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不同栽培模式对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8:33:15
热度:

不同栽培模式对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摘要】:在构建不同栽培技术模式(高产抛栽模式、高产移栽模式、农户模式)的基础上,监测了不同栽培模式下早稻产量及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差

【摘要】:在构建不同栽培技术模式(高产抛栽模式、高产移栽模式、农户模式)的基础上,监测了不同栽培模式下早稻产量及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差异。结果表明:高产抛栽模式和高产移栽模式水稻产量均显著高于农户模式,增产幅度分别达到16.4%和17.7%,高产抛栽模式和高产移栽模式产量之间差异不显著。3种模式甲烷排放对全球增温潜势贡献均在90%以上。高产抛栽模式全生育期甲烷排放显著低于高产移栽模式和农户模式,而高产移栽模式和农户模式之间差异不显著,全球增温潜势变化趋势与甲烷排放相同。高产抛栽模式温室气体强度最低,农户模式最高,高产移栽模式居中。因此,在抛栽条件下,配以合理的肥料运筹是同步实现水稻高产和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技术途径。 【作者单位】: 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江西农业大学;
【关键词】栽培模式 早稻 产量 甲烷 氧化亚氮
【基金】: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编号:2011BAD16B04、2011BAD16B14、2012BAD14B14) 江西农业大学青年科学基金(编号:QN201102)
【分类号】:S511.31
【正文快照】: 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甲烷和氧化亚氮是大气中2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对地球系统的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1]。甲烷和氧化亚氮单位质量的增温潜能分别是二氧化碳的25和298倍[2],浓度分别以每年约1%和0.2%~0.3%的速度增长[3]。水稻是世界主要的粮食作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不同氮、磷肥用量下双季稻田的CH_4和N_2O排放    石生伟;李玉娥;万运帆;秦晓波;高清竹;

冬水田休闲期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研究    马秀梅;朱波;杜泽林;郑循华;

农田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因素    王智平,曾江海,张玉铭

耕作措施对双季稻田CH_4与N_2O排放的影响    白小琳;张海林;陈阜;孙国峰;胡清;李永;

中国稻田甲烷产生和排放研究 Ⅰ.产生和排放机理及其影响因子    任万辉,许黎,王振会

双季稻田种植不同冬季作物对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唐海明;肖小平;帅细强;汤文光;林叶春;汤海涛;杨光立;

土壤水分状况和质地对稻田N_2O排放的影响    徐华,邢光喜,蔡祖聪,鹤田治雄

水肥管理对稻田土壤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田光明,何云峰,李勇先

施氮量与栽插密度对超级早稻中早22产量的影响    林洪鑫;潘晓华;石庆华;彭春瑞;吴建富;

土壤质地及环境因子对农田N_2O排放的影响    刘连杰;白红英;母国宏;丁琦;李西祥;

干旱地区农田生态系统中N_2O排放研究    李友宏;王芳;刘汝亮;赵天成;陈晨;杨正礼;

农田N_2O排放影响因素及减排措施    高春雨;邱建军;王立刚;

草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机理及影响因素    陈先江;王彦荣;侯扶江;

土壤N_2O排放研究进展    刘杏认;董云社;齐玉春;

土壤氧化亚氮产生、排放及其影响因素    齐玉春,董云社

不同施肥处理下双季稻田CH_4和N_2O排放的全年观测研究    石生伟;李玉娥;李明德;万运帆;高清竹;彭华;秦晓波;

外源氮输入对土壤N_2O释放的影响研究进展    马晓菲;谢文霞;赵全升;

氧化亚氮(N_2O)在生物脱氮过程中的排放情况    丘仁杰;

干湿交替对旱地土壤N_2O气态损失的影响    梁东丽,同延安,Ove Emteryd,方日尧,张树兰

农田土壤N_2O产生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    翟胜;高宝玉;王巨媛;戴全厚;

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特征与减排技术对策    邱建军;李虎;王立刚;任天志;

沟埋还田不同埋草量对冬季稻田CO_2排放的影响    高文玲;卞新民;吴洁;郭伟;孙金福;李胜;杜磊;石建福;

水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对施氮量响应的试验研究    薛正平;

农田生态系统中氮素硝化反硝化损失与N_2O排放的研究    丁洪;

猪粪沼液施用对稻麦轮作系统土壤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黄红英;常志州;靳红梅;曹金留;

免耕方式对燕麦田温室气体排放与土壤性状的影响    张志栋

黄土高原农业土地利用对土壤呼吸与有机碳贮量的影响    陈先江

县域农田N_2O排放量估算及其减排碳贸易案例研究    高春雨

黄河上游灌区稻田系统氮素气态损失及平衡研究    张惠

华北春玉米土壤N_2O减排措施研究    刘运通

黑龙江省村域农业生态系统碳平衡及低碳农业对策研究    温和

菜地土壤温室气体氧化亚氮排放及其控制研究    邱炜红

三峡库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N_2O排放研究    林杉

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因子及其定量模型研究    白红英

黄土性土壤氮素氧化亚氮气态损失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梁东丽

耕作方式及其转变对麦玉两熟农田土壤CH_4、N_2O排放和固碳能力的影响    田慎重

冬闲田禾本科牧草饲草产量及对稻田生态功能的影响研究    史文娟

集约经营毛竹林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其与施肥的关系    叶耿平

N_2O与Ir(100)表面相互作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黄佳

不同耕作方式下紫色水稻土农田生态系统甲烷排放的研究    唐其文

建设项目碳排放影响评价方法研究    乐融融

上海市河网水体溶存氧化亚氮和甲烷的时空分布及排放通量    虞中杰

水稻品种对三江平原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陶祥云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CH_4吸收和N_2O排放影响的研究    侯建华

