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秸秆利用如何“点草成金”

来源:
时间:2017-09-27 06:36:17
热度:

秸秆利用如何“点草成金”图为黑龙江农垦江川农场水稻秸秆回收现场。农场推广的水稻割晒、拾禾两段式收获技术,为秸秆打包提供了基础。这些打包的秸秆将交给当地的泉林纸业黑龙江分公司,可用于

  图为黑龙江农垦江川农场水稻秸秆回收现场。农场推广的水稻割晒、拾禾两段式收获技术,为秸秆打包提供了基础。这些打包的秸秆将交给当地的泉林纸业黑龙江分公司,可用于发电、造纸、供热。 经济日报记者 乔金亮摄

  今年是农业部实施东北秸秆治理行动的第一年,中央财政安排资金6亿元,在东北地区60个主产县开展整县推进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力争到2020年,东北地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新增秸秆利用能力2700多万吨。如何建立秸秆资源综合利用长效机制,既解决环境问题,又让农民受益?记者采访了有关农户和专家——

  眼下的黑龙江农垦江川农场,水稻收割机和秸秆打包机在田畴上完美衔接,一片秋收的忙碌。农场推广的水稻割晒、拾禾两段式收获技术,为秸秆打包提供了基础。“成熟的水稻在机械割断稻茎后,平铺在稻茬上,晾晒自然脱水,在水稻籽粒收获后,秸秆也提早达到打包标准,晾干一块、打包一批、运走一批。”江川农场场长李国锋介绍,农场每天出动40多台套秸秆打包机械,以每天700多公顷的速度进行打包,并做到及时转运。

  全国秸秆看东北

  东北四省区是我国的大粮仓,同时秸秆总量也大。目前东北秸秆综合利用率偏低,原因一是还田难度大,二是收储运体系不健全

  “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一半在籽实,一半在秸秆。”教科书上的这句话对于东北地区有特别的意义。东北四省区是我国的大粮仓,粮食调出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同时秸秆总量也大,户均秸秆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不夸张地说,东北地区秸秆问题解决了,全国的秸秆综合利用水平也就迈上一个大台阶。同时,由于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利用,东北黑土区耕地有机质含量下降。推进东北秸秆还田利用,有利于促进用地与养地结合,保护好黑土地。

  不过,现实是,目前东北秸秆综合利用率依然偏低,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目标任重道远。吉林省农科院研究员吴兴宏长期关注秸秆利用,他介绍,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玉米主产区,每年可收集的玉米秸秆产量超过1.1亿吨,约占全国玉米秸秆资源的44.5%。目前,其玉米秸秆总利用率不足50%,剩余50%左右均被废弃或焚烧。

  在黑龙江哈尔滨市双城区采访时,当地农业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秸秆利用仍处于起步阶段。一方面,秸秆利用的直接效益不高,一亩秸秆打包需60元,翻埋、耙地作业需100元左右,单靠农民自己很难持续投入,加之近年玉米效益不好,如没有普惠性补贴,很难调动农民积极性。另一方面,全区秸秆翻埋机械仅有30多台,每小时作业量20亩,一个作业期(20天)满负荷运转,也只能完成6万亩。另外,秸秆还田机、打包机、免耕播种机等数量也严重不足,很多合作社只能用改装的简易机械。

  双城区的情况并非个案,那么,东北地区的秸秆利用水平为何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分析:一是还田难度大。东北玉米收获后到土壤封冻通常仅有半个多月时间,特殊的气候条件造成秸秆还田难、腐解慢,加之缺乏寒区低温快速腐熟菌剂和大马力拖拉机、翻转犁等专用配套设备,进一步加大了还田难度。二是收储运体系不健全。目前收储运服务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经纪人、合作社等服务组织发展滞后,导致离田难度大。与其他粮食主产省相比,东北地广人稀,增加了离田秸秆的运输半径和费用,“有秆不收、有收无储、有储难运”的现象普遍存在。

  三大手段找出路

  推进秸秆处理要明确肥料化、饲料化和能源化三大方向。要处理好农用为主和多元利用的关系

  秸秆的收储运仅是第一步,关键要在利用方式上做文章。农业部农业生态总站副站长王久臣说,我国秸秆综合利用总体上可归纳为“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五大类,每一项利用方式都需要科技做支撑。记者在东北采访了解到,目前各地探索形成了许多好做法,集中在饲料化、肥料化、能源化三方面。

