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施肥与秸秆还田对太湖稻-油复种系统春季杂草群落特征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8:16:48
热度:

施肥与秸秆还田对太湖稻-油复种系统春季杂草群落特征的影响【摘要】:掌握不同管理模式下稻田杂草群落特征,可以为杂草综合防治及农田生物多样性的保持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借助稻—油复种

【摘要】:掌握不同管理模式下稻田杂草群落特征,可以为杂草综合防治及农田生物多样性的保持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借助稻—油复种系统长期定位施肥试验(江苏吴江,始于1987年),于2007年春季监测长期不同施肥和秸秆还田对农田杂草群落的影响。施肥与秸秆还田对春季稻田杂草群落结构特征存在显著作用。长期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下(化肥+猪粪+秸秆)杂草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量均下降;长期不施氮肥下杂草总密度显著增高,达1 810 ind./m2;长期不施肥时,田间野老鹳草成为优势种群,其相对密度达87.9%;全年秸秆还田(化肥+油菜秸秆+水稻秸秆)下,田间优势杂草种群为禾本科的看麦娘,其相对密度达69.7%;秋熟水稻秸秆还田下杂草生物量下降,而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上述结果表明,通过合理施肥和秸秆还田措施,可以对稻油复种模式中春季杂草群落进行有效调控。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应用生态研究所;江苏省吴江市环境监测站;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施肥 秸秆还田 稻油复种 杂草群落 生物多样性
【基金】:中国农业科学院基金(082060302-19)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15B02,2006BAD02A15)资助
【分类号】:S451
【正文快照】: 太湖地区是我国水稻种植的高产地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水稻产量保持在8 t/hm2以上。近年来,太湖水体严重富营养化已严重制约着太湖流域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1]。由于包括水稻生产在内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是造成富营养化的原因之一,该地区水稻种植的去留问题引起各界广泛关注[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青海保护性耕作农田杂草群落组成及生物多样性    魏有海;郭青云;郭良芝;翁华;程亮;

秸秆还田对土壤质量影响研究进展    叶丽丽;王翠红;彭新华;王丽慧;

养分管理与农田杂草生物多样性和遗传进化的关系研究进展    汤雷雷;万开元;陈防;

秸秆还田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    刘芳;张长生;陈爱武;周广生;吴江生;

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稻田杂草生长动态研究    董春华;刘强;高菊生;文石林;谢桂先;曾希柏;

基于水稻秸秆覆盖还田的免耕直播油菜栽培模式研究    刘芳

四湖地区涝渍地油菜田杂草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李俊凯

太湖流域近20年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环境影响及发展趋势    靳晓莉;高俊峰;赵广举;

太湖流域农田生态系统管理与非点源污染控制    荚德安;陈金林;王世红;赵冬青;

高寒嵩草草甸退化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物种多样性分析    王文颖,王启基

稻田生态系统在保障环太湖环境健康与经济持续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张卫建;丁艳锋;王龙俊;芮雯奕;郭嘉;

水稻田面水中氮磷素的动态特征研究    金洁,杨京平,施洪鑫,陈俊,郑洪福

长期不同施肥下太湖地区黄泥土表土微生物碳氮量及基因多样性变化    张平究,李恋卿,潘根兴,张俊伟

杂草种子传播研究进展    李儒海;强胜;

农田生态系统杂草的养分和水分效应研究    张磊,欧阳竹,董玉红,张志诚,潘国艳

国外的长期肥料试验(一)    沈善敏

中度放牧干扰对草地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思考    罗天相;刘莎;

稻鸭共育对病虫草害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邓强辉;潘晓华;

物种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宋小艳;郝建锋;

氮素在盐碱稻田内的动态变化及潜在环境影响分析    叶洁琼;袁瑞霞;王兆慧;柳建设;

盐碱地稻田径流中磷素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潜在环境效应    袁瑞霞;叶洁琼;王兆慧;柳建设;

梯田水稻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孙海艳;李凤博;方福平;徐春春;周锡跃;

楚州区油菜田杂草发生规律及防除技术    李聪;周鑫;

天然草地群落多样性研究进展    张保刚;梁慧春;

试论太湖富营养化的发展、现状及治理    张艳艳;

Natural Mongolian Pine Forests in the Great Xing'an Mountains,Northeast China    

减量施肥对水稻生长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王道中;张成军;郭熙盛;

生境空间对多样性生—产力关系的影响    江小雷;张卫国;李伟绮;

草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综合技术研究    刘艳萍;荣浩;邢恩德;

氮素在苏打型盐渍土中迁移转化规律的实验室研究    叶洁琼;王兆慧;柳建设;