长期施肥下黑土氮素组分含量及N_2O排放特征    佟帆

水稻品种以及施肥措施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邵可声,环境模拟和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气环境分室,李震

超级早稻品种中早22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马良勇;杨长登;李西明;季芝娟;

江西省双季水稻单产不高的原因及对策    潘晓华;石庆华;

Comparison of Manual and Automatic Methods for Measurement of Methane Emission from Rice Paddy Fields    郑循华,王明星,王跃思,沈壬兴,李晶

稻田土壤中甲烷产生率的实验研究    上官行健,王明星,R. Wassmann,H. Rennenberg,W. Seiler

我国华中地区稻田甲烷排放特征    上官行健,王明星,沈壬兴,王跃思,R.Wassmann,H.Rennenberg,W.Seiler,谢小立,王卫东,谢克和

成都平原稻田甲烷排放的实验研究    任丽新,王庚辰,张仁健,段长麟,M. A. K. Khalil , M. J. Shearer,R. A. Rasmussen , R. W. Dalluge

稻田甲烷排放及产生、转化、输送机理    王明星,李晶,郑循华

稻田土壤中的CH_4产生    上官行健,王明星,陈德章,沈壬兴

稻田CH_4的排放规律    上官行健,王明星,沈壬兴

白灵菇栽培模式的研究    律凤霞;潘永明;

配方施肥对早稻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吴祖章;莫江华;

栽培模式及施氮对冬小麦-夏玉米体系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张宏;周建斌;王春阳;董放;郑险峰;李生秀;

蕉藕栽培模式研究    陈天宝,夏先玖,郭式建,徐载春,林才禄,刘琳,蒋桂芳,李正川

氮磷钾配施沼气肥对早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张祥明;郭熙盛;刘春盛;胡润;

早稻免耕抛秧不同施肥方法对比试验    张荣生;

不同栽培模式和摆种方式对费乌瑞它产量的影响    蒙懿;卢扬;

加工型花生品种台南选9号高产优化栽培模式研究    林煜春;

白灵侧耳菌袋不同后熟期及栽培模式对产量的影响    郭惠东;万鲁长;张柏松;黄春燕;于迎春;单洪涛;

2007年兴国县早稻测土配方施肥试验初报    黄明;叶青;吴德淮;王燕辉;刘冬梅;

氮素和栽培模式对小麦旗叶生长发育的调控效应研究    赵琳;冯佰利;高金锋;鱼欢;李世清;李生秀;

水稻全价硅肥的应用技术及效果研究    王美琴;

一次性施用包膜肥料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    侯红乾;刘秀梅;黄永兰;刘光荣;郑立平;

长期稻-稻-紫云英轮作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高菊生;徐明岗;秦道珠;

基于相对能量效率的集团公司最优产量决策模型    肖条军;盛昭瀚;

世界直接还原铁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杨婷;孙继青;

冀西北马铃薯喷施多效唑增产效果研究    温利军;尹江;刘君馨;郝志君;孟兆军;马恢;高永龙;王晓明;

不同栽培条件下湖北麦冬的质量与产量研究    朱业芹;陈家春;

不同播期对湖南春马铃薯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刘明月;熊兴耀;胡新喜;何长征;宋勇;

无土栽培基质对厚皮甜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刘政国;唐小付;龙明华;

今年早稻减产356万吨    

今年我国早稻减产三百多万吨    张延华

我国早稻平均亩产增加    程诚

早米后市依然看好    陈开远

奉新早稻越种越香    记者 彭俊

益阳新早稻增产可期 开秤价格预计平和    孙忠 邹伶艳

今年种早稻农民能增收多少    

早稻收购在即,加工企业或比去年“挑剔”    李逢元

八月早稻热    石少龙

湖北今年早稻面积呈恢复性增长    党建波

再生稻高产稳产形成的生理生态特性及比较蛋白组学分析    陈鸿飞

施氮量、氮源及栽培模式对小麦、玉米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鱼欢

栽培措施和生态环境条件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王鹏文

不同稻作模式稻田碳固定、碳排放和土壤有机碳变化机制研究    展茗

白芷质量性状形成及栽培调控研究    张志梅

磷钾营养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相关机理研究    温洋

不同饲用作物产量与品质形成机理及调控研究    张晓艳

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及其应用    杨正明

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产量的影响评价    姚凤梅

紫茎泽兰淋溶主效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及其对旱稻幼苗的作用机理    杨国庆

亏缺灌溉提高番茄果实品质风味的基础研究    刘向莉

泰兴地区春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    孙春明

氮素水平对专用小麦产量、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    蔡瑞国

锰与氮、钾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及交互作用的研究    孙清斌

杂交甜高粱生长发育及茎秆糖分变化特征研究    郭红艳

稻田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    卿明福

稀植栽培条件下春小麦生理特性及产质量变化研究    姜妍

日光温室番茄滴灌营养液土壤栽培试验研究    曹云娥

改变源库关系对大豆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管春英

不同基质对千宝菜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彭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