  内蒙古科右前旗是个牧业大县,全旗每年家畜总头数约447万头(只),巧妙实现了秸秆的饲料化利用。“全旗每年回收秸秆110万吨,回收率达到90%以上。其中,秸秆转化为饲料利用率达64%,相当于节约饲料粮14万吨。”旗农牧局局长刘文明说,以一只肉羊为例,舍饲喂养青贮饲料成本由每天2元钱下降为每天0.5元,成本下降75%,带动农牧民转变了草食家畜饲养方式。去年储备下来的70万吨秸秆饲料可减轻200万只羊单位的天然草原放牧压力。

  黑龙江哈尔滨市双城区年产秸秆总量290万吨以上,其中玉米秸秆占九成。去年,该区被确定为国家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县,发力肥料化利用。当地重点扶持合作社,依据秸秆实际收储和利用量,对其在秸秆的收储运等环节给予补贴。目前,全区有85个合作社参与秸秆肥料化利用,肥料化利用量占比达54%。与之对应,全区建设35个蔬菜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全部使用秸秆等堆制的有机肥。基地蔬菜达到A级绿色食品标准,亩均效益在2000元以上。

  吉林榆树市是全国第一产粮大县,面对巨大的秸秆年产量,榆树把秸秆能源化利用作为重点。3年来,能源化利用平均每年提高5个百分点。当地对秸秆运输车辆开辟绿色通道,所有收费站全部免费通行;秸秆加工企业电价由原来阶梯电价转为农用电价。整合省市县三级资金5650万元,对能源化利用进行补贴扶持,由原来的企业单一补贴,扩大到对秸秆储存站点、生物质锅炉等6项补贴,最高补贴额度达70%,促使各类主体轻装上阵。

  张桃林表示,推进东北地区秸秆处理要明确肥料化、饲料化和能源化三大方向。要处理好农用为主和多元利用的关系,既要通过秸秆直接还田或过腹还田等方式,走农用为主的路子,也要因地制宜,合理引导秸秆能源化、原料化等利用方式,推动秸秆向农用为主、多元利用的方向发展。确保到2020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露天焚烧现象显著减少。

  政策扶持破痛点

  破解秸秆难题表面在农业,但出路却广泛分布在一二三产业中。所以,秸秆综合利用,是一个打通一二三产业的问题,需要更适应发展需求的产业政策全面支持

  今年初,东北四省区农科院及农垦科学院,组建了“东北区域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协同创新联盟”,形成“集团军”的研发模式,针对玉米秸秆深翻还田、寒区秸秆快腐等关键技术展开联合攻关,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发展。中国农科院资源环境经济研究室研究员朱立志说,随着协同创新探索,秸秆综合利用的不少技术都相继成熟,关键在将其推广普及和产业化。要以秸秆为纽带,将秸秆收集与生态种养、秸秆能源化进行有机衔接,加固农业循环经济链条。

  针对以上痛点,2016年,农业部会同财政部整合资金10亿元,选择农作物秸秆焚烧问题较为突出的10个省(区)采取整县推进的方式,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试点。2017年,将东北地区试点县扩大到60个,同时优先选择20个产业基础好的县,集中试点补助资金,连续4年滚动支持,形成具有区域代表性的秸秆综合利用示范样板。

  “以秸秆肥料化利用为例,秸秆直接还田、沤肥还田、生产商品有机肥都是手段。”王久臣说,不少地方在秸秆造肥上取得了一些进展,利用补贴支持和引导合作社发展绿色有机食品,增加了秸秆造肥效益,但长期推进还要靠有机肥企业、农民、合作社用市场化方式进行,建议在秸秆造肥用地、有机肥企业建设和发展有机循环农业上出台政策,使其能够形成产业发展链条,从而建立起秸秆肥料化利用的长效机制。

  记者了解到,现行秸秆综合利用政策主要集中在秸秆禁烧、大气污染治理、农机购置补贴、生物质发电等方面,多是针对某一环节设立的,缺乏对全产业链的系统性支持,亟需在秸秆还田补贴、收储运、加工利用等方面形成系统配套的政策体系。此外,虽然近年来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出台了一些用地、用电、财税等方面的政策,但在各地落实上还有困难,影响了社会资本投资秸秆利用。

  专家表示,破解秸秆难题表面在农业,但出路却广泛分布在一二三产业中。所以,秸秆综合利用,是一个打通一二三产业的问题,需要更适应发展需求的产业政策全面支持。可以把农作物秸秆利用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定位,在产业政策上,给予重点支持和扶持;同时,以不同类型农业区域为基础,因地制宜建立技术支撑体系。(记者 乔金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