暴的季节变化特征    宁惠芳;陈佩璇;张萍;宋秀玲;

甘肃气候生产力格局及演变    费晓玲;王毅荣;

甘肃省区域性冰雹的源地及移动路径    丁瑞津;董安祥;李荣庆;李宝梓;

甘肃省冬、春季人工增雨雪作业条件分析    尹宪志;张强;丁瑞津;徐启运;牛国强;

甘肃闪电监测定位系统组网分析    梁华;姚延锋;

近37年甘肃省降水特征分析    王燕;王润元;王毅荣;王鹤龄;

甘肃省近46a年降水结构空间变化分析    韩晖;孟丽霞;

甘肃省填图工作座谈会    

区域干旱气候研究取得进展    任瑾;

甘肃省冬春季人工增雨雪作业条件分析    尹宪志;张强;丁瑞津;徐启运;牛国强;

甘肃长江流域大(暴)雨引发泥石流危险程度评价    马鹏里;蒲金涌;辛吉武;

近13年影响甘肃省夏季旱涝因子的几点思考    林纾;徐启运;

陇东农作物对气候变化的生态响应机理研究    郭海英;杨兴国;万信;

专家简介    

甘肃省冬季负积温异常的时空特征分析及预测    杨小利;

陇东黄土高原主要农作物旱灾综合评估指数的多时间尺度分析    杨小利;杨兴国;

基于DEM的甘肃省降水资源分析    张旭东;辛吉武;王润元;尹东;

气候变暖对甘肃省风能资源的影响及应用对策建议    林纾;陆登荣;陶健红;杨苏华;瞿汶;郝志毅;龚建福;

甘肃省气候特征    王立斌;

甘肃防御气象灾害形势不容乐观    蒲英 记者 苗世新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王德民通讯员 任长安

逾1000万亩农田受灾    记者 吴志远特约记者 马良平 实习生 姜倩 成书玲

甘肃省民盟关注气象防灾减灾工作    记者 王德民

甘肃省局兰州大学共建雷电业务轨道    王德民

甘肃省建成万余人气象灾害防御队伍    记者 王德民 通讯员 史志娟

甘肃紧急部署当前抗旱    记者 汪栋

甘肃拟开发利用气象资源    记者 苗世新 蒲英

受涝后农业生产如何“自救”    本报记者 贾青芳

我省各类农作物受旱面积达1240万亩    刘国英 王海涛 景毅刚 秦延安 王剑

甘肃省气象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及其应用研究    陈学君

基于MODIS数据的作物物候期监测及作物类型识别模式研究    张明伟

农业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研究—种植结构与技术方向    孙芳

甘肃省干旱气候灾害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王燕

徐淮平原农林复合系统小气候效益研究    赵忠宝

甘肃省经济林主要干果类树种气候适宜性区划研究    贺春燕

甘肃省冰雹天气形成机理、特征及雷达识别技术研究    孙旭映

内蒙古干旱成因及预测研究    托亚

甘肃省层状云宏微观结构及降水特征的观测分析    李国昌

甘肃河东地区暴雨极值空间格局及地形影响分析    卢秀丽

青海省海东地区干旱灾害风险区划    陈海莉

核(桃)农间作系统小气候效应的研究    张立宇

同化MODIS温度产品估算地表水热通量    徐同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