50年重庆肥料结构演变与农业持续发展    毛知耘;石孝均;向天常;胡王仲;李杰;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生产力变化及其与物种多样性关系    上官周平;王凯博;

氮肥在中国农业发展中的贡献和农业中氮的损失    沈善敏;

氮磷平衡施用的土壤氮素动态和改善小麦品质的功效    曾江海;张玉铭;胡春胜;王智平;

长期肥料试验及其对土壤和作物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李本银;郝秀珍;王慎强;周东美;

纠正施肥模式遏止过量施肥的面源污染研究    吕甚悟;唐晓平;罗明云;何花强;

豆科类杂草种子图像识别系统研究    时长江

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群落花期物候研究    巴雅尔塔

喀斯特森林植被种群生态学与群落稳定性分析    张忠华

中国东部常绿阔叶林群落Beta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研究    赵谷风

人工湿地中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研究    朱四喜

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群落结构和功能对施肥和放牧的响应    杨中领

甘南草地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关系以及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研究    赵陆强

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群落结构与生产力稳定性关系的生态学机制研究    李昂

内蒙古短花针茅草原生物多样性格局及环境解释    张庆

洱海流域环境友好型种植模式及作用机理研究    汤秋香

油菜轻简化生产中几项养分管理关键技术的初步研究    苏伟

干扰—沉积物再悬浮对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    郭亮

免耕稻田磷素动态及组分特征的研究    通乐嘎

冬小麦品种在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的理化特性研究    董鲁浩

保护地有机蔬菜种植体系下养分分配规律及环境效应的研究    张杰

砂姜黑土玉米秸秆碳、氮矿化特征研究    张丽娟

新疆天山云杉林群落结构及森林凋落物研究    张震

抚仙湖流域烤烟坡地壤中流氮磷浓度的动态特征研究    褚利平

不同来源沼肥对蔬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环境效应研究    赵凤莲

高产种植体系中作物养分吸收利用与调控机理的研究    姜丽丽

国内外免耕技术应用概况    王法宏,冯波,王旭清

玉米秸秆还田对不同类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张锋;李鹏;张凤云;李新华;孙明柱;高国强;

稻茬油菜免耕技术的适宜土壤条件研究    苏跃;谭春燕;冯泽蔚;陈正平;钱晓刚;

秸秆覆盖免耕条件下土壤温度动态变化研究    姚宝林;施炯林;

稻茬油菜免耕覆盖土壤温度效应研究    苏跃;冯泽蔚;陈正平;谭春燕;钱晓刚;

安徽省马铃薯稻草覆盖栽培模式研究    廖华俊;董玲;江芹;陈静娴;汪本忠;

辽西地区秸秆还田对花生产量与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陆岩;孟繁鑫;

连续施用猪粪菜地土壤基质化研究    黄治平;徐斌;涂德浴;

湖南省水旱灾害及其时空分布    贺建林

兰州引黄灌区玉米田杂草群落及生态位研究    马丽荣;蔺海明;陈玉梁;李荣;

稻茬免耕直播油菜栽培模式研究    王翠翠

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模式下小麦高产增效创建示范    高云峰;

施肥及秸秆还田处理下玉米季温室气体的排放    裴淑玮;张圆圆;刘俊锋;牟玉静;伦小秀;

衡阳市农村环境污染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刘作云;彭忆兰;

稻草还田条件下施钾量对晚稻产量和钾素吸收的影响    黄科延;张爱武;曹芯;鲁艳红;廖育林;汤海涛;

长沙市苗木基地土壤肥力的调查与评价    张德军;周卫军;纪雄辉;

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闫一凡;王洪亮;吴大付;任秀娟;

不同种植模式下秸秆还田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胡茂辉;张海清;

浅谈通辽地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开发利用转化    张福胜;

对失重法测定秸秆腐熟度方法修改的探讨    谢朝怀;李进;罗彬;刘远芝;

施肥模式对砂姜黑土区土壤种子库影响的研究    潘俊峰;万开元;陈防;程传鹏;谷健云;章力干;

