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全球变暖与亚洲夏季风北边缘带:CO_2增倍的数值模拟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9:16:05
热度:

全球变暖与亚洲夏季风北边缘带:CO_2增倍的数值模拟【摘要】:利用NCAR CAM3全球大气环流模式(包含CLM陆面模式)进行了20年(1998-2017年)CO2增倍的数值试验,

【摘要】:利用NCAR CAM3全球大气环流模式(包含CLM陆面模式)进行了20年(1998-2017年)CO2增倍的数值试验,并通过计算海陆热力差异,分析了环流形势、雨带分布和云量特征等物理量,研究了全球变暖对东亚夏季风北边缘带的影响。结果表明,CAM3大气环流模式能较好地描述东亚地区大尺度环流的季节变化特征,当CO2含量成倍增长后,将对亚洲经度范围内的夏季风北边缘的位置产生不同的影响,具体表现为100°~123°E地区北边缘位置偏北明显,100°E以西略偏北,123°~132°E略偏北幅度很小,132°E以东呈现出一定的偏北趋势。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陆地增温有利于青藏高原低层气旋性环流的加强以及北半球纬向海陆热力差异的增加,从而导致我国西南和东南方向向北的水汽输送明显增加。研究表明,南北半球的海陆热力差异无明显变化,南北半球间的相互作用与北半球夏季风增强无明显的联系,两者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上海气候中心;上海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
【关键词】亚洲夏季风区北边缘 全球变暖 CO浓度增倍数值试验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5056,41075068)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华东区域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共同资助
【分类号】:P425.42
【正文快照】: 1引言季风区是全球大气运动的能量和水汽的主要供应区,全球的大气运动和天气气候变化都直接与季风的活动有关[1]。东亚和澳大利亚都处于显著的季风区内,一起构成了跨越赤道的亚澳季风环流区。东亚季风是影响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夏季降水的重要因子之一,其变化常常影响着这些地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五个全球大气海洋环流模式模拟二氧化碳增加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赵宗慈

东亚夏季风边缘带的气候特征    汤绪;钱维宏;梁萍;

夏季的季风环流    陈隆勋,李麦村,李维亮,周家斌,何家骅

东亚夏季风强度指数及其变化的分析    郭其蕴

当代气候变化的趋势及原因分析    章基嘉;殷显曦;

东北地区降水周期与太阳活动的关系    刘广深,米家榕,戚长谋,林学钰,杨春雷

树轮──流域径流变化的记录    刘广深,戚长谋,林学钰

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对气候带的影响    赵昕奕,张惠远,万军

长江洪水的时间分布及其出现情况    苏连璧

东亚夏季风的年代际变率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郭其蕴,蔡静宁,邵雪梅,沙万英

区域土地生产潜力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评价——以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中段为例    赵昕奕,蔡运龙

关于全球冷暖和亚、非夏季风区干湿变迁之联系的一个述评    严中伟

中国季风降水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的关系    郭其蕴

北半球夏季副热带西风急流变异及其对东亚夏季风气候异常的影响    廖清海,高守亭,王会军,陶诗言

一月北极海冰对六月亚洲-西太平洋环流的影响    方之芳

东亚副热带夏季风指数研究    琚建华;钱诚;曹杰;

东亚区域夏季旱涝分布与东亚夏季风强弱变化的关系研究    杨林;王丽萍;

东亚夏季风对山东夏季降水的影响    王庆;孙即霖;龚佃利;

东亚夏季风与华北夏季降水的关系    郝立生;杨红;刘素云;

地表温度对太阳常数变化响应的数值试验研究    张虹娇;朱伟军;

广西气候变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黄梅丽;丘平珠;黄雪松;廖雪萍;陈德诚;

燕山南麓夏季降水与东亚夏季风变化    郝立生;

近50年中国风速变化及原因分析    江滢;罗勇;赵宗慈;陶树旺;

季风边缘带特征明显的山西气候变化    张国宏;赵海英;郭慕萍;王计川;

北京冷暖冬年的海气背景分析    任广成;沈爱华;

副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对东亚夏季旱涝的影响研究    韩荣青

近100年来中东亚干旱区对全球变暖的区域气候响应研究    王劲松

青藏高原冬春积雪对我国夏季降水分布的影响研究    朱玉祥

ENSO事件对东亚冬季风影响的研究    何溪澄

亚洲夏季风水汽输送特征及其与中国降水关系的研究    周晓霞

中国北方荒漠化形成发展的地质环境研究    李智佩

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研究    韩晋平

引起华北持续干旱的环流异常型及其与西北干旱区热力变化的关联    周连童

南亚高压气候异常研究    彭丽霞

大气热源的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张博

东亚夏季风和中国降水的关系    于星

我国东部夏季降水极值的时空特征及其遥相关研究    张永领

越赤道气流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我国夏季降水和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发生频数的关系    韩慎友

