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电动汽车“充电焦虑”能否缓解
电动汽车“充电焦虑”能否缓解8月17日,自驾游客在浙江滕头村使用充电桩为电动汽车充电。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摄我国新能源电动汽车“燃点”已到—&md
8月17日,自驾游客在浙江滕头村使用充电桩为电动汽车充电。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摄
我国新能源电动汽车“燃点”已到——去年全国电动汽车保有量达109万辆,今年上半年继续保持产销两旺,稳居世界电动汽车市场第一大国的地位。
买了电动汽车,能不能用得舒心?能不能“跑”得起来?一个重要前提是充电难题解得怎样。哪里有充电桩?能不能快速充上电?充完电支付是否方便?“充电桩焦虑”能否彻底化解?
记者采访了三位电动汽车车主,听听他们的使用故事。
故事1 一处新发现
一张“充电网”正在铺开,受益的人越来越多
停车,熄火,打开充电口,把充电枪连接到电动汽车上,点击快速充电桩的屏幕选择充电方式,输入相关信息,充电启动……8月18日,在北京市西城区大栅栏北京坊B3停车场的公共充电站,孟菲女士使用快速充电流程,只要20分钟,电动车的补充电量就可以完成。
“平时开车来这一带比较少,不太熟悉,是靠‘e充电’APP指引的。没想到,前门这么寸土寸金的地方还有一个这么大的充电站。”孟菲说起自己的新发现很开心。
2017年年初正式投运的北京坊地下停车场的公共充电站,是距离天安门、故宫、国家博物馆等历史文化场所最近的一座大型充电站,100台快速充电桩,日均最大可以提供5000余次充电服务,从规模到技术都是北京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标杆。
数据显示,我国已建设公共充电桩24万个,超过美国、日本、欧洲,位居全球第一位。
记者日前在国家电网公司西单办公区九楼运营监测(控)大厅采访时看到,展示“智慧车联网”的巨型电子屏幕上各种数据在跳动,黄色、绿色、橘黄色、蓝色的小亮点密密麻麻地分布在“全国充电站点分布图”上,不同颜色的亮点分别代表着国网高速公路快充站、国网城市充电站点、南网运营充电站点和社会运营商的充电站点。从图上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比较成熟的充电网络主要分布在京津冀鲁、长三角以及珠三角和中西部的重点省会城市。同时,国网“六纵六横两环”的高速公路快充网络覆盖16个省、121个城市,站点平均间距不超过50公里。
电动汽车充电量快速增长,从2012年到2016年增长了近12倍,像孟菲一样的受益人群越来越大。“在假期,开电动汽车出游和返乡的也越来越多,高速公路快充站点让电动汽车车主出行减少了充电焦虑。”国网电动汽车公司平台建设运维中心、运营监控中心(客服中心)主任助理史双龙告诉记者。
故事2 一个老困扰
总体数据和个人感受之间的差别,是难点所在
家住北京通州的赵鹏飞半年前开上了电动汽车。因为工作需要,他用车频率高、行驶里程远,两天就要充一次电,但居住的小区和工作的地方都没有充电桩,每天忙忙碌碌的赵鹏飞老是担心电动车会突然没电,出行时心里不太踏实,需要时时关注充电桩的信息。
对于安装私人充电桩的流程,赵鹏飞十分熟悉,去电力公司报装也没有遇到什么问题,但“卡”在小区物业方面了:如果安装个人的充电桩必须有停车位,而且离小区的电源不能太远;如果安装小区公共充电桩,必须有闲置空地及足够电容。而这些,赵鹏飞所在的小区都实现不了。
目前,北京电动汽车总量已超过10万辆,有各类充换电站点825处、充电桩1万余台,主要分布在地铁P+R停车场、大型超市公共停车场、铁路交通枢纽、首都机场、景区公园及文化娱乐聚集区等充电需求旺盛的区域。在三环内,由国网北京电力负责建设的公共领域充电桩已经实现1公里服务半径。
从总体数据上看,北京地区的电动车车桩比似乎已基本能够满足需求。但具体到每个电动汽车车主,情况差别很大,受规划路径、施工受阻和物业要求以及站点设置的经济因素等影响,像赵鹏飞一样的电动汽车主的“充电桩焦虑”还有待解除。
常在各处充电,赵鹏飞难免会遇到一些奇葩的事:有时热点地区电动车的充电停车位被汽油车占了;有时找到了充电桩却发现充电设施有问题,充不上电;有些充电设施被人损坏了……另外,公共快速充电桩价格中包含服务费,高于私人充电桩的费用。因此,赵鹏飞期盼着小区的电容和设施能够得到改善,尽快拥有小区自己的公共充电桩。
北京的现象在全国大城市中很具有代表性,而中小城市的充电设施建设面临更大的挑战。
解决之道在哪里?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满足超过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原则上,新建住宅配建停车位应100%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大型公共建筑物配建停车场、社会公共停车场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的车位比例不低于10%,每2000辆电动汽车至少配套建设一座公共充电站。
故事3 一种锐思维
传统思路看似无解,换种模式豁然开朗
从业于计算机软件行业的电动车车主肖勇家住北京西四环。“我去年7月份买了电动车,在居住的小区安装了私人充电桩,我发现自己一周一般慢充一次,充电桩用一个晚上就够了,就决定把自己的充电桩分时共享给其他人使用。”肖勇说。
从去年12月3日到现在,肖勇共用电1万多度,18%的电量是自用,82%的电量是租桩人使用的。累计收入6700多元,除了自己充电的费用和车位的成本,有大约2000多元的净盈余。“开始并没有想挣钱的事,只是希望私人充电桩的资源不要闲置浪费,可以和周边的邻居分享。现在有近30位分享客户,说明这种分享经济的模式很有市场需求。”肖勇告诉记者。
肖勇的一个私人充电桩轻轻松松地解决了近30个电动汽车车主的充电问题,故事背后的意义耐人寻味。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副主任、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秘书长助理刘永东认为,按照国家的规划目标,2020年我国电动汽车保有量是500万辆,“从目前发展趋势看,肯定会超过这个数量”。
加速发展充电设施是必然的。据国家电网公司新闻发言人王延芳透露,未来国家电网公司将构建覆盖全国的“531网络”,城际快充网络覆盖京津冀鲁、长三角地区所有城市和其他地区主要城市202个、高速公路3.6万公里,做到郊区县服务半径不超过5公里、环城区服务半径不超过3公里、城区服务半径不超过1公里。
有关部门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通过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建立合理价格机制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运营。
但受土地、规划和资源的限制,充电设施不可能只是一味简单地做“加法”来满足越来越快的市场需求。毫无疑问,分享思维将给电动汽车的充电设施建设提供一种锐思维,将一种在传统模式下看似无解的难题,用“四两拨千斤”的方式解决。
“未来将推广私人充电桩的共享模式,从技术上进行支撑和保障。”国网电动汽车公司董事长彭建国表示。
继互联网、物联网之后,车联网成为未来智能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志。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国家电网公司已建成了全球接入设备最多、技术水平最高、服务质量最优的智慧车联网平台,实现了与车辆、充电桩、用户的高效互动、互联互通、深度融合。通过“车、桩、网”数据融合,实现对充电、用电、驾驶等行为的大数据分析,未来充电设施的发展和运营模式有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通过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产业生态体系,将在科技和商业创新上取得突破。这是解决充电难题的出路所在,也是希望所在。”刘永东强调。(本报记者 张翼)