河南境内淮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模拟研究    王江彦

华北农田施肥对温室气体及含氮气体排放影响    裴淑玮

基于水稻秸秆覆盖还田的免耕直播油菜栽培模式研究    刘芳

论水稻土肥力进化与土壤质量——以太湖地区为例    徐琪

长江三角洲地表水环境污染规律及调控对策    陈振楼,许世远,徐启新,胡雪峰,俞立中

四湖地区涝渍地农用土地适宜性评价    日高修吾,黄智敏,黄璟,田小海

上海城市周边地区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杨毅,刘敏,许世远,侯立军,钱嫦萍

农业非点源污染对太湖水质的影响:发展态势与研究重点    高超,朱建国,窦贻俭

太湖流域非点源污染研究与控制    夏立忠,杨林章

江汉平原旱涝时空分布特征    傅云新,邓先瑞

高寒嵩草草甸退化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物种多样性分析    王文颖,王启基

秸秆覆盖下的夏玉米蒸散、水分利用效率和作物系数的变化    张喜英,陈素英,裴冬,刘孟雨

太湖地区农田土壤养分动态及其启示    高超,张桃林,吴蔚东

农田水肥效应及其生理机制研究    高亚军

上海旱地农田氮磷流失过程及环境效应研究    黄宗楚

秸秆还田与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徐国伟;吴长付;刘辉;王志琴;杨建昌;

麦秸还田与化肥配施对夏玉米产量和植株性状的影响    沈学善;李金才;屈会娟;魏凤珍;张一;孙建强;黄聪;李林;

秸秆还田和施肥对耕层土壤养分变异的影响    郭建华,邢竹,李春杰,韩宝文

不同农田管理措施对土壤有机磷影响的研究进展    文方芳;李菊梅;

三个农区稻田杂草群落结构及影响群落的因素    袁树忠,吕贞龙,徐桂庆,焦骏森,李国生

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白浆土耕层微量元素变化趋势    李玉梅;

1GSH-100D水旱秸秆还田耕整多用机    

施肥与耕作对白浆土地区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田秀平;缪亚振;韩晓日;

秸秆还田培肥盐碱地    谢承陶;严慧峻;

不同农业措施对大豆田土壤木霉菌的影响    郭永霞;李彩华;靳学慧;

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比较研究    周勇;黄海东;吴一鸣;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及其展望    陈新;张瑞宏;

成都平原麦稻双免耕秸秆还田技术模式    汤永禄;黄钢;郑家国;李朝苏;邓先和;付书明;

酵素菌在秸秆还田中的应用研究    朱绍林;乔红梅;姜晓清;周明;

玉米秸秆安全还田方法的研究    刘武仁;郑金玉;冯艳春;刘凤成;罗洋;邱贵春;蔡红岩;

作物秸秆还田对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的研究    何建新;王志进;朱建桦;张晓建;严玉娟;

浅论农业秸秆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的技术途径    袁梅;

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 减少环境污染    樊旭;

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直播稻田土壤碳固定及其产量的影响    段华平;牛永志;李凤博;卞新民;

推行绿色技术 发展低碳农业    任小平;孙达义;

我区力推秸秆还田沃土工程技术    记者 宋春风 通讯员 陈彦毅

省农垦六成麦地秸秆还田    王戴群记者 孙全龙

大荣集团氰胺化钙变身催腐剂    梁建统

9.2万亩棉花实施秸秆还田    通讯员 刘世全

应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    安徽凤阳县 田益全

驿城区农机局抓好玉米机收和秸秆还田工作    本刊记者 吕磊通讯员 胡军锋

清洁 节能 省钱    本报记者 韩光亮 通讯员 庄君 姜龙金 刘瑞华

全市秸秆还田将达100万亩    刘璇 陈志奎

今秋明春四川秸秆还田百万亩    通讯员 彭福智 记者 邓万祥

秸秆还田及绿肥利用技术    中化化肥高级顾问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王兴仁

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钾素效应研究    王志勇

黄土高原农田综合地力及碳汇特征对连续多年玉米秸秆全量还田的响应    慕平

水旱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的培肥和增产效应    武际

施肥对日本落叶松细根形态特征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于立忠

基于试验与模型的C、N循环研究    潘志勇

青杨组不同种对干旱胁迫的反应差异    尹春英

施肥对水曲柳和落叶松细根动态影响研究    史建伟

长期施钾对北方典型土壤钾素及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    谭德水

稻麦两熟制不同耕作栽培方式对农田生态环境和周年生产力的影响    刘世平

多熟复种稻田土壤耕作和秸秆还田的效应研究    陈冬林

周年秸秆还田与土壤耕作对水稻产量、品质及稻季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王子臣

高产农田生态系统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和施肥水平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    赵彩霞

吉林省雨养农业区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耕作技术研究    李万良

秸秆还田条件下稻麦生产密肥调控技术研究    吴延华

双辊秸秆还田旋耕机的研制开发    刘小伟

秸秆还田和氮肥施用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霍竹

稻田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    卿明福

不同耕作方式和稻草还田量对晚稻生长发育与土壤肥力的影响    卜毓坚

秸秆还田对隔茬冬小麦抗性生理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高茂盛

长期与短期秸秆还田后稻米品质的差异性变化研究    顾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