华北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东亚大气环流、ENSO循环的联系    李春

山东夏季降水与东亚夏季风以及大气环流异常的关系    王庆

东亚夏季风异常与西北地区干旱关系分析研究    王宝鉴

东亚冬季风对西北太平洋海温影响的区域性特征    秦正坤

黑潮区域海温异常与东亚季风之间相互关系的初步研究    李忠贤

山东省冬夏季气温变化的气候特征及其年际变化分析    于群

长江口海域表层水温变化的气候特征    周晓英

人类活动引起的我国西北地区21世纪温度和降水变化情景分析    徐影,丁一汇,赵宗慈

东亚夏季风异常与西北东部汛期降水的关系分析    王宝鉴,李栋梁,黄玉霞,王劲松

我国季风进退及其日期的确定    徐淑英,高由禧

近三十年我国夏季风盛行期降水的分析    郭其蕴,王继琴

东亚夏季风强度指数及其变化的分析    郭其蕴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年代际变化及其气候影响    龚道溢,何学兆

东亚季风边缘活动带研究综述    徐袁,钱维宏

全球变暖背景下东亚气候变化的最新情景预测    姜大膀,王会军,郎咸梅

南半球气流对南海和北太平洋西部地区热带环流的影响    

有关付热带高压活动及其预报问题的研究    黄士松

全球气候变暖“很可能”是人为造成的    徐娜;

全球变暖将延缓十年?    邓雪梅;

关注全球气候变暖    杨学琴;

全球变暖能否造福人类    许靖华,陈延成

全球变暖危害大过核武器    

人类将面临七大威胁    禾子;

中国式变暖    本刊编辑部;刘纳新;张强;

西北欧洲风暴强度未受全球变暖影响    曾晓梅;

全球变暖    

拯救气候:人类留给自己的时间并不多    

2℃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未来气候变化预估    姜大膀;富元海;

全球变暖背景下臭氧和紫外辐射的变化    夏炎;胡永云;丁峰;

大气环流中的能量平衡问题及对全球变暖的可能响应    王万里;刘耀林;蔡述明;邓南圣;侯浩波;周博;王卫国;谢应齐;

全球变暖背景下对流性天气影响因子变化特征分析    史文丽;闵锦忠;费建芳;黄小刚;

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二十四节气气候变化    钱诚;严中伟;符淙斌;

“极端天气之年”气候成因分析    卜敏;杨弘;李荔珊;

四川盆地降水变化的区域差异    白莹莹;张焱;高阳华;何泽能;李永华;

近50年环贝加尔湖变暖对中国华北夏季降水的影响机理    徐康;祝从文;何金海;

近百年来自然和人为因素对亚洲季风降水影响的时间序列分析研究    周鑫;郭正堂;秦利;

城市高温灾害研究    李莎莎;翟国方;

全球变暖严重影响北极气候    

随之而来的不只是洪水滔天    本报驻美国记者  毛黎

既然都说全球变暖,为何今冬还这么冷    

气候争论:是什么让地球变暖?    何晨 译

北极海底释放大量甲烷加剧全球变暖    李王

美科学家认为全球变暖不是“渐变”是“骤变”    杜成

漩涡将碳搅上海面,可能加剧全球变暖    王艳红

全球变暖加剧极端天气    本报记者 张懿

全国政协委员石耀霖建议 全面开展全球变暖环境效益研究    记者 郭起豪

全球变暖与缺水干旱    李华

全球变暖对北太平洋年代际变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研究    方长芳

欧亚大气环流与地表气温之间的反馈和相互作用    季明霞

气候变化对热带气旋活动的影响    马丽萍

中国东北亚高山林线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王晓春

近100年来中东亚干旱区对全球变暖的区域气候响应研究    王劲松

全球变化背景下东亚区域气候年代际时空演变的统计—动力特征    施晓晖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认知比较研究    王璟珉

一种气候政治学    蒋风冰

论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制度选择    张乾红

中国年代际干旱趋势转折及预测    章大全

全球变暖对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影响的数值模拟    刘芸芸

全球变暖背景下强对流天气形成机理    王文本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东海黑潮水文要素分布特征及其与我国气候的关系    吴志彦

环境场对西北太平洋台风强度的影响    曹楚

全球变暖定量分析及未来全球平均气温变化预测    李华斌

江苏省气候变化与干旱研究    康俊

东海黑潮海表温度变化及其与厄尔尼诺和全球变暖的关系    孙楠楠

1952~2007年间长江流域降水时空分布变化    唐晶晶

印度洋偶极子状增暖趋势及其形成机制    孟素婧

中国近几十年来温度破纪录事件的蒙特卡罗模拟研究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